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頓了頓,思考了一下,立即說道:“江東之首,首推張昭張子布也!江東國士,能比之伯仲者,寥寥數人而已!”
雖然有吹捧的嫌疑,但是蔣幹的話,薛議還是認同的,張昭,如今可是江東的首要人物。
郭嘉聞言也是輕輕的點了點頭,“張子布之於江東,猶如張良、蕭何之於高祖矣。”郭嘉也是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郭嘉對張昭給了這麽高的評價?薛議有些不解。
郭嘉解釋道:“昔日曾聞聞劉荊州嚐自作書欲與孫伯符,以示禰正平,正平蚩之,言:‘如是為欲使孫策帳下兒讀之邪,將使張子見乎?’如正平言,以為子布之才高乎?”(禰衡,字正平。)
原來如此,薛議算是明白了,連禰衡那個眼睛長腦袋上的人都如此看重,想必張昭的本事,自然非同一般,自己先前還是小覷了。
旋即問道:“此人可以為我等所用乎?”張昭可以拉攏嗎?薛議問了之後,心裏卻是一點希望也無。
果不其然,蔣幹聽了他的話後,搖了搖頭,“張子布受孫策厚恩,恐難以說動,且其昔年受陶恭祖所舉,陶恭祖去世之時,尚以文懷之,陶恭祖與曹公之恩怨,自不必多言。”
蔣幹的話語擺明了說動張昭的可能性那是非常之小,不說孫策的知遇之恩,光是恩主陶謙與曹操的關係,便使其難有投效之意,當年張昭從徐州避難江東,可少不了曹操的出力。
張昭既然不得,那麽江東還有哪些人可以嚐試拉攏呢?薛議詢問道:“除張子布,江東其餘人等可以謀乎?”
蔣幹點了點頭,說道:“除張昭外,尚有東萊太史慈、廬江周瑜、九江蔣欽等人可以一試。”
這些人對於薛議而言便是知名多了,“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對於遠在東郡的他,都有所耳聞。
薛議自然是明白這些人在以後孫權勢力中的地位,當即也是肯定了蔣幹的決策。
見此,郭嘉笑道:“江東之才何其多矣,子翼所言數人,如何能夠?”
蔣幹也是笑著搖了搖頭,當下,立即從袖中摸出一張白布,在蔣幹的示意下,郭嘉和薛議湊上前去,隻見上麵密密麻麻的寫滿了江東孫權勢力的人物、地位、官職、所在地點...
“真是了不起啊!”薛議重重的看了一眼蔣幹,“厲害!”
...
翌日。
經過昨日的一番討論與探究,撒網似的選定了可以進行拉攏的江東人物之後,薛議、郭嘉、蔣幹正式拜訪了壽春目前的最高行政長官,刺史劉馥。
劉馥是一個微胖的中年人,絡腮胡,笑起來眼睛眯得很細,聽聞薛議幾人的來意,也是盡可能的提供幫助,用自己的名義,征調了幾人來刺史府。
當然,聽郭嘉所說,司空曹操目前正在南下的路途之中,不過幾日便可到達壽春,那麽考察的任務自然是由曹操親自來辦了,在刺史府中,薛議等人也僅僅隻是與眾人打了個照麵,相互認識,混了個臉熟,交談了一番。
而在刺史府,劉曄、蔣濟等人明白了薛議他們的來意後,當下又舉薦了一些人才,胡質,便是蔣濟所推薦的人物。
胡質是壽春大賢胡敏的兒子,名士後人自然受人青睞,果不其然,揚州刺史劉馥聽到蔣濟的推薦後,當即決定征召胡質過來。
當然,找胡質到了刺史府之後,也僅僅隻是淺談了一番,沒有深入了解。
而劉曄在聽聞郭嘉和薛議的來意後,當即表示他還認識一位人才,願為曹公舉薦。
薛議當下來了興趣,連忙問道:“何許人也?”
劉曄笑道:“其人乃臨淮東城人也。魯肅魯子敬!家富於財,性好施與。袁術聞其名,曾就署其為東城長。現居於江東、依於周公瑾,吾與其善,可修書一封,言其利弊,令其來投,報效曹公!”
