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您不去興慶坊和孩子們一起過節呢?”相王府的一位老仆人走到李旦身旁詢問著,“我一把胡子的人了,和孩子們一起難免拘束,這樣反而更好。幾位郡主呢?”“郡主們也上街觀燈去了。”“甚好。”
李顯帶著妻子女兒看完了燈,領著一群人回宮。正當李顯回到後宮裏坐下喘著氣想要休息的時候,身邊一直伺候的老宦官走到李顯跟前,說道:“聖上,掖庭宮的宮女們已經清點完了。”老宦官的語氣聽來有些心虛,“如何?”李顯問。“回來的宮女不足之前的一半,奴才認為這些沒回來的宮女是逃跑了。要不要派兵去把他們抓回來?”
李顯聽得直拍腦門,“罷了罷了,那麽多人,往常在宮裏都記不住,能怎麽抓回來。難不成還一家一戶的去搜,這幾日可還是過節,咱們過節,那長安的百姓難道不過節嗎?說話不考慮後果,真是,下去吧。”
韋皇後端著一杯熱茶放到李顯麵前,“喝口熱茶吧。”李顯接過韋皇後的熱茶喝了一口,看著自己的皇後如此善解人意,李顯感到甚是安慰。又牽起她的手,說道:“皇後辛苦了。”韋皇後更是作出一副賢妻良母的樣子,坐到李顯身邊為他捏肩,“聖上言重了,伺候您是妾身該做的。時候不早了,妾身扶您去休息吧。”“好。”
或許是被流放的日子過得太苦,重新當上皇帝的李顯也學會了享受生活,對朝政的態度也日漸冷淡,到了景龍二年,權利逐漸落入了韋皇後手中。“近日皇後上表,提出了幾條建議,朕覺得可以實行,遂想聽聽你們的意見。”李顯拿出韋皇後上的表對著群臣念,而寫這份表的人就坐在簾子後麵。
“請天下士庶為出母服喪三年;請百姓以年二十三為丁,五十九免役;改易製度...”李顯剛念完,簾子後麵傳出一句洪亮的女聲:“諸位以為何如?”原來是韋皇後的主意,李顯也等著大臣點頭同意,中書令宗楚客拿起笏板走出人群來替韋皇後說話了:“臣以為皇後所言句句在理,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以往皆是為父服喪三年。羊有跪乳之恩,如此養育之恩,由一年改為三年並無不可。”宗楚客說完也有幾個大臣出列附和,“宗大人所言有理。”
正在宗楚客一流想著法子奉承皇帝皇後的時候,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門下侍中韋安石出列說話了:“皇後所提之法和則天皇帝當政時如出一轍,臣鬥膽問一句,皇後是否有效仿則天皇帝之心?”說是鬥膽問,可語氣聽起來相當強硬,且韋安石始終神情嚴肅眼神堅定目光銳利,就這樣注視著皇帝李顯。
有幾個奴才會容忍他人對自己的主子指手畫腳,宗楚客就是這樣的人,自己身為中書令,上有皇後撐腰,下有官員巴結。怎麽能容忍韋安石對皇後說出這樣的話,“韋大人說這話什麽意思?你是在指責皇後有不臣之心嗎?則天皇帝實行此法使得我大唐發展蒸蒸日上,百姓豐衣足食國家人才輩出,為何則天皇帝用得咱們當今皇後就用不得?”
麵對宗楚客咄咄逼人的態度,韋安石也不甘示弱,立馬反駁他:“這是分明則天皇帝在皇帝位時提出的,韋皇後乃六宮之主,應掌管六宮之事,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出了六宮想參與前朝,那就是亂政!二者如何能混為一談?”
簾子後的韋皇後坐不住了,指著韋安石破口大罵:“放肆!竟敢汙蔑本宮!”,宗楚客看韋皇後發話了,自己也在殿中添油加醋,“韋安石目無王法,陷害皇後,請皇後嚴懲他!”“你!”
不過這次發話的倒不是韋皇後了,正是龍椅上的李顯,官員不敬,宰相竟然請皇後懲罰,這是中宗沒想到的。“朕看你才是目無王法!朕還坐在這龍椅上,你身為宰相,竟然向皇後請旨。是當朕不在了嗎?”李顯當即勃然大怒,拍了下桌子,指著殿下的宗楚客,“如今我大唐國泰民安,還提什麽前朝皇帝可就不適時宜了。還有,你這中書令,也太不稱職了。”
宗楚客也傻了,他沒想到李顯會發怒,眼看自己烏紗帽快保不住了,當著所有文武百官的麵給李顯跪下了,請求李顯的饒恕,“是臣糊塗了,臣一時嘴快,才說出這些狂妄之言,請聖上饒恕。”韋皇後看李顯是真的動怒了,她自己也心慌,趕緊在簾子後勸:“聖上三思,如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際,不可自毀羽翼。若自毀羽翼,豈不是便宜了旁人?”
就這樣一句話,就把宗楚客的腦袋保下來了,“既然皇後求情,那朕就饒你一命。不過,朕還是要略施懲戒,罰奉三個月,以儆效尤。”宗楚客顫顫巍巍從地上站起來,還不忘瞪韋安石一眼。就在眾人以為這場鬧劇就要結束的時候,李顯又開口了:“不過朕覺得皇後所提的建議不錯,實行也未嚐不可,那就交由中書省去辦吧。”這次傻眼的可就不是宗楚客一個人,而是和韋安石一樣反對韋皇後幹政的忠臣們,麵對皇後插手朝政隻字不提,而對宰相請旨大怒。
散朝後,韋皇後找來了自己的心腹宰相宗楚客和楊再思,在一處偏殿內接見二人,“臣,宗楚客。”“臣,楊再思。”“參見皇後。”韋皇後看了一眼兩人,說道:“賜坐。”兩人坐下之後,韋皇後先提起了宣政殿所發生的事,“今日之事,宗大人確實讓本宮失望了,讓你當宰相是本宮的錯。”宗楚客也顯得極其心虛,伏在地上,“今日之事是臣失察,還請皇後再相信我一次。”
“如今正是本宮用人之際,本宮不會自毀長城。”韋皇後嚴厲的說道,“隻是你們作為宰相卻不能控製住朝廷,韋安石幾句話差點壞了本宮的大事。”一旁的楊再思這時候說話了,“韋安石是說了些不中聽的話,可聖上不也沒責備您,說明聖上還是相信皇後您的。”
“聖上當然相信本宮,有些事本宮不好親自出麵,還是交給你們去辦吧。”宗楚客一聽,將功贖罪的機會到了,急忙問:“還請皇後說明,臣定當竭盡全力。”韋皇後點點頭,說:“你們務必給本宮盯住相王,他在皇室之中有名望又有實力,不盯緊他本宮不放心。還有像韋安石這般反對本宮的人,你們也要看住這些人,決不能再容他們在聖上麵前說對本宮不利的話。”
楊再思思考了一會兒,說道:“朝廷裏支持皇後的人不少,但反對您幹政的人也多,恕臣直言,在這種局麵下想控製住朝廷想控製文武百官,臣覺得不可行。”“本宮會和皇帝商量,以皇帝的名義下詔,即使有人不願追隨本宮,也不敢違背皇帝的旨意。”提到李顯,絲毫看不出韋皇後有著一位妻子對丈夫的信任和尊重,貪婪的想搶奪著原本屬於中宗李顯的權利。“臣,必定盡心盡力輔佐皇後。”宗楚客楊再思異口同聲的回答。
接見完大臣,韋皇後又馬不停蹄的趕回自己宮裏,剛坐下,便抓住身邊伺候的宮女,問:“上官昭儀在何處?”“這會兒應該陪聖上散步吧,要奴婢去請昭儀嗎?”韋皇後鬆了口氣,幸好是和上官婉兒在一起,若是和大臣一起就麻煩了,“不必了...等等,還是去請她過來吧。”“是。”過了好一會兒,婉兒才來到韋皇後宮裏。
婉兒見到韋皇後,對她仍是畢恭畢敬,“妾身來遲了,不知道皇後召見妾身是為何事?”“坐,叫你來是想問你些事情。”兩人席地而坐,並支走了周圍的宮女,婉兒見宮女走光了,才問:“敢問皇後,是什麽事?”“今天的事,你也應該了解了,這是本宮聽政以來,第一次有人當著聖上的麵反對本宮,這讓本宮很擔心。”“聽說韋安石向聖上進言,說您有效仿則天皇帝之心,還說出了牝雞司晨這樣的話。”“沒錯。”“那您是否真的有效仿之心?”“你這話什麽意思?你在質疑本宮?”
