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暗談秘辛事 心思亂如麻
六朝群英傳之南朝一帝 作者:冬涉川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既知‘士可殺,不可辱’,更該知士之使命,縱然群人不忠、不孝、不義,我士人不可不忠、不孝、不義,若落草為寇,與那北方蠻夷又有何異?”劉裕喝道。
“住手!你們且退下!”孫處亦斥道。
“大哥!”三人還是把刀收了起來。
“德輿,方才你所說的卻有道理,你對我兄弟三人的不殺之情,我亦會記住,然則我已對朝廷心如死灰,就此別過!”孫處不卑不亢,躬身說道。
“唉!走吧,走吧!”劉裕看著年長自己僅四歲的孫處,歎了口氣,心中念道:“或許是我錯了吧。”
“兄弟們,走。”
四人消失在北固山中,孫處臨走之時,回頭看了看劉裕,心中不知所思何事,目光反而變得堅毅了起來。
這場風波平息過後,已經快到申時了,劉裕趕緊拿起叉子,繼續搜尋著獵物。
“道憐、道規,你還不快快出來開門?你看我給你們打到什麽?哈哈。”到了家門口,劉裕左右拎著一個野兔,右手拿著一隻野雞,背後背著一大捆柴木,在柴木上斜插著一根鐵叉,大聲喊道。
“裕兒,你回來啦,今天累嗎?”蕭文壽趕忙打開了門。
“母親,道憐、道規那兩個小子呢?”劉裕將東西放下,問道。
“和你的外曾祖父去京都,入國子學了。”蕭文壽坦然說道。
“好啊!這兩小子,本來就很聰明,我還怕裏中的老先生教不好他們呢,這下好了,這國子學可是天下學子朝思暮想之地啊!以後,我這兩個弟弟必然能榮歸故裏,光耀門楣啊!娘,我們以後有福氣了!”劉裕聽完,先是一楞,隨即說道。
“裕兒啊,你不怪你娘沒喊你回來嗎?”蕭文壽聽劉裕這般說道,心中疑惑,便問道。
“娘,你多心了,孩兒知道你的苦衷:不用娘說,必是外曾祖父不讓裕兒回家的,兒小時便沒讀過許些書,在這京口裏,別人都知道我不過是個目不識丁的窮小子而已,況且還整日無所事事,外曾祖父不讓裕兒去那國子學,也是對的,不然,孩兒去了那京都,估計會丟了劉家的臉麵。”劉裕笑著說道。
“裕兒啊,別人不知道讀書,娘還不知道嗎?這每天晚上你偷著讀書,娘可是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道憐、道規也是知道的,不然,你這書從哪裏來啊。”蕭文壽看著劉裕,輕聲說道。
“孩兒晚上睡不著,閑著也是閑著,就找些書看了看,哈哈,原來早就被娘發現了啊。”
“唉!裕兒,娘知道你懂事,自從你姨父去年過世之後,你還常常給你姨母家送些吃的,可是,你別累壞了身子啊!”蕭文壽歎了口氣。
“姨父那病也真是頑固,前年剛被治好,可是僅僅隻過了一年,還是撒手人寰了,後來,懷慎,懷敬也跟著懷肅去了寧朔將軍府,家中就隻剩下懷默和姨母了,之前我家窮困之時,姨父可沒少幫助我們家,我這樣做,也是應該的。”劉裕緩緩說道。
“也不知懷肅三兄弟現在怎麽樣了?”蕭文壽說道。
“懷肅大哥為人待事都井井有條,落落大方,而且文思俊逸,別忘了,我三歲時,懷肅大哥便就能寫詩了,那時他可才八歲啊,懷慎大哥,小小年紀也是聰明絕頂,這京口裏都是知道的,我最擔心的就是懷敬大哥啊。”劉裕想到了懷敬,不由地歎了口氣。
“裕兒啊,你也莫要太過憂慮,這懷肅和懷慎肯定會照顧好懷敬的,你放心吧,隻是,裕兒,你以後,切不可在如此辛勞了。”蕭文壽瞥了瞥牆角的柴木,心中感慨萬分。
“母親,孩兒都十八歲了,這些東西不費力氣,不礙事的,倒是母親大人,你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現在道憐、道規走了,母親晚上不可再熬夜編草鞋了,孩兒一人便能養家。”劉裕關切地說道。
“你啊!罷了,做飯吧,待會這兔肉煮好後,你拿一些給懷默送去。”蕭文壽說道。
“好的,母親,那孩兒這就準備開水,燙雞毛和兔毛嘍。”劉裕看著野雞和野兔,笑著說道。
“好!好!母親方才已經把菜洗好,你且先弄著,我去編幾隻草鞋。”蕭文壽也笑道。
“母親這時候編了,晚上莫要再熬夜了!”
