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妍一向是早起慣了的。雖然天還沒怎麽亮就陪著一大家子送紀堯、誌希他們出門,卻也全無半點困倦之態。
廚下曉得李府的大事,知道主子們今日都起得早,飯食也早早預備妥當。既如此,青妍回房後便索性由阿梅她們服侍著先用了早膳。
待到她淨手換衣畢,天色也已由些微熹亮漸漸轉為清麗明媚。漫步院中,草木已是凋零大半,隻餘少數貼著牆角根的半黃幽草還掙紮著在寒風裏搖頭晃腦,時不時灑落掉腦袋上的一顆顆的渾圓露珠。冷冽晨風裏是還沒有徹底散盡的夜間輕霧,但遠望天際,有朝霞數縷,一輪金烏正噴薄欲出。
這是一天中生機最是飽滿,陽氣最是充足的時候,也是青妍練武最見成效的時間段之一。近日來,她的落英掌無論招式、內功均大有長進。招式純熟之外,愈發見力度,內功精進之餘,愈發通關竅。
重生以來,青妍已經曆數場危機,現如今她已把落英掌看作自己保命的根本之一。回想前世楚王之亂,雖還不知如何在此大局傾覆中解李家之危,但練好武功才能亂世之中多一分逃命的本錢。
至於錢財之事,那都是身外之物。雖然父母並不當著她麵提及,但她也隱隱得知,父親的內務府生意已日漸艱難。若是鮮花著錦之時,她一個小女子,即便再受父母寵愛,勸他們放棄皇商,歸園田居,那也是天方夜譚。
也隻有等到李家生意困頓之後,而未受罪責之前,她再想方設法勸導,父親他們才可能聽得進去一二。屆時一家人移居京外僻野,耕讀傳家,其樂融融才是大暢快。
念及此,青妍這階段兩耳不問家中事,明知父親生意諸多煩難也暫不去顧它,一心隻在落英掌上下功夫。
曹錦依既喜歡這小徒弟一點就通的靈性,更喜歡她孜孜以求的韌性。隻是用功太過,反而不美,故也時不時提醒青妍,內功習練講究順勢而為,水滴石穿,若一味強求,反是走左了路子。
所謂因材施教。若是學生不用功,當先生的就得耳提麵命,多多督促;若是這徒弟不待揚鞭自奮蹄,當師傅的卻要勒馬輕步,緩緩而行了。
因此曹錦依日間並不過多強調武學之事,隻是為青妍自行習練中的不解答疑而已。主要時間卻是放在詩、書、醫等雜學之上,目的既為青妍涵養學識、開闊心境,也兼做練功之餘消遣,免得她沉浸武學,欲速不達。
話說自那日趙王贈書以來,曹錦依所授課程又多了一項地方風物。
趙王所贈的《禹供地域圖》、《方與勝覽》、《元風九域誌》等書,均是坊間難得的地理名著。
時下,地域專著由於多涉軍機,為而常常為禁中所藏,普通民間偶得一二冊,已視作珍藏。趙王送來的這些個書,雖不是金玉,但在有心人眼裏,恐怕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貴重十倍。
曹錦依當年在宮中,自然翻看過這些個書冊。隻是那會兒她貴為公主,得天下之供養,這些千金難求的著作,在她眼裏也不上什麽稀罕讀物,不過當做誌異閑書打發時間,草草略過而已。
倒是後來流落江湖,若說天下十停,足足走過了七八停。江南的柳,塞北的風,嶺南的山水,西疆的黃沙,少年時讀書留下的記憶與自己後來的親身見聞結合起來,講解的更見生動真意。
青妍一邊自己看書,一邊聽曹師傅講授,練武之餘,又多了不少的收獲。想自己前世終一生,不過是從李府後院挪到侯府後院,最後病死後院一角而已。哪怕期間因侯府沒落,被迫行商賈之事,也隻是在後院謀劃,具體外間操持都是托付給哥哥誌遠和其他親信掌櫃的。自己除了偶爾上香、交際以外,竟從沒邁出後院大門,更別提出京城了。
