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五月初六日。


    建酋皇太極,以“明人於錦州、大淩河、小淩河築城屯田”,沒有議和誠意為藉口,親率數萬軍隊,謁堂子,出沈陽,舉兵向西,進攻寧(遠)錦(州)。


    袁崇煥得到敵兵過遼河的哨報後,立即部署:滿桂移駐前屯,孫祖壽移駐山海關,黑雲龍移駐一片石。錦州防務:以副總兵左輔統金國奇為左翼,以副總兵朱梅為右翼,平遼總兵趙率教居中調度,賈勝領奇兵東西策應,鎮守太監紀用駐錦州。其他相關事宜,做了相應安排。


    初九日,皇太極率兵至廣寧的舊邊,命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讬、薩哈廉、豪格率護軍精騎為前隊,攻城諸將率綿甲軍等攜雲梯、挨牌諸器械為後隊,親自同大貝勒代善、二大貝勒阿敏、三大貝勒莽古爾泰率領大軍居中,八旗三隊,魚貫而行。


    而敵軍行進,分為前、中、後三隊;作戰,則列為左、中、右三路。初十日,皇太極至廣寧。敵軍捉獲明軍哨卒,經訊問得知:右屯衛以百人防守,小淩河、大淩河雖修城未竣也有兵駐防,錦州城修繕已畢、馬步卒3萬人。皇太極命乘夜進軍,輕取右屯衛城,直奔大淩河城。


    十一日,敵軍由縱向的前、中、後三隊,調整為橫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極自率兩黃旗和兩白旗兵為中路,直趨大淩河城;大貝勒代善、二大貝勒阿敏,貝勒碩讬及總兵官、固山額真等,率兩紅旗和鑲藍旗兵為右翼,直趨錦州城;三大貝勒莽古爾泰率正藍旗兵為左翼,直取右屯衛。中路皇太極軍逼近大淩河城,時城工未竣,守城兵撤往錦州。


    左翼莽古爾泰軍逼近右屯衛,時城工也未竣,守軍逃遁,奔向錦州。敵軍輕取大淩河、右屯衛兩城後,三路大軍,會師錦州,距城一裏,四麵紮營。


    錦州激戰後,敵兵進抵錦州城外,四麵紮營布兵,將錦州城嚴密包圍。時明太監紀用、總兵趙率教駐錦州,負責築城、守城。


    當敵兵將至時,左輔等人,撤入錦州,憑城固守,準備抵抗。沿邊小堡,也都撤兵,歸並大城,堅壁清野,合力禦敵。


    錦州城,即廣寧中屯衛城,位於小淩河與哈喇河之間,北依紅螺山,南臨遼東灣,地處險要,勢踞形勝,為明關寧錦防線的前鋒要塞。


    先是,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揮曹奉修築。城周圍五裏一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成化十二年,都指揮王鍇增廣南北四十五丈、東西九十五丈。


    弘治十七年,參將胡忠、備禦管升並城南關,周圍六裏一十三步,形式若盤,俗稱之盤城。池深一丈二尺,寬三丈五尺,周圍七裏五百七十三步。城門為四:東寧遠,南永安,西廣順,北鎮北。


    天啟七年,春。袁崇煥遣官督班軍繕竣錦州城。錦州城由內監紀用和總兵趙率教駐守,總兵左輔、副總兵朱梅為左、右翼,統兵三萬,憑城禦敵。時“總兵趙率教懲渾河、沈陽之事,不納潰兵”。敵將收降台堡降卒二千縱還錦州,但趙率教堅拒降卒不許進城。


    十二日,紀太監和趙總兵派官到敵軍大營,商談議和。


    先是,明軍對建酋來犯,備中有虞。所謂備,就是繕城整軍,治械儲糧;所謂虞,就是夏季敵軍來犯,出乎預料。遼東巡撫袁崇煥在錦州被圍九天之前,疏稱:“無奈夾河沮洳,夏水方積,未可深入,而夷且聚兵以俟也;水潦既退,禾稼將登,況錦州諸城一築,又東虜之必爭。”即認為建酋必定來攻,但約在秋稼登場、水潦退後的秋冬季。


