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瑜這幾日都在屋子裏埋頭苦看醫書,沒有鬧著要去山南道查看疫情,這讓顧宅的人放心不少。
幾日的時間也足夠山南道的奏折遞上來了。
前有地動,中有洪澇,後有瘟疫,怎麽看怎麽都覺得這個年過得有些艱辛。
山南道的奏折上來的時候朝中反而沒有叫囂著處置府尹和父母官,朝中的大臣都有種心累的感覺。
但是事情還是要做的,現在不發落也隻是因為大局無法發落,當務之急又從賑災變成了防疫。
“邊防減員要加快了。”沈淵喃喃道。
疫情和地動死傷的數量一日日報上來,觸目驚心。而且這數字還是已知的,未知的有多少,更是讓人心頭一重。
這不僅僅意味著人命,更意味著戶部的支持需要更大力度。
地動尚且未解決,疫情又來,劍南道還未平息,山南道就遭了重,一時之間沈淵的頭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白了又白。
“或許該給沈相公送一罐青絲來。”有王充的人調笑道,但並沒有人附和。
大周如今這般麵目是王相公不願意見到的。
“疫情牽扯太麻煩了,太醫院的怎麽說?”王充問陸遜。
“太醫院院正已經身先士卒前往山南道了。”陸遜答道,“隨行還有太醫院禦醫十數人。”
王充倒是有些驚訝:“李院正這麽高風亮節?”
日常老老實實不聲不響的幾十年了,誰想到一大把年紀還奔赴疫情前線,這可真是有些拚命了。
“說是跟聖人自請才去的,但聖人恐怕正有此意。”陸遜使了個眼色。
李淳算是太醫院的中流砥柱了,這樣的人都解決不了疫情那恐怕隻能……
焚城這種事一旦發生了,想要在史書上沒有痕跡絕無可能,聖人一心要做明君,自然是希望手下的人可以製服災情。
“那太醫院沒人了?”王充心道不好,萬一疫情感染到京城怎麽辦?
“院丞和五六位老太醫還在。”陸遜答道。
聖人隻是急了,又不是糊塗了,自然不敢把所有太醫都派出去,太醫院還是要留幾位有本事的太醫以備不時之需。
該出城的被派了出去,京城便開始戒嚴了,與此同時各州府也收到命令戒嚴了。
已經趕到山南道的張津也不得不被困在城裏。
“三郎君,外邊說城裏有人有感染疫症了。”小廝大驚失色跑進門,然後就看見屋子裏多了個陌生又麵熟的年輕人。
張津收起手邊的信,點了點頭:“我知道了。”
既是回答小廝,又是回答屋子裏的陌生人。
信是顧瑜寫的,問他到了哪裏,如果沒有到蜀郡就快停下,劍南道辦法了瘟疫,一路感染到了山南道。
來救助蜀郡是她的主意,所以顧瑜很怕張津因為她感染上瘟疫。
但是送信的劉起如今也到了山南道,不用張津回信顧瑜就能接到消息。
但是張津還是一板一眼鋪了紙筆寫了回信。
“我這樣健碩你也看到了,回去如實告訴你家主人,讓她寬心。”張津將信塞進信封裏,遞給了劉起。
劉起隨便瞥了一眼張津,心想一個書生好意思說自己健碩,分明他這樣的才叫健碩。不過看破不說破,何況這位張郎君這樣說也是為了娘子不擔心,因此劉起沒有反駁他,收了信一眨眼的功夫從屋子裏消失了。
一旁的小廝看傻了眼,連聲驚呼:“三郎君這是誰?好厲害的武功!”
張津沒有回答他而是拿食指戳了戳他的頭,問道:“家裏隨行的人呢?都安排下了吧,最近不要走動。”
小廝也不去追究方才的問題,老老實實答道:“已經叮囑了,三郎君放心。還有您做的……口罩,也分下去了。”
“告訴他們勤洗手少活動多通風了嗎?”張津追問道。
“說了的,郎君放心。”小廝不厭其煩地回答。
但張津還是有些擔心,畢竟這可是“瘟疫中心地帶”,做了這些現代措施,恐怕也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也許該想個辦法告訴府尹基本的防疫措施……”張津自言自語道。
“恐怕不行,官衙如今都封閉起來了。”小廝說道。
既是以身作則,也是自私惜命。畢竟誰知道街上的人誰被感染了瘟疫呢?
