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向裏麵走去,人群中,那個三四歲的小女孩走得太急。腳下踉蹌了一下,小小的身子搖搖欲墜,眼看著要跌倒在地上。
趙匡胤走在前麵,救之不及。而晏寧走在後麵,他一個箭步衝了上去,一把抄起了小女孩,才算化解了她的危機。
仔細看去,懷裏的小公主粉雕玉琢,臉蛋圓圓的,一點也不認生。好像沒事人似的,抱著晏寧的脖子不撒手,一副很親切的樣子。
小女孩好像認準了晏寧,連吃飯的時候都粘著他。內侍隻好在晏寧的坐席旁,又加了一張小桌案。
晏寧前世就非常想要一個妹妹,他隱約猜到了自己的身世,所以他格外喜歡這個叫穎兒的小公主。
“穎兒,你知道這是什麽嗎?”晏寧夾了一根竹筍湊到她的嘴邊。
晏寧作為一個外臣,本不應該直接稱呼公主的名字,可是他偏偏這麽做了,因為他想通過這種方式驗證一些事情。
小女孩頗為挑食,小腦袋搖得跟撥浪鼓差不多:“不吃,不吃,難吃死了!我要吃肉!很多肉!”
晏寧連哄帶騙:“我告訴你,這是竹筍,竹子你知道嗎?”
“穎兒知道。”
“我告訴你,竹筍就是竹子小時候的樣子。你把它吃了,就能和它一樣,一點點的長高,腿長了之後,以後就不怕摔倒了。”
席間眾人聽了他的話都笑了起來,晏寧卻注意到了這個表麵融洽的家庭的一些細節。
比如,趙光美在哪裏?趙匡胤甚至沒有問一聲他的去向。趙光美是妾室所出,跟二趙的關係不遠不近,再加上他還是個少年,所以存在感不強。
又比如,剛才穎兒摔倒的時候,皇後王氏連眼皮都沒抬一下。這麽小的孩子,難道她不會安慰一聲嗎?果然是後媽。
“穎兒,你已經長大了,要學會自己吃飯,知道嗎?”一旁坐席的大公主,側過臉來,和聲細氣說道。
話雖然是對著穎兒說的,但是晏寧注意到,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自己身上。
這可不行,會天打雷劈的。
穎兒吃東西的動作很可愛,像兔子一樣,一點一點把一根竹筍吃了進去,嬰兒肥的臉頰一鼓一鼓的。
一絲靈光從晏寧的腦海閃過,他想到了師父高懷德剛剛迎娶了趙匡胤的寡妹。他瞬間明白了皇帝的思路,那就是和軍中重臣聯姻,以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雖然他不記得曆史上這位大公主最後嫁給了誰,但毫無疑問,肯定是勳貴世家無疑。
晏寧故意輕笑兩聲,有些突兀,成功引起了女孩的注意。
大公主轉過頭來,疑惑問道:“你笑什麽?我的行為舉止有不合禮儀的地方嗎?”
晏寧告了聲罪:“我想起了一個朋友在昨天吃飯時講的笑話,因此失笑,那個笑話非常好笑,我昨天飯吃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
“說來聽聽。”大公主來了好奇心,連小公主都眨巴著眼睛看著晏寧。
“還是不說了,大家都在吃飯。”
大公主不依不饒:“我這個人是個倔脾氣,心裏憋不住事情,你若不說,我才真的吃不下飯。”
晏寧見其他人也向他望來,清了清嗓子,說道:“有一個木匠在財主家幹活,吃飯時,財主想捉弄他,有意把筷子放在碗的左邊。木匠就用左手吃飯,吃得很慢,大半天過去了,還坐在席上。財主急了,木匠笑道:‘老爺,對不起,我師父沒有教過我用左手吃飯。’”
大公主沉默了一會,低頭想了又想,過了好一陣才抑製不住笑了起來,用袖子掩住嘴唇:“你那個朋友太逗了,是誰啊?”
這妹子的反射弧好長!
穎兒望望姐姐,又望望晏寧,眨巴眨巴眼睛,一副茫然的樣子。
晏寧見連趙匡胤他們的臉上都帶著笑意,知道時機差不多了,就說道:“我那個朋友叫做王承衍,跟我一起在竇翰林門下讀書。年紀呢,跟我差不多大。長得雖然不如我英俊,但也算是一表人才。”
說完這句話後,做在對麵的趙普忽然抬起頭來,細長的眼睛裏閃過一道精光。
那是看待同類人的目光,而不像剛才那樣把晏寧當成一個後生晚輩。
杜太後雖然年近六旬,但她耳聰目明,雖然離晏寧坐的稍遠,還是聽了個清楚。
杜太後很想和晏寧多說點話,接茬道:“你是說王審琪家的老大吧?我記得就叫這個名兒。”
“娘娘,您的記性真好,我那朋友的確是王指揮使的長子。”
趙匡胤笑眯眯的看著晏寧,這個小家夥,居然能跟得上自己的思路!
