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下邳。


    城破後的下邳,一片荒涼。


    薛議帶領親衛同李敢一起走在下邳城中泥濘的大街上,水淹下邳固然是最快捷的方案,在呂布堅守的幾個月中,雙方互有損傷,而一場如同天災的大水,直接就崩潰了呂布的軍心。


    同樣的也傷害了下邳城中的百姓,薛議注意到現在曹軍正看守著俘虜的呂布軍士兵們,讓他們做著重建著下邳的工作,薛議同樣注意到,下邳的百姓卻對恢複家園的曹軍並無好感,眼神中甚至在恐懼中帶著一絲隱晦的仇恨。


    曹操對徐州的百姓做得太過,薛議加快了前往下邳首府的腳步,畢竟,他可不想讓城中的百姓知曉大水是他指揮部隊放的,他發現,幾年的戰爭使他變得越來越鐵石心腸了,或許他也沒有意識到,現在的他,已經無法公正的去看待兗州、徐州的百姓了,起碼,現在而言,他會更加照顧兗州的百姓,他已經變得越來的越像一個人了...


    戰爭,血與淚,可真會改變一個人啊。


    ...


    下邳郡守府。


    臨近曹操所在,薛議放慢了腳步,在許褚友好的目視中,就進了大廳,曹操等人都在,見薛議進來,略微頷首,薛議回禮,走到自己的位置正坐下。


    曹操正在詢問主薄王必一些下邳的內政情況,包括人口,軍備,俘虜詳情,糧草情況,下邳百姓最近的動態,曹軍是否有欺淩情況等等等等...


    薛議也在認真的聽著。


    呂布治下的下邳,可真叫一個“窮”。本是邊軍出身的呂布自然得不到徐州世家大族的好感,而內政這種東西,他一個將軍可玩不轉,陳宮當時獨木難支而且還被邊緣化,除了心懷叵測的下邳陳氏,基本沒有幾個支持的。


    糧草的問題,士兵兵員的問題,都已經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臨界點了,如果曹操不來攻打,呂布治下的下邳城,也難以有所作為。


    曹操詢問完內髒方麵的工作後,轉頭問著荀攸:


    “聽聞。司徒袁滂子袁渙在徐州。


    呂布初與劉備和親,後離隙。布欲使渙作書詈辱備,袁渙不可,再三強之,不許。


    布大怒,以兵脅渙曰:‘為之則生,不為則死。’


    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複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複罵將軍,可乎?’


    布慚而止。


    可有此事?”


    荀攸摸著胡子道“然也,渙今在側,曹公可使人喚之。”


    曹操笑道:“人才不可或缺也,可使見之。”


    下屬很快就叫來了袁渙。


    “聞君美名,特來相見。”曹操首先開口,誇讚袁渙。


    袁渙卻隻是微微拱手,曹操當即麵色不愉。


    袁渙也沒在乎曹操的態度,開口道:“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義,兼撫其民而除其害。


    夫然,故可與之死而可與之生。自大亂以來十數年矣,民之欲安,甚於倒懸,然而暴亂未息者,何也?


    意者政失其道歟!渙聞明君善於救世,故世亂則齊之以義,時偽則鎮之以樸;世異事變,治國不同,不可不察也。夫製度損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若夫兼愛天下而反之於正,雖以武平亂而濟之以德,誠百王不易之道也。


    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內賴公,得免於危亡之禍,然而民未知義,其唯公所以訓之,則天下幸甚!”


    曹操肅然起敬,點了點頭,“然也!當以為是!”


    袁渙隨即告退。


    曹操嘉其才,拜為沛南部都尉。


    繼續討論徐州的問題,曹操問道:“徐州百姓是我等為仇寇,為之奈何?”


    話題一處,場上一片寂靜。


    於禁、樂進、薛議的武將係自然都是低著頭,而文臣係的官員也是默不作聲。


    “咳。”曹操自知失言,揮了揮手,問道:“青徐二州,事關重大,不容有失,何人可以相托?”


    換個問法,屬下們自然好回答一些。


    當即有人建議:“臧宣高素有威望,可當此重任!”


    薛議看了過去,是下邳本地人陳登的推薦。


    “臧霸麽,倒是可以,作為地頭蛇,他的能力自然也是有的,就是不知道曹老板怎麽看了。”薛議坐在下方想到。


    腦中也是浮現出臧霸的資料,臧霸字宣高,泰山郡華縣人,父親名叫臧戒,在縣裏擔任獄掾,執法嚴肅,不肯依從太守處死太守想殺的人,太守大怒,下令拘捕臧戒送往府中,押送的士兵有一百多人。


    臧霸那時十八歲,帶著幾十名門客直接到費縣西部山上攔截,奪下臧戒,押送的士兵沒有敢動的,於是他同父親一起逃亡到東海郡,從此以勇壯聞名於世。


    後來黃巾起義,臧霸跟隨陶謙打敗黃巾軍,臧霸擔任了騎都尉,收兵到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人聚積兵眾,由臧霸任元帥,屯駐在開陽。


    曹老板討伐呂布的時候,臧霸領兵援助呂布,後來呂布被擒,臧霸便隱藏起來。曹老板募人尋找,最終找到了臧霸,但沒有處置他,反而讓他召集吳敦、尹禮、孫觀、孫觀的哥哥孫康等人,現如今這些人都在下邳。


    “臧霸。”曹操喃喃自語,於薛議在下方單純的考慮能力不同,曹操更多的考慮政治上的因素,任命陳登提議的臧霸,不僅可以示好陳氏,同時也能穩定徐州一帶的人心,畢竟臧霸這個人算是徐州的老人了。


    “那就臧宣告吧。”曹操心中作下了決定。


    ------------------------小知識--------------------------


    《袁氏世紀》曰:布之破也,陳群父子時亦在布之軍,見太祖皆拜。


    渙獨高揖不為禮,太祖甚嚴憚之。時太祖又給眾官車各數乘,使取布軍中物,唯其所欲。眾人皆重載,唯渙取書數百卷。資糧而已。


    眾人聞之,大慚。


    渙謂所親曰:“脫我以行陳,令軍發足以為行糧而已,不以此為我有。由是厲名也,大悔恨之。”


    太祖益以此重焉。


    袁渙的進言:兵,屬於凶器,要到不得已的時候才使用它,以道德、仁義來進攻、征伐,加上安撫民眾,為他們除害,隻有這樣,才可以與他們同生共死。


    自從天下大亂以來,已有十幾年了,民眾渴望安定,比被倒懸在樹上而渴望解脫還厲害,然而暴亂遠未止息的原因是什麽?想來大概是政治沒走上正道吧!


    袁渙聽說明智的君王善於拯救人世,所以世道紛亂就用仁義來統一,世道虛偽就用質樸來克製;世道不同,事勢變易,治國的策略就應有所不同,這一點不可以不明了。


    對於製度的增減,這是今天與古代所不必相同的。要是能夠兼愛天下人,撥亂反正,即使以武力平定動亂並以道德相濟助,確實是百代君王不可改變的原則。


    曹公您明哲超出世人,古代那些所用來獲得民心的措施,您已經盡力而為了,今天那些所以會失掉民心的事情,您已經戒除了,海內依仗您得以免除了危亡的災禍,但民眾還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希望您用這些道理來教誨他們,那就是天下的大幸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將軍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魏左將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魏左將軍並收藏三國將軍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