“得想個辦法讓山南道的人都這麽做才行。”張津歎了口氣,如今疫情當前,人心惶惶,這種防護措施最好曉喻眾人。但他無官無職,人微言輕,恐怕難以憑借一己之力讓所有人都知道。
“郎君不必煩惱,如果是將這些告訴百姓,那簡單得很。”小廝突然說道。
“簡單?如何簡單?”張津不解。
“郎君隻需要去告訴一兩個人,百姓自己會傳告他人的。”小廝回答道。
小人物更懂小人物,防疫的知識不是為了算計掙錢,而是為了每一個人切實的健康,為了隔絕瘟疫,不會出現張津想象中的人微言輕。實際上就算說得是錯的,恐怕都有人想去試一試。
張津隻一轉彎就想通了這個道理。也不怪他化簡為繁,實在是日常的習慣所致。
這種事也不需要什麽威望,隻要他做了就有人會信。
於是張津又派人做好了防護措施後去街上宣傳防疫小知識。
果然,百姓們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紛紛閉門不出,還戴起了自製“口罩”。
“瘟疫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就是唾沫星子啊……別怕我戴了口罩會有防護效果……最主要的是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這位大娘子不要怕,隻要勤洗手多通風少走動在家老老實實的疫情就找不到你……”
當然也有對此不滿的,比如街上的小商戶。
人人閉門不出那生意還怎麽做?這人誰啊?宣傳這些不是斷了他們財路?大周本就重農抑商,現在連生意也沒得做,豈不是讓他們去死?
真是刀不割在自己身上不知道有多疼!
商戶們義憤填膺想要討個說法,誰曾想有人點破了他們的身份。
一個戴著口罩的老大爺瞥了一眼商戶的代表,沒好氣地說:“人家是萬盛錢莊的人!”
“斷財路?再斷能有萬盛錢莊虧損得多?”
“人家一個錢莊都不在乎虧錢為我們這些萍水相逢的百姓著想,你們這些街裏街坊的為了仨瓜倆棗就想讓疫情蔓延?”
“真是小商和大商的區別!”
“……”
一個年輕些的書生忍不住戴著口罩說道:“有的商人讓人敬仰,你們這些商人,就真的隻是商人!”
連“心高氣傲”的讀書人都對萬盛錢莊的此舉讚歎,此事便又在街頭巷尾傳開了。
但是沒有多久就被萬盛錢莊的人揮散了人群——誇我們可以,但是不要聚集紮堆,對疫情不利。
就連府尹聽說了此事,也默不作聲任由他們去了——恐怕疫情結束後,他這個府尹也當到頭了,他關心自己還來不及。
幾日的時間也足夠山南道的奏折遞上來了。
前有地動,中有洪澇,後有瘟疫,怎麽看怎麽都覺得這個年過得有些艱辛。
山南道的奏折上來的時候朝中反而沒有叫囂著處置府尹和父母官,朝中的大臣都有種心累的感覺。
但是事情還是要做的,現在不發落也隻是因為大局無法發落,當務之急又從賑災變成了防疫。
“邊防減員要加快了。”沈淵喃喃道。
疫情和地動死傷的數量一日日報上來,觸目驚心。而且這數字還是已知的,未知的有多少,更是讓人心頭一重。
這不僅僅意味著人命,更意味著戶部的支持需要更大力度。
地動尚且未解決,疫情又來,劍南道還未平息,山南道就遭了重,一時之間沈淵的頭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白了又白。
“或許該給沈相公送一罐青絲來。”有王充的人調笑道,但並沒有人附和。
大周如今這般麵目是王相公不願意見到的。
“疫情牽扯太麻煩了,太醫院的怎麽說?”王充問陸遜。
“太醫院院正已經身先士卒前往山南道了。”陸遜答道,“隨行還有太醫院禦醫十數人。”
王充倒是有些驚訝:“李院正這麽高風亮節?”
日常老老實實不聲不響的幾十年了,誰想到一大把年紀還奔赴疫情前線,這可真是有些拚命了。
“說是跟聖人自請才去的,但聖人恐怕正有此意。”陸遜使了個眼色。
李淳算是太醫院的中流砥柱了,這樣的人都解決不了疫情那恐怕隻能……
焚城這種事一旦發生了,想要在史書上沒有痕跡絕無可能,聖人一心要做明君,自然是希望手下的人可以製服災情。
“那太醫院沒人了?”王充心道不好,萬一疫情感染到京城怎麽辦?
