東吳孫氏政權,始於孫策,更是脫胎於漢末軍閥袁術(袁術的內容在上章已經基本做了一個簡略的說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吳孫氏政權可以說是袁術政權的繼承者。而在漢末軍閥袁術的活躍時期,吳郡孫氏一族起到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紐帶就是孫堅。
僅就東吳孫策集團的形成原因,概括來說,是從195年袁術派遣孫策平定江東(平劉繇而不是陸康),到197年袁術“僣號”後孫策自立,孫策在這段時期內為獨自掌控袁術的軍隊,通過一係列的方式和手段,把袁術的兵,變成孫策的兵,而這種改變方式,或許就是未來東吳集團的形成原因。
一、袁術勢力中的孫氏宗親集團。
首先要說明的是袁術勢力內的孫氏集團力量,很多小夥伴看三國,都隻會覺得孫策平定江東,虎步天下是孫策一個人做的事情,其實呢,也離不開孫氏家族的幫助。
孫堅早年參與討伐黃巾,189年董卓亂政後,已是長沙太守的孫堅,成為袁術部將,並被表為豫州刺史。而孫堅長兄孫羌子孫賁;孫堅從弟孫孺子孫香;妻弟吳景;外甥徐琨;季弟孫靜,則在此期間追隨孫堅作戰。也就是說在袁術麾下,存在一個以孫堅為核心的孫氏宗親集團。
《三國誌-吳主徐夫人傳》:琨少仕州郡,漢末擾亂,去吏,隨堅征伐有功,拜偏將軍。
《三國誌-孫賁傳》:堅於長沙舉義兵,賁去吏從征伐。堅薨,賁攝帥餘眾,扶送靈柩。(可以看出孫賁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吳曆》:香字文陽。父孺,字仲孺,堅再從弟也,仕郡主薄功曹。香從堅征伐有功,拜郎中。後為袁術驅馳,加征南將軍,死於壽春。
《三國誌-孫靜傳》:堅始舉事,靜糾合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為保障,眾鹹附焉。
《三國誌-孫破虜吳夫人傳》:(吳)景常隨堅征伐有功,拜騎都尉。
當孫堅戰死襄陽後,不但孫堅部曲落在袁術手上,孫賁、孫香、吳景等人也繼續為袁術效力,而袁術也照舊重用孫氏族人。當時屬袁紹的周昕占據丹陽,袁術派吳景擊走周昕,並以吳景為丹陽太守,同時袁術還以孫賁為豫州刺史,孫香為汝南太守,換言之,此時的袁術核心區域,半數由孫氏親緣所擔任。
《三國誌-孫破虜吳夫人傳》:袁術上景領丹楊太守,討故太守周昕,遂據其郡。
孫策也約在193年,投奔舅舅吳景,並追隨吳景討伐丹陽豪強祖郎等人,但戰況時而反複,孫策一度在涇縣被祖郎所重創。為了徹底占據丹陽,袁術轉孫賁為丹陽都尉,行征虜將軍,討伐當地的山越。
《吳曆》:策遂詣丹陽依舅,得數百人,而為涇縣大帥祖郎所襲,幾至危殆。於是複往見術,術以堅餘兵千餘人還策。
《三國誌-孫賁傳》: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陽都尉,行征虜將軍,討平山越。
不料約194年,當時避亂下邳淮浦的劉繇,突然被朝廷任命為揚州刺史,劉繇畏懼袁術而待在江北。袁術想把劉繇收為己用,讓“吳景、孫賁迎置曲阿”來操控,沒想到劉繇屯兵曲阿後,就與袁術對立,派樊能、張英屯江邊,並驅趕吳景、孫賁,兩人隻能被迫往西渡江,撤至九江郡的曆陽。
《三國誌-孫賁傳》:為揚州刺史劉繇所迫逐,因將士眾還住曆陽。
劉繇與袁術對立,導致丹陽得而複失,於是袁術隻能自署“故吏琅邪惠衢為揚州刺史”,並以周尚為丹陽太守,保障後勤,繼續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率領孫賁等人進攻劉繇。
《三國誌-孫破虜吳夫人傳》術以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共討樊能、於麋於橫江,又擊笮融、薛禮於秣陵。
194年,孫策從曆陽回壽春“從袁術”,正式為袁術效力,並得到原孫堅部曲千餘人,就此獲得包括程普、黃蓋、韓當等人在內的班底。同年,袁術派孫策討伐廬江太守陸康,陸康“受敵二年”後,在195年被孫策攻陷。
《後漢書-陸康傳》:術大怒,遣其將孫策攻康,圍城數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緣城而入。受敵二年,城陷。