婉兒看韋皇後變了臉色,不僅不害怕而且十分從容,隻是淡淡一笑,熟練的拿起一枚棋子放在棋盤上。“當然不是,當年則天皇帝不也是木材商的女兒嗎,您出身名門望族,一定能做得更好。”韋皇後的盲目自信也讓她輕易相信了上官婉兒的話,忍不住向婉兒求教,“那你認為本宮該怎麽做。”隨即也拿出一枚棋子。“天意。”
隨後幾天裏,韋皇後不停謀劃著“天意”,想展示自己的權威,不過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出可靠的辦法。不過在幾個宮女替她整理衣箱的時候,韋皇後想到了辦法,就一直盯著那宮女和衣箱看。突然,韋皇後指著自己的衣箱大叫到:“本宮的衣箱竟有五彩雲朵飄起!”
這一聲就引起了殿內所有人的注意,殿裏的宮女宦官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韋皇後的衣箱,轉動著眼珠尋找五彩雲朵。“哪裏有五彩雲朵?”“飄走了嗎?”“沒瞧見呐。”宮女們小聲說著。“爾等肉眼凡胎自然是看不到這五彩雲朵的,隻有皇後才能看見,這是上天對咱們皇後的嘉獎!”韋皇後身邊一個貼身宮女按照韋皇後的吩咐說出了這般話。
宮女們麵麵相覷,韋皇後坐在大殿之上,虎視眈眈的盯著殿下的人。這些宮女們也算機靈,立馬改了口露出一副羨慕的神情,對著衣箱上空喊著:“是啊是啊,真的有五彩雲朵!”隨後馬上跪在地上,直呼:“恭喜皇後,賀喜皇後!”“給我賞!”韋皇後立即賞了在場所有宮女們一大堆金銀珠寶。
很快,皇後衣箱有五彩雲朵的這個消息就傳到了李顯耳朵裏,李顯立即招來了韋皇後宮裏的宮女,問她們:“真有此事?”宮女回答他:“確有其事。”李顯大悅,“去請畫工和皇後來。”一旁的宦官問:“聖上為何要請畫工?”李顯轉過身瞪著他:“你沒聽見她們說的嗎,皇後衣箱有五彩雲朵,這可是天降祥瑞,趕緊去請畫工來,讓畫工按照皇後的描述把祥瑞畫下來。”“是是是。”
一會兒宦官帶著畫工來了,皇後也請來了,李顯命畫工把皇後所說的五彩雲朵畫下來。李顯拿著畫不停地稱讚著:“畫的真好,下去領賞吧。”李顯把畫放到一邊,又看向韋皇後,說:“今日竟有祥瑞出現在你宮裏。”韋皇後趕緊接話:“這是聖上您福澤深厚,治理有方,這是天對您的讚賞。”
李顯哈哈大笑,“皇後說的好,快,去請宰相來。”很快,宗楚客和楊再思兩位宰相就來到了李顯麵前。兩人見了李顯先向李顯行了禮,“參見聖上。”“賜坐。”四人皆席地而坐。“不知聖上招臣前來是為何事?”楊再思問。李顯把先前的畫展開放到二人麵前,說道:“來,二位看看。”
兩人接過畫仔細端詳起來,“雲應該在天上,怎麽在衣箱裏。還有這雲,顏色異常。”“這是宮裏畫工新畫的吧,畫工的水平還是不錯,聖上怎的讓他們畫這樣的畫。”李顯笑著給楊宗二人解釋,“今日皇後的衣箱上出現了這五彩雲朵,朕遂命人將它畫下來,眼前這幅就是。”
原來是皇後,此時的韋皇後正端坐在李顯身邊,賢良淑德的樣子裝的挺好。楊再思也是聰明人,立馬奉承道:“天降彩雲!這可是好兆頭,說明您國家治理的好啊。”宗楚客趕緊接下一句,“咱們皇後也有輔佐之功啊,所以才有彩雲從皇後的衣箱升起。”聽見楊再思和宗楚客這樣奉承自己,李顯也得意起來,說道:“朕欲大赦天下,天降祥雲的喜悅要和天下的百姓一起分享。”
“您心裏裝著天下,咱們的百姓怎能不高興?”“那這件事就交給你們去辦吧,務必要落到實處,要是讓朕發現你們沒有用心去履行職責,朕饒不了你們。”“臣遵旨。”
到了第二天該上朝了,大臣們都來到宣政殿,等著皇帝來。不一會兒,皇帝來了,皇後也來了,兩人一起從正門進來。直到李顯安安穩穩的坐在龍椅前,韋皇後坐在簾子後麵。“啟稟聖上,吐蕃派來的迎接金城公主的使者馬上就到長安了,臣請....”韋安石正拿起笏板向李顯匯報和親的事,李顯抬手對著韋安石比劃了個手勢,示意他不要再說,群臣的目光都被吸引過去,公主和親可是大事,這關係到國家內外局勢。
“韋大人莫急,朕有事要說。”韋安石趕緊退回隊列中,等著皇帝發話。“昨日在皇後宮裏發生一件大事。”一聽發生大事,大臣們的好奇心就被調動起來了,“皇後的衣箱有五彩雲朵升起,這是天降祥瑞,如此喜悅朕要和諸位一同分享才是。”說完又招來身邊的宦官,“拿下去吧。”
宦官轉身下殿,走到群臣麵前,拿出畫遞給大臣們互相傳閱。“這幅畫,就是朕命畫工按照宮女的口述畫出來的,描繪了皇後衣箱升雲之景。今日上朝借此機會,讓諸位看看,一同欣賞。”李顯說完哈哈大笑,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
畫由一位大臣傳給另一位大臣,看完之後又由宦官交還給李顯。“諸位以為如何?”說完滿懷期待的等著大臣回話,而大臣之中也確實有人回話,不過都是些奉承的話罷了,“如今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這不都是您的功勞嗎?上天降下彩雲,不也正是對您的滿意嗎?”
