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還是精神?


    一元星世清子答:“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無肉體便無修士,無靈魂便無意識。無論肉體還是靈魂都是物質的一種,沒有物質就不存在意識,所以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一元星乾運子答:“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無精神便無認知,無認知便無意義。如果不是生靈的意識的存在,宇宙的存在有什麽意義呢?”


    北元星雲青子答:“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東元星蓮素子答:“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混沌開而有宇宙,宇宙立而有生靈,意識不存在之時,物質已然存在。”


    ……


    ……


    這是莫秋第一次看到東元星修士的話記錄在《仙問》的第二卷。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還是精神?這個問題的答案清晰地分為兩派,而且兩派勢均力敵。


    …………………


    人可以完全認知宇宙嗎?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嗎?


    一元星榮孝子答:“人力有窮時,宇宙無窮盡,人不能完全認知宇宙,除非達到不可測的道祖境界。”


    一元星正詔子答:“人不能完全認知宇宙,宇宙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每一刻都產生無窮造化,人最多完全認知過去的宇宙,卻不能完全認知現在和未來的宇宙。”


    北元星正青子答:“人不能完全認知宇宙。……”


    ……


    ……


    這個問題記錄的答案都是“人不能完全認知宇宙”,不過搜有人認為“人不能完全認知宇宙”的理由各不相同。


    莫秋皺著眉頭思考,人可以認識世界,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人能完全地認識世界嗎?莫秋也敢妄下結論。


    ………………………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嗎?人的命運是確定的嗎?占卜術占卜的未來是真實的嗎?


    南元星行川子答:“人定勝天,人怎麽會有自己的宿命呢?如果人有宿命,抗爭和不抗爭,修行和不修行的宿命是一樣的,那麽諸位為何修行呢?占卜術不過是推衍術,可信可不信!”


    東元星古嚴子答:“人是有宿命的,曆史隻有一種,所以人的過去現在未來在未來是確定的,但是現在的人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宿命,所以對於他來說,宿命存在或不存在都無意義。至於占卜術,同一件事情,兩位占卜師占卜出的結果很可能不同,這說明占卜術不過是法術神通,並不是預言術!占卜術出來的結果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


    西元星聖濟子答:“人是有宿命的,宿命隱藏在天地大道之中,本來不可見不可聞,但是通過占卜術可以窺見一二。”


    ……………………


    除了寥寥幾個問題,其他問題的答案至少會分為兩個派別,互相述說自己的道理,反駁別人的道理。


    “《仙問》體現了宗教和星球的實力啊!”莫秋感歎道。


    《仙問》第二卷中,一元星的修士的回答被記錄地最多,其次是西元星的修士,再其次是北元星修士,然後是東元星修士,最後才是南元星修士。


    東元星修士蓮素子,古嚴子和蓮憐子三人的回答載入這一次《仙問》之中,而南元星隻有一個修士行川子的回答載入《仙問》之中。


    據莫秋所知,南元星正在拚命抵抗西元星的入侵,並且被西元星占據了不少地域,南元星的修士忙於抵抗西元星,哪裏有時間思考這些對大戰幫不上忙的問題?


    宇宙中真的存在轉生輪回的陰間嗎?這個問題中還記錄了兩個佛修的回答。


    兩個佛修的回答當然都是肯定的,因為轉世輪回,來世報應,這是佛教在凡間宣揚教義的一部分,不過幾乎所有的道修都認為轉世輪回的陰間並不存在。


    道強而佛弱,這是五元星係的既成事實。而且這是問仙大會並不是問佛大會,很多佛修並沒有趕來問仙大會,所以最終法空法明兩位大和尚並沒有辯得過諸多道修。


    莫秋的房間隻有翻動書頁的聲音,無論是讚成還是不讚成,每一個觀點莫秋都在細細品讀,慢慢思考。


    《仙問》第三卷——問問。


    不知不覺,莫秋已經讀完了第二卷,翻到了第三卷。


    《仙問》第三卷是參與問仙大會的後輩和散仙前輩的互問互答。


    第二卷以道號尊稱諸位修士,而第三卷則隱去了問答者的身份,以凡修和散仙代替了雙方的身份。


    凡修問:“前輩,人活著是為了什麽?”


    散仙問:“你活著是為了什麽?”


    凡修答:“我不知道。”


    散仙問:“你來問仙大會是為了什麽?”


    凡修答:“為了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散仙答:“既然其他的目標你不知道,那麽你活著為什麽不能是為了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人活著為了什麽,這個應該是聖人考慮的問題,我等連仙界都未去,考慮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麽,就已經很為難了,怎麽能去想人活著是為了什麽呢?”


    凡修答:“晚輩有點明白了,晚輩會先去明悟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麽,再去了解人活著是為了什麽。”


    ……………………


    凡修問:“前輩,大乘期渡升仙劫成功就會成為人仙,失敗但不死就會成為散仙,散修再渡十二劫成功就會直接成為地仙。地仙是人仙的下一個境界。那麽是成為人仙再成為地仙好,還是成為散仙再成為地仙好呢?”


    散仙答:“仙修凡修,皆是道途,殊途而同歸,有何好和不好?隻有難與不難,險與不險。散仙十一劫和十二劫艱險無比,所以能渡過十一劫和十二劫成為地仙的散仙,他的實力定然超過大部分從人仙晉升到地仙的仙修,所以很多人都誤解了,他們以為散仙是變強的必經的境界,其實不然。”


    “這不就是幸存者偏差嗎?”莫秋想道。


    ……………………


    《仙問》第三卷全都是後輩修士自己心中具體的疑難問題,很多疑難問題莫秋心中也有,所以莫秋每看到一個散仙的回答,都如獲至寶。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莫秋看著《仙問》自語道。


    客人看《仙問》的時候請不要太執著於《仙問》,《仙問》未必就是仙道的全部。


    這句話是賣給莫秋《仙問》的修士勸誡莫秋的話,莫秋終於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了。


    《仙問》中的問與答都代表著五元星係最頂尖的天才修士的觀點。


    《仙問》中的問題,每個修士心中肯定有自己的答案,如果閱讀《仙問》的修士在《仙問》中找到了和自己觀點相似的修士,那麽這個修士很可能把那位天才修士引為知己。


    但是如果一個修士發現《仙問》裏所有觀點都和他的觀念相悖,而這個修士的心性又不是那麽好,那麽他就很可能陷入極度的自我懷疑之中,從而陷入道障。


    不破道障,修為不得寸進,更不用說去追求每一個修士都追求的仙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道九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山孤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山孤鬆並收藏大道九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