趙普忽然像拉家常一樣問道:“那這個王承衍婚配了沒有?這麽好的郎君,怕是媒婆能把王指揮使家的門檻踏平了!”
晏寧知道席上的男子都聽懂了自己的話,照實說道:“我那朋友家教甚嚴,他的父親一心望子成龍,不想他被妻室分心。再加上他本人有些傲氣,一般人家的女孩看不上眼,因此還未婚配。”
在場的人聽明白了,一般人家的女孩他看不上,什麽樣人家的女孩才能入他的眼?
律法規定女子十三即可成婚,作為皇室,理所當然為天下表率。
大公主已經十四歲了,杜太後本來去年就要給孫女張羅婚事,可那時柴榮駕崩,時局動亂,就耽擱到了今年。
杜太後給兒媳使了個眼色,皇後王氏會意。她本來就不喜歡前任留下來的子女,嫁出去正好,省的留在宮裏整天演母慈女孝的戲碼。
王氏向晏寧微微一笑:“看來大家都對你那個朋友很感興趣,什麽時候請他也一起過來見個麵,就像現在這樣。”
趙匡胤擺手打斷了她:“不對,不對,應該是讓三哥去請王審琪,那是他們殿前司的長官。”
趙匡胤說的“三哥”就是指趙光義,當時兄弟之間稱呼多用“哥”,而不稱“二弟”“三弟”之類的,姐妹之中也是如此。
雖然後世多用“高粱河車神趙二”來戲稱趙光義,但其實趙家有一個早夭的長子趙匡秀,趙匡胤才是真正的趙二。
趙光義笑著站了起來:“二哥吩咐,我敢不從命?過兩天得了閑,我就邀請王指揮使來參加家宴。”
一頓飯吃得其樂融融,晏寧看得出來,像這樣的家宴一定在以前發生過很多次。隻不過,之前大家的身份不同,趙普很明顯要比從前更多了幾分謹慎。
家宴結束,女人們都退了下去。男人們喝著茶,休憩片刻的同時,也準備聊一些時政。
趙光義首先開口:“二哥,韓通的諡號你想好了嗎?”
韓通就是前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陳橋兵變中唯一一位喪命的重臣。他因為當場反對趙匡胤,被王彥升一劍刺死,滿門被滅。
韓通的死起到了很好的殺雞儆猴效果,包括三位宰相在內,再沒有大臣反對,至少嘴上不敢。
但這卻是趙匡胤心中的遺憾和難題,他煞費苦心,要的就是不流血政變。可是事情已經發生了,人已經死了,他的身後之事也成了一個難題。
古人講究死後哀榮,每個大臣都關心自己的身後之名,究竟是進忠臣列傳,還是奸佞列傳?
這就涉及到一個政治定性,韓通對於後周來說,是一個大忠臣。但是對於宋朝來說,卻是阻撓大業的亂臣賊子。
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大臣身後問題,已經成了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尤其是如今,李筠、李重進造反在即,各地節鎮都在看趙匡胤的態度。
趙匡胤沉吟了一會,說道:“這個問題我考慮了很久,我決定追封韓通為中書令,諡號忠直。”
趙光義直接就急眼了:“二哥,不成啊,你把韓通定性為忠臣,那你自己是什麽?”
這話很對,韓通是反對趙匡胤的人,既然他是好人,難道你承認自己是惡人?
趙普每天緊鎖,似是在思索,又像是在沉吟。
晏寧也在思索,他想到了一個可能,隻是不太確定。
趙匡胤看著晏寧,鼓勵似的說道:“晏寧,你來說說看?”
對於這個被趙匡胤帶在身邊的少年,趙光義和趙普都感到一定程度的驚訝,不過沒有多問。五代時期有收養子的風俗,最有名的莫過於李克用的十三太保。
趙光義有些不以為然,這麽年輕的少年,會對時局有什麽樣的見解?
晏寧遲疑了一下,說道:“就算官家不追認韓通為忠臣,大家在心裏也認為他是忠臣。”
趙光義哂笑道:“這話未免有些矛盾。”
趙普卻若有所思的看了晏寧一眼。
晏寧接著道:“麵色不重要,重要的是達成什麽樣的效果。如果官家宣布韓通為忠臣,可以彰示大義,讓天下人知道官家的胸襟和氣度。那麽很多中立的人就會倒向官家這一邊,另外,也可以減弱二李起兵的決心。”
趙匡胤哈哈大笑:“說的好,完全說出了我的心意!”
趙光義目瞪口呆,這少年是如何知曉的,他真有如此深遠的眼光?
