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試放榜之後即是殿試。試題未必刁鑽難解,但要麵見天子,已經讓許多人不及考試就“戰戰惶惶,汗出如漿”(注1)。公子一向泰山崩於前而不改於色,我是知道的;臨出門前他還同我開玩笑:“這一去就是一日,你可別把花兒澆死了。”
我笑言這可真不好說,保不齊就手一抖把竹林都淹了;但公子一走我便愁眉不展。先要點名、散卷、讚拜、行禮,再在殿中跪坐一天到日暮,又是天子眼皮底下不能動作失儀,該有多麽受罪!
公子回來時走路很慢,我上前要攙,他閃開了,笑道:“隻是有些腿麻,不必如此。”
我道:“白天打發人去買了熱敷的膏藥,一會兒我瞧瞧怎麽樣了。公子一向不大愛惜自己的身體,這可不好。”
“這不是有你在嗎。”公子說完,立刻頓住。他低下頭不說話了。
我知道他有些不好意思,岔開話頭,轉而問道:“陛下是什麽模樣?他今日都在麽?”
“離得太遠,我沒有看清。他出了題,午後就讓禮部尚書和蜀王監考了。”
看來這位蜀王真是聖寵優渥,而陛下也是一點表麵功夫都不做,擺明了偏愛這個兒子。我暗自感慨,又問:“何時放榜?”
“三日後。”
原則上來說,能參加殿試的就不會落第,即便錄入三甲也是“同進士出身”,大小也都有官做;隻是外放還是京官,清水衙門還是錢權在握,這就很有講究。
按私心來說,我是希望公子將來能外放,最好還是回姑蘇一帶;可是更多人期望公子留在金陵,參與兩王的爭鬥。富貴險中求,人人都想賭一把。
我於是旁敲側擊問公子有什麽誌向,他反問我:“你可還記得去歲冬回春堂向流民施粥?”
“啊,記得的。怎麽了?”
公子繼續道:“那是錢塘水患所致。朝廷派了人去治理水災,也減了稅,可還是有這麽多人棄田離鄉。我問過了,那些流民不止是錢塘的百姓,還有各地逃稅的農人。我不知道朝中官員是否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我想我應該做點什麽。”
我明白了,公子的誌向還是讀書人的“達則兼濟天下”。我們暫且無從得知這些政策指令由誰主導下達,唯有接近權力中心,才能做出改變。
三日後一早就有宮中使者召公子前去,我們便知道公子的考卷是排在前十了。小傳臚上天子要單獨召見前十名進士,再欽點一甲。由於公子年紀最小,引起了天子額外的注意,故而問話後直接被點做了探花。傳臚大典畢,又是瓊林宴,公子被授了大理評事,貼職弘文館編修(注2)。而衛澤位列三甲,賜了同進士出身。
公子的名聲算是轟動了金陵,拜帖賀禮絡繹不絕,如流水般送來。可是公子並不算高興,還是在院子裏讀書寫字作畫,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
我說這樣下去又要傳公子恃才傲物、太過清高,不如參加一些意思意思,出去觥籌交錯雖然乏味,但也好過在家裏傻坐。公子皺著眉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街上流民一個沒少,可豪門世家還是歌舞升平,宮中還在張羅太後壽宴。
我笑道:“公子不該考試做官,倒適合做個劫富濟貧的江湖遊俠。隻是那樣雖然痛快,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公子不是前幾日還說賦稅太重嗎?江湖遊俠可改不了稅法。”
公子心裏也知道要曲線救國,隻是實在改不了討厭應酬的脾氣。他聞言歎了口氣,道:“蜀王若再下帖子,就說我去。”
其實也不是刻意怠慢。隻是蜀王過於好客,每每開宴,都要請上十數人。公子在認人記名上有限,為此很頭疼,前兩回都說有約拒了。事不過三,第三回無論如何不能拂人家麵子了。
而端王忙於籌辦太後壽宴,無暇分身來招攏門客,反倒讓我的期待落了空。可我總覺得他不是個甘於被蜀王打壓的人。太後支持他,必定有她的道理。
說起太後,衛湘總是很感激的。大約因為太後年輕時也垂簾聽政,替當時還年幼的天子掌了好些年的權,她一力促成了招選伴讀的事,如今也主張在殿中省(注3)之外的地方安排女官。但她雖然扶持天子多年,卻在立儲的事情上沒有我設想的那麽有話語權。不過目前看來,沒人知道她偏愛端王是因為長孫才能勝過蜀王,還是單純想和天子反著來、再通過控製端王來繼續自己對大權的掌控。
太後雖不是整壽,但天子為表孝心還是大辦宴席,除世家、宗親,還延請了一甲三位進士。公子受邀,我原本也想跟隨,但公子卻道隻帶阿福。
“你去了也是等在外頭馬車邊上,還是不去受罪的好。”公子想了想,又安撫道,“你放心,總有一日我帶你進去。”
我心想就算公子常常麵聖,也不會有我能進宮的一天,難道跟著衛湘嗎——倒也沒有渴望到這個地步!因此也不覺得可惜,笑道:“這樣沒譜的事情,公子還是不要哄我了。我在家等公子。”
公子笑笑:“你不信就算了。回來我給你買些蜜餞?還是要什麽點心?”
