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藏觀音寺的住持見李太後實在催得緊,不回答估計是不行了,便道:“太後娘娘,咱漷縣窮苦百姓多,在他們中弘揚佛法,當然更符合佛家普度眾生的襟抱。本來能得太後娘娘的捐建,實乃敝寺無上之榮耀。可世事都有兩麵,感激太後娘娘的同時,也正因為是太後娘娘所捐建,又取名為靈藏觀音寺,所以實際上在百姓庶民眼裏這已是一座皇家寺廟,一般百姓庶民通常敬而遠之,以致於敝寺的香火……”
“哦,原來是這樣。”李太後喃喃地道,她聽明白了住持的意思,不禁關心地問道,“那住持師父覺得,應該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或者說需要我們做什麽?住持師父請盡管說。”
“謝謝太後娘娘的好意,敝寺乃太後娘娘出資興建,又得太後娘娘捐贈藤胎海潮觀音,本該取名為靈藏觀音寺,至於普通百姓庶民心存偏見一定要敬而遠之,那是他們的事,老衲也沒辦法。敝寺的狀況就這樣吧,雖然香火不是很旺盛,但還能維持。若太後娘娘有心,老衲倒是希望您說服皇帝爺重振佛門。”
“重振佛門?”李太後微微一滯,帶著幾分訝然道,“京城各大寺廟香火不是很旺嗎?還需要如何重振呢?”
“恐怕太後娘娘有所不知。”
“那煩請住持師父說來聽聽。”李太後的勁頭越來越足。
“這個……”住持又猶豫起來。
“說吧。”
“老衲若言之事,涉及先帝,實不知如何開口。”住持很為難地道。
“先帝?”李太後不由得一緊,“不知老師父說的是哪位先帝?”
住持望著李太後,小心翼翼,但又字字分明地回道:“正是當今皇帝爺的爺爺嘉靖皇帝爺。”
“啊?是世廟皇帝爺呀?”李太後長舒一口氣,接了先前的話頭問,“佛門重振與老皇帝有何關係?”
“不但有關係,而且關係重大。”住持也許是有心事在心裏頭憋得太久了,現在見有機會傾吐,頓時滿麵憔悴換成了紅光,口齒也利索得多,“慈聖太後娘娘若能恕老衲無罪,老衲便把心底窩了多年的話一股腦兒傾吐出來。”
李太後稍一猶豫,情不自禁地看了陳太後一眼,又看了朱翊鏐一眼,見兩人都是一副想聽下文的深情,便點頭說道:“好,咱依你,恕你無罪,你要把該講的都講出來。”
陳炬和張大受在旁邊幹著急,一來擔心住持會說出什麽不該說的話,二來時候已經不早該吃晚飯了。
可見李太後一副興致十足的樣,他倆又不敢說什麽,隻得乖乖地聽著,心裏頭將住持罵了幾十遍。
住持難得逮住這樣的好機會,欠身道了佛禮,撚動佛珠的手放慢下來,額頭上的青筋也突然凸起。
這是肝火驟旺之相。
隻聽住持緩緩言道:“大明聖朝開國皇帝朱洪武,本也是佛門子弟,他得天下之後,以孝悌為治國根本,洪武皇帝深知,要想芸芸眾生天下庶民人人都做到孝悌,唯有佛教方可盡除人心壅蔽之妄。我佛慈悲!