說出這些話的必然是宗楚客一流,李顯倒也聽的心安理得。“說這是朕的功勞可說錯了,這是全天下的百姓和朕一起努力的結果,朕怎麽能獨占這份功呢、。所以,朕決定大赦天下!除了大赦天下,內外五品以上官員的母親、妻子各加邑號一等,無妻者將邑號授予女兒。天下婦女八十歲以上者,授鄉君、縣君、郡君等虛銜,以示恩寵。”
群臣趕緊給李顯跪下,大喊著:“聖上英明!”“都起來吧,韋大人不是有大事要講嗎,快快請起。”一看有機會說話了,韋安石趕緊舉起笏板鄭重說道:“吐蕃派來的和親使者將在幾日後抵達長安,屆時迎娶金城公主,請聖上盡快下旨安排!”
李顯一拍腦門,如同恍然大悟,從天降祥瑞中清醒過來,捋了捋自己胡子,說:“既然韋大人提到了,那就交給你去辦吧。還有,既然韋大人你是代表朕去的,一定不能失了禮數,決不能讓那吐蕃小巧了我大唐。公主出嫁是為了維護國家,公主那邊也一你也要多多費心才是。”“臣,遵旨。”
宣政殿的早朝結束後官員們陸陸續續回到自己辦公的地方,韋安石便和自己的下屬商討起金城公主出嫁、吐蕃使者入長安等一係列事宜。正當韋安石一撥人仔細在這商量的時候,宗楚客和楊再思帶著手下過來了,把韋安石圍住對著韋安石一陣冷嘲熱諷:“韋大人消息可真靈通,連吐蕃使者行程、幾日到達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可見其邀功之心明顯。”
韋安石把筆放下,不慌不忙,也回嗆了楊再思一句:“韋某隻想為國家效力罷了,比不得兩位大人占著茅坑不拉屎,終日阿諛奉承。”韋安石話說的直白,直接把楊再思激怒了,指著韋安石想要臭罵他,“你這人!”,宗楚客趕緊拉住他,“你跟他置什麽氣?”說完又轉過身帶著笑深深地給韋安石作一個揖,說道:“韋大人你忙,您一心為國,就別和我倆一般見識了吧?”韋安石也冷冷的看了宗楚客,也比劃了個手勢:“二位大人慢走,下官我還要忙金城公主和親之事。”
兩人磨磨蹭蹭出了政事堂,楊再思不樂意了,一把將宗楚客甩開,質問他:“你剛才攔著我作甚,你聽韋安石那語氣,有多了不起,要不是他一股腦把公主出嫁這事往自己身上攬,這肥差就是咱們的。”“你真以為這是什麽好差事,這是大唐公主出嫁,吐蕃和親!又不是尋常百姓嫁女兒,進了夫家大門就算完了,哪有那麽好的事。要說這事,辦好了那是皆大歡喜,辦不好就得掉腦袋。”
“你看你急什麽。”“我要不把你拉住,你就得和韋安石打起來。這要是傳開了,傳到咱聖上耳朵裏,朝中大臣不能和睦,非得治你一個大不敬之罪!”“你看你說的這麽嚴重,除了皇帝,不是還有皇後罩著咱們嗎,走,辦事去。”
宗楊二人走了好一陣,李顯身邊負責傳令的宦官也來了,走到韋安石麵前,微微行禮,說:“韋大人。”韋安石也立馬起身,問:“公公這時候來,是為何事?”“聖上命奴才傳話,請您去紫宸殿一趟,與您有要事相商。”“好,我這就去。”韋安石拿起一份寫好的奏章,跟著宦官去了紫宸殿。紫宸殿被蠟燭照的透亮,這裏的裝潢就沒有宣政殿那麽嚴肅莊重,整個紫宸殿呈暗金色色調,李顯坐在紫宸殿中央,閉目養神。
聽見有腳步聲,便一揮手,周圍的宮女宦官全都退了出去,隻剩君臣二人。眼看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李顯才開口:“韋大人請坐。”韋安石坐下之後隨即拿出自己寫好的折子,遞到李顯麵前,說:“這是臣擬好的奏章,請聖上過目。”李顯接過奏章翻閱起來,韋安石字跡剛勁有力,奏章條理清晰,把和親的事安排的十分穩妥。“韋大人安排的不錯,就照這樣辦吧。”韋安石接過奏章,卻又忍不住多問了一句:“需要知會皇後一聲嗎?”
李顯的表情又變得愁苦起來,韋安石看皇帝變了臉色,立馬解釋道:“恕臣多嘴,隻是皇後每日垂簾聽政...”“她表麵上是為了協理朕處理國家大事,實際上私下不停培植自己的實力,把相王和太平當做首要政敵,若是沒有相王太平,朕還得不到這個皇位,這一點她比誰都清楚。”李顯的語氣頗有不甘和無奈。
“那您為何要允許皇後聽政呢?”韋安石問。“當初朕被流放房州,隻有皇後一直陪在朕身邊,和朕一起度過十五年流放日子,那時朕就發誓,有朝一日能當上皇帝,一定竭盡所能彌補她。可沒想到,回到長安後,她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爭強好勝、多疑、霸道。竟然要求垂簾聽政。”“後宮嬪妃不得幹政,這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
“朕又何嚐不知後妃不得幹政,可是朕每次一提不得幹政的規矩時,皇後便搬出當年朕說過的話,如今變成這副模樣,實屬無可奈何。朕也想做一個和高宗一樣的好皇帝啊,可惜天不遂人願。”“若有太子在朝中,必定能製衡韋皇後的勢力。”“可是朕偏偏沒有親兒子了,難不成真要立皇太女?”
“荒唐!從未聽說曆朝曆代哪個國家有立皇太女的規定,臣以為不可。”李顯搖搖頭,“罷了,和親之事就交給你去辦吧。”韋安石走了。李顯獨自一人坐在大殿之上低頭歎氣,呆坐許久。“來人。”老宦官趕到李顯身邊候著:“奴才在。”“走,去皇後宮裏。”“起駕!”
