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六年正月,明朝和後金之間進行的一場戰役,明軍取得勝利,後金軍戰敗,這也是首次明軍打敗後金軍。


    在寧遠之戰中,明軍在主戰場—寧遠城獲勝,而在分戰場—覺華島失利,但總的說來勝利是主要的,所以明朝稱這場勝仗為“寧遠大捷”。寧遠大捷後金損失了1萬7千軍隊。


    袁崇煥修建寧遠城完工不久,後金發動對寧遠的進攻。袁崇煥頂住遼東經略高第的巨大壓力,守孤城寧遠,進行保衛血戰。


    高第以兵部尚書經略薊鎮、遼東,駐山海關。高第,字登之,灤州人,萬曆十七年中進士,天啟三年任兵部侍郎,四年致仕。


    高第曾力扼孫承宗守關外以捍關內、先固守以圖恢複的積極防禦方略。他到達山海關之後,借柳河兵敗為由,下檄山海總兵馬世龍,令棄關外城堡,盡撤關外戍兵。經略高第的守關方略是:樞輔撫鎮,“各率重兵駐關,共圖防守之策”。


    先是,孫承宗和袁崇煥等督率軍民,在關外辛勤經營四年,繕城修堡,造炮製械,設營練兵,拓地開屯,勞績顯著,大見成效。


    據《明史·孫承宗傳》記載:承宗在關四年,前後修複大城九、堡四十五,練兵十一萬,立車營十二、水營五、火營二、前鋒後勁營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鹵楯之具合數百萬,拓地四百裏,開屯五千頃,歲入十五萬(石)。


    《全遼誌》之“廣寧前屯衛境圖”孫承宗雖身為大學士、天啟帝師、薊遼督師,且功績顯著,但因為得罪魏忠賢,微有疏失,而遭到閹黨排擠,便借病辭職回鄉。他的遼東經略職務,由高第替代。


    然而,高第同孫承宗相左,色厲內荏,畏敵如虎,折辱將士,撤防棄地。他命盡撤錦州、右屯、大淩河諸城守軍,將器械、槍炮、彈藥、糧料移到關內,放棄關外土地400裏。


    錦州、右屯、大淩河三城,為遼東明軍的前鋒要塞,如倉皇撤防,使已興工修築的城堡棄毀,布置戍守的兵卒撤退,安頓墾耕的遼民重遷寧遠古城一些官員對高第的盲目撤退不滿,紛紛上書抗爭。袁崇煥力爭:兵不可撤,城不可棄,民不可移,田不可荒。


    袁崇煥引據金啟倧的《呈照》,向遼東經略高第具揭道:


    據錦右糧屯通判金啟倧呈照,錦、右、大淩河三城皆前鋒要衝,倘收兵退守,既安之百姓,複罹播遷,已複之封疆反歸夷虜,榆關內外更堪幾次退守耶。呈詳到道,據此為照。兵法有進無退,錦、右一帶,既安設兵將,藏卸糧料,部署廳官,安有不守而撤之萬萬無是理。脫一動移,示敵以弱,非但東奴,即西虜亦輕中國。前柳河之失,皆緣若輩貪功,自為送死。乃因此而撤城堡、動居民,錦、右搖動,寧、前震驚,關門失障,非本道之所敢任者矣。必如閣部言之又讓,至於無可讓而止。今隻擇能守之人左輔守大淩河,樊應龍等守右屯,更令一將守錦州,此城大於右屯,然稍後緩矣。三城屹立,死守不移,且守且前,恢複必可。若聽逃將懦將之做法,以為哨探之地此則柳河之故智,成則曰襲虜,不成則曰巡河。天下人可欺,此心終是不期不得,則聽之能者,本道說一聲明白便去也。


    經略高第憑藉禦“賜尚方劍、坐蟒、玉帶”的勢焰,,不但執意要撤錦州、右屯、大淩河三城,而且傳檄撤寧(遠)前(屯)路防備。寧前道袁崇煥決心身臥寧遠,保衛孤城,他斬釘截鐵地表示:


    寧前道當與寧、前為存亡!如撤寧、前兵,寧前道必不入,獨臥孤城,以當虜耳!