    敵軍突然圍城,明朝遼軍準備不足。所以,紀太監和趙總兵遣官往皇太極大營議和,拖延時間,以待援兵。


    紀用和趙率教派出守備一員、千總一員,縋城而下,到敵軍大營,談判講和。


    皇太極冀望錦州不戰而降,輕取勝利,便以禮接待來使。皇太極對錦州來使強硬地表示:“爾欲降則降,欲戰則戰!”並給紀用、趙率教寫了回書,稱:“或以城降,或以禮議和。”信帶回後,遲不見複。皇太極下令攻城,錦州激戰,終於爆發。


    同日,中午,開始錦州攻守激戰。此戰,明總兵趙率教奏報:敵軍“分兵兩路,抬拽車梯、挨牌,馬步輪番,交攻西、北二麵。太府紀用同職及總兵左輔、副總兵朱梅,躬披甲胄,親冒矢石,力督各營將領,並力射打。炮火矢石,交下如雨。自辰至戌,打死夷屍,填塞滿道。至亥時,奴兵拖屍,赴班軍采辦窯,(以)木燒毀,退兵五裏,西南下營”。


    而後世敵軍記載:“午刻,攻錦州城西隅。垂克,明三麵守城兵來援,火炮、矢石齊下。我軍遂退五裏而營。遣官調取沈陽兵。”皇太極初戰失利,派人到沈陽調兵增援。


    是日,敵軍攻城不下,受到重大的損失,後退五裏結營。城裏與城外,議和與兵鋒,爾來我往,交替進行。


    十三日,淩晨,敵軍以騎兵圍城,環城而行,卻不敢靠近城垣。皇太極三次派遣使者到城下說降,都被趙率教拒之城外。


    趙率教站立城上,對城下的敵軍使者說:“城可攻,不可說也!”皇太極得報後,傳令攻城。


    敵兵攻城,增加傷亡,別無所獲。皇太極再發勸降書,用箭射到城裏,連射數封信,城裏無反響。


    和戰交替前麵已述,敵軍包圍錦州之後,錦州城守太監紀用、總兵趙率教,就派人前往後金軍大營進行和談。皇太極立即回應,遣二位使者還,並帶回書信。談和未果,繼之以兵。皇太極圍城兩日,攻城不下。進攻不利,繼之以和。


    十五日,皇太極“遣使至明錦州太監紀用處,往返議和者三”。太監紀用亦遣使隨往,提出建酋派使臣到城中麵議。皇太極命綏占、劉興治往議,但錦州城閉門不納。


    十六日,明太監紀用遣守備一員、千總一員,又到皇太極帳下,言“昨因夜晦,未便開城延入,今日可於日間來議”。皇太極或求和心切,並等待援兵,再遣前二人,隨明使臣,回錦州城,但明軍仍閉城不納。且趙率教憑城堞高喊:“汝若退兵,我國自有賞賚!”又令二使臣隨同綏占、劉興治赴皇太極大營。


    皇太極令明使者帶回書曰:“若爾果勇猛,何不出城決戰,乃如野獾入穴,藏匿首尾,狂嗥自得,以為莫能誰何!不知獵人鍬钁一加,如探囊中物耳。想爾聞有援兵之信,故出此矜誇之言。夫援兵之來,豈惟爾等知之,我亦聞之矣。我今駐軍於此,豈僅為圍此一城?正欲俟爾國救援兵眾齊集,我可聚而殲之,不煩再舉耳!今與爾約,爾出千人,我以十人敵之,我與爾憑軾而觀,孰勝孰負,須臾可決。爾若自審力不能支,則當棄城而去,城內人民,我悉縱還,不戮一人;不然,則悉出所有金幣、牲畜,餉我軍士,我即斂兵以退。”


    皇太極此書,意在激紀太監和趙總兵,派軍出城野戰,以決雌雄;打消他們等待援兵解圍的希望;進而勸其棄城而去;抑或罄城中財物給建酋,還報之以解圍撤軍。城中紀太監、趙總兵,斷然予以拒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明末當皇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月王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月王婆並收藏穿到明末當皇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