此時在皇後宮裏的花園,有兩個男人正侍奉在韋皇後左右。而韋皇後本人則躺在一張美人榻上,閉眼休息。“啟稟皇後,楊鈞和馬秦客求見。”宮女來報使得韋皇後的美夢煙消雲散,她倒也不怒不惱,很快就有人來彌補她在夢裏的損失了。“讓他們進來。”“是。”
兩個男人一前一後來到韋皇後榻前,跪下給韋皇後請安。“給皇後請安。”韋皇後緩緩睜開眼睛,看了一眼地上的兩人,懶洋洋的說道:“起來吧。”“謝皇後。”“賜坐。”兩人坐下後,楊鈞從攜帶的食盒裏拿出幾盤吃食放到韋皇後麵前,說:“這是臣新做的幾道小吃,請皇後品嚐。”
“拿過來吧。”楊鈞趕緊左手端一盤右手端一盤,再讓宮女一人端一盤踩著碎步到韋皇後眼前。看來看去,還是選中了楊鈞端著那兩盤,以此故意靠近楊鈞,慢慢伸出手去。最新碰到的卻不是盤子中的事物,而是楊鈞的手。從手背輕輕撫摸到指尖,而楊鈞也死死的盯著那隻柔軟而紅潤的手,骨頭都酥了。
榻上的美豔婦人見地上的男人如此沉醉於剛才的觸摸之中,心滿意足的笑了。隨即從自己頭上去下一支鑲滿美玉寶石的鳳釵丟給楊鈞,楊鈞則像狗看見骨頭一樣急忙丟下手裏的盤子,迫不及待的去接那隻金鳳釵。“謝皇後賞賜!”“本宮最近腿酸的很。”一旁候著的馬秦客立馬跑到韋皇後麵前,諂媚地問:“不如讓臣給您按摩一下,有疏通經絡之效。”“過來吧。”馬秦客的反應比楊鈞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臉淫笑誰看了都會惡心。
“聖上,您要過去嗎?”這一切都被站在遠處的李顯看在眼裏,一時間不由得怒從心頭起,“奴婢這就去通報皇後。”看守花園的宮女見勢不妙想去報信,腳還沒邁開就被李顯喝止住,“站住!”宮女見狀趕緊跪下來,瑟瑟發抖。“走。”耳邊聽不到腳步聲了宮女才扶著牆站起來,一路小跑到韋皇後麵前,向韋皇後稟告:“啟稟皇後,剛才皇帝來了。”
韋皇後手裏慢搖的茶杯一下掉在地上摔成碎片,立馬站起來,楊鈞和馬秦客不由得十分慌張。“你為何不早一點過來告訴本宮!”“是...是聖上不讓奴婢,請皇後贖罪。”韋皇後一發火把宮女們嚇得不輕,都跪在地上。楊鈞和馬秦客聽了也著急了,“皇後娘娘,我們不會出什麽事吧?聖上他會不會殺了我們呐,我們侍奉您這麽長時間了,您可得救救我們呐!”
“是啊是啊。”看著自己的兩個情人如此緊張害怕,韋皇後也隻好放下架子,拿出女人最柔情的一麵來,安慰他們,說:“你們二人在本宮身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若聖上真的對你們不滿,你二人還能活到今天?”“是。”“退下吧。”
當夜。“啟稟皇後,安樂公主到了。”“請她進來吧。”“都下去吧。”李裹兒一進門就支走了所有的宮女,小心翼翼提著自己的新裙子走到韋皇後麵前,轉著圈笑盈盈的問:“母後您看,父皇為我做的新裙子,好看嗎?”韋皇後打量了一番,滿意的點點頭,回答:“人靠衣服馬靠鞍,美人自然要配好衣裳才能顯得她的魅力。”
得了誇獎的裹兒立即撲在母親懷裏,像個小孩一般,“謝母後誇獎。”“來,坐到這邊來,母後有話要和你說。”裹兒乖巧的坐到韋皇後身邊,等著母親發話。“母後請說。”
“你嫁給武延秀也有段日子了,他對你可還好?”“謝母親關心,他也是個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罷了。”“當初可是你自己哭著喊著要嫁給他的,如今想要反悔,母後可幫不了你。”“我也沒說他不好,會跳舞,就衝這一點就比武崇訓強。逢年過節讓他跳舞助興,也不白浪費他被關那幾年。對了母後,您還沒說是什麽事呢。”韋皇後皺著眉,臉色難看,“昨日我召見楊鈞事被你父皇知道了。”
李裹兒則是一副習以為常毫不在乎的樣子,“我還是以為是什麽天大的事呢,父皇不是一直都知道楊鈞再伺候您嗎?上次母後召見他們不是還讓他們一塊兒陪父皇下棋,我也沒見父皇說什麽。”韋皇後臉上逐漸浮現出緊張的神情,連一向沒心沒肺的裹兒見了母親這般樣子,居然也擔心起來,“母親,您沒事吧?”韋皇後搖了搖頭,說:“昨日你父皇來時,不僅攔住了想要報信的宮女,還大聲嗬斥了她,就站牆根一直看著。”
“父皇莫不是生氣了吧?”韋皇後慢慢的站起身來走到窗邊,緩慢推開了窗戶,說道:“可我就擔心這個,你父皇雖然不表態,但不表示他不在意啊。近日正逢使者入長安,楊鈞和馬秦客是不能再來了。”說完又重新坐回李裹兒身邊,“附耳過來,找人給捎個口信,讓他們最近不要到後宮來了。”“是。”看著女兒走遠了,便帶著人去了李奴奴的住處。
天空飄灑著小雪,紛紛揚揚,輕盈的落在窗沿上。太平站在一個正在燃燒的火爐旁取暖,火苗把木炭舔的通紅,時不時發出劈啪的聲響。手雖然放在火爐上取暖,可太平的目光始終注視著院外的一盆蘭花,細長翠綠的葉片上蓋著薄薄的一層雪,晶瑩剔透。太平正看的出神,清荷突然進來打斷了她的思緒,“公主,請用茶。”
清荷將茶遞到太平麵前,接過茶喝了一口,“手都凍紅了,過來暖暖吧。”說完挪了挪步子,清荷站了過來,不停地搓手哈氣。“宮裏最近有什麽消息。”太平問。“聽說吐蕃迎親的使者就要到了,咱們皇帝好像很重視金城公主出嫁的事。”“重視也是應該的,早在太宗時就派了文成公主和親,如今聖上要封公主和親在情理之中。”
“到時候又得召公主進宮了吧?”“去,把門房的人給我叫來。”“是。”沒過多久,清荷帶著人回來了。門子是個姓劉的中年人,一身棉布製的衣服。中等身材,方臉,皮膚粗糙,眉毛濃密整齊,看上去五官端正還算精神。早些年間在長安的大酒樓裏當賬房,後來酒樓被太平一手買下,在太平接手後清算賬本時發現所有的賬都記得清清楚楚規規矩矩,分毫不差。從那以後便讓他留在公主府當了門子。“公主,門子來了。”
“給公主請安。”“老葉,從今天起,府裏都閉門謝客,你這個做門子的多盯著些,那些想買官的人暫時先別理了。”“可是前幾日還有人送禮到府上,您看這怎麽辦?”門子回答。“都是些什麽人。”太平問,“如果隻是買官的你收了人家多少錢就原封不動的把錢給人送回去,一個子兒不能留。”“還有兩位是外地的刺史,送了不少錢來,希望公主能在皇帝麵前替他們美言幾句,能讓皇帝把他們調到朝廷裏來。”“拿箱子封好派人送回去,告訴他們官員的調動都是由吏部裁定的,我無法插手。”“是。”
李顯帶著妻子女兒看完了燈,領著一群人回宮。正當李顯回到後宮裏坐下喘著氣想要休息的時候,身邊一直伺候的老宦官走到李顯跟前,說道:“聖上,掖庭宮的宮女們已經清點完了。”老宦官的語氣聽來有些心虛,“如何?”李顯問。“回來的宮女不足之前的一半,奴才認為這些沒回來的宮女是逃跑了。要不要派兵去把他們抓回來?”