趙普起身拱手道:“官家深謀遠慮,臣不及也。”
趙匡胤走在前麵,救之不及。而晏寧走在後麵,他一個箭步衝了上去,一把抄起了小女孩,才算化解了她的危機。
仔細看去,懷裏的小公主粉雕玉琢,臉蛋圓圓的,一點也不認生。好像沒事人似的,抱著晏寧的脖子不撒手,一副很親切的樣子。
小女孩好像認準了晏寧,連吃飯的時候都粘著他。內侍隻好在晏寧的坐席旁,又加了一張小桌案。
晏寧前世就非常想要一個妹妹,他隱約猜到了自己的身世,所以他格外喜歡這個叫穎兒的小公主。
“穎兒,你知道這是什麽嗎?”晏寧夾了一根竹筍湊到她的嘴邊。
晏寧作為一個外臣,本不應該直接稱呼公主的名字,可是他偏偏這麽做了,因為他想通過這種方式驗證一些事情。
小女孩頗為挑食,小腦袋搖得跟撥浪鼓差不多:“不吃,不吃,難吃死了!我要吃肉!很多肉!”
晏寧連哄帶騙:“我告訴你,這是竹筍,竹子你知道嗎?”
“穎兒知道。”
“我告訴你,竹筍就是竹子小時候的樣子。你把它吃了,就能和它一樣,一點點的長高,腿長了之後,以後就不怕摔倒了。”
席間眾人聽了他的話都笑了起來,晏寧卻注意到了這個表麵融洽的家庭的一些細節。
比如,趙光美在哪裏?趙匡胤甚至沒有問一聲他的去向。趙光美是妾室所出,跟二趙的關係不遠不近,再加上他還是個少年,所以存在感不強。
又比如,剛才穎兒摔倒的時候,皇後王氏連眼皮都沒抬一下。這麽小的孩子,難道她不會安慰一聲嗎?果然是後媽。
“穎兒,你已經長大了,要學會自己吃飯,知道嗎?”一旁坐席的大公主,側過臉來,和聲細氣說道。
話雖然是對著穎兒說的,但是晏寧注意到,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自己身上。
這可不行,會天打雷劈的。
穎兒吃東西的動作很可愛,像兔子一樣,一點一點把一根竹筍吃了進去,嬰兒肥的臉頰一鼓一鼓的。
一絲靈光從晏寧的腦海閃過,他想到了師父高懷德剛剛迎娶了趙匡胤的寡妹。他瞬間明白了皇帝的思路,那就是和軍中重臣聯姻,以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雖然他不記得曆史上這位大公主最後嫁給了誰,但毫無疑問,肯定是勳貴世家無疑。
晏寧故意輕笑兩聲,有些突兀,成功引起了女孩的注意。
大公主轉過頭來,疑惑問道:“你笑什麽?我的行為舉止有不合禮儀的地方嗎?”
晏寧告了聲罪:“我想起了一個朋友在昨天吃飯時講的笑話,因此失笑,那個笑話非常好笑,我昨天飯吃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
“說來聽聽。”大公主來了好奇心,連小公主都眨巴著眼睛看著晏寧。
“還是不說了,大家都在吃飯。”
大公主不依不饒:“我這個人是個倔脾氣,心裏憋不住事情,你若不說,我才真的吃不下飯。”
晏寧見其他人也向他望來,清了清嗓子,說道:“有一個木匠在財主家幹活,吃飯時,財主想捉弄他,有意把筷子放在碗的左邊。木匠就用左手吃飯,吃得很慢,大半天過去了,還坐在席上。財主急了,木匠笑道:‘老爺,對不起,我師父沒有教過我用左手吃飯。’”
大公主沉默了一會,低頭想了又想,過了好一陣才抑製不住笑了起來,用袖子掩住嘴唇:“你那個朋友太逗了,是誰啊?”
這妹子的反射弧好長!
穎兒望望姐姐,又望望晏寧,眨巴眨巴眼睛,一副茫然的樣子。
晏寧見連趙匡胤他們的臉上都帶著笑意,知道時機差不多了,就說道:“我那個朋友叫做王承衍,跟我一起在竇翰林門下讀書。年紀呢,跟我差不多大。長得雖然不如我英俊,但也算是一表人才。”
說完這句話後,做在對麵的趙普忽然抬起頭來,細長的眼睛裏閃過一道精光。
那是看待同類人的目光,而不像剛才那樣把晏寧當成一個後生晚輩。
杜太後雖然年近六旬,但她耳聰目明,雖然離晏寧坐的稍遠,還是聽了個清楚。
杜太後很想和晏寧多說點話,接茬道:“你是說王審琪家的老大吧?我記得就叫這個名兒。”
“娘娘,您的記性真好,我那朋友的確是王指揮使的長子。”
趙匡胤笑眯眯的看著晏寧,這個小家夥,居然能跟得上自己的思路!
