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完兩個守門的,三兄弟帶著隨從繼續往裏走,“武皇正在與大臣在內殿議事,請三位在此等候,這就去向武皇稟報。”
內殿中,明堂祭祖正被眾大臣討論著,“祭祖的事宜由禮部負責安排即可...”。看門的婢女走到上官婉兒身邊說了幾句話,說完轉身退出了內殿。婉兒走到武皇身邊俯下身輕聲說道:“皇嗣的兒子們來向您請安了,您要見見他們嗎?”
興許是看久了大臣們蒼老的臉古板的表情,聽到自己的孫子來了竟還有些高興,連忙答應:“好好好,快讓他們進來。”。三兄弟領著隨從進到內殿,原本整齊的大臣也散開站成兩排留出一塊位置,“兒臣給皇祖母請安。”。此時,一位身材矮小相貌醜陋的男人從大臣中走出,指著剛行禮完的三人嘲諷道:“會不會辦事?沒見到我等在和皇帝議事嗎?出去出去,沒教養。”此人正是金吾將軍武懿宗,其祖父武士逸乃武皇的伯父,仗著自己和武皇的姑侄關係步步高升,仗勢欺人無法無天。
“這裏是我們家的朝堂,關你什麽事?我們兄弟還輪不到你來教訓!”武懿宗竟被一個孩子嗆得啞口無言,看戲的大臣也捂著嘴偷笑,堂堂將軍連一個小孩子都鬥不過。“你...你們!”武懿宗瞪著和自己作對的李隆基,也沒說個所以然來,轉過頭去又向武皇“告狀”,“此三人簡直無禮至極,缺少管教,定和他們父親一樣!請武皇把這幾人交給我,讓我好好教訓他們!”。李成義歪著頭小聲嘟囔了句“沒腦子。”。武皇並未理會,反而親切的和孫子交談,武懿宗則是低著那張醜陋的臉不敢作聲。
“我家朝堂”的事一出,武懿宗很快淪為人們的笑柄,不過都是偷偷地笑,不敢當麵嘲笑。凶狠殘暴更是人盡皆知,都不想為此丟掉性命。可正是因為這句“我家朝堂”給幾兄弟帶來了麻煩。幾日後武皇下旨,讓皇嗣的幾個兒子入閣,不再讓其居住在駙馬府中。這樣的詔令一出,有的人高興了。那就是武懿宗,武懿宗帶著皇帝的禁軍把武攸暨的家圍個水泄不通。
帶著人往堂上一坐,翹著腿,本來就醜陋的臉,笑起來就更醜了,再配上他那短小的身材,二品的官服穿起來也不像個人。“那幾個小兔崽子呢?我家兄弟不在,這家就沒人管了嗎?公主呢?出來主事呀?”府中的人瞧著這些拿著兵器的流氓無賴,一時間也是噤若寒蟬。得知消息的太平帶著人來到武懿宗跟前,武懿宗趕緊起身對著太平恭恭敬敬的行禮,“見過公主,請問...”李成器帶著兄弟們出現在武懿宗麵前打斷了他的話,有禮貌的也向武懿宗行禮,“武將軍。”見著這幾個小孩,武懿宗笑了,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吩咐手下把人帶走“愣怔幹嘛?趕緊動手啊,一個個的沒點見識。”
“等等。”一個低沉的女聲在武懿宗耳邊響起,武懿宗當即勃然大怒,指著太平的鼻子臭罵:“我是看在我家兄弟的麵子才對你這麽客氣,你一介婦人,不好好在家待著,瞎嚷嚷什麽?!別以為你是公主我就怕你。”太平黑著臉同時捏緊了拳頭,自己從未見過如此不講理的人,“滾。”。武懿宗帶著人大搖大擺的走了,太平這才放鬆下來,坐在一旁有了喘息的機會。“公主,您還好吧?”“沒事,都散了吧。”
離開太平後,兄弟幾個被帶到了東宮,見到了父親。“回來了?坐吧。”“父親。”“我都聽說了,三郎在皇帝麵前把將軍嗆得啞口無言,可謂是意氣風發。”“我隻是看不慣他那副小人模樣罷了。”“你把他嗆了,又得了什麽好處?是讓他做不成將軍,還是失去武皇的器重。”
三郎凝視著手中的茶杯,默不作聲。“你既然知曉武懿宗是什麽樣的人,自己心裏清楚就夠了,你非要激他。請安完了按規矩走就是了。連累兄弟,還連累你姑姑,你知不知道你姑姑要冒著多大的風險保你們幾個,還讓她置身於武皇的猜忌中。罷了,記住這次的教訓吧,還好隻是將你們軟禁在此並未處罰,注意你的言行別再讓自己處於不利的局麵。”
聽完李旦的教訓,李隆基怒摔茶杯奪門而去,躲在門後的一名宮女見機溜了進來,撩起自己的襦裙走到李旦身後一把抱住了他,“你那麽凶幹嘛,人家還是個孩子,要慢慢教育的。”李旦眉頭一皺,“又是你,請你放尊重一點。”“真是不解風情,我對你,你還看不出來嗎?”