李顯聽得直拍腦門,“罷了罷了,那麽多人,往常在宮裏都記不住,能怎麽抓回來。難不成還一家一戶的去搜,這幾日可還是過節,咱們過節,那長安的百姓難道不過節嗎?說話不考慮後果,真是,下去吧。”
韋皇後端著一杯熱茶放到李顯麵前,“喝口熱茶吧。”李顯接過韋皇後的熱茶喝了一口,看著自己的皇後如此善解人意,李顯感到甚是安慰。又牽起她的手,說道:“皇後辛苦了。”韋皇後更是作出一副賢妻良母的樣子,坐到李顯身邊為他捏肩,“聖上言重了,伺候您是妾身該做的。時候不早了,妾身扶您去休息吧。”“好。”
或許是被流放的日子過得太苦,重新當上皇帝的李顯也學會了享受生活,對朝政的態度也日漸冷淡,到了景龍二年,權利逐漸落入了韋皇後手中。“近日皇後上表,提出了幾條建議,朕覺得可以實行,遂想聽聽你們的意見。”李顯拿出韋皇後上的表對著群臣念,而寫這份表的人就坐在簾子後麵。
“請天下士庶為出母服喪三年;請百姓以年二十三為丁,五十九免役;改易製度...”李顯剛念完,簾子後麵傳出一句洪亮的女聲:“諸位以為何如?”原來是韋皇後的主意,李顯也等著大臣點頭同意,中書令宗楚客拿起笏板走出人群來替韋皇後說話了:“臣以為皇後所言句句在理,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以往皆是為父服喪三年。羊有跪乳之恩,如此養育之恩,由一年改為三年並無不可。”宗楚客說完也有幾個大臣出列附和,“宗大人所言有理。”
正在宗楚客一流想著法子奉承皇帝皇後的時候,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門下侍中韋安石出列說話了:“皇後所提之法和則天皇帝當政時如出一轍,臣鬥膽問一句,皇後是否有效仿則天皇帝之心?”說是鬥膽問,可語氣聽起來相當強硬,且韋安石始終神情嚴肅眼神堅定目光銳利,就這樣注視著皇帝李顯。
有幾個奴才會容忍他人對自己的主子指手畫腳,宗楚客就是這樣的人,自己身為中書令,上有皇後撐腰,下有官員巴結。怎麽能容忍韋安石對皇後說出這樣的話,“韋大人說這話什麽意思?你是在指責皇後有不臣之心嗎?則天皇帝實行此法使得我大唐發展蒸蒸日上,百姓豐衣足食國家人才輩出,為何則天皇帝用得咱們當今皇後就用不得?”
麵對宗楚客咄咄逼人的態度,韋安石也不甘示弱,立馬反駁他:“這是分明則天皇帝在皇帝位時提出的,韋皇後乃六宮之主,應掌管六宮之事,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出了六宮想參與前朝,那就是亂政!二者如何能混為一談?”
簾子後的韋皇後坐不住了,指著韋安石破口大罵:“放肆!竟敢汙蔑本宮!”,宗楚客看韋皇後發話了,自己也在殿中添油加醋,“韋安石目無王法,陷害皇後,請皇後嚴懲他!”“你!”
不過這次發話的倒不是韋皇後了,正是龍椅上的李顯,官員不敬,宰相竟然請皇後懲罰,這是中宗沒想到的。“朕看你才是目無王法!朕還坐在這龍椅上,你身為宰相,竟然向皇後請旨。是當朕不在了嗎?”李顯當即勃然大怒,拍了下桌子,指著殿下的宗楚客,“如今我大唐國泰民安,還提什麽前朝皇帝可就不適時宜了。還有,你這中書令,也太不稱職了。”
宗楚客也傻了,他沒想到李顯會發怒,眼看自己烏紗帽快保不住了,當著所有文武百官的麵給李顯跪下了,請求李顯的饒恕,“是臣糊塗了,臣一時嘴快,才說出這些狂妄之言,請聖上饒恕。”韋皇後看李顯是真的動怒了,她自己也心慌,趕緊在簾子後勸:“聖上三思,如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際,不可自毀羽翼。若自毀羽翼,豈不是便宜了旁人?”
就這樣一句話,就把宗楚客的腦袋保下來了,“既然皇後求情,那朕就饒你一命。不過,朕還是要略施懲戒,罰奉三個月,以儆效尤。”宗楚客顫顫巍巍從地上站起來,還不忘瞪韋安石一眼。就在眾人以為這場鬧劇就要結束的時候,李顯又開口了:“不過朕覺得皇後所提的建議不錯,實行也未嚐不可,那就交由中書省去辦吧。”這次傻眼的可就不是宗楚客一個人,而是和韋安石一樣反對韋皇後幹政的忠臣們,麵對皇後插手朝政隻字不提,而對宰相請旨大怒。
散朝後,韋皇後找來了自己的心腹宰相宗楚客和楊再思,在一處偏殿內接見二人,“臣,宗楚客。”“臣,楊再思。”“參見皇後。”韋皇後看了一眼兩人,說道:“賜坐。”兩人坐下之後,韋皇後先提起了宣政殿所發生的事,“今日之事,宗大人確實讓本宮失望了,讓你當宰相是本宮的錯。”宗楚客也顯得極其心虛,伏在地上,“今日之事是臣失察,還請皇後再相信我一次。”
“如今正是本宮用人之際,本宮不會自毀長城。”韋皇後嚴厲的說道,“隻是你們作為宰相卻不能控製住朝廷,韋安石幾句話差點壞了本宮的大事。”一旁的楊再思這時候說話了,“韋安石是說了些不中聽的話,可聖上不也沒責備您,說明聖上還是相信皇後您的。”
“聖上當然相信本宮,有些事本宮不好親自出麵,還是交給你們去辦吧。”宗楚客一聽,將功贖罪的機會到了,急忙問:“還請皇後說明,臣定當竭盡全力。”韋皇後點點頭,說:“你們務必給本宮盯住相王,他在皇室之中有名望又有實力,不盯緊他本宮不放心。還有像韋安石這般反對本宮的人,你們也要看住這些人,決不能再容他們在聖上麵前說對本宮不利的話。”
楊再思思考了一會兒,說道:“朝廷裏支持皇後的人不少,但反對您幹政的人也多,恕臣直言,在這種局麵下想控製住朝廷想控製文武百官,臣覺得不可行。”“本宮會和皇帝商量,以皇帝的名義下詔,即使有人不願追隨本宮,也不敢違背皇帝的旨意。”提到李顯,絲毫看不出韋皇後有著一位妻子對丈夫的信任和尊重,貪婪的想搶奪著原本屬於中宗李顯的權利。“臣,必定盡心盡力輔佐皇後。”宗楚客楊再思異口同聲的回答。
接見完大臣,韋皇後又馬不停蹄的趕回自己宮裏,剛坐下,便抓住身邊伺候的宮女,問:“上官昭儀在何處?”“這會兒應該陪聖上散步吧,要奴婢去請昭儀嗎?”韋皇後鬆了口氣,幸好是和上官婉兒在一起,若是和大臣一起就麻煩了,“不必了...等等,還是去請她過來吧。”“是。”過了好一會兒,婉兒才來到韋皇後宮裏。
婉兒見到韋皇後,對她仍是畢恭畢敬,“妾身來遲了,不知道皇後召見妾身是為何事?”“坐,叫你來是想問你些事情。”兩人席地而坐,並支走了周圍的宮女,婉兒見宮女走光了,才問:“敢問皇後,是什麽事?”“今天的事,你也應該了解了,這是本宮聽政以來,第一次有人當著聖上的麵反對本宮,這讓本宮很擔心。”“聽說韋安石向聖上進言,說您有效仿則天皇帝之心,還說出了牝雞司晨這樣的話。”“沒錯。”“那您是否真的有效仿之心?”“你這話什麽意思?你在質疑本宮?”