“鑒於此,洪武皇帝融皇風佛法於一體,尊崇三寶,虔誠向佛之心,實乃垂範萬世。洪武皇帝歸天之後,朱家子孫襲承帝位者,無不遵崇祖製光大佛宗,偌大中國,始終是大乘氣象西天淨土。而大明天下也因之皇祚綿長國泰民安,這都是佛法蔭佑所至。
“然而,當國璽傳至第八代皇帝,也就是嘉靖皇帝爺世廟手中,他不幸誤信妖術沉湎齋醮,受陶仲文、邵真人一幫妖道唆使,對佛教大加摧殘,毀梵宇焚舍利,荼毒僧侶,大明開國以來的佛教之大劫實乃由嘉靖皇帝爺一手造成,至今尚未恢複元氣……
“想當年,紫禁城內有大善佛殿,其中藏有曆代皇帝敕造的金銀佛像以及從各地搜求迎進珍藏的佛骨佛牙等物。世廟早就有心拆除,隻是礙於諸位先帝所為,一時難下決心。
“恰好那一年皇太後娘娘提出想建宮另住,世廟立即抓住這一契機,下令拆除大善佛殿建皇太後娘娘的宮殿,並命時任禮部尚書的夏言等人勘察。夏言投世廟所好,建言請敕有司把佛骨佛牙搬出大內,埋入無人之荒野。
“世廟召見夏言頒旨曰:`朕覺得這些物事,智者認為邪穢,必不欲觀;而愚者以為奇異,必欲尊奉。今雖埋之,將來豈無盜竊之輩?不如舉火焚之,以絕後患。`此道聖旨一出,紫禁城中大善佛殿頃刻拆毀,內藏的一百六十九座金銀佛像、以及佛骨舍利共計一萬三千餘斤也被搬出紫禁城當眾焚毀。
“從此後,終嘉靖一朝,佛教一蹶不振,各府、州、縣僧亡寺頃,其頹勢更是一直延續至今。即便這樣,嘉靖皇帝爺仍不放鬆鉗製,在嘉靖四十五年秋這位已病入膏肓的皇帝爺,還不忘下詔順天府撫按兩院,嚴禁僧尼建壇說法,並令廠衛巡城禦史嚴查京城內外僧寺,如有不遵從者,將收捕下獄,而四方遊僧遊尼一律捉拿知罪……”
正所謂蓄之既久其發必烈,住持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說到傷心處,竟還哽咽難鳴淚如雨下。
其實,這番話他還沒有說完,這隻是說到嘉靖皇帝,還有緊隨其後的隆慶皇帝,雖然號稱仁慈節儉的主,也勉強算得上是一位明君,可隆慶皇帝沉迷於酒色,英年早逝,隻做了六年皇帝,根本沒有來得及重振佛門。
等到萬曆皇帝登基,無奈還是十歲孩童,根本無法親政,將一應大權交給張居正,偏偏張居正壓根不信這一套,隻是礙於李太後篤信佛宗,才不得已敷衍一兩下子,可要張居正花錢花精力重振佛門,那連門兒都沒有。
關於隆慶皇帝、萬曆皇帝自以及張居正,住持不敢說。畢竟那三個人與李太後關係太不一般。
所以,他隻是抨擊了嘉靖皇帝。
李太後被住持這般情緒所感染,心中不由得讚歎道:“真看不出來,這老和尚慈眉善目謹言慎行,原來還是一個血性老漢。”頓時對住持愈發的敬重。
關於嘉靖皇帝厭棄佛教而推崇道教之事,李太後在宮中也有所聽聞,隻是她嘉靖二十三年才出生,而毀佛事件發生在之前,因此她知道的並不多。
況且,自入宮以來,無論是皇帝還是老太監都避諱言及先帝之事,所以許多事也就無從得知,隻知個大概。
李太後趁住持抹淚,便問旁邊站著的陳炬與張大受兩位大璫:“住持師父方才所言是否確鑿?”
陳炬和張大受兩個心裏雖然都有些發怵,但都秉承事實點了點頭。
李太後臉色冷若冰霜。
……
。
“哦,原來是這樣。”李太後喃喃地道,她聽明白了住持的意思,不禁關心地問道,“那住持師父覺得,應該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或者說需要我們做什麽?住持師父請盡管說。”
“謝謝太後娘娘的好意,敝寺乃太後娘娘出資興建,又得太後娘娘捐贈藤胎海潮觀音,本該取名為靈藏觀音寺,至於普通百姓庶民心存偏見一定要敬而遠之,那是他們的事,老衲也沒辦法。敝寺的狀況就這樣吧,雖然香火不是很旺盛,但還能維持。若太後娘娘有心,老衲倒是希望您說服皇帝爺重振佛門。”
“重振佛門?”李太後微微一滯,帶著幾分訝然道,“京城各大寺廟香火不是很旺嗎?還需要如何重振呢?”
“恐怕太後娘娘有所不知。”
“那煩請住持師父說來聽聽。”李太後的勁頭越來越足。
“這個……”住持又猶豫起來。
“說吧。”
“老衲若言之事,涉及先帝,實不知如何開口。”住持很為難地道。
“先帝?”李太後不由得一緊,“不知老師父說的是哪位先帝?”
住持望著李太後,小心翼翼,但又字字分明地回道:“正是當今皇帝爺的爺爺嘉靖皇帝爺。”
“啊?是世廟皇帝爺呀?”李太後長舒一口氣,接了先前的話頭問,“佛門重振與老皇帝有何關係?”
