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鄒!比比,誰先遇敵誰贏,輸了的走南路,贏了的走北路!”楊平一匹黑色大馬當先,身後是無邊無際的遼東騎兵。


    “哼。”另一名年輕將領名叫馬鄒,比楊平略微文弱一些,不似他那臉龐刀削般的剛毅,整個人白淨的很,任誰也看不出來,這是馬三那個殺才的兒子。


    “楊平,你當我哥傻啊?”馬鄒身旁一名副將說道:“你大雪關的騎兵什麽效率,我金州軍本就步兵多,跟你比這個,不如把頭當球踢吧。”


    副將是馬三的次子,馬忠,倒是生的比哥哥健壯許多,這二人自幼在金州廝混,本來也不諳兵事,幾年前遼東武備院籌建,馬三馬上就把這倆人壓了過來,三年下來,倒是在武備院漸露頭角。


    “嘿?”楊平笑了笑,輕蔑的看了看二人:“你倆親爹就跟在後麵,我可是光杆一個,要我是你倆,拉上兩百騎兵就頭前開路,怎麽也輸不了這賭局。”


    “我信你個鬼。”馬鄒白了他一眼:“休想在這誆騙我兄弟二人,要我說就該楊老將軍來,讓你來簡直就是霍亂軍心.你想走北路走便是,我兄弟二人願意走南邊。”


    “哦?”楊平愣了一下,北路遇敵的概率要大的多,南路貼著大秦疆域,是比較安全,但是楊平了解這倆兄弟的性子,怎麽這次不奔著立功來了?


    “那可別怪哥哥欺負你倆了。”楊平說道:“這北路就歸我了!駕!”


    胯下一夾,楊平帶著身後副將親衛,馬頭向北而去,身後那黑壓壓的數千遼東騎兵,也分出了一半人隨著楊平大旗而去。


    馬鄒馬忠兄弟二人看著遠去的楊平,無奈的看看彼此,若非自家老爹拿刀駕著他們二人的脖子,讓他們老老實實的不許冒進,他們如何會眼睜睜看著楊平走北路?


    若是自家老爹如同楊老將軍那般留守遼東,自己也願意帶兵直奔北路,可是自家老爹不僅來了,而且作為前軍先鋒大將就跟在後麵。


    天禧二十九年春,厚雪消融,大秦皇帝禦駕親征,兵出匈奴。


    調禦林金甲十萬,吳地悍卒十萬,川湘散軍十萬,各司土軍五萬,起兵三十五萬。


    起複匈奴北侵受罰將令七十五人,前軍大將是辛祛疾,大秦皇帝坐鎮中軍,兵部尚書王震宇,禦林金甲統領大將秦奮,錦衣衛南鎮撫司指揮所黃龍,以及天京大學武道院院長白起攜十餘名高手伴駕中軍。


    後軍統領乃是剛剛調任入京的原湘州巡撫胡定山,這位二十五歲入湘的官員如今已經四十五,數年來看似被遺忘在湘江之側,實則贏勝留給贏夫的另一張底牌,若非上次匈奴北侵,胡定山依舊會安心經營湘州,繼續低調下去。


    可是自從上次匈奴北侵,這位低調已久的湘州一把手似乎很是惱火,一連幾年上了近三十道折子,請纓出戰帶兵討伐匈奴,這不這次剛好就把他調回了天京順便圓他一個出征夢。


    天京城空出來的位置有兩個,兵部禮部兩位尚書都要告老,禮部尚書是真的年級大了,兵部仇魚修其實還可以再幹幾年,但是匈奴北侵這麽大的事兒,他這個兵部尚書肯定要背鍋。


    前幾年因為大戰剛過,辭官的折子贏夫不批,他也不能看不懂是什麽意思,這幾年情勢漸好,他卻需要急流勇退,臨走前唯一的動作就是把仇奉尚安排到了家鄉為官,別的再不敢有什麽多餘的動作。


    兵部尚書的位置原本就是在胡定山和王震宇之間考慮的,贏夫考慮到將來大概率是會讓胡定山入閣的,所以禮部尚書就歸了胡定山。


    此次北征,遼東出兵十萬,前軍大將是馬三,楊淩霄親領中軍,曲九江坐鎮後軍,左右兩路先鋒大將就是剛才那仨貨了,馬家一路,楊平一路,楊蒼此次留守遼東。


    出征之前,正如楊淩霄所說,他安排了大量年邁的老卒老將此次不得隨軍,為此冬城大營差點吵翻了天,不過不是跟楊淩霄吵,而是曲九江跟趙三才去負責調解,他這個當王爺的自然躲得遠遠的。