“都不要。我同杏兒摘槐葉,做槐葉冷淘吃。”
公子走了,我和杏兒就著手摘槐樹葉子,搗成汁和麵。杏兒問道:“姐姐怎麽不和阿福一起去宮城瞧瞧?”
我道:“去了也隻是在外頭等,怪沒意思的。”
杏兒隨口道:“若是將來公子加官進爵,少夫人年節就要進宮請安。我到時候必定要跟著少夫人去見識見識。”
我想起臨行前公子說的話,忽然有點心亂。公子這也是同之前的“金屋藏嬌”一樣有口無心嗎?
我真怕自己想多了。可如果我想錯了,我會高興嗎?
我不知道。
注釋:1戰戰惶惶,汗出如漿:語出《世說新語·言語》:“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麵有汗,帝曰:卿麵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2貼職弘文館編修:三館、秘閣、龍圖閣等合稱館閣,所置學士、直學士、待製、修撰、直館、直集賢院、直閣等,基本上都成為內外文官所帶的“職”(貼職),並不實任其職,隻是文官的榮譽職名。
3殿中省:掌皇帝生活諸事,所屬有尚食局、尚藥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輦局六局。
我笑言這可真不好說,保不齊就手一抖把竹林都淹了;但公子一走我便愁眉不展。先要點名、散卷、讚拜、行禮,再在殿中跪坐一天到日暮,又是天子眼皮底下不能動作失儀,該有多麽受罪!
公子回來時走路很慢,我上前要攙,他閃開了,笑道:“隻是有些腿麻,不必如此。”
我道:“白天打發人去買了熱敷的膏藥,一會兒我瞧瞧怎麽樣了。公子一向不大愛惜自己的身體,這可不好。”
“這不是有你在嗎。”公子說完,立刻頓住。他低下頭不說話了。
我知道他有些不好意思,岔開話頭,轉而問道:“陛下是什麽模樣?他今日都在麽?”
“離得太遠,我沒有看清。他出了題,午後就讓禮部尚書和蜀王監考了。”
看來這位蜀王真是聖寵優渥,而陛下也是一點表麵功夫都不做,擺明了偏愛這個兒子。我暗自感慨,又問:“何時放榜?”
“三日後。”
原則上來說,能參加殿試的就不會落第,即便錄入三甲也是“同進士出身”,大小也都有官做;隻是外放還是京官,清水衙門還是錢權在握,這就很有講究。
按私心來說,我是希望公子將來能外放,最好還是回姑蘇一帶;可是更多人期望公子留在金陵,參與兩王的爭鬥。富貴險中求,人人都想賭一把。
我於是旁敲側擊問公子有什麽誌向,他反問我:“你可還記得去歲冬回春堂向流民施粥?”
“啊,記得的。怎麽了?”