“不但有關係,而且關係重大。”住持也許是有心事在心裏頭憋得太久了,現在見有機會傾吐,頓時滿麵憔悴換成了紅光,口齒也利索得多,“慈聖太後娘娘若能恕老衲無罪,老衲便把心底窩了多年的話一股腦兒傾吐出來。”
李太後稍一猶豫,情不自禁地看了陳太後一眼,又看了朱翊鏐一眼,見兩人都是一副想聽下文的深情,便點頭說道:“好,咱依你,恕你無罪,你要把該講的都講出來。”
陳炬和張大受在旁邊幹著急,一來擔心住持會說出什麽不該說的話,二來時候已經不早該吃晚飯了。
可見李太後一副興致十足的樣,他倆又不敢說什麽,隻得乖乖地聽著,心裏頭將住持罵了幾十遍。
住持難得逮住這樣的好機會,欠身道了佛禮,撚動佛珠的手放慢下來,額頭上的青筋也突然凸起。
這是肝火驟旺之相。
隻聽住持緩緩言道:“大明聖朝開國皇帝朱洪武,本也是佛門子弟,他得天下之後,以孝悌為治國根本,洪武皇帝深知,要想芸芸眾生天下庶民人人都做到孝悌,唯有佛教方可盡除人心壅蔽之妄。我佛慈悲!
“鑒於此,洪武皇帝融皇風佛法於一體,尊崇三寶,虔誠向佛之心,實乃垂範萬世。洪武皇帝歸天之後,朱家子孫襲承帝位者,無不遵崇祖製光大佛宗,偌大中國,始終是大乘氣象西天淨土。而大明天下也因之皇祚綿長國泰民安,這都是佛法蔭佑所至。
“然而,當國璽傳至第八代皇帝,也就是嘉靖皇帝爺世廟手中,他不幸誤信妖術沉湎齋醮,受陶仲文、邵真人一幫妖道唆使,對佛教大加摧殘,毀梵宇焚舍利,荼毒僧侶,大明開國以來的佛教之大劫實乃由嘉靖皇帝爺一手造成,至今尚未恢複元氣……
“想當年,紫禁城內有大善佛殿,其中藏有曆代皇帝敕造的金銀佛像以及從各地搜求迎進珍藏的佛骨佛牙等物。世廟早就有心拆除,隻是礙於諸位先帝所為,一時難下決心。
“恰好那一年皇太後娘娘提出想建宮另住,世廟立即抓住這一契機,下令拆除大善佛殿建皇太後娘娘的宮殿,並命時任禮部尚書的夏言等人勘察。夏言投世廟所好,建言請敕有司把佛骨佛牙搬出大內,埋入無人之荒野。
“世廟召見夏言頒旨曰:`朕覺得這些物事,智者認為邪穢,必不欲觀;而愚者以為奇異,必欲尊奉。今雖埋之,將來豈無盜竊之輩?不如舉火焚之,以絕後患。`此道聖旨一出,紫禁城中大善佛殿頃刻拆毀,內藏的一百六十九座金銀佛像、以及佛骨舍利共計一萬三千餘斤也被搬出紫禁城當眾焚毀。
“從此後,終嘉靖一朝,佛教一蹶不振,各府、州、縣僧亡寺頃,其頹勢更是一直延續至今。即便這樣,嘉靖皇帝爺仍不放鬆鉗製,在嘉靖四十五年秋這位已病入膏肓的皇帝爺,還不忘下詔順天府撫按兩院,嚴禁僧尼建壇說法,並令廠衛巡城禦史嚴查京城內外僧寺,如有不遵從者,將收捕下獄,而四方遊僧遊尼一律捉拿知罪……”
正所謂蓄之既久其發必烈,住持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說到傷心處,竟還哽咽難鳴淚如雨下。
其實,這番話他還沒有說完,這隻是說到嘉靖皇帝,還有緊隨其後的隆慶皇帝,雖然號稱仁慈節儉的主,也勉強算得上是一位明君,可隆慶皇帝沉迷於酒色,英年早逝,隻做了六年皇帝,根本沒有來得及重振佛門。
等到萬曆皇帝登基,無奈還是十歲孩童,根本無法親政,將一應大權交給張居正,偏偏張居正壓根不信這一套,隻是礙於李太後篤信佛宗,才不得已敷衍一兩下子,可要張居正花錢花精力重振佛門,那連門兒都沒有。
關於隆慶皇帝、萬曆皇帝自以及張居正,住持不敢說。畢竟那三個人與李太後關係太不一般。
所以,他隻是抨擊了嘉靖皇帝。
李太後被住持這般情緒所感染,心中不由得讚歎道:“真看不出來,這老和尚慈眉善目謹言慎行,原來還是一個血性老漢。”頓時對住持愈發的敬重。
關於嘉靖皇帝厭棄佛教而推崇道教之事,李太後在宮中也有所聽聞,隻是她嘉靖二十三年才出生,而毀佛事件發生在之前,因此她知道的並不多。
況且,自入宮以來,無論是皇帝還是老太監都避諱言及先帝之事,所以許多事也就無從得知,隻知個大概。
李太後趁住持抹淚,便問旁邊站著的陳炬與張大受兩位大璫:“住持師父方才所言是否確鑿?”
陳炬和張大受兩個心裏雖然都有些發怵,但都秉承事實點了點頭。
李太後臉色冷若冰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