趙普忽然像拉家常一樣問道:“那這個王承衍婚配了沒有?這麽好的郎君,怕是媒婆能把王指揮使家的門檻踏平了!”
晏寧知道席上的男子都聽懂了自己的話,照實說道:“我那朋友家教甚嚴,他的父親一心望子成龍,不想他被妻室分心。再加上他本人有些傲氣,一般人家的女孩看不上眼,因此還未婚配。”
在場的人聽明白了,一般人家的女孩他看不上,什麽樣人家的女孩才能入他的眼?
律法規定女子十三即可成婚,作為皇室,理所當然為天下表率。
大公主已經十四歲了,杜太後本來去年就要給孫女張羅婚事,可那時柴榮駕崩,時局動亂,就耽擱到了今年。
杜太後給兒媳使了個眼色,皇後王氏會意。她本來就不喜歡前任留下來的子女,嫁出去正好,省的留在宮裏整天演母慈女孝的戲碼。
王氏向晏寧微微一笑:“看來大家都對你那個朋友很感興趣,什麽時候請他也一起過來見個麵,就像現在這樣。”
趙匡胤擺手打斷了她:“不對,不對,應該是讓三哥去請王審琪,那是他們殿前司的長官。”
趙匡胤說的“三哥”就是指趙光義,當時兄弟之間稱呼多用“哥”,而不稱“二弟”“三弟”之類的,姐妹之中也是如此。
雖然後世多用“高粱河車神趙二”來戲稱趙光義,但其實趙家有一個早夭的長子趙匡秀,趙匡胤才是真正的趙二。
趙光義笑著站了起來:“二哥吩咐,我敢不從命?過兩天得了閑,我就邀請王指揮使來參加家宴。”
一頓飯吃得其樂融融,晏寧看得出來,像這樣的家宴一定在以前發生過很多次。隻不過,之前大家的身份不同,趙普很明顯要比從前更多了幾分謹慎。
家宴結束,女人們都退了下去。男人們喝著茶,休憩片刻的同時,也準備聊一些時政。
趙光義首先開口:“二哥,韓通的諡號你想好了嗎?”
韓通就是前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陳橋兵變中唯一一位喪命的重臣。他因為當場反對趙匡胤,被王彥升一劍刺死,滿門被滅。
韓通的死起到了很好的殺雞儆猴效果,包括三位宰相在內,再沒有大臣反對,至少嘴上不敢。
但這卻是趙匡胤心中的遺憾和難題,他煞費苦心,要的就是不流血政變。可是事情已經發生了,人已經死了,他的身後之事也成了一個難題。
古人講究死後哀榮,每個大臣都關心自己的身後之名,究竟是進忠臣列傳,還是奸佞列傳?
這就涉及到一個政治定性,韓通對於後周來說,是一個大忠臣。但是對於宋朝來說,卻是阻撓大業的亂臣賊子。
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大臣身後問題,已經成了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尤其是如今,李筠、李重進造反在即,各地節鎮都在看趙匡胤的態度。
趙匡胤沉吟了一會,說道:“這個問題我考慮了很久,我決定追封韓通為中書令,諡號忠直。”
趙光義直接就急眼了:“二哥,不成啊,你把韓通定性為忠臣,那你自己是什麽?”
這話很對,韓通是反對趙匡胤的人,既然他是好人,難道你承認自己是惡人?
趙普每天緊鎖,似是在思索,又像是在沉吟。
晏寧也在思索,他想到了一個可能,隻是不太確定。
趙匡胤看著晏寧,鼓勵似的說道:“晏寧,你來說說看?”
對於這個被趙匡胤帶在身邊的少年,趙光義和趙普都感到一定程度的驚訝,不過沒有多問。五代時期有收養子的風俗,最有名的莫過於李克用的十三太保。
趙光義有些不以為然,這麽年輕的少年,會對時局有什麽樣的見解?
晏寧遲疑了一下,說道:“就算官家不追認韓通為忠臣,大家在心裏也認為他是忠臣。”
趙光義哂笑道:“這話未免有些矛盾。”
趙普卻若有所思的看了晏寧一眼。
晏寧接著道:“麵色不重要,重要的是達成什麽樣的效果。如果官家宣布韓通為忠臣,可以彰示大義,讓天下人知道官家的胸襟和氣度。那麽很多中立的人就會倒向官家這一邊,另外,也可以減弱二李起兵的決心。”
趙匡胤哈哈大笑:“說的好,完全說出了我的心意!”
趙光義目瞪口呆,這少年是如何知曉的,他真有如此深遠的眼光?
趙普起身拱手道:“官家深謀遠慮,臣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