《三國誌-孫策傳》:術遣策攻康,謂曰:“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
孫策曾先後向袁術求要九江太守、廬江太守,或許出於孫策為九江或廬江後,袁氏就幾成孫家班,袁術並未答應孫策的要求,而是以陳紀為九江太守,故吏劉勳為廬江太守,但對才20歲的孫策來說,機遇總是有的。
二、孫策的機遇,幫助吳景討伐劉繇
195年,同樣從徐州而來的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渡江,屯兵吳郡秣陵縣,奉劉繇為盟主,導致吳景、孫賁等人連年不克。吳景等人的受阻,倒是給了孫策機會,孫策就此孫策向袁術申請“乞助景等平定江東”。
《江表傳》: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依繇為盟主,禮據秣陵城,融屯縣南。
袁術於是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孫策傳),讓其渡江幫助吳景等人。有趣的是,孫策從壽春趕往曆陽,而其母親卻從曆陽往北遷徙至阜陵,換句話說,孫策有可能把母親抵押給袁術當人質。
《三國誌-孫策傳》:術表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比至曆陽,眾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曆陽,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轉鬥,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孫策率其父孫堅部曲千餘人從壽春出發,抵達江北曆陽時,已有五六千人,便渡江趕往戰場,袁術討伐軍隊很快就擊破劉繇、薛禮、笮融等人,奪取了丹陽北部、吳郡西垂,而劉繇等人輾轉逃亡豫章。然而史料記載到這裏出現了轉折,是孫策讓“景、賁到壽春報術”,而不是孫策回壽春。
《三國誌吳書妃嬪傳》:從討劉繇,繇奔豫章,策遣景、賁到壽春報術。術方與劉備爭徐州,以景為廣陵太守。
實際情況嘛,應該是袁術調遣吳景、孫賁等人回去幫忙打徐州的劉備了。傳主出於美化作用,強調了孫策的地位,此時能指揮吳景和孫賁,仔細想來,可能性不大。
僅就東吳孫策集團的形成原因,概括來說,是從195年袁術派遣孫策平定江東(平劉繇而不是陸康),到197年袁術“僣號”後孫策自立,孫策在這段時期內為獨自掌控袁術的軍隊,通過一係列的方式和手段,把袁術的兵,變成孫策的兵,而這種改變方式,或許就是未來東吳集團的形成原因。
一、袁術勢力中的孫氏宗親集團。
首先要說明的是袁術勢力內的孫氏集團力量,很多小夥伴看三國,都隻會覺得孫策平定江東,虎步天下是孫策一個人做的事情,其實呢,也離不開孫氏家族的幫助。
孫堅早年參與討伐黃巾,189年董卓亂政後,已是長沙太守的孫堅,成為袁術部將,並被表為豫州刺史。而孫堅長兄孫羌子孫賁;孫堅從弟孫孺子孫香;妻弟吳景;外甥徐琨;季弟孫靜,則在此期間追隨孫堅作戰。也就是說在袁術麾下,存在一個以孫堅為核心的孫氏宗親集團。
《三國誌-吳主徐夫人傳》:琨少仕州郡,漢末擾亂,去吏,隨堅征伐有功,拜偏將軍。
《三國誌-孫賁傳》:堅於長沙舉義兵,賁去吏從征伐。堅薨,賁攝帥餘眾,扶送靈柩。(可以看出孫賁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吳曆》:香字文陽。父孺,字仲孺,堅再從弟也,仕郡主薄功曹。香從堅征伐有功,拜郎中。後為袁術驅馳,加征南將軍,死於壽春。
《三國誌-孫靜傳》:堅始舉事,靜糾合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為保障,眾鹹附焉。
《三國誌-孫破虜吳夫人傳》:(吳)景常隨堅征伐有功,拜騎都尉。
當孫堅戰死襄陽後,不但孫堅部曲落在袁術手上,孫賁、孫香、吳景等人也繼續為袁術效力,而袁術也照舊重用孫氏族人。當時屬袁紹的周昕占據丹陽,袁術派吳景擊走周昕,並以吳景為丹陽太守,同時袁術還以孫賁為豫州刺史,孫香為汝南太守,換言之,此時的袁術核心區域,半數由孫氏親緣所擔任。
《三國誌-孫破虜吳夫人傳》:袁術上景領丹楊太守,討故太守周昕,遂據其郡。