“好!好!聽你的,晚上不熬夜了。”
蕭文壽看著劉裕如此懂事,又想起道憐,道規去了國子學,亦不需她擔心,這才感覺此時此刻才是她這十三年最幸福的時候,頓覺渾身輕鬆,竟然哼起了小曲兒,腳步兒也變得輕快了起來,往裏屋走去。
劉裕看見蕭文壽這樣,心中也甚是欣慰,念道:“母親這十幾年,真是太累了!如今懷肅、懷慎和懷敬去了寧朔將軍府,想必日後定大有作為;道憐、道規也去了國子學,家中的事情也沒以前那麽多了,我這個當哥哥的也可以全心全意地照顧母親了,閑下來,還能多讀些書。”
一想到這,劉裕便更加使勁的拉了拉橐龠,恨不得這水馬上就燒開。
翌日清晨,劉穆之一行人終於到了琅琊建威將軍府,琅琊內史江敳早已在府前等候,見劉穆之前來,忙趨步向前說道:“久聞道和才名,今日一見,甚慰平生。”
“穆之何德何能勞江大人在此等候?大人長我一輩,喚我穆之便可。”劉穆之見江敳竟然在府前等待著自己,不覺心中大驚,須知,這琅琊內史乃是一方封疆大吏,手中之權,不下於太守,僅次於琅琊王司馬道子,故而劉穆之忙施了一禮,躬身說道。
“穆之,別人可能不知你的才識,而我卻知,要知道我家和你家可是世交啊,當初你家曾有恩於我家,我與你父親亦是患難之交,別忘嘍,你老家可是在我琅琊國啊!”
“這……父親卻沒告訴孩兒。”劉穆之驚道。
“穆之,如今剛剛立春,冷的很,這也非說話之地,快隨我回府。”
“穆之多謝江大人!”劉穆之答謝道。
二人至內院,江敳屏退左右,緩緩說道:“穆之啊,你可知你父親為何不告訴你身世?”
“父親已故一年,穆之為國家之事不能守孝,實乃愧為人子!至家父仙逝之前,亦沒告訴穆之,如若不是今日大人所言,穆之至今以為我家世代居於丹徒京口裏。”劉穆之如是答道。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你莫要自責。”江敳先安慰道,然後又說道:“穆之啊,你父親這樣做,是有他自己的苦衷的,你乃是東莞郡莒縣人,更是漢高祖的後裔!穆之啊,你可知道,這彭城的劉氏一族可是被先帝秘密調查,差點亡族啊!原因是什麽?就是這彭城的劉氏一族大多乃是漢太公、漢高祖的後裔,雖說如今是大晉,和漢朝之間還隔著前魏,可是,你可知惠帝之時,漢趙趁亂而起,而那漢趙之主劉淵還是一匈奴蠻化之人。”江敳緩緩說道。
“請恕穆之愚鈍,這些與我家又有什麽關係?”劉穆之問道。
“後來那漢趙不攻自破,可是那漢趙所做之惡行,確是罄竹難書啊!”江敳說道這裏,竟然義憤填膺。
“江大人,莫非是永嘉之亂?”劉穆之似乎知道了什麽。
“後來,我中宗皇帝承繼大統,遷都建康,哀孝懷、孝湣兩位先帝的同時,也秘密下令調查晉朝劉氏一族。”江敳說完的同時看了一眼劉穆之。
“這中宗皇帝心裏肯定在想:‘外族蠻夷一個稱自己姓劉,實際上卻不姓劉的人都能自立為王,何況真正的漢代後裔?’所以才下令秘密調查這漢高祖一脈的劉氏。”劉穆之豈是尋常之人,馬上就想到了這裏。
於是,劉穆之躬身抱拳道:“父親的苦衷,穆之這才明白,多謝江大人告之!”