“院丞和五六位老太醫還在。”陸遜答道。
聖人隻是急了,又不是糊塗了,自然不敢把所有太醫都派出去,太醫院還是要留幾位有本事的太醫以備不時之需。
該出城的被派了出去,京城便開始戒嚴了,與此同時各州府也收到命令戒嚴了。
已經趕到山南道的張津也不得不被困在城裏。
“三郎君,外邊說城裏有人有感染疫症了。”小廝大驚失色跑進門,然後就看見屋子裏多了個陌生又麵熟的年輕人。
張津收起手邊的信,點了點頭:“我知道了。”
既是回答小廝,又是回答屋子裏的陌生人。
信是顧瑜寫的,問他到了哪裏,如果沒有到蜀郡就快停下,劍南道辦法了瘟疫,一路感染到了山南道。
來救助蜀郡是她的主意,所以顧瑜很怕張津因為她感染上瘟疫。
但是送信的劉起如今也到了山南道,不用張津回信顧瑜就能接到消息。
但是張津還是一板一眼鋪了紙筆寫了回信。
“我這樣健碩你也看到了,回去如實告訴你家主人,讓她寬心。”張津將信塞進信封裏,遞給了劉起。
劉起隨便瞥了一眼張津,心想一個書生好意思說自己健碩,分明他這樣的才叫健碩。不過看破不說破,何況這位張郎君這樣說也是為了娘子不擔心,因此劉起沒有反駁他,收了信一眨眼的功夫從屋子裏消失了。
一旁的小廝看傻了眼,連聲驚呼:“三郎君這是誰?好厲害的武功!”
張津沒有回答他而是拿食指戳了戳他的頭,問道:“家裏隨行的人呢?都安排下了吧,最近不要走動。”
小廝也不去追究方才的問題,老老實實答道:“已經叮囑了,三郎君放心。還有您做的……口罩,也分下去了。”
“告訴他們勤洗手少活動多通風了嗎?”張津追問道。
“說了的,郎君放心。”小廝不厭其煩地回答。
但張津還是有些擔心,畢竟這可是“瘟疫中心地帶”,做了這些現代措施,恐怕也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也許該想個辦法告訴府尹基本的防疫措施……”張津自言自語道。
“恐怕不行,官衙如今都封閉起來了。”小廝說道。
既是以身作則,也是自私惜命。畢竟誰知道街上的人誰被感染了瘟疫呢?
“得想個辦法讓山南道的人都這麽做才行。”張津歎了口氣,如今疫情當前,人心惶惶,這種防護措施最好曉喻眾人。但他無官無職,人微言輕,恐怕難以憑借一己之力讓所有人都知道。
“郎君不必煩惱,如果是將這些告訴百姓,那簡單得很。”小廝突然說道。
“簡單?如何簡單?”張津不解。
“郎君隻需要去告訴一兩個人,百姓自己會傳告他人的。”小廝回答道。
小人物更懂小人物,防疫的知識不是為了算計掙錢,而是為了每一個人切實的健康,為了隔絕瘟疫,不會出現張津想象中的人微言輕。實際上就算說得是錯的,恐怕都有人想去試一試。
張津隻一轉彎就想通了這個道理。也不怪他化簡為繁,實在是日常的習慣所致。
這種事也不需要什麽威望,隻要他做了就有人會信。
於是張津又派人做好了防護措施後去街上宣傳防疫小知識。
果然,百姓們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紛紛閉門不出,還戴起了自製“口罩”。
“瘟疫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就是唾沫星子啊……別怕我戴了口罩會有防護效果……最主要的是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這位大娘子不要怕,隻要勤洗手多通風少走動在家老老實實的疫情就找不到你……”
當然也有對此不滿的,比如街上的小商戶。
人人閉門不出那生意還怎麽做?這人誰啊?宣傳這些不是斷了他們財路?大周本就重農抑商,現在連生意也沒得做,豈不是讓他們去死?
真是刀不割在自己身上不知道有多疼!
商戶們義憤填膺想要討個說法,誰曾想有人點破了他們的身份。
一個戴著口罩的老大爺瞥了一眼商戶的代表,沒好氣地說:“人家是萬盛錢莊的人!”
“斷財路?再斷能有萬盛錢莊虧損得多?”
“人家一個錢莊都不在乎虧錢為我們這些萍水相逢的百姓著想,你們這些街裏街坊的為了仨瓜倆棗就想讓疫情蔓延?”
“真是小商和大商的區別!”
“……”
一個年輕些的書生忍不住戴著口罩說道:“有的商人讓人敬仰,你們這些商人,就真的隻是商人!”
連“心高氣傲”的讀書人都對萬盛錢莊的此舉讚歎,此事便又在街頭巷尾傳開了。
但是沒有多久就被萬盛錢莊的人揮散了人群——誇我們可以,但是不要聚集紮堆,對疫情不利。
就連府尹聽說了此事,也默不作聲任由他們去了——恐怕疫情結束後,他這個府尹也當到頭了,他關心自己還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