此生機緣巧合,得遇曹師傅如此良師傾心教授和趙王慷慨送書,才真正知道了這天地之廣闊,人間風俗之多異。為而每每夜間臨睡之際,都舍不得放下書本。伴著紗窗外時不時呼嘯的秋風和紗窗下桌前銅盞裏的燈火,青妍時常沉浸在這種別樣的靜謐安逸中,遙想千裏外的風雪與紅霞。
而趙王時而言簡意賅,時而鞭辟入裏,時而拷問,甚至時而戲謔的注解,都會讓她心中一動——勾勒出趙王惜字如金、冷漠肅然的形象外,另一副智慧、果敢,甚至偶爾刻薄、頑劣的樣子。
曹師傅講解名山大川,多以風景夾雜人情,而趙王注解,則多從攻守角度,講兵之地利,講攻伐要地。
那日晚間,青妍正看得入神,大丫頭阿梅捧著一個鎏金小銅盆進來低聲提醒道,“姑娘,時候已經不早,你明日裏還要早起,再看怕要傷眼睛了。”
青妍抬頭一看鍾漏,竟比往常又晚了一刻鍾,難怪阿梅催著盥洗。看來今日確是入迷了,便不以為意地笑道,“知道了,你個管家婆子,我看完這頁就收起來。”
“什麽書這般好看,姑娘也跟我說說,”阿梅在一旁小幾上放下鋥亮的鑲邊銅盆,邊把青妍麵前案幾上一應文具收起,邊湊趣說道,“三少爺那的小廝鋤頭曾跟我說,看書是天底下最苦的差使。要不少爺前兩年怎麽寧肯挨老爺揍,也不肯翻書呢?姑娘倒是愛看得緊。”
“三哥哪裏是坐的住肯認真讀書的人,”青妍抿嘴一笑又悄悄隱去——也不曉得誌清跟桂姐兒眼下如何了,舅母那關怕是不好疏通——也隻能看他們的日後緣分和造化了。“人各有誌,書也各有不同,這書裏講的也不是什麽正經文章,隻是些其它好玩的事。”
“那姑娘就給我說說呀。”阿梅記得老嬤嬤曾說過,夜裏用功太過,容易傷著眼睛,故而存心打岔。她是自小陪著青妍的大丫頭,也是眼下這翠雲居的大管家,既有情分又有身份,所以當著姑娘麵也是敢調笑幾句的。
廚下曉得李府的大事,知道主子們今日都起得早,飯食也早早預備妥當。既如此,青妍回房後便索性由阿梅她們服侍著先用了早膳。
待到她淨手換衣畢,天色也已由些微熹亮漸漸轉為清麗明媚。漫步院中,草木已是凋零大半,隻餘少數貼著牆角根的半黃幽草還掙紮著在寒風裏搖頭晃腦,時不時灑落掉腦袋上的一顆顆的渾圓露珠。冷冽晨風裏是還沒有徹底散盡的夜間輕霧,但遠望天際,有朝霞數縷,一輪金烏正噴薄欲出。
這是一天中生機最是飽滿,陽氣最是充足的時候,也是青妍練武最見成效的時間段之一。近日來,她的落英掌無論招式、內功均大有長進。招式純熟之外,愈發見力度,內功精進之餘,愈發通關竅。
重生以來,青妍已經曆數場危機,現如今她已把落英掌看作自己保命的根本之一。回想前世楚王之亂,雖還不知如何在此大局傾覆中解李家之危,但練好武功才能亂世之中多一分逃命的本錢。
至於錢財之事,那都是身外之物。雖然父母並不當著她麵提及,但她也隱隱得知,父親的內務府生意已日漸艱難。若是鮮花著錦之時,她一個小女子,即便再受父母寵愛,勸他們放棄皇商,歸園田居,那也是天方夜譚。
也隻有等到李家生意困頓之後,而未受罪責之前,她再想方設法勸導,父親他們才可能聽得進去一二。屆時一家人移居京外僻野,耕讀傳家,其樂融融才是大暢快。
念及此,青妍這階段兩耳不問家中事,明知父親生意諸多煩難也暫不去顧它,一心隻在落英掌上下功夫。
曹錦依既喜歡這小徒弟一點就通的靈性,更喜歡她孜孜以求的韌性。隻是用功太過,反而不美,故也時不時提醒青妍,內功習練講究順勢而為,水滴石穿,若一味強求,反是走左了路子。