“這彭城劉氏一族,和我同輩的,現在卻無一人在世,你說為何?你家為何早在彭城劉氏之前就來到這京口裏?”江敳淡淡說道。
劉穆之忽然想到了劉裕,又想到其父,“莫非德輿其父之死另有它因?”
劉穆之雖然腦海中想到了這,可是嘴上卻說道:“必是先祖有所遠見,故而如此;而彭城劉氏一族,我卻知之甚少。”
“穆之啊,這些往事我也不必再說了,以你的才智,恐怕知道的不比我少,‘大智若愚,大辯若訥’這句話的意思我還是明白的。”江敳笑著說道。
“江大人謬讚了,穆之於朝廷既無尺寸之功,也無微薄之力,真是愧不敢當!愧不敢當啊!”劉穆之忙說道。
“穆之,說道這朝廷,你也知先帝曾秘查你劉氏一族,用何手段,卻也未知,不知你現在有何感想?”江敳話鋒一轉,問道。
“自我出生起,便是晉朝,何談漢代?穆之隻想盡忠於朝廷,效力於聖上,別無他心!”劉穆之聽畢,驚恐萬分,慌忙拜伏於地。
“穆之,快快起來!我方才不過是隨口一說而已,何至於如此?”江敳扶起劉穆之,笑道。
“穆之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方才還是侃侃而談的劉穆之,此刻臉上竟然淚光點點。
“穆之啊,如今朝野動蕩,九州沸騰,四海之內群雄並起,我主亦是夙夜興歎,如今,你年過弱冠,不知有何良策能解我主之憂啊。”江敳見劉穆之如此,忽然問道。
“江大人,穆之久居京口一隅之地,終日讀那聖賢之書,對天下大勢亦是一無所知,恐怕要讓大人失望了。”劉穆之語氣羞愧。
“住手!你們且退下!”孫處亦斥道。
“大哥!”三人還是把刀收了起來。
“德輿,方才你所說的卻有道理,你對我兄弟三人的不殺之情,我亦會記住,然則我已對朝廷心如死灰,就此別過!”孫處不卑不亢,躬身說道。
“唉!走吧,走吧!”劉裕看著年長自己僅四歲的孫處,歎了口氣,心中念道:“或許是我錯了吧。”
“兄弟們,走。”
四人消失在北固山中,孫處臨走之時,回頭看了看劉裕,心中不知所思何事,目光反而變得堅毅了起來。
這場風波平息過後,已經快到申時了,劉裕趕緊拿起叉子,繼續搜尋著獵物。
“道憐、道規,你還不快快出來開門?你看我給你們打到什麽?哈哈。”到了家門口,劉裕左右拎著一個野兔,右手拿著一隻野雞,背後背著一大捆柴木,在柴木上斜插著一根鐵叉,大聲喊道。
“裕兒,你回來啦,今天累嗎?”蕭文壽趕忙打開了門。
“母親,道憐、道規那兩個小子呢?”劉裕將東西放下,問道。
“和你的外曾祖父去京都,入國子學了。”蕭文壽坦然說道。
“好啊!這兩小子,本來就很聰明,我還怕裏中的老先生教不好他們呢,這下好了,這國子學可是天下學子朝思暮想之地啊!以後,我這兩個弟弟必然能榮歸故裏,光耀門楣啊!娘,我們以後有福氣了!”劉裕聽完,先是一楞,隨即說道。
“裕兒啊,你不怪你娘沒喊你回來嗎?”蕭文壽聽劉裕這般說道,心中疑惑,便問道。
“娘,你多心了,孩兒知道你的苦衷:不用娘說,必是外曾祖父不讓裕兒回家的,兒小時便沒讀過許些書,在這京口裏,別人都知道我不過是個目不識丁的窮小子而已,況且還整日無所事事,外曾祖父不讓裕兒去那國子學,也是對的,不然,孩兒去了那京都,估計會丟了劉家的臉麵。”劉裕笑著說道。