女子的聲音越發嫵媚,正是這嫵媚的聲音惹惱了李旦,用力的將胸前纖細的雙手睜開,“韋團兒,我說了多少次請你不要糾纏我!”李旦怒視麵前的女子,這韋團兒也算有幾分姿色了,卻絲毫不為其妖冶的麵容所打動。“滾出去!”韋團兒還不依不饒的還想往李旦身上湊,“我不走,剛來就趕我走,你還是不是個男人啊?”,“好,你不走是吧。”李旦一把抓住韋團兒的手大步的朝門口走去,韋團兒想掙開李旦的手怎奈力氣太小直到被拖到門口也沒甩開,李旦則是借力把身後的韋團兒丟了出去,一個踉蹌,硬生生栽倒地上。見此到女子如此狼狽,李旦轉身把門關上。地上的韋團兒氣的用手捶地,“這個呆子,本姑娘的美貌難道還比不上那兩個妃子?那我就把她們收拾了,我不信你不會看我。”
韋團兒爬起來扯了扯裙子,一路小跑回自己的住所,從院裏撿回一塊爛木頭,拿起小刀在木頭上刻了起來。“團兒你幹嘛呢?”突然門開了,走進來一個宮女,可把韋團兒嚇著了趕緊把東西塞進被子裏免得被人看到。“啊?沒事沒事。”宮女仔細打量麵前的韋團兒,確認無誤後關上門離去。韋團兒走到門後,露個縫看著走遠的宮女,捂著胸口長舒一口氣,“嚇死我了,真是的,進來也不先敲門。”嘟囔完把木頭拿出來繼續刻。
原來刻的是個小人,小人背後還有些字,韋團兒攥著小人就去找武皇了。此時武皇正在小憩,婉兒總是在武皇身邊替她打點朝政。看門的宮女跌跌撞撞跑進來,“你怎的如此莽撞,小心擾了武皇休息。”“是...回武皇,皇嗣身邊的宮女要告密。”“告密?”“是,她說劉氏和竇氏在夜裏拿著刻字的小人在夜裏施法...”宮女說話聲音越來越小,跪在地上不動。“哦?讓她進來。”
“就是你要告密嗎?”武皇半睜著眼看向韋團兒,木頭小人從韋團兒的袖子裏掉出來,“是,皇嗣的妃子劉氏和竇氏,她們在夜裏搞壓勝被我看見了,我還撿到了她們掉的東西。”韋團兒跪在那全身發抖。“婉兒,拿過來我看看。”
婉兒接過木頭人拿在手裏反複端詳,“武皇,這上麵...”,“怎麽了,原來是我的生辰八字。”。
“是啊是啊,這兩個女人真是惡毒,竟敢詛咒皇帝,這麽心狠的人還是別留在宮裏了。”“你,抬起頭來。”韋團兒被武皇的女聲嚇得是心驚膽戰,頭壓得更低了。“我說,抬起頭來。你聽不懂嗎?”,木頭人又被丟回韋團兒麵前,這才抬頭,卻不敢直視武皇的眼睛。“你不用害怕,朕不會殺你,朕還要獎賞你,你做的很對。這樣的人確確實實不該留。”“我...我...”“好了,你退下吧。”韋團兒話也未回,爬起來跑出去扶著牆大喘氣,“哼,我還不信收拾不了你們,可把姑娘我嚇壞了,詛咒皇帝?夠她們死十回了。”
“姿色有餘而頭腦不足,婉兒,你覺得呢?”
“聽聞皇嗣身邊一宮女想盡法子投懷送抱,然而絲毫不為所動。想必就是她了,想借皇嗣出頭,飛上枝頭變鳳凰。我瞧著她指甲裏的木屑,手掌邊的紅印,這木頭八成是她自己雕的。”
“真是個有趣的人,不過憑這點手段,就敢在朕麵前班門弄斧。”“那要不要把她收拾了?”“不必了,我自有打算。”
幾日後即正月初一,武皇率領百官在明堂祭天祭祖,武家人包括太平公主的駙馬武攸暨都到場了,唯獨不見皇嗣李旦的身影。從皇帝換人開始,李旦的地位一落千丈,不僅被軟禁,還被斬斷了與大臣的聯係。其中有兩位官員未經過武皇的同意私下看望李旦,被發現後將兩人拖到市場腰斬。不得不說,殺雞駭猴的確有用,至此再無人看望皇嗣。
畢竟這皇嗣的名頭還在自己身上,禮數規矩還是要遵守的,於是在祭祖後幾天,正妃劉氏和側妃竇氏去向武皇請安。劉氏正是李旦長子李成器的生母,竇妃則是三子李隆基的生母,兩人舉止皆是端莊得體,優雅大方。直到第二天,李旦也沒有等回兩個妃子,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妃子已經遭難了。
隻好把身邊的人召集起來,告訴他們以後誰也不許提起這兩人的名字,當然也包括兩個失去母親的孩子。“事已至此,隻能怪我無能,連自己的親人的保不住。你們辦事也要小心,別再出什麽岔子了。”李旦隨便囑咐幾句後離開,剩下兒子和一些宮女和宦官。尤其是宮女宦官,遇到李旦這樣一個落難的主子,可是兩個妃子待人好,這讓他們也感到十分惋惜。
李隆基找了個僻靜的台階坐下了,隨手撿起小石子很隨意的扔出去,當啷一聲落在地上。一個少年重新撿起石子,快步走到李隆基麵前把石子放回他手裏。“大哥,我....對不起。”李成器也坐在台階上,不過和自己的三弟隔了些距離。看著自己三弟苦笑,“道歉有用就好了。”李隆基內疚的把頭偏向一邊,沒有回答。
見三弟不回話,李成器接著說道:“你不必自責,世人皆知如今是什麽樣的情形,那樣的話不是誰都敢說的。你既有那樣的勇氣,必然要付出等同的代價。其實我很羨慕你有那樣的勇氣,我卻隻能低著頭恭恭敬敬的賠禮道歉。至少武皇還留了我們兄弟性命,人啊,總是要活下去。這高聳的宮牆,不會一直囚禁我們的。”李成器起身走到李隆基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一隻強有力的手握住了李成器。“男兒有淚不輕彈,如此頹廢,想必德妃見了也會心疼吧。”李成器轉身離開,獨留李隆基一人頹廢坐在原地。