所謂因材施教。若是學生不用功,當先生的就得耳提麵命,多多督促;若是這徒弟不待揚鞭自奮蹄,當師傅的卻要勒馬輕步,緩緩而行了。
因此曹錦依日間並不過多強調武學之事,隻是為青妍自行習練中的不解答疑而已。主要時間卻是放在詩、書、醫等雜學之上,目的既為青妍涵養學識、開闊心境,也兼做練功之餘消遣,免得她沉浸武學,欲速不達。
話說自那日趙王贈書以來,曹錦依所授課程又多了一項地方風物。
趙王所贈的《禹供地域圖》、《方與勝覽》、《元風九域誌》等書,均是坊間難得的地理名著。
時下,地域專著由於多涉軍機,為而常常為禁中所藏,普通民間偶得一二冊,已視作珍藏。趙王送來的這些個書,雖不是金玉,但在有心人眼裏,恐怕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貴重十倍。
曹錦依當年在宮中,自然翻看過這些個書冊。隻是那會兒她貴為公主,得天下之供養,這些千金難求的著作,在她眼裏也不上什麽稀罕讀物,不過當做誌異閑書打發時間,草草略過而已。
倒是後來流落江湖,若說天下十停,足足走過了七八停。江南的柳,塞北的風,嶺南的山水,西疆的黃沙,少年時讀書留下的記憶與自己後來的親身見聞結合起來,講解的更見生動真意。
青妍一邊自己看書,一邊聽曹師傅講授,練武之餘,又多了不少的收獲。想自己前世終一生,不過是從李府後院挪到侯府後院,最後病死後院一角而已。哪怕期間因侯府沒落,被迫行商賈之事,也隻是在後院謀劃,具體外間操持都是托付給哥哥誌遠和其他親信掌櫃的。自己除了偶爾上香、交際以外,竟從沒邁出後院大門,更別提出京城了。
此生機緣巧合,得遇曹師傅如此良師傾心教授和趙王慷慨送書,才真正知道了這天地之廣闊,人間風俗之多異。為而每每夜間臨睡之際,都舍不得放下書本。伴著紗窗外時不時呼嘯的秋風和紗窗下桌前銅盞裏的燈火,青妍時常沉浸在這種別樣的靜謐安逸中,遙想千裏外的風雪與紅霞。
而趙王時而言簡意賅,時而鞭辟入裏,時而拷問,甚至時而戲謔的注解,都會讓她心中一動——勾勒出趙王惜字如金、冷漠肅然的形象外,另一副智慧、果敢,甚至偶爾刻薄、頑劣的樣子。
曹師傅講解名山大川,多以風景夾雜人情,而趙王注解,則多從攻守角度,講兵之地利,講攻伐要地。
那日晚間,青妍正看得入神,大丫頭阿梅捧著一個鎏金小銅盆進來低聲提醒道,“姑娘,時候已經不早,你明日裏還要早起,再看怕要傷眼睛了。”
青妍抬頭一看鍾漏,竟比往常又晚了一刻鍾,難怪阿梅催著盥洗。看來今日確是入迷了,便不以為意地笑道,“知道了,你個管家婆子,我看完這頁就收起來。”
“什麽書這般好看,姑娘也跟我說說,”阿梅在一旁小幾上放下鋥亮的鑲邊銅盆,邊把青妍麵前案幾上一應文具收起,邊湊趣說道,“三少爺那的小廝鋤頭曾跟我說,看書是天底下最苦的差使。要不少爺前兩年怎麽寧肯挨老爺揍,也不肯翻書呢?姑娘倒是愛看得緊。”
“三哥哪裏是坐的住肯認真讀書的人,”青妍抿嘴一笑又悄悄隱去——也不曉得誌清跟桂姐兒眼下如何了,舅母那關怕是不好疏通——也隻能看他們的日後緣分和造化了。“人各有誌,書也各有不同,這書裏講的也不是什麽正經文章,隻是些其它好玩的事。”
“那姑娘就給我說說呀。”阿梅記得老嬤嬤曾說過,夜裏用功太過,容易傷著眼睛,故而存心打岔。她是自小陪著青妍的大丫頭,也是眼下這翠雲居的大管家,既有情分又有身份,所以當著姑娘麵也是敢調笑幾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