婉兒看韋皇後變了臉色,不僅不害怕而且十分從容,隻是淡淡一笑,熟練的拿起一枚棋子放在棋盤上。“當然不是,當年則天皇帝不也是木材商的女兒嗎,您出身名門望族,一定能做得更好。”韋皇後的盲目自信也讓她輕易相信了上官婉兒的話,忍不住向婉兒求教,“那你認為本宮該怎麽做。”隨即也拿出一枚棋子。“天意。”
隨後幾天裏,韋皇後不停謀劃著“天意”,想展示自己的權威,不過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出可靠的辦法。不過在幾個宮女替她整理衣箱的時候,韋皇後想到了辦法,就一直盯著那宮女和衣箱看。突然,韋皇後指著自己的衣箱大叫到:“本宮的衣箱竟有五彩雲朵飄起!”
這一聲就引起了殿內所有人的注意,殿裏的宮女宦官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韋皇後的衣箱,轉動著眼珠尋找五彩雲朵。“哪裏有五彩雲朵?”“飄走了嗎?”“沒瞧見呐。”宮女們小聲說著。“爾等肉眼凡胎自然是看不到這五彩雲朵的,隻有皇後才能看見,這是上天對咱們皇後的嘉獎!”韋皇後身邊一個貼身宮女按照韋皇後的吩咐說出了這般話。
宮女們麵麵相覷,韋皇後坐在大殿之上,虎視眈眈的盯著殿下的人。這些宮女們也算機靈,立馬改了口露出一副羨慕的神情,對著衣箱上空喊著:“是啊是啊,真的有五彩雲朵!”隨後馬上跪在地上,直呼:“恭喜皇後,賀喜皇後!”“給我賞!”韋皇後立即賞了在場所有宮女們一大堆金銀珠寶。
很快,皇後衣箱有五彩雲朵的這個消息就傳到了李顯耳朵裏,李顯立即招來了韋皇後宮裏的宮女,問她們:“真有此事?”宮女回答他:“確有其事。”李顯大悅,“去請畫工和皇後來。”一旁的宦官問:“聖上為何要請畫工?”李顯轉過身瞪著他:“你沒聽見她們說的嗎,皇後衣箱有五彩雲朵,這可是天降祥瑞,趕緊去請畫工來,讓畫工按照皇後的描述把祥瑞畫下來。”“是是是。”
一會兒宦官帶著畫工來了,皇後也請來了,李顯命畫工把皇後所說的五彩雲朵畫下來。李顯拿著畫不停地稱讚著:“畫的真好,下去領賞吧。”李顯把畫放到一邊,又看向韋皇後,說:“今日竟有祥瑞出現在你宮裏。”韋皇後趕緊接話:“這是聖上您福澤深厚,治理有方,這是天對您的讚賞。”
李顯哈哈大笑,“皇後說的好,快,去請宰相來。”很快,宗楚客和楊再思兩位宰相就來到了李顯麵前。兩人見了李顯先向李顯行了禮,“參見聖上。”“賜坐。”四人皆席地而坐。“不知聖上招臣前來是為何事?”楊再思問。李顯把先前的畫展開放到二人麵前,說道:“來,二位看看。”
兩人接過畫仔細端詳起來,“雲應該在天上,怎麽在衣箱裏。還有這雲,顏色異常。”“這是宮裏畫工新畫的吧,畫工的水平還是不錯,聖上怎的讓他們畫這樣的畫。”李顯笑著給楊宗二人解釋,“今日皇後的衣箱上出現了這五彩雲朵,朕遂命人將它畫下來,眼前這幅就是。”
原來是皇後,此時的韋皇後正端坐在李顯身邊,賢良淑德的樣子裝的挺好。楊再思也是聰明人,立馬奉承道:“天降彩雲!這可是好兆頭,說明您國家治理的好啊。”宗楚客趕緊接下一句,“咱們皇後也有輔佐之功啊,所以才有彩雲從皇後的衣箱升起。”聽見楊再思和宗楚客這樣奉承自己,李顯也得意起來,說道:“朕欲大赦天下,天降祥雲的喜悅要和天下的百姓一起分享。”
“您心裏裝著天下,咱們的百姓怎能不高興?”“那這件事就交給你們去辦吧,務必要落到實處,要是讓朕發現你們沒有用心去履行職責,朕饒不了你們。”“臣遵旨。”
到了第二天該上朝了,大臣們都來到宣政殿,等著皇帝來。不一會兒,皇帝來了,皇後也來了,兩人一起從正門進來。直到李顯安安穩穩的坐在龍椅前,韋皇後坐在簾子後麵。“啟稟聖上,吐蕃派來的迎接金城公主的使者馬上就到長安了,臣請....”韋安石正拿起笏板向李顯匯報和親的事,李顯抬手對著韋安石比劃了個手勢,示意他不要再說,群臣的目光都被吸引過去,公主和親可是大事,這關係到國家內外局勢。
“韋大人莫急,朕有事要說。”韋安石趕緊退回隊列中,等著皇帝發話。“昨日在皇後宮裏發生一件大事。”一聽發生大事,大臣們的好奇心就被調動起來了,“皇後的衣箱有五彩雲朵升起,這是天降祥瑞,如此喜悅朕要和諸位一同分享才是。”說完又招來身邊的宦官,“拿下去吧。”
宦官轉身下殿,走到群臣麵前,拿出畫遞給大臣們互相傳閱。“這幅畫,就是朕命畫工按照宮女的口述畫出來的,描繪了皇後衣箱升雲之景。今日上朝借此機會,讓諸位看看,一同欣賞。”李顯說完哈哈大笑,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
畫由一位大臣傳給另一位大臣,看完之後又由宦官交還給李顯。“諸位以為如何?”說完滿懷期待的等著大臣回話,而大臣之中也確實有人回話,不過都是些奉承的話罷了,“如今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這不都是您的功勞嗎?上天降下彩雲,不也正是對您的滿意嗎?”