韋團兒不費吹灰之力就幹掉了兩個妃子,自己很是得意,照樣好吃好喝的給李旦送去,沒少獻殷勤。老的不行還有小的,韋團兒竟開始討好自己的兒子,這讓李旦心裏很不舒服,於是把韋團兒找來當眾羞辱了她一番,抓著她的手把她送來的什麽湯啊茶啊一股腦的全倒她頭上,把她氣的臉通紅,一邊跳一邊叫“別倒了別倒了,你把我鬆開啊,還有你們,看什麽看啊!”韋團兒這幅氣急敗壞的樣子引得更多人笑了,“好吃嗎?”李成器問道,“嚐嚐?”李成義把手裏的團子揪下一半分給大哥,“她給的啊?”“是啊,味道還行吧。”“還有嗎?有點餓了。”李成義又從袖子裏拿了兩個團子給大哥,“最後兩個。”
羞辱完韋團兒李旦覺得還不解氣,再次當著所有人的麵把韋團兒丟出門去,順便把她送來的東西扔她身上,扔完還要狠狠的嘲諷一句:“不知廉恥。”。這下徹底把韋團兒弄哭了,一路小跑回住所,自己趴床上埋頭痛哭。“團兒,你怎麽了?”“不關你的事,給我出去!”,就這樣一句話把想來安慰她的宮女也嗆走了,對著自己的被子撒氣。“憑什麽憑什麽!我做了這麽多事,你連看我一眼都不肯。”。
在接下來的時間了,韋團兒不再往李旦身邊去了,刻意和李旦保持距離。幾天後壓勝案出現了反轉,有人告發皇嗣身邊的宮女韋團兒誣陷皇嗣妃,既然有人報到武皇這,礙於情麵還是要處理的,對著群臣說道:“既然是陷害,那就交給禦史台吧。”,畢竟一個宮女和被廢的皇嗣牽扯的事,誰也不想多管,一個禦史站出來說了“證據確鑿,我們已經確認過了。都是這個宮女一手策劃的。”,“既然都查過了,該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就行。”,“那要不要給皇嗣妃們平反?”“把那個宮女抓來,杖殺。”“是...”。禦史領命而去,所有人都明白,這兩個冤死的妃子想要平反那是不可能的,至此也沒人再提。幾個宦官架著韋團兒帶到大殿之上,“武皇饒命!”“宮女韋團兒陷害良善,證據確鑿,現予以當殿杖殺!”。禦史話音未落,宦官舉起手中的木棒一棒一棒朝韋團兒揮去。女人的慘叫充斥整個大殿,宦官緩慢停下木棒,俯下身檢查韋團兒的氣息,確認沒氣了才站起來,“回皇上,她死了。”。
“死了就拖出去吧。希望在場的各位有引以為戒,不該做的不要做,不該說的不要說,免得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朕有日子沒見張易之了,婉兒,召他們入宮來吧。”婉兒扶著武皇去了長生殿,武皇走了剩下的大臣也各自散去,“真倒黴啊,妻妾沒了不說,好不容易攪事的抓到還不能平反。”“可不是嘛,冤呐。”“可別說了,被人抓住話柄咱都要完。”
韋團兒的事情結束幾個月後,又一個人銷聲匿跡在洛陽宮中,此人便是馮小寶。
九月的天氣,秋高氣爽,武皇帶著太平公主以及駙馬武攸暨,武承嗣武三思,張易之兄弟等人前往禁苑舉行狩獵活動。見後輩們如此意氣風發,武皇心裏也很高興。皇帝高興了說話辦事那不就容易了,都爭著搶著討好武皇。“皇上好雅興,不如讓我兄弟二人合奏一曲給大家助助興如何?”,武皇端坐在中央,聽到建議立馬就接受了,“好啊。”兩人走到武皇麵前吹奏一曲。
張易之笑盈盈的望著武皇問道:“皇上可還記得這首曲子?”。顯然這首曲子觸動了武皇,“朕怎麽會不記得呢,這是高宗當年接我回宮後為我做的一曲《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張昌宗當眾將這首詩《如意娘》念了出來,“當年,朕在感業寺過著寂寞淒苦的生活,遂寫了此詩贈與高宗,機緣巧合之下,朕又回到了高宗身邊,陪伴高宗三十餘年。
你們是怎麽知道這首曲子的?”“我兄弟二人花費數月,幾經波折。詢問宮裏的老人以及樂師,終還原此曲。”“聽聞張家兄弟善音律,今兒可算開了眼界了,果然名不虛傳!”武三思站起來拍倆麵首的馬屁,張易之也很識趣,“梁王謬讚了。”
太平一向看不慣這兩個武家的侄子,尤其是當著這麽多人的麵,給兩個麵首稱好稱讚的。“臉都不要了。”這聲音不大不小恰好就給武三思聽到了,本來還想說幾句好話,太平一句話,大家都看過來,這麽多眼睛盯著也不自在。那就拉倒吧,這話也不說了。“太平,來,坐到我身邊來。”到底是母女情深,太平坐到武皇旁邊,倚著武皇的肩膀。“你小時候也是這樣,喜歡靠在朕身旁。”
“父皇在前麵坐著,我們就在後麵。”“當時吐蕃派使臣來求親,可把你父皇急壞了。你說哪有父母舍得把孩子嫁到那麽遠的地方去。你還跑到你父皇麵前胡鬧,把他氣得幾天都吃不下飯。”“每次都有您替我解圍,父皇才不會嚴厲的教訓我。”“後來你長大了,高宗的身體也不行了,還在為你沒完沒了的操心。你是我們唯一的女兒,不疼你疼誰。總是想為你打點好一切,讓你過的舒坦些。”
母女倆正在回憶,突然被一個宦官打斷了,宦官跑到倆人跟前,壓著嗓子說道:“啟稟皇上,公主,薛將軍已回朝了。聽來報的人說是大獲全勝。”一聽是大獲全勝,武皇非常得意,連忙問:“那他人呢?”“這...薛將...他...”太平看著這個小宦官也挺著急的,“你平時不結巴啊,有話慢慢說。”這時,一匹奔馳的快馬來到眾人麵前,一高大威猛的男人一躍而下,徑直走到武皇麵前。“懷義參見皇上。”“免禮,此次出征,你功不可沒,獎賞事宜朕回宮再做決定。”“是。”
薛懷義也瞧見了,在場的都是武皇最親近的人,少不得要向他們打招呼,於是又畢恭畢敬的給其他人問好,這太平公主就不用說了,當年和薛懷義一起為武皇尋找一本大雲經費了多少心思,所以一直對太平心存感激。武三思武承嗣更不用說了,一個梁王一個魏王,誰人不知何人不曉?