    可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馬三親自上門他能攔嗎?這一位也是要過幾年就要當爺爺的人了,偏偏長相還是一如從前那般凶橫,一進院子就把侍女仆人都嚇了個半死,等到楊淩霄招呼孩子們來見人,楊念也好,楊瑞澤也好,都嚇哭了。


    馬三一張老臉也是哭笑不得,當年就是這樣,洛王妃總斥責他殺氣太重,嚇到孩子,壞風水,反正話說的不怎麽好聽。


    馬三也是賭氣,一鬧還真就基本沒來過王府了,楊孝嚴也勸過,說你跟個娘們較什麽勁,馬三卻說不是較勁,是怕王妃又不高興而已。


    單單這一點,就說明了為何馬三這些年在金州名聲如此之臭,楊孝嚴也好,楊淩霄也罷,基本都視而不見。


    忠心最重要,馬三是個粗人,看上誰家姑娘媳婦,直接就往家裏弄,但是出手也從來沒短過她們誰的,隻是有時候不合人家意思罷了,類似的事兒摞起來能堆滿三四間屋子,縱然如此,楊孝嚴慣著他,楊淩霄也盡量慣著他。


    尤其是在趙三才告訴他,馬三單單北上就有三道長疤,從肩到屁股那麽長,都是幫楊孝嚴擋的,在得知這些後,楊淩霄就更不說什麽了,隻是時常寫信給馬三,讓他收斂一些,另外讓他沒事就來家裏吃飯。


    馬三這些年一共就來了兩次,一次是想讓兩個兒子去武備院求學,按理說這不是個事兒,但是他這種粗人對於這種學堂總有種莫名的崇敬,加上是王府辦的,總覺得不來跟王爺說道說道心裏不踏實。


    第二次,就是這次出征的事兒,許是楊淩霄的信起了作用,馬三這些年收斂了很多,名聲也好了不少,他說他也老了,跟楊孝嚴不一樣,馬三沒有太高的修為,除了膽子大不要命,沒有別的優點。


    但也正因為如此,他一旦上了年紀,就拚不動了,這些年他也發覺了,自己脾氣變好了,沒有那麽凶戾了,可是這同樣是他接受不了的。


    接受不了又能如何?人總歸是會老的,他如今唯一放不下心的就是兩個兒子,他求楊淩霄讓他帶著兩個兒子再上一次戰場,他要最後為楊家再當一次先鋒,同時也要親自教教兩個兒子打仗,不能留兩個廢物給遼東養著。


    楊淩霄自然沒法拒絕,於是此次,馬家父子兵加上一個楊平,就算是承包了整個遼東的先鋒大軍,楊淩霄也大手一揮把半數騎兵與狼牙子都分配給了幾人,中軍後軍加起來才留了六萬人。


    另外剛剛受封句高麗王的李宰政,真的舉傾國之力,帶精兵十萬相助,所以遼東這邊二十萬大軍以橫掃之勢一路推進,要與朝廷大軍在陰山附近會師。


    其實此次出征,大家夥心知肚明,最少有一半概率打不起來,各方麵情報顯示,匈奴從去年開始就在向西北收縮,大有退出草原的驅使,千百年來都是如此,遊牧民族為何一直殺不盡趕不絕?就是因為這一個遊字。


    莫說五六十萬大軍了,縱使你起大軍百萬又如何?人家趕著牛羊帶著帳篷,一路遷移一路走,等你撤軍人家再回來,堅決不跟你硬碰硬。


    除了少量因為各種願意無法遷移的部落外,中原王朝每次對草原用兵,幾乎都是絕對的劣勢。


    此次也不例外,雖然匈奴王那措木身死的消息已經傳開,但是匈奴內亂的情況並沒有出現,年幼的赤那措順利繼承了匈奴帝國的皇位,在呼衍上清的壓力下,契丹與金帳都前來獻上了忠誠。


    隻是今年出兵的時候,這兩部也不知是故意拖延,還是距離的確太遠,他們的軍隊遲遲未到,如今匈奴的底盤太大了,想要再次集結曾經那般的大軍,赤那措的影響力與威信都遠遠不夠。