薛議心中一驚,“魯肅和劉曄的關係很好嗎?還能直接令其來投?”臉上卻是大喜:“善!魯子敬吾亦有所耳聞,其人確有其才,還望子揚速書與之!”
劉曄也是個雷厲風行的人,見薛議如此看重於魯肅,當即就在刺史府,揮毫寫道:“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近劉刺史,今在壽春,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今東阿薛伯言亦聞君之名,願薦君於曹公,時不可失,足下速之。”
薛議就在一旁看著劉曄寫下了這封信,笑道:“善!”
郭嘉見薛議“如此上心”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轉頭向著蔣幹建議道:“何不乘今日,將所需信件一並寫了,屆時一並帶去江東。”
蔣幹卻是笑道:“奉孝欲以劉子揚為書吏乎?”
“哈!”小心思被看穿,郭嘉也是不惱,乘著劉曄如今正在寫著勸歸書信,讓他幫個小忙,將江東幾位重點人物的全部一起寫了,也省事不是。
奮筆疾書的劉曄卻是毫不知情,馬上就要被臨時當做書吏征用了。
---------------小知識-------------
《三國誌魯肅傳》原文:劉子揚與肅友善,遺肅書曰:“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
這段話,是有問題的。
《通鑒考異》:劉子揚招肅往依鄭寶,肅將從之。瑜以權可輔,止肅。案,劉曄殺鄭寶,以其眾與劉勳,勳為策所滅,寶安得及權時也?
一、鄭寶早在孫策時期就被幹掉了,哪裏還能到孫權時期?
◎梁章钜曰:子揚即劉曄字,據《曄傳》,曄為鄭寶驅逼,欲赴江表,曄謀殺之,是曄本非鄭寶黨與,豈有勸魯肅從寶之事?宜為溫公所不取也。
二、劉曄親手做掉的鄭寶,哪裏還會為他引薦人才?
所以,我在此,就原文的基礎上,做了一點小小的修改,使其更符合小說中的進展和邏輯。
雖然有吹捧的嫌疑,但是蔣幹的話,薛議還是認同的,張昭,如今可是江東的首要人物。
郭嘉聞言也是輕輕的點了點頭,“張子布之於江東,猶如張良、蕭何之於高祖矣。”郭嘉也是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郭嘉對張昭給了這麽高的評價?薛議有些不解。
郭嘉解釋道:“昔日曾聞聞劉荊州嚐自作書欲與孫伯符,以示禰正平,正平蚩之,言:‘如是為欲使孫策帳下兒讀之邪,將使張子見乎?’如正平言,以為子布之才高乎?”(禰衡,字正平。)
原來如此,薛議算是明白了,連禰衡那個眼睛長腦袋上的人都如此看重,想必張昭的本事,自然非同一般,自己先前還是小覷了。
旋即問道:“此人可以為我等所用乎?”張昭可以拉攏嗎?薛議問了之後,心裏卻是一點希望也無。
果不其然,蔣幹聽了他的話後,搖了搖頭,“張子布受孫策厚恩,恐難以說動,且其昔年受陶恭祖所舉,陶恭祖去世之時,尚以文懷之,陶恭祖與曹公之恩怨,自不必多言。”
蔣幹的話語擺明了說動張昭的可能性那是非常之小,不說孫策的知遇之恩,光是恩主陶謙與曹操的關係,便使其難有投效之意,當年張昭從徐州避難江東,可少不了曹操的出力。
張昭既然不得,那麽江東還有哪些人可以嚐試拉攏呢?薛議詢問道:“除張子布,江東其餘人等可以謀乎?”
蔣幹點了點頭,說道:“除張昭外,尚有東萊太史慈、廬江周瑜、九江蔣欽等人可以一試。”
這些人對於薛議而言便是知名多了,“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對於遠在東郡的他,都有所耳聞。
薛議自然是明白這些人在以後孫權勢力中的地位,當即也是肯定了蔣幹的決策。
見此,郭嘉笑道:“江東之才何其多矣,子翼所言數人,如何能夠?”