至於駙馬武攸暨,大概是唯一一個對權術毫無興趣的人,畢竟是公主的丈夫,皇帝的堂侄,分量也不輕。“見過太平公主,梁王魏王,駙馬。”最後的目光落在張易之兄弟的身上,薛懷義打量著這兩個貌美的男子,語氣就沒那麽和順了,反而像個地痞流氓一樣,“喲,這兩位小兄弟是誰啊?”。
皇帝的男寵誰敢瞎插嘴,都沒人說話,沒人說那就武皇親自來說吧,“這是易之,旁邊是昌宗,兩人皆善音律歌詞,時常陪伴在朕身邊。”一席話說完,薛懷義明白了,這兩名男子和自己一樣也是男寵。心想自己在外領兵抵抗突厥,沒想到皇帝身邊又多了兩個人,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越想越氣,幹脆也不在這待了,重新騎上他那匹大馬,揚長而去。“小寶,小寶!”身後是武皇的呼喊,薛懷義仍舊頭也不回。“罷了,隨他去。”這一出把武皇的心情也搞砸了。
回宮後,武皇給這次出征的將士和宰相們都加官進爵,重賞一番唯獨不見薛懷義薛將軍。自從得知武皇多了兩個人後,薛懷義也不再進宮,終日躲在寺裏也不見人。在寺裏呆久了薛懷義覺得那多沒意思,於是抓了街上的小流氓,把小流氓的頭發剃光,陪他一起當和尚。
有人陪自己瘋了,薛懷義也不待在寺裏了,帶著小流氓騎著馬在洛陽街頭橫衝直撞,多有行人躲閃不及撞他馬蹄上,“你們,去把那兩個人抓起來!”幾個小流氓下馬把躲到旁邊的行人抓過來扔到路中間,薛懷義就在馬上拿著皮鞭不停抽打兩人,幾鞭子下去皮開肉綻,見人家不動彈了鞭子也停了,“行了,扔過去吧。擋路的家夥。”可憐的百姓就這樣被扔在街邊,也不管人家的死活。等他走遠了,躲在小巷中的百姓才敢出來,“什麽人呐,大白天這樣胡鬧!”“你可小聲點,等會折回來把你也打一頓。”“那兩個人怎麽樣啊?”“還活著,都來搭把手趕緊送醫啊,兩條人命呢!”“這不是劉家老大嗎?真是倒黴啊。”幾個大漢趕緊把地上的人抬起來送到附近的醫館,認識的互相奔走告其家人,不認識的一人給幾個子墊著醫藥費。醫館老板哪見過這陣仗,“咋回事啊,咋傷這麽重呢?”抬人的大漢說了“撞人家馬蹄上了。”後麵的大娘又說了“鞭子抽的!”,醫者哪能見死不救,趕緊讓人抬到後院去,“還有氣兒,死不了。”家人聽說了消息也不管手裏的活,拿著錢直奔醫館,好在知道人還活著。
這還是普通人,要是見到道士,偏要道士抓來,扒了人家的道服,剃了人家的頭,“快看,那兒有個道士!”“哪兒呢?”“就在前麵街角!”“道士多無趣啊,兄弟們,把他頭發剃了陪咱一塊兒當和尚!”“駕!”幾人把道士圍在中間,道士也受了不小驚嚇“你們...想幹什麽!”,“你們這些臭道士,給我把他頭發剃了!”不由分說,幾個人上去就把道士按住,把人頭發剃的是幹幹淨淨,一根頭發絲都沒人留下。這下薛懷義高興了,又騎上他的馬,繼續在洛陽城裏撒潑。“這街上多沒意思,要是有更大更寬的地方就好了。”“這宮裏我們還沒去過呢,您能不能帶我們進宮看看呐?”薛懷義一聽就否決了,“你們是什麽身份,進宮?不行不行。”,可是轉念一想,自己躲著不見武皇也有些時日了,皇帝發火可不得了,還是進宮看看吧。“那行吧,我們這就去。”
幾人騎馬又朝洛陽宮去了,沒想到在門口碰到了宰相蘇良嗣,兩撥人馬就在宮門停著了,薛懷義覺得我是皇帝的寵兒應該我先進,根本就不把蘇良嗣放在眼裏。此舉惹的蘇良嗣勃然大怒,馬上吩咐手下把薛懷義從馬上揪下來,讓人掌嘴,反反複複打了幾十個耳光,把他打得鼻青臉腫,他那些小流氓就更不用說了,被打的是屁滾尿流。
受了委屈,薛懷義硬氣不起來了,找到武皇訴苦,“憑什麽這樣對我,我在您身邊這麽久,您怎能不管我呢?他一個宰相,憑什麽有這麽大的權力!”,“好了!別再胡鬧了!”顯然,武皇和琴棋書畫精通的張氏兄弟待久了,自然受不了這個粗鄙庸俗的薛懷義的胡攪蠻纏,“胡鬧?我哪有胡鬧,我說的是實話,明明是皇帝您...”“來人!把他給朕轟出去!”兩隊禁軍衝進來將薛懷義捆著丟出了宮門,也不管他了。宮裏的風向變得也快,都知道薛懷義失寵了,也不叫他薛懷義了,都叫他原來的名字馮小寶。
內殿中,明堂祭祖正被眾大臣討論著,“祭祖的事宜由禮部負責安排即可...”。看門的婢女走到上官婉兒身邊說了幾句話,說完轉身退出了內殿。婉兒走到武皇身邊俯下身輕聲說道:“皇嗣的兒子們來向您請安了,您要見見他們嗎?”