“裕兒啊,別人不知道讀書,娘還不知道嗎?這每天晚上你偷著讀書,娘可是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道憐、道規也是知道的,不然,你這書從哪裏來啊。”蕭文壽看著劉裕,輕聲說道。
“孩兒晚上睡不著,閑著也是閑著,就找些書看了看,哈哈,原來早就被娘發現了啊。”
“唉!裕兒,娘知道你懂事,自從你姨父去年過世之後,你還常常給你姨母家送些吃的,可是,你別累壞了身子啊!”蕭文壽歎了口氣。
“姨父那病也真是頑固,前年剛被治好,可是僅僅隻過了一年,還是撒手人寰了,後來,懷慎,懷敬也跟著懷肅去了寧朔將軍府,家中就隻剩下懷默和姨母了,之前我家窮困之時,姨父可沒少幫助我們家,我這樣做,也是應該的。”劉裕緩緩說道。
“也不知懷肅三兄弟現在怎麽樣了?”蕭文壽說道。
“懷肅大哥為人待事都井井有條,落落大方,而且文思俊逸,別忘了,我三歲時,懷肅大哥便就能寫詩了,那時他可才八歲啊,懷慎大哥,小小年紀也是聰明絕頂,這京口裏都是知道的,我最擔心的就是懷敬大哥啊。”劉裕想到了懷敬,不由地歎了口氣。
“裕兒啊,你也莫要太過憂慮,這懷肅和懷慎肯定會照顧好懷敬的,你放心吧,隻是,裕兒,你以後,切不可在如此辛勞了。”蕭文壽瞥了瞥牆角的柴木,心中感慨萬分。
“母親,孩兒都十八歲了,這些東西不費力氣,不礙事的,倒是母親大人,你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現在道憐、道規走了,母親晚上不可再熬夜編草鞋了,孩兒一人便能養家。”劉裕關切地說道。
“你啊!罷了,做飯吧,待會這兔肉煮好後,你拿一些給懷默送去。”蕭文壽說道。
“好的,母親,那孩兒這就準備開水,燙雞毛和兔毛嘍。”劉裕看著野雞和野兔,笑著說道。
“好!好!母親方才已經把菜洗好,你且先弄著,我去編幾隻草鞋。”蕭文壽也笑道。
“母親這時候編了,晚上莫要再熬夜了!”
“好!好!聽你的,晚上不熬夜了。”
蕭文壽看著劉裕如此懂事,又想起道憐,道規去了國子學,亦不需她擔心,這才感覺此時此刻才是她這十三年最幸福的時候,頓覺渾身輕鬆,竟然哼起了小曲兒,腳步兒也變得輕快了起來,往裏屋走去。
劉裕看見蕭文壽這樣,心中也甚是欣慰,念道:“母親這十幾年,真是太累了!如今懷肅、懷慎和懷敬去了寧朔將軍府,想必日後定大有作為;道憐、道規也去了國子學,家中的事情也沒以前那麽多了,我這個當哥哥的也可以全心全意地照顧母親了,閑下來,還能多讀些書。”
一想到這,劉裕便更加使勁的拉了拉橐龠,恨不得這水馬上就燒開。
翌日清晨,劉穆之一行人終於到了琅琊建威將軍府,琅琊內史江敳早已在府前等候,見劉穆之前來,忙趨步向前說道:“久聞道和才名,今日一見,甚慰平生。”
“穆之何德何能勞江大人在此等候?大人長我一輩,喚我穆之便可。”劉穆之見江敳竟然在府前等待著自己,不覺心中大驚,須知,這琅琊內史乃是一方封疆大吏,手中之權,不下於太守,僅次於琅琊王司馬道子,故而劉穆之忙施了一禮,躬身說道。
“穆之,別人可能不知你的才識,而我卻知,要知道我家和你家可是世交啊,當初你家曾有恩於我家,我與你父親亦是患難之交,別忘嘍,你老家可是在我琅琊國啊!”