孫策也約在193年,投奔舅舅吳景,並追隨吳景討伐丹陽豪強祖郎等人,但戰況時而反複,孫策一度在涇縣被祖郎所重創。為了徹底占據丹陽,袁術轉孫賁為丹陽都尉,行征虜將軍,討伐當地的山越。
《吳曆》:策遂詣丹陽依舅,得數百人,而為涇縣大帥祖郎所襲,幾至危殆。於是複往見術,術以堅餘兵千餘人還策。
《三國誌-孫賁傳》: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陽都尉,行征虜將軍,討平山越。
不料約194年,當時避亂下邳淮浦的劉繇,突然被朝廷任命為揚州刺史,劉繇畏懼袁術而待在江北。袁術想把劉繇收為己用,讓“吳景、孫賁迎置曲阿”來操控,沒想到劉繇屯兵曲阿後,就與袁術對立,派樊能、張英屯江邊,並驅趕吳景、孫賁,兩人隻能被迫往西渡江,撤至九江郡的曆陽。
《三國誌-孫賁傳》:為揚州刺史劉繇所迫逐,因將士眾還住曆陽。
劉繇與袁術對立,導致丹陽得而複失,於是袁術隻能自署“故吏琅邪惠衢為揚州刺史”,並以周尚為丹陽太守,保障後勤,繼續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率領孫賁等人進攻劉繇。
《三國誌-孫破虜吳夫人傳》術以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共討樊能、於麋於橫江,又擊笮融、薛禮於秣陵。
194年,孫策從曆陽回壽春“從袁術”,正式為袁術效力,並得到原孫堅部曲千餘人,就此獲得包括程普、黃蓋、韓當等人在內的班底。同年,袁術派孫策討伐廬江太守陸康,陸康“受敵二年”後,在195年被孫策攻陷。
《後漢書-陸康傳》:術大怒,遣其將孫策攻康,圍城數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緣城而入。受敵二年,城陷。
《三國誌-孫策傳》:術遣策攻康,謂曰:“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
孫策曾先後向袁術求要九江太守、廬江太守,或許出於孫策為九江或廬江後,袁氏就幾成孫家班,袁術並未答應孫策的要求,而是以陳紀為九江太守,故吏劉勳為廬江太守,但對才20歲的孫策來說,機遇總是有的。
二、孫策的機遇,幫助吳景討伐劉繇
195年,同樣從徐州而來的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渡江,屯兵吳郡秣陵縣,奉劉繇為盟主,導致吳景、孫賁等人連年不克。吳景等人的受阻,倒是給了孫策機會,孫策就此孫策向袁術申請“乞助景等平定江東”。
《江表傳》: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依繇為盟主,禮據秣陵城,融屯縣南。
袁術於是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孫策傳),讓其渡江幫助吳景等人。有趣的是,孫策從壽春趕往曆陽,而其母親卻從曆陽往北遷徙至阜陵,換句話說,孫策有可能把母親抵押給袁術當人質。
《三國誌-孫策傳》:術表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比至曆陽,眾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曆陽,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轉鬥,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孫策率其父孫堅部曲千餘人從壽春出發,抵達江北曆陽時,已有五六千人,便渡江趕往戰場,袁術討伐軍隊很快就擊破劉繇、薛禮、笮融等人,奪取了丹陽北部、吳郡西垂,而劉繇等人輾轉逃亡豫章。然而史料記載到這裏出現了轉折,是孫策讓“景、賁到壽春報術”,而不是孫策回壽春。
《三國誌吳書妃嬪傳》:從討劉繇,繇奔豫章,策遣景、賁到壽春報術。術方與劉備爭徐州,以景為廣陵太守。
實際情況嘛,應該是袁術調遣吳景、孫賁等人回去幫忙打徐州的劉備了。傳主出於美化作用,強調了孫策的地位,此時能指揮吳景和孫賁,仔細想來,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