興許是看久了大臣們蒼老的臉古板的表情,聽到自己的孫子來了竟還有些高興,連忙答應:“好好好,快讓他們進來。”。三兄弟領著隨從進到內殿,原本整齊的大臣也散開站成兩排留出一塊位置,“兒臣給皇祖母請安。”。此時,一位身材矮小相貌醜陋的男人從大臣中走出,指著剛行禮完的三人嘲諷道:“會不會辦事?沒見到我等在和皇帝議事嗎?出去出去,沒教養。”此人正是金吾將軍武懿宗,其祖父武士逸乃武皇的伯父,仗著自己和武皇的姑侄關係步步高升,仗勢欺人無法無天。
“這裏是我們家的朝堂,關你什麽事?我們兄弟還輪不到你來教訓!”武懿宗竟被一個孩子嗆得啞口無言,看戲的大臣也捂著嘴偷笑,堂堂將軍連一個小孩子都鬥不過。“你...你們!”武懿宗瞪著和自己作對的李隆基,也沒說個所以然來,轉過頭去又向武皇“告狀”,“此三人簡直無禮至極,缺少管教,定和他們父親一樣!請武皇把這幾人交給我,讓我好好教訓他們!”。李成義歪著頭小聲嘟囔了句“沒腦子。”。武皇並未理會,反而親切的和孫子交談,武懿宗則是低著那張醜陋的臉不敢作聲。
“我家朝堂”的事一出,武懿宗很快淪為人們的笑柄,不過都是偷偷地笑,不敢當麵嘲笑。凶狠殘暴更是人盡皆知,都不想為此丟掉性命。可正是因為這句“我家朝堂”給幾兄弟帶來了麻煩。幾日後武皇下旨,讓皇嗣的幾個兒子入閣,不再讓其居住在駙馬府中。這樣的詔令一出,有的人高興了。那就是武懿宗,武懿宗帶著皇帝的禁軍把武攸暨的家圍個水泄不通。
帶著人往堂上一坐,翹著腿,本來就醜陋的臉,笑起來就更醜了,再配上他那短小的身材,二品的官服穿起來也不像個人。“那幾個小兔崽子呢?我家兄弟不在,這家就沒人管了嗎?公主呢?出來主事呀?”府中的人瞧著這些拿著兵器的流氓無賴,一時間也是噤若寒蟬。得知消息的太平帶著人來到武懿宗跟前,武懿宗趕緊起身對著太平恭恭敬敬的行禮,“見過公主,請問...”李成器帶著兄弟們出現在武懿宗麵前打斷了他的話,有禮貌的也向武懿宗行禮,“武將軍。”見著這幾個小孩,武懿宗笑了,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吩咐手下把人帶走“愣怔幹嘛?趕緊動手啊,一個個的沒點見識。”
“等等。”一個低沉的女聲在武懿宗耳邊響起,武懿宗當即勃然大怒,指著太平的鼻子臭罵:“我是看在我家兄弟的麵子才對你這麽客氣,你一介婦人,不好好在家待著,瞎嚷嚷什麽?!別以為你是公主我就怕你。”太平黑著臉同時捏緊了拳頭,自己從未見過如此不講理的人,“滾。”。武懿宗帶著人大搖大擺的走了,太平這才放鬆下來,坐在一旁有了喘息的機會。“公主,您還好吧?”“沒事,都散了吧。”
離開太平後,兄弟幾個被帶到了東宮,見到了父親。“回來了?坐吧。”“父親。”“我都聽說了,三郎在皇帝麵前把將軍嗆得啞口無言,可謂是意氣風發。”“我隻是看不慣他那副小人模樣罷了。”“你把他嗆了,又得了什麽好處?是讓他做不成將軍,還是失去武皇的器重。”
三郎凝視著手中的茶杯,默不作聲。“你既然知曉武懿宗是什麽樣的人,自己心裏清楚就夠了,你非要激他。請安完了按規矩走就是了。連累兄弟,還連累你姑姑,你知不知道你姑姑要冒著多大的風險保你們幾個,還讓她置身於武皇的猜忌中。罷了,記住這次的教訓吧,還好隻是將你們軟禁在此並未處罰,注意你的言行別再讓自己處於不利的局麵。”
聽完李旦的教訓,李隆基怒摔茶杯奪門而去,躲在門後的一名宮女見機溜了進來,撩起自己的襦裙走到李旦身後一把抱住了他,“你那麽凶幹嘛,人家還是個孩子,要慢慢教育的。”李旦眉頭一皺,“又是你,請你放尊重一點。”“真是不解風情,我對你,你還看不出來嗎?”