說出這些話的必然是宗楚客一流,李顯倒也聽的心安理得。“說這是朕的功勞可說錯了,這是全天下的百姓和朕一起努力的結果,朕怎麽能獨占這份功呢、。所以,朕決定大赦天下!除了大赦天下,內外五品以上官員的母親、妻子各加邑號一等,無妻者將邑號授予女兒。天下婦女八十歲以上者,授鄉君、縣君、郡君等虛銜,以示恩寵。”
群臣趕緊給李顯跪下,大喊著:“聖上英明!”“都起來吧,韋大人不是有大事要講嗎,快快請起。”一看有機會說話了,韋安石趕緊舉起笏板鄭重說道:“吐蕃派來的和親使者將在幾日後抵達長安,屆時迎娶金城公主,請聖上盡快下旨安排!”
李顯一拍腦門,如同恍然大悟,從天降祥瑞中清醒過來,捋了捋自己胡子,說:“既然韋大人提到了,那就交給你去辦吧。還有,既然韋大人你是代表朕去的,一定不能失了禮數,決不能讓那吐蕃小巧了我大唐。公主出嫁是為了維護國家,公主那邊也一你也要多多費心才是。”“臣,遵旨。”
宣政殿的早朝結束後官員們陸陸續續回到自己辦公的地方,韋安石便和自己的下屬商討起金城公主出嫁、吐蕃使者入長安等一係列事宜。正當韋安石一撥人仔細在這商量的時候,宗楚客和楊再思帶著手下過來了,把韋安石圍住對著韋安石一陣冷嘲熱諷:“韋大人消息可真靈通,連吐蕃使者行程、幾日到達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可見其邀功之心明顯。”
韋安石把筆放下,不慌不忙,也回嗆了楊再思一句:“韋某隻想為國家效力罷了,比不得兩位大人占著茅坑不拉屎,終日阿諛奉承。”韋安石話說的直白,直接把楊再思激怒了,指著韋安石想要臭罵他,“你這人!”,宗楚客趕緊拉住他,“你跟他置什麽氣?”說完又轉過身帶著笑深深地給韋安石作一個揖,說道:“韋大人你忙,您一心為國,就別和我倆一般見識了吧?”韋安石也冷冷的看了宗楚客,也比劃了個手勢:“二位大人慢走,下官我還要忙金城公主和親之事。”
兩人磨磨蹭蹭出了政事堂,楊再思不樂意了,一把將宗楚客甩開,質問他:“你剛才攔著我作甚,你聽韋安石那語氣,有多了不起,要不是他一股腦把公主出嫁這事往自己身上攬,這肥差就是咱們的。”“你真以為這是什麽好差事,這是大唐公主出嫁,吐蕃和親!又不是尋常百姓嫁女兒,進了夫家大門就算完了,哪有那麽好的事。要說這事,辦好了那是皆大歡喜,辦不好就得掉腦袋。”
“你看你急什麽。”“我要不把你拉住,你就得和韋安石打起來。這要是傳開了,傳到咱聖上耳朵裏,朝中大臣不能和睦,非得治你一個大不敬之罪!”“你看你說的這麽嚴重,除了皇帝,不是還有皇後罩著咱們嗎,走,辦事去。”
宗楊二人走了好一陣,李顯身邊負責傳令的宦官也來了,走到韋安石麵前,微微行禮,說:“韋大人。”韋安石也立馬起身,問:“公公這時候來,是為何事?”“聖上命奴才傳話,請您去紫宸殿一趟,與您有要事相商。”“好,我這就去。”韋安石拿起一份寫好的奏章,跟著宦官去了紫宸殿。紫宸殿被蠟燭照的透亮,這裏的裝潢就沒有宣政殿那麽嚴肅莊重,整個紫宸殿呈暗金色色調,李顯坐在紫宸殿中央,閉目養神。
聽見有腳步聲,便一揮手,周圍的宮女宦官全都退了出去,隻剩君臣二人。眼看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李顯才開口:“韋大人請坐。”韋安石坐下之後隨即拿出自己寫好的折子,遞到李顯麵前,說:“這是臣擬好的奏章,請聖上過目。”李顯接過奏章翻閱起來,韋安石字跡剛勁有力,奏章條理清晰,把和親的事安排的十分穩妥。“韋大人安排的不錯,就照這樣辦吧。”韋安石接過奏章,卻又忍不住多問了一句:“需要知會皇後一聲嗎?”
李顯的表情又變得愁苦起來,韋安石看皇帝變了臉色,立馬解釋道:“恕臣多嘴,隻是皇後每日垂簾聽政...”“她表麵上是為了協理朕處理國家大事,實際上私下不停培植自己的實力,把相王和太平當做首要政敵,若是沒有相王太平,朕還得不到這個皇位,這一點她比誰都清楚。”李顯的語氣頗有不甘和無奈。
“那您為何要允許皇後聽政呢?”韋安石問。“當初朕被流放房州,隻有皇後一直陪在朕身邊,和朕一起度過十五年流放日子,那時朕就發誓,有朝一日能當上皇帝,一定竭盡所能彌補她。可沒想到,回到長安後,她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爭強好勝、多疑、霸道。竟然要求垂簾聽政。”“後宮嬪妃不得幹政,這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
“朕又何嚐不知後妃不得幹政,可是朕每次一提不得幹政的規矩時,皇後便搬出當年朕說過的話,如今變成這副模樣,實屬無可奈何。朕也想做一個和高宗一樣的好皇帝啊,可惜天不遂人願。”“若有太子在朝中,必定能製衡韋皇後的勢力。”“可是朕偏偏沒有親兒子了,難不成真要立皇太女?”
“荒唐!從未聽說曆朝曆代哪個國家有立皇太女的規定,臣以為不可。”李顯搖搖頭,“罷了,和親之事就交給你去辦吧。”韋安石走了。李顯獨自一人坐在大殿之上低頭歎氣,呆坐許久。“來人。”老宦官趕到李顯身邊候著:“奴才在。”“走,去皇後宮裏。”“起駕!”