    如今左旗與柔然兩部加上韃靼,草原上四十萬的匈奴精銳還是有的,隻是拿這四十萬精銳來跟大秦硬碰硬,那就腦子不太正常了。


    譚正有預感,匈奴帝國的輝煌不會長久,這是自古以來的經驗,哪怕那措木打下來的疆域無比遼闊,也注定會成為一灘幻影。


    但是這些都不能阻止大秦的出兵,這一仗無論勝負,必須要打,無論那些留下的部落是什麽老弱病殘,一定要殺的一個不留,此次出征之前無論是朝廷還是遼東都明確的說了,無論老弱還是女人,每個人頭都算是軍功。


    草原與中原的仇恨從來沒有調和的可能,這種命令自然不能明著下達,否則以禮儀之邦自居的大秦如何自處?所以隻能私下去說,對於贏夫和楊淩霄來說,隻要不殺良冒功,就沒有什麽問題。


    所以此次出征,雙方要在陰山會師,然後一路橫推至嘉關外,也就是楊淩霄第一次上戰場的地方,這一路上禦敵便打,不過有很大概率碰不到什麽敵軍,所以首要目標便是肅清草原。


    在這之後,如果運氣好的話,應該能跟追上遷移的匈奴主力,隻要查明敵方位置,按照楊淩霄與贏夫的想法,無論如何也要追上去打一場。


    這與楊淩霄之前的戰略是相悖的,他最初的想法其實是率領少量精兵孤軍深入,狼牙子與王府的諜子配合,掌握匈奴的動向並不難。


    但是無論如何此次出征朝廷必須發力,而且朝廷也的確發力了,但是這樣反而把戰事拖入了目前這種局麵,如此大規模的動作自然也無法逃過匈奴的眼睛,對方早在兩月前就已經冒著風雪開始了遷移,此時韃靼的軍隊應該也已經與赤那措和藍藍會師。


    如果這次真的找不到對方的主力,那麽第二方案就是進攻吐蕃,吐蕃王已經不止一次送來密信,向大秦朝廷求助,雖然這廝一向是個滾刀肉加牆頭草,但是如果這次能夠把吐蕃從匈奴手中奪過來,朝廷也有意重啟吐蕃邊尉都護府。


    別看吐蕃地廣人稀,但是那諾大的疆域擺在版圖上可是好看的緊,這盛唐時期的榮光一直是士大夫們想要恢複的。


    一旦再次收複吐蕃,那麽大秦便已經可以從疆域上堪比人人歌頌的盛唐時期,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塊土地,而是代表著大秦走向巔峰的重要標誌。


    此時此刻整個大秦,隻有一個人的心在滴血,那便是我們的秦檜老大人,朝廷此次不僅要負擔皇上所帶的那三十五萬大軍的糧草,更要負擔三方會師後,遼東十萬大軍以及句高麗十萬大軍的糧草。


    秦大人這些年為了大秦財政縮衣節食,什麽時候見過這錢如流水一般往出花的情景,每天看著賬本上的數字,每一兩銀子就像一把刀,一萬兩銀子就是一萬把刀,至今整個戰事才剛剛開始,已經有十萬把刀劃過老頭的心髒。


    贏律作為大皇子,雖然尚且年幼,可是也要擔起監國重任,雖然隻是個名義上的,但是大部分時間人還是要在。


    真正做決定的,自然是咱們的譚正譚大人,秦檜不止一次的向譚正哭訴,說皇上這錢花的太快了,快勸他回來吧。


    譚正也隻能苦笑著勸慰,秦大人年紀太大了,對這種上了年紀的老臣,譚正一項很是尊敬,更別提秦大人這些年操持國家財政屬實不易。


    其實譚正也理解秦檜,此次出征的花費的確太過龐大,按照預算來看,國庫最多能撐四個月,然而贏夫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也要保證最少撐六個月。


    兩個月,看似不多,可是那是三十五萬大軍啊,按照預算國庫能撐四個月,可是那是預算,真花起來,那錢能頂三個月已經撐死了。


    三個月的時間,的確什麽都不夠幹的,最少也得兩個半月,大軍才能全部到達嘉關,到那時候才是真正花錢的時候。


    戶部的細致活譚正幹不來,也隻能穩住秦檜,要不然秦檜撂挑子不幹了,難受的還是他,別看譚相天縱之才,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咱們這位譚相提起錢來,一樣頭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子殿下你坑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霄哥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霄哥哥並收藏世子殿下你坑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