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都。


    “張紘之才,不亞於陳琳也。”


    宴會結束,江東張紘的風采折服了在場的眾人,曹操也不由得感歎,張紘之名,名不虛傳。


    “曹公愛其才,可使其留於許都也。”程昱建議。


    “然也!”曹操說完,偏過頭靠近了程昱,輕聲道:“張子綱以文名,文於世間,張子布,以政名,名於世。張紘尚且如此,何況張昭乎?江東有此能人,而不在朝政,吾心甚憂也!”


    “王朗曾言,張子布,民之望也。當不可小覷,然袁紹在北,大軍已有集結之勢,曹公縱然心有不甘,亦是無法也。”程昱勸說曹操把重心放在北方的袁紹上麵,根據最新的消息,袁紹的軍隊和糧草,已經慢慢的開始向著南方靠攏了。


    見曹操沉默不語,程昱說道:“江東之勢,已然如此,當厚結以為援,聽聞孫策新設縣城,多為‘興漢’‘安吳’之意,其誌當為匡扶漢室也,曹公奉天子,可以天子之令,撫之,江東當可無憂。”


    曹操點點頭:“且撫之!”


    於是以曹操弟弟的女兒配孫策小弟孫匡,又為兒子曹彰迎娶孫賁的女兒,與孫氏集團的元老結為親家,同時禮辟孫策弟孫權、孫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孫權茂才。


    可以說,曹操為了拉攏孫氏集團,也是下了血本。


    ...


    荊州。


    襄陽。


    劉表派遣出使朝廷的使者韓嵩回到了襄陽。


    果然如同韓嵩出使前所說的,天子拜韓嵩為侍中,遷零陵太守,等於說將韓嵩從劉表陣營劃到了漢朝陣營,麵見劉表,韓嵩大肆稱朝廷、曹公之德。


    劉表以為韓嵩懷有二心,大會僚屬數百人,陳兵麵見韓嵩,盛怒不已,


    令士卒押著韓嵩,劉表說道:“韓嵩敢懷貳邪!”


    韓嵩巍然不動:“將軍負嵩,嵩不負將軍!”


    再次將出使前的話,又說了一遍。


    劉表終是意難平,自己的手下,出了趟門,就變成別人的了,陳元龍的前車之鑒尚在眼前,又叫劉表如何能不怒?


    最終還是其妻子蔡氏給了大家一個台階:“韓嵩,楚國之望也;且其言直,誅之無辭。”


    於是劉表隨便找個理由把韓嵩給囚禁了起來。


    ...


    揚州。


    吳郡。


    張昭、虞翻找孫策議論朝廷剛剛下達的指令,同時還有一起帶來的曹操結親文書,而這時吳侯孫策卻輕裝出行打獵去了,


    等到日落西山,孫策才帶著幾名親隨歸來,虞翻見此勸諫道:“張子綱昔時諫曰‘夫主將乃籌謨之所自出,三軍之所係命也,不宜輕脫,自敵小寇。願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無令國內上下危懼。’


    明府用烏集之眾,驅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雖漢高帝不及也。至於輕出微行,從官不暇嚴,吏卒長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則不威,故白龍魚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劉季害之,願少留意。”


    孫策自然是抱歉而過,至於聽沒聽,就是另一碼事了。


    “曹公欲以子娶吾兄女?”孫策皺了皺眉頭,現在江東的政治集團與其說是孫策集團,倒不如說是孫堅死後留下的孫家班聯盟,隻不過,這個盟主暫時是自己這個孫堅的長子罷了,孫賁當年就是跟隨孫堅的最早一批元老,其地位,不言而喻,而曹操此舉,自己還真不好明著反對。


    “子布,曹操此舉,意在分化吾等兄弟,為之奈何?”孫策一時也想不到好的辦法,隻能寄希望於張昭能提供好的方法。


    張昭也不愧是江東首屈一指的能臣,當即就給出了方案,“聽聞太史慈尚在海昏?”


    “然也!”


    張昭摸了摸胡子:“孫賁領豫章太守,海昏在其上,可以海昏、建昌、艾、西安、永脩、新吳,六縣改屬建昌都尉,令太史子義都之。”


    “這...”孫策有點猶豫,這是明擺著分自己兄長的權力,對於元老可不是一個好信號。


    “將軍,孫氏唯有集權於將軍,方能雄主一方,元從固然有功,然其勢力過之,終引以為患,願將軍三思!”


    孫策這才狠狠的點點頭,“既如此,丹陽、豫章、廬陵,皆需如此!”


    張昭也是點點頭,分割孫氏老一輩的權力,將權力下放到縣級孫策心腹手中,集中江東的控製權,對於江東的未來,以及孫氏的未來,都是必要的。


    於是,任命程普擔任丹楊都尉,後領零陵太守,分割丹陽吳景在丹陽的權力;周瑜遙領江夏、鎮巴丘,分割孫輔在廬陵的權力;建昌都尉太史慈、宜春長周泰、葛陽尉蔣欽都是分割重臣孫賁在豫章的權力。


    同時,考慮到江東山越、山賊多擾。令‘所在皆食其征賦’給與地方官員,就地征收賦稅的權力,給與充分的自主權,自己養兵,自己收稅,儼然在江東諸縣,形成了以孫策為大領主,而餘下皆為擁有自治權利的小領主的獨特政治局麵。


    也就是為後來人所津津樂道的“奉邑製”!


    --------------------小知識--------------------


    江東奉邑製優勢:


    1、分割了自孫堅以來的元從派係人物的權力。


    2、加強了孫策的統治力,提高了手下對孫策的忠誠度。


    3、自給自足,解決了江東因山越繁多造成的各地糧草運輸問題。


    兩漢以來都是士人社會,而士人即是知識分子,國家政治延續的人才基礎,一般情況下,士人很少會主動去出任武職,而且往往輕視武人,比如荊州刺史王叡以孫堅為“武官,言頗輕之”;劉巴嘲諷張飛“如何與兵子共語乎”。


    漢末亂世,士人有俠氣是蔚然成風,比如袁紹、袁術、曹操等人,而士人握有兵權,乃至領兵打仗,也是一種趨勢,但像東吳那樣,自孫策起,就出現士人刻意走武人路線,還是非常少見的。


    孫策:(呂範)子衡,卿既士大夫,加手下已有大眾,立功於外,豈宜複屈小職,知軍中細碎事乎!


    呂範:不然。今舍本土而讬將軍者,非為妻子也,欲濟世務。猶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敗。此亦範計,非但將軍也。


    孫策認為呂範是士大夫,也有兵權,為何還要管軍中瑣事,而呂範回答說,這不單是為孫策,也是為自己考慮,士大夫變武人,不失為一條上位出路。


    從孫策的武將被“授兵”領縣長的套路來看,很多屬於士大夫的縣長職位,被武人所代替,甚至縣長、縣尉一並擔當,還或有獨立“征賦”的權利,那士大夫變武人還真有極大前景。


    無獨有偶,周瑜作為士人,在孫策集團中,也走上武人路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將軍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魏左將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魏左將軍並收藏三國將軍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