女子的聲音越發嫵媚,正是這嫵媚的聲音惹惱了李旦,用力的將胸前纖細的雙手睜開,“韋團兒,我說了多少次請你不要糾纏我!”李旦怒視麵前的女子,這韋團兒也算有幾分姿色了,卻絲毫不為其妖冶的麵容所打動。“滾出去!”韋團兒還不依不饒的還想往李旦身上湊,“我不走,剛來就趕我走,你還是不是個男人啊?”,“好,你不走是吧。”李旦一把抓住韋團兒的手大步的朝門口走去,韋團兒想掙開李旦的手怎奈力氣太小直到被拖到門口也沒甩開,李旦則是借力把身後的韋團兒丟了出去,一個踉蹌,硬生生栽倒地上。見此到女子如此狼狽,李旦轉身把門關上。地上的韋團兒氣的用手捶地,“這個呆子,本姑娘的美貌難道還比不上那兩個妃子?那我就把她們收拾了,我不信你不會看我。”
韋團兒爬起來扯了扯裙子,一路小跑回自己的住所,從院裏撿回一塊爛木頭,拿起小刀在木頭上刻了起來。“團兒你幹嘛呢?”突然門開了,走進來一個宮女,可把韋團兒嚇著了趕緊把東西塞進被子裏免得被人看到。“啊?沒事沒事。”宮女仔細打量麵前的韋團兒,確認無誤後關上門離去。韋團兒走到門後,露個縫看著走遠的宮女,捂著胸口長舒一口氣,“嚇死我了,真是的,進來也不先敲門。”嘟囔完把木頭拿出來繼續刻。
原來刻的是個小人,小人背後還有些字,韋團兒攥著小人就去找武皇了。此時武皇正在小憩,婉兒總是在武皇身邊替她打點朝政。看門的宮女跌跌撞撞跑進來,“你怎的如此莽撞,小心擾了武皇休息。”“是...回武皇,皇嗣身邊的宮女要告密。”“告密?”“是,她說劉氏和竇氏在夜裏拿著刻字的小人在夜裏施法...”宮女說話聲音越來越小,跪在地上不動。“哦?讓她進來。”
“就是你要告密嗎?”武皇半睜著眼看向韋團兒,木頭小人從韋團兒的袖子裏掉出來,“是,皇嗣的妃子劉氏和竇氏,她們在夜裏搞壓勝被我看見了,我還撿到了她們掉的東西。”韋團兒跪在那全身發抖。“婉兒,拿過來我看看。”
婉兒接過木頭人拿在手裏反複端詳,“武皇,這上麵...”,“怎麽了,原來是我的生辰八字。”。
“是啊是啊,這兩個女人真是惡毒,竟敢詛咒皇帝,這麽心狠的人還是別留在宮裏了。”“你,抬起頭來。”韋團兒被武皇的女聲嚇得是心驚膽戰,頭壓得更低了。“我說,抬起頭來。你聽不懂嗎?”,木頭人又被丟回韋團兒麵前,這才抬頭,卻不敢直視武皇的眼睛。“你不用害怕,朕不會殺你,朕還要獎賞你,你做的很對。這樣的人確確實實不該留。”“我...我...”“好了,你退下吧。”韋團兒話也未回,爬起來跑出去扶著牆大喘氣,“哼,我還不信收拾不了你們,可把姑娘我嚇壞了,詛咒皇帝?夠她們死十回了。”
“姿色有餘而頭腦不足,婉兒,你覺得呢?”
“聽聞皇嗣身邊一宮女想盡法子投懷送抱,然而絲毫不為所動。想必就是她了,想借皇嗣出頭,飛上枝頭變鳳凰。我瞧著她指甲裏的木屑,手掌邊的紅印,這木頭八成是她自己雕的。”
“真是個有趣的人,不過憑這點手段,就敢在朕麵前班門弄斧。”“那要不要把她收拾了?”“不必了,我自有打算。”
幾日後即正月初一,武皇率領百官在明堂祭天祭祖,武家人包括太平公主的駙馬武攸暨都到場了,唯獨不見皇嗣李旦的身影。從皇帝換人開始,李旦的地位一落千丈,不僅被軟禁,還被斬斷了與大臣的聯係。其中有兩位官員未經過武皇的同意私下看望李旦,被發現後將兩人拖到市場腰斬。不得不說,殺雞駭猴的確有用,至此再無人看望皇嗣。
畢竟這皇嗣的名頭還在自己身上,禮數規矩還是要遵守的,於是在祭祖後幾天,正妃劉氏和側妃竇氏去向武皇請安。劉氏正是李旦長子李成器的生母,竇妃則是三子李隆基的生母,兩人舉止皆是端莊得體,優雅大方。直到第二天,李旦也沒有等回兩個妃子,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妃子已經遭難了。
隻好把身邊的人召集起來,告訴他們以後誰也不許提起這兩人的名字,當然也包括兩個失去母親的孩子。“事已至此,隻能怪我無能,連自己的親人的保不住。你們辦事也要小心,別再出什麽岔子了。”李旦隨便囑咐幾句後離開,剩下兒子和一些宮女和宦官。尤其是宮女宦官,遇到李旦這樣一個落難的主子,可是兩個妃子待人好,這讓他們也感到十分惋惜。
李隆基找了個僻靜的台階坐下了,隨手撿起小石子很隨意的扔出去,當啷一聲落在地上。一個少年重新撿起石子,快步走到李隆基麵前把石子放回他手裏。“大哥,我....對不起。”李成器也坐在台階上,不過和自己的三弟隔了些距離。看著自己三弟苦笑,“道歉有用就好了。”李隆基內疚的把頭偏向一邊,沒有回答。
見三弟不回話,李成器接著說道:“你不必自責,世人皆知如今是什麽樣的情形,那樣的話不是誰都敢說的。你既有那樣的勇氣,必然要付出等同的代價。其實我很羨慕你有那樣的勇氣,我卻隻能低著頭恭恭敬敬的賠禮道歉。至少武皇還留了我們兄弟性命,人啊,總是要活下去。這高聳的宮牆,不會一直囚禁我們的。”李成器起身走到李隆基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一隻強有力的手握住了李成器。“男兒有淚不輕彈,如此頹廢,想必德妃見了也會心疼吧。”李成器轉身離開,獨留李隆基一人頹廢坐在原地。