公子繼續道:“那是錢塘水患所致。朝廷派了人去治理水災,也減了稅,可還是有這麽多人棄田離鄉。我問過了,那些流民不止是錢塘的百姓,還有各地逃稅的農人。我不知道朝中官員是否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我想我應該做點什麽。”
我明白了,公子的誌向還是讀書人的“達則兼濟天下”。我們暫且無從得知這些政策指令由誰主導下達,唯有接近權力中心,才能做出改變。
三日後一早就有宮中使者召公子前去,我們便知道公子的考卷是排在前十了。小傳臚上天子要單獨召見前十名進士,再欽點一甲。由於公子年紀最小,引起了天子額外的注意,故而問話後直接被點做了探花。傳臚大典畢,又是瓊林宴,公子被授了大理評事,貼職弘文館編修(注2)。而衛澤位列三甲,賜了同進士出身。
公子的名聲算是轟動了金陵,拜帖賀禮絡繹不絕,如流水般送來。可是公子並不算高興,還是在院子裏讀書寫字作畫,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
我說這樣下去又要傳公子恃才傲物、太過清高,不如參加一些意思意思,出去觥籌交錯雖然乏味,但也好過在家裏傻坐。公子皺著眉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街上流民一個沒少,可豪門世家還是歌舞升平,宮中還在張羅太後壽宴。
我笑道:“公子不該考試做官,倒適合做個劫富濟貧的江湖遊俠。隻是那樣雖然痛快,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公子不是前幾日還說賦稅太重嗎?江湖遊俠可改不了稅法。”
公子心裏也知道要曲線救國,隻是實在改不了討厭應酬的脾氣。他聞言歎了口氣,道:“蜀王若再下帖子,就說我去。”
其實也不是刻意怠慢。隻是蜀王過於好客,每每開宴,都要請上十數人。公子在認人記名上有限,為此很頭疼,前兩回都說有約拒了。事不過三,第三回無論如何不能拂人家麵子了。
而端王忙於籌辦太後壽宴,無暇分身來招攏門客,反倒讓我的期待落了空。可我總覺得他不是個甘於被蜀王打壓的人。太後支持他,必定有她的道理。
說起太後,衛湘總是很感激的。大約因為太後年輕時也垂簾聽政,替當時還年幼的天子掌了好些年的權,她一力促成了招選伴讀的事,如今也主張在殿中省(注3)之外的地方安排女官。但她雖然扶持天子多年,卻在立儲的事情上沒有我設想的那麽有話語權。不過目前看來,沒人知道她偏愛端王是因為長孫才能勝過蜀王,還是單純想和天子反著來、再通過控製端王來繼續自己對大權的掌控。
太後雖不是整壽,但天子為表孝心還是大辦宴席,除世家、宗親,還延請了一甲三位進士。公子受邀,我原本也想跟隨,但公子卻道隻帶阿福。
“你去了也是等在外頭馬車邊上,還是不去受罪的好。”公子想了想,又安撫道,“你放心,總有一日我帶你進去。”
我心想就算公子常常麵聖,也不會有我能進宮的一天,難道跟著衛湘嗎——倒也沒有渴望到這個地步!因此也不覺得可惜,笑道:“這樣沒譜的事情,公子還是不要哄我了。我在家等公子。”
公子笑笑:“你不信就算了。回來我給你買些蜜餞?還是要什麽點心?”
“都不要。我同杏兒摘槐葉,做槐葉冷淘吃。”
公子走了,我和杏兒就著手摘槐樹葉子,搗成汁和麵。杏兒問道:“姐姐怎麽不和阿福一起去宮城瞧瞧?”
我道:“去了也隻是在外頭等,怪沒意思的。”
杏兒隨口道:“若是將來公子加官進爵,少夫人年節就要進宮請安。我到時候必定要跟著少夫人去見識見識。”
我想起臨行前公子說的話,忽然有點心亂。公子這也是同之前的“金屋藏嬌”一樣有口無心嗎?
我真怕自己想多了。可如果我想錯了,我會高興嗎?
我不知道。
注釋:1戰戰惶惶,汗出如漿:語出《世說新語·言語》:“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麵有汗,帝曰:卿麵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2貼職弘文館編修:三館、秘閣、龍圖閣等合稱館閣,所置學士、直學士、待製、修撰、直館、直集賢院、直閣等,基本上都成為內外文官所帶的“職”(貼職),並不實任其職,隻是文官的榮譽職名。
3殿中省:掌皇帝生活諸事,所屬有尚食局、尚藥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輦局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