“這……父親卻沒告訴孩兒。”劉穆之驚道。
“穆之,如今剛剛立春,冷的很,這也非說話之地,快隨我回府。”
“穆之多謝江大人!”劉穆之答謝道。
二人至內院,江敳屏退左右,緩緩說道:“穆之啊,你可知你父親為何不告訴你身世?”
“父親已故一年,穆之為國家之事不能守孝,實乃愧為人子!至家父仙逝之前,亦沒告訴穆之,如若不是今日大人所言,穆之至今以為我家世代居於丹徒京口裏。”劉穆之如是答道。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你莫要自責。”江敳先安慰道,然後又說道:“穆之啊,你父親這樣做,是有他自己的苦衷的,你乃是東莞郡莒縣人,更是漢高祖的後裔!穆之啊,你可知道,這彭城的劉氏一族可是被先帝秘密調查,差點亡族啊!原因是什麽?就是這彭城的劉氏一族大多乃是漢太公、漢高祖的後裔,雖說如今是大晉,和漢朝之間還隔著前魏,可是,你可知惠帝之時,漢趙趁亂而起,而那漢趙之主劉淵還是一匈奴蠻化之人。”江敳緩緩說道。
“請恕穆之愚鈍,這些與我家又有什麽關係?”劉穆之問道。
“後來那漢趙不攻自破,可是那漢趙所做之惡行,確是罄竹難書啊!”江敳說道這裏,竟然義憤填膺。
“江大人,莫非是永嘉之亂?”劉穆之似乎知道了什麽。
“後來,我中宗皇帝承繼大統,遷都建康,哀孝懷、孝湣兩位先帝的同時,也秘密下令調查晉朝劉氏一族。”江敳說完的同時看了一眼劉穆之。
“這中宗皇帝心裏肯定在想:‘外族蠻夷一個稱自己姓劉,實際上卻不姓劉的人都能自立為王,何況真正的漢代後裔?’所以才下令秘密調查這漢高祖一脈的劉氏。”劉穆之豈是尋常之人,馬上就想到了這裏。
於是,劉穆之躬身抱拳道:“父親的苦衷,穆之這才明白,多謝江大人告之!”
“這彭城劉氏一族,和我同輩的,現在卻無一人在世,你說為何?你家為何早在彭城劉氏之前就來到這京口裏?”江敳淡淡說道。
劉穆之忽然想到了劉裕,又想到其父,“莫非德輿其父之死另有它因?”
劉穆之雖然腦海中想到了這,可是嘴上卻說道:“必是先祖有所遠見,故而如此;而彭城劉氏一族,我卻知之甚少。”
“穆之啊,這些往事我也不必再說了,以你的才智,恐怕知道的不比我少,‘大智若愚,大辯若訥’這句話的意思我還是明白的。”江敳笑著說道。
“江大人謬讚了,穆之於朝廷既無尺寸之功,也無微薄之力,真是愧不敢當!愧不敢當啊!”劉穆之忙說道。
“穆之,說道這朝廷,你也知先帝曾秘查你劉氏一族,用何手段,卻也未知,不知你現在有何感想?”江敳話鋒一轉,問道。
“自我出生起,便是晉朝,何談漢代?穆之隻想盡忠於朝廷,效力於聖上,別無他心!”劉穆之聽畢,驚恐萬分,慌忙拜伏於地。
“穆之,快快起來!我方才不過是隨口一說而已,何至於如此?”江敳扶起劉穆之,笑道。
“穆之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方才還是侃侃而談的劉穆之,此刻臉上竟然淚光點點。
“穆之啊,如今朝野動蕩,九州沸騰,四海之內群雄並起,我主亦是夙夜興歎,如今,你年過弱冠,不知有何良策能解我主之憂啊。”江敳見劉穆之如此,忽然問道。
“江大人,穆之久居京口一隅之地,終日讀那聖賢之書,對天下大勢亦是一無所知,恐怕要讓大人失望了。”劉穆之語氣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