韋團兒不費吹灰之力就幹掉了兩個妃子,自己很是得意,照樣好吃好喝的給李旦送去,沒少獻殷勤。老的不行還有小的,韋團兒竟開始討好自己的兒子,這讓李旦心裏很不舒服,於是把韋團兒找來當眾羞辱了她一番,抓著她的手把她送來的什麽湯啊茶啊一股腦的全倒她頭上,把她氣的臉通紅,一邊跳一邊叫“別倒了別倒了,你把我鬆開啊,還有你們,看什麽看啊!”韋團兒這幅氣急敗壞的樣子引得更多人笑了,“好吃嗎?”李成器問道,“嚐嚐?”李成義把手裏的團子揪下一半分給大哥,“她給的啊?”“是啊,味道還行吧。”“還有嗎?有點餓了。”李成義又從袖子裏拿了兩個團子給大哥,“最後兩個。”
羞辱完韋團兒李旦覺得還不解氣,再次當著所有人的麵把韋團兒丟出門去,順便把她送來的東西扔她身上,扔完還要狠狠的嘲諷一句:“不知廉恥。”。這下徹底把韋團兒弄哭了,一路小跑回住所,自己趴床上埋頭痛哭。“團兒,你怎麽了?”“不關你的事,給我出去!”,就這樣一句話把想來安慰她的宮女也嗆走了,對著自己的被子撒氣。“憑什麽憑什麽!我做了這麽多事,你連看我一眼都不肯。”。
在接下來的時間了,韋團兒不再往李旦身邊去了,刻意和李旦保持距離。幾天後壓勝案出現了反轉,有人告發皇嗣身邊的宮女韋團兒誣陷皇嗣妃,既然有人報到武皇這,礙於情麵還是要處理的,對著群臣說道:“既然是陷害,那就交給禦史台吧。”,畢竟一個宮女和被廢的皇嗣牽扯的事,誰也不想多管,一個禦史站出來說了“證據確鑿,我們已經確認過了。都是這個宮女一手策劃的。”,“既然都查過了,該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就行。”,“那要不要給皇嗣妃們平反?”“把那個宮女抓來,杖殺。”“是...”。禦史領命而去,所有人都明白,這兩個冤死的妃子想要平反那是不可能的,至此也沒人再提。幾個宦官架著韋團兒帶到大殿之上,“武皇饒命!”“宮女韋團兒陷害良善,證據確鑿,現予以當殿杖殺!”。禦史話音未落,宦官舉起手中的木棒一棒一棒朝韋團兒揮去。女人的慘叫充斥整個大殿,宦官緩慢停下木棒,俯下身檢查韋團兒的氣息,確認沒氣了才站起來,“回皇上,她死了。”。
“死了就拖出去吧。希望在場的各位有引以為戒,不該做的不要做,不該說的不要說,免得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朕有日子沒見張易之了,婉兒,召他們入宮來吧。”婉兒扶著武皇去了長生殿,武皇走了剩下的大臣也各自散去,“真倒黴啊,妻妾沒了不說,好不容易攪事的抓到還不能平反。”“可不是嘛,冤呐。”“可別說了,被人抓住話柄咱都要完。”
韋團兒的事情結束幾個月後,又一個人銷聲匿跡在洛陽宮中,此人便是馮小寶。
九月的天氣,秋高氣爽,武皇帶著太平公主以及駙馬武攸暨,武承嗣武三思,張易之兄弟等人前往禁苑舉行狩獵活動。見後輩們如此意氣風發,武皇心裏也很高興。皇帝高興了說話辦事那不就容易了,都爭著搶著討好武皇。“皇上好雅興,不如讓我兄弟二人合奏一曲給大家助助興如何?”,武皇端坐在中央,聽到建議立馬就接受了,“好啊。”兩人走到武皇麵前吹奏一曲。
張易之笑盈盈的望著武皇問道:“皇上可還記得這首曲子?”。顯然這首曲子觸動了武皇,“朕怎麽會不記得呢,這是高宗當年接我回宮後為我做的一曲《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張昌宗當眾將這首詩《如意娘》念了出來,“當年,朕在感業寺過著寂寞淒苦的生活,遂寫了此詩贈與高宗,機緣巧合之下,朕又回到了高宗身邊,陪伴高宗三十餘年。
你們是怎麽知道這首曲子的?”“我兄弟二人花費數月,幾經波折。詢問宮裏的老人以及樂師,終還原此曲。”“聽聞張家兄弟善音律,今兒可算開了眼界了,果然名不虛傳!”武三思站起來拍倆麵首的馬屁,張易之也很識趣,“梁王謬讚了。”
太平一向看不慣這兩個武家的侄子,尤其是當著這麽多人的麵,給兩個麵首稱好稱讚的。“臉都不要了。”這聲音不大不小恰好就給武三思聽到了,本來還想說幾句好話,太平一句話,大家都看過來,這麽多眼睛盯著也不自在。那就拉倒吧,這話也不說了。“太平,來,坐到我身邊來。”到底是母女情深,太平坐到武皇旁邊,倚著武皇的肩膀。“你小時候也是這樣,喜歡靠在朕身旁。”
“父皇在前麵坐著,我們就在後麵。”“當時吐蕃派使臣來求親,可把你父皇急壞了。你說哪有父母舍得把孩子嫁到那麽遠的地方去。你還跑到你父皇麵前胡鬧,把他氣得幾天都吃不下飯。”“每次都有您替我解圍,父皇才不會嚴厲的教訓我。”“後來你長大了,高宗的身體也不行了,還在為你沒完沒了的操心。你是我們唯一的女兒,不疼你疼誰。總是想為你打點好一切,讓你過的舒坦些。”
母女倆正在回憶,突然被一個宦官打斷了,宦官跑到倆人跟前,壓著嗓子說道:“啟稟皇上,公主,薛將軍已回朝了。聽來報的人說是大獲全勝。”一聽是大獲全勝,武皇非常得意,連忙問:“那他人呢?”“這...薛將...他...”太平看著這個小宦官也挺著急的,“你平時不結巴啊,有話慢慢說。”這時,一匹奔馳的快馬來到眾人麵前,一高大威猛的男人一躍而下,徑直走到武皇麵前。“懷義參見皇上。”“免禮,此次出征,你功不可沒,獎賞事宜朕回宮再做決定。”“是。”
薛懷義也瞧見了,在場的都是武皇最親近的人,少不得要向他們打招呼,於是又畢恭畢敬的給其他人問好,這太平公主就不用說了,當年和薛懷義一起為武皇尋找一本大雲經費了多少心思,所以一直對太平心存感激。武三思武承嗣更不用說了,一個梁王一個魏王,誰人不知何人不曉?