    袁崇煥隻是一個“寧前道”的小官,朝中沒有後台,居然敢於違抗兵部尚書、薊遼經略高第的旨意,實屬大膽。高第無可奈何,隻撤錦州、右屯、大淩河及鬆山、杏山、塔山守具,盡驅屯兵、屯民入關,拋棄糧穀10餘萬石。這次不戰而退,鬧得軍心不振,民怨沸騰,背鄉離井,死亡塞路,哭聲震野。


    寧前道袁崇煥既得不到兵部尚書、薊遼經略高第的支持,又失去其座師大學士韓爌和師長大學士孫承宗的奧援,在關外城堡撤防、兵民入關的極為不利情勢下,率領一萬餘名官兵孤守寧遠,以抵禦後金軍的進犯。


    敵酋汗努爾哈赤在占領廣寧後的四年間,做了一件大事,就是遷都沈陽。天啟五年(1625年),努爾哈赤將都城由遼陽遷到沈陽。後金都城的西移,表明努爾哈赤要進一步鞏固在遼沈地區的統治,進而對明朝做出更大的舉動。但是,他雖派兵攻奪旅順,並未大舉進攻明朝。這時他忙於鞏固其對遼沈地區的治理——整頓內部,移民運糧,訓練軍隊,發展生產,施行社會改革,鎮壓漢民反抗。同時,更由於孫承宗、袁崇煥等防務工作井然有序,無懈可擊,沒有太大把握,不敢輕舉妄動。因此,努爾哈赤蟄伏不動,等待時機。善於待機而動的努爾哈赤,曾值熊廷弼下台之機,奪占沈、遼;這次又得到孫承宗罷去、高第撤軍向關內、寧遠孤守的哨報,決定攻打寧遠城。寧遠古城祖氏碑坊後金軍要大舉渡河的軍情被明軍探得。天啟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初六日,經略高第奏報:“奴賊希覬右屯糧食,約於正月十五前後渡河。”果然,後金大軍渡遼河,向西撲來。此後,初十日,努爾哈赤從十方堡出邊,前至廣寧附近地方打圍。十二日,回到沈陽。努爾哈赤當即吩咐各牛錄並降將,每官預備牛車30輛、爬犁30張,每人要靰鞡3雙,還要各炒米3鬥。就是要官兵預備牛車、爬犁、鞋子、幹糧等。他做好準備,便率師出征。


    正月十四日,敵酋努爾哈赤率諸王大臣,統領13萬大軍,號稱20萬,往攻寧遠。十七日,西渡遼河。八旗軍布滿遼西平原,清官書稱其前後絡繹,首尾莫測,旌旗如潮,劍戟似林。八旗勁旅,雄偉壯觀,軍容強盛,撲向寧遠。


    後金兵渡遼河,警報馳傳明朝,舉國洶洶,人心惶惶。兵部尚書王永光“集廷臣議戰守,無善策”。明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麒,聞警喪膽,計無所出,龜縮山海關,擁兵不救。道臣劉詔等要統兵2000出關應援,高第令已發出的兵馬撤回;李卑援兵蜷縮在中後所,李平胡的援兵不滿700人,又退到中前所。所以在寧遠緊急關頭,“關門援兵,並無一至”。袁崇煥既後無援軍,又前臨強敵:八旗軍連陷右屯、大淩河、錦州、小淩河、鬆山、杏山、塔山、連山等八座城堡。原駐守軍都早已撤到關內,後金兵如入無人之境,未遇抵抗,直奔寧遠。


    袁崇煥剛擊退後金軍進攻,派景鬆和馬有功,將他們從城上係下,疾馳山海關,報告經略高第戰況。高第派人急馳奏報朝廷:“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眾賊抬去,放聲大哭。分兵一枝,攻覺華島,焚掠糧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明末當皇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月王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月王婆並收藏穿到明末當皇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