此時在皇後宮裏的花園,有兩個男人正侍奉在韋皇後左右。而韋皇後本人則躺在一張美人榻上,閉眼休息。“啟稟皇後,楊鈞和馬秦客求見。”宮女來報使得韋皇後的美夢煙消雲散,她倒也不怒不惱,很快就有人來彌補她在夢裏的損失了。“讓他們進來。”“是。”
兩個男人一前一後來到韋皇後榻前,跪下給韋皇後請安。“給皇後請安。”韋皇後緩緩睜開眼睛,看了一眼地上的兩人,懶洋洋的說道:“起來吧。”“謝皇後。”“賜坐。”兩人坐下後,楊鈞從攜帶的食盒裏拿出幾盤吃食放到韋皇後麵前,說:“這是臣新做的幾道小吃,請皇後品嚐。”
“拿過來吧。”楊鈞趕緊左手端一盤右手端一盤,再讓宮女一人端一盤踩著碎步到韋皇後眼前。看來看去,還是選中了楊鈞端著那兩盤,以此故意靠近楊鈞,慢慢伸出手去。最新碰到的卻不是盤子中的事物,而是楊鈞的手。從手背輕輕撫摸到指尖,而楊鈞也死死的盯著那隻柔軟而紅潤的手,骨頭都酥了。
榻上的美豔婦人見地上的男人如此沉醉於剛才的觸摸之中,心滿意足的笑了。隨即從自己頭上去下一支鑲滿美玉寶石的鳳釵丟給楊鈞,楊鈞則像狗看見骨頭一樣急忙丟下手裏的盤子,迫不及待的去接那隻金鳳釵。“謝皇後賞賜!”“本宮最近腿酸的很。”一旁候著的馬秦客立馬跑到韋皇後麵前,諂媚地問:“不如讓臣給您按摩一下,有疏通經絡之效。”“過來吧。”馬秦客的反應比楊鈞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臉淫笑誰看了都會惡心。
“聖上,您要過去嗎?”這一切都被站在遠處的李顯看在眼裏,一時間不由得怒從心頭起,“奴婢這就去通報皇後。”看守花園的宮女見勢不妙想去報信,腳還沒邁開就被李顯喝止住,“站住!”宮女見狀趕緊跪下來,瑟瑟發抖。“走。”耳邊聽不到腳步聲了宮女才扶著牆站起來,一路小跑到韋皇後麵前,向韋皇後稟告:“啟稟皇後,剛才皇帝來了。”
韋皇後手裏慢搖的茶杯一下掉在地上摔成碎片,立馬站起來,楊鈞和馬秦客不由得十分慌張。“你為何不早一點過來告訴本宮!”“是...是聖上不讓奴婢,請皇後贖罪。”韋皇後一發火把宮女們嚇得不輕,都跪在地上。楊鈞和馬秦客聽了也著急了,“皇後娘娘,我們不會出什麽事吧?聖上他會不會殺了我們呐,我們侍奉您這麽長時間了,您可得救救我們呐!”
“是啊是啊。”看著自己的兩個情人如此緊張害怕,韋皇後也隻好放下架子,拿出女人最柔情的一麵來,安慰他們,說:“你們二人在本宮身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若聖上真的對你們不滿,你二人還能活到今天?”“是。”“退下吧。”
當夜。“啟稟皇後,安樂公主到了。”“請她進來吧。”“都下去吧。”李裹兒一進門就支走了所有的宮女,小心翼翼提著自己的新裙子走到韋皇後麵前,轉著圈笑盈盈的問:“母後您看,父皇為我做的新裙子,好看嗎?”韋皇後打量了一番,滿意的點點頭,回答:“人靠衣服馬靠鞍,美人自然要配好衣裳才能顯得她的魅力。”
得了誇獎的裹兒立即撲在母親懷裏,像個小孩一般,“謝母後誇獎。”“來,坐到這邊來,母後有話要和你說。”裹兒乖巧的坐到韋皇後身邊,等著母親發話。“母後請說。”
“你嫁給武延秀也有段日子了,他對你可還好?”“謝母親關心,他也是個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罷了。”“當初可是你自己哭著喊著要嫁給他的,如今想要反悔,母後可幫不了你。”“我也沒說他不好,會跳舞,就衝這一點就比武崇訓強。逢年過節讓他跳舞助興,也不白浪費他被關那幾年。對了母後,您還沒說是什麽事呢。”韋皇後皺著眉,臉色難看,“昨日我召見楊鈞事被你父皇知道了。”
李裹兒則是一副習以為常毫不在乎的樣子,“我還是以為是什麽天大的事呢,父皇不是一直都知道楊鈞再伺候您嗎?上次母後召見他們不是還讓他們一塊兒陪父皇下棋,我也沒見父皇說什麽。”韋皇後臉上逐漸浮現出緊張的神情,連一向沒心沒肺的裹兒見了母親這般樣子,居然也擔心起來,“母親,您沒事吧?”韋皇後搖了搖頭,說:“昨日你父皇來時,不僅攔住了想要報信的宮女,還大聲嗬斥了她,就站牆根一直看著。”
“父皇莫不是生氣了吧?”韋皇後慢慢的站起身來走到窗邊,緩慢推開了窗戶,說道:“可我就擔心這個,你父皇雖然不表態,但不表示他不在意啊。近日正逢使者入長安,楊鈞和馬秦客是不能再來了。”說完又重新坐回李裹兒身邊,“附耳過來,找人給捎個口信,讓他們最近不要到後宮來了。”“是。”看著女兒走遠了,便帶著人去了李奴奴的住處。
天空飄灑著小雪,紛紛揚揚,輕盈的落在窗沿上。太平站在一個正在燃燒的火爐旁取暖,火苗把木炭舔的通紅,時不時發出劈啪的聲響。手雖然放在火爐上取暖,可太平的目光始終注視著院外的一盆蘭花,細長翠綠的葉片上蓋著薄薄的一層雪,晶瑩剔透。太平正看的出神,清荷突然進來打斷了她的思緒,“公主,請用茶。”
清荷將茶遞到太平麵前,接過茶喝了一口,“手都凍紅了,過來暖暖吧。”說完挪了挪步子,清荷站了過來,不停地搓手哈氣。“宮裏最近有什麽消息。”太平問。“聽說吐蕃迎親的使者就要到了,咱們皇帝好像很重視金城公主出嫁的事。”“重視也是應該的,早在太宗時就派了文成公主和親,如今聖上要封公主和親在情理之中。”
“到時候又得召公主進宮了吧?”“去,把門房的人給我叫來。”“是。”沒過多久,清荷帶著人回來了。門子是個姓劉的中年人,一身棉布製的衣服。中等身材,方臉,皮膚粗糙,眉毛濃密整齊,看上去五官端正還算精神。早些年間在長安的大酒樓裏當賬房,後來酒樓被太平一手買下,在太平接手後清算賬本時發現所有的賬都記得清清楚楚規規矩矩,分毫不差。從那以後便讓他留在公主府當了門子。“公主,門子來了。”
“給公主請安。”“老葉,從今天起,府裏都閉門謝客,你這個做門子的多盯著些,那些想買官的人暫時先別理了。”“可是前幾日還有人送禮到府上,您看這怎麽辦?”門子回答。“都是些什麽人。”太平問,“如果隻是買官的你收了人家多少錢就原封不動的把錢給人送回去,一個子兒不能留。”“還有兩位是外地的刺史,送了不少錢來,希望公主能在皇帝麵前替他們美言幾句,能讓皇帝把他們調到朝廷裏來。”“拿箱子封好派人送回去,告訴他們官員的調動都是由吏部裁定的,我無法插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