至於駙馬武攸暨,大概是唯一一個對權術毫無興趣的人,畢竟是公主的丈夫,皇帝的堂侄,分量也不輕。“見過太平公主,梁王魏王,駙馬。”最後的目光落在張易之兄弟的身上,薛懷義打量著這兩個貌美的男子,語氣就沒那麽和順了,反而像個地痞流氓一樣,“喲,這兩位小兄弟是誰啊?”。
皇帝的男寵誰敢瞎插嘴,都沒人說話,沒人說那就武皇親自來說吧,“這是易之,旁邊是昌宗,兩人皆善音律歌詞,時常陪伴在朕身邊。”一席話說完,薛懷義明白了,這兩名男子和自己一樣也是男寵。心想自己在外領兵抵抗突厥,沒想到皇帝身邊又多了兩個人,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越想越氣,幹脆也不在這待了,重新騎上他那匹大馬,揚長而去。“小寶,小寶!”身後是武皇的呼喊,薛懷義仍舊頭也不回。“罷了,隨他去。”這一出把武皇的心情也搞砸了。
回宮後,武皇給這次出征的將士和宰相們都加官進爵,重賞一番唯獨不見薛懷義薛將軍。自從得知武皇多了兩個人後,薛懷義也不再進宮,終日躲在寺裏也不見人。在寺裏呆久了薛懷義覺得那多沒意思,於是抓了街上的小流氓,把小流氓的頭發剃光,陪他一起當和尚。
有人陪自己瘋了,薛懷義也不待在寺裏了,帶著小流氓騎著馬在洛陽街頭橫衝直撞,多有行人躲閃不及撞他馬蹄上,“你們,去把那兩個人抓起來!”幾個小流氓下馬把躲到旁邊的行人抓過來扔到路中間,薛懷義就在馬上拿著皮鞭不停抽打兩人,幾鞭子下去皮開肉綻,見人家不動彈了鞭子也停了,“行了,扔過去吧。擋路的家夥。”可憐的百姓就這樣被扔在街邊,也不管人家的死活。等他走遠了,躲在小巷中的百姓才敢出來,“什麽人呐,大白天這樣胡鬧!”“你可小聲點,等會折回來把你也打一頓。”“那兩個人怎麽樣啊?”“還活著,都來搭把手趕緊送醫啊,兩條人命呢!”“這不是劉家老大嗎?真是倒黴啊。”幾個大漢趕緊把地上的人抬起來送到附近的醫館,認識的互相奔走告其家人,不認識的一人給幾個子墊著醫藥費。醫館老板哪見過這陣仗,“咋回事啊,咋傷這麽重呢?”抬人的大漢說了“撞人家馬蹄上了。”後麵的大娘又說了“鞭子抽的!”,醫者哪能見死不救,趕緊讓人抬到後院去,“還有氣兒,死不了。”家人聽說了消息也不管手裏的活,拿著錢直奔醫館,好在知道人還活著。
這還是普通人,要是見到道士,偏要道士抓來,扒了人家的道服,剃了人家的頭,“快看,那兒有個道士!”“哪兒呢?”“就在前麵街角!”“道士多無趣啊,兄弟們,把他頭發剃了陪咱一塊兒當和尚!”“駕!”幾人把道士圍在中間,道士也受了不小驚嚇“你們...想幹什麽!”,“你們這些臭道士,給我把他頭發剃了!”不由分說,幾個人上去就把道士按住,把人頭發剃的是幹幹淨淨,一根頭發絲都沒人留下。這下薛懷義高興了,又騎上他的馬,繼續在洛陽城裏撒潑。“這街上多沒意思,要是有更大更寬的地方就好了。”“這宮裏我們還沒去過呢,您能不能帶我們進宮看看呐?”薛懷義一聽就否決了,“你們是什麽身份,進宮?不行不行。”,可是轉念一想,自己躲著不見武皇也有些時日了,皇帝發火可不得了,還是進宮看看吧。“那行吧,我們這就去。”
幾人騎馬又朝洛陽宮去了,沒想到在門口碰到了宰相蘇良嗣,兩撥人馬就在宮門停著了,薛懷義覺得我是皇帝的寵兒應該我先進,根本就不把蘇良嗣放在眼裏。此舉惹的蘇良嗣勃然大怒,馬上吩咐手下把薛懷義從馬上揪下來,讓人掌嘴,反反複複打了幾十個耳光,把他打得鼻青臉腫,他那些小流氓就更不用說了,被打的是屁滾尿流。
受了委屈,薛懷義硬氣不起來了,找到武皇訴苦,“憑什麽這樣對我,我在您身邊這麽久,您怎能不管我呢?他一個宰相,憑什麽有這麽大的權力!”,“好了!別再胡鬧了!”顯然,武皇和琴棋書畫精通的張氏兄弟待久了,自然受不了這個粗鄙庸俗的薛懷義的胡攪蠻纏,“胡鬧?我哪有胡鬧,我說的是實話,明明是皇帝您...”“來人!把他給朕轟出去!”兩隊禁軍衝進來將薛懷義捆著丟出了宮門,也不管他了。宮裏的風向變得也快,都知道薛懷義失寵了,也不叫他薛懷義了,都叫他原來的名字馮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