蔣幹也是笑著搖了搖頭,當下,立即從袖中摸出一張白布,在蔣幹的示意下,郭嘉和薛議湊上前去,隻見上麵密密麻麻的寫滿了江東孫權勢力的人物、地位、官職、所在地點...
“真是了不起啊!”薛議重重的看了一眼蔣幹,“厲害!”
...
翌日。
經過昨日的一番討論與探究,撒網似的選定了可以進行拉攏的江東人物之後,薛議、郭嘉、蔣幹正式拜訪了壽春目前的最高行政長官,刺史劉馥。
劉馥是一個微胖的中年人,絡腮胡,笑起來眼睛眯得很細,聽聞薛議幾人的來意,也是盡可能的提供幫助,用自己的名義,征調了幾人來刺史府。
當然,聽郭嘉所說,司空曹操目前正在南下的路途之中,不過幾日便可到達壽春,那麽考察的任務自然是由曹操親自來辦了,在刺史府中,薛議等人也僅僅隻是與眾人打了個照麵,相互認識,混了個臉熟,交談了一番。
而在刺史府,劉曄、蔣濟等人明白了薛議他們的來意後,當下又舉薦了一些人才,胡質,便是蔣濟所推薦的人物。
胡質是壽春大賢胡敏的兒子,名士後人自然受人青睞,果不其然,揚州刺史劉馥聽到蔣濟的推薦後,當即決定征召胡質過來。
當然,找胡質到了刺史府之後,也僅僅隻是淺談了一番,沒有深入了解。
而劉曄在聽聞郭嘉和薛議的來意後,當即表示他還認識一位人才,願為曹公舉薦。
薛議當下來了興趣,連忙問道:“何許人也?”
劉曄笑道:“其人乃臨淮東城人也。魯肅魯子敬!家富於財,性好施與。袁術聞其名,曾就署其為東城長。現居於江東、依於周公瑾,吾與其善,可修書一封,言其利弊,令其來投,報效曹公!”
薛議心中一驚,“魯肅和劉曄的關係很好嗎?還能直接令其來投?”臉上卻是大喜:“善!魯子敬吾亦有所耳聞,其人確有其才,還望子揚速書與之!”
劉曄也是個雷厲風行的人,見薛議如此看重於魯肅,當即就在刺史府,揮毫寫道:“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近劉刺史,今在壽春,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今東阿薛伯言亦聞君之名,願薦君於曹公,時不可失,足下速之。”
薛議就在一旁看著劉曄寫下了這封信,笑道:“善!”
郭嘉見薛議“如此上心”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轉頭向著蔣幹建議道:“何不乘今日,將所需信件一並寫了,屆時一並帶去江東。”
蔣幹卻是笑道:“奉孝欲以劉子揚為書吏乎?”
“哈!”小心思被看穿,郭嘉也是不惱,乘著劉曄如今正在寫著勸歸書信,讓他幫個小忙,將江東幾位重點人物的全部一起寫了,也省事不是。
奮筆疾書的劉曄卻是毫不知情,馬上就要被臨時當做書吏征用了。
---------------小知識-------------
《三國誌魯肅傳》原文:劉子揚與肅友善,遺肅書曰:“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
這段話,是有問題的。
《通鑒考異》:劉子揚招肅往依鄭寶,肅將從之。瑜以權可輔,止肅。案,劉曄殺鄭寶,以其眾與劉勳,勳為策所滅,寶安得及權時也?
一、鄭寶早在孫策時期就被幹掉了,哪裏還能到孫權時期?
◎梁章钜曰:子揚即劉曄字,據《曄傳》,曄為鄭寶驅逼,欲赴江表,曄謀殺之,是曄本非鄭寶黨與,豈有勸魯肅從寶之事?宜為溫公所不取也。
二、劉曄親手做掉的鄭寶,哪裏還會為他引薦人才?
所以,我在此,就原文的基礎上,做了一點小小的修改,使其更符合小說中的進展和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