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客官,您點的小菜和酒,請慢用。”小二上完了酒拎著托盤走了。王毛仲細心的為李隆基倒酒和布菜,而李隆基的目光卻一直在大街來來往往的人身上,像是在人群中尋找著誰。“原來兩位早就到了,看來是我來遲了。”
薛崇簡走到兩人麵前,藍白色長衣使他看起來格外清爽。李隆基立馬起身,做了個請的手勢,說:“薛兄來了,快請快請。”王毛仲也很懂顏色,立馬站到李隆基身後。待兩人坐下後,再為他們斟酒。
寒暄一陣後,便轉入正題。“薛兄,起兵日子定下來了嗎?”“定在本月21日,盡快動身吧。到時候我會帶著人先控製住宮門,剩下的就交給你,一切都按著計劃走。把少帝拉下馬後再推立相王,這件事就算成了。”“為了相王的安全著想,我也不能連累相王,還是事成之後再告訴相王吧。”“也好也好。”兩人小酌幾杯後各自離去。
此時正值旁晚,太平正一個人吃著晚飯,旁邊站著兩個丫鬟。“他真是這麽說的?”太平問。薛崇簡點了點頭,回答道:“是,說是為了相王,不想牽連相王,但我覺得不像。”“怎麽說?”“聽他說話的語氣,好像有意要瞞著相王。”太平放下手裏的筷子,輕輕擦了擦嘴,說:“他當然要瞞著相王了,就讓他瞞著吧。我們的人你也要注意著,別讓自己人走漏了風聲。”“知道了。”
時間到了21日這一天,李隆基換上便服帶著隨從在深夜來到鍾紹京家中。其他人也按照事先約定好的那樣,都在鍾紹京家中匯合了。“情況怎麽樣?”李隆基問道。“尚未發現異常。”“葛將軍到了嗎?”“還沒有,我馬上派人去看看。”鍾紹京正抬手想招來小人,李隆基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製止了他:“別急,我們再等等,千萬不可打草驚蛇。”又看了看屋內,對他的夫人說:“勞煩夫人滅掉兩盞燈。”“好好。”
等了有半刻鍾時間,葛福順帶著手下的一個將領李仙鳧到了。“葛將軍快往屋裏進。”看葛福順滿頭大汗的樣子,鍾紹京給他們倆上了杯茶,“將軍別急,喝口茶慢慢說。”葛福順接過茶喝了一大口,這才把氣喘勻,說:“崔日用傳來消息,除了安樂公主的丈夫武延秀在宮裏,剩下的韋播、高嵩、韋璿都在營中。韋太後好像有所察覺,加強了自己宮內的守衛,內外都派重兵把守著。”“事不宜遲,行動吧諸位。”眾人齊呼:“一切聽臨淄王安排!”
“承蒙各位看得起我李隆基了!這樣吧,兵分兩路。葛將軍回營先將韋播三人頭顱拿下,隨後帶領士兵分別攻玄德門和白獸門,最後在淩煙閣前咱們匯合。最後一起衝擊後宮,斬殺太後與安樂夫婦!”“好!”
在李隆基的安排下,各路人馬有序的出發了,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
葛福順率先回到了軍營中,一個士兵悄悄來報,“啟稟將軍,韋播三人正在營中休息。”“知道了。”葛福順拔出刀,再三斟酌,黑著臉進了韋播所在的軍營。韋播幾人正睡著,聽見外麵的響動,迷迷糊糊問了聲:“誰啊?”
此時葛福順的刀已經對準了韋播的脖子。想起這幾個小子的所作所為,臉一黑心一狠,一刀砍下了他的頭,落一灘紅點。又轉向高嵩和韋璿,一道寒光,兩人的頭也掉了,連喊痛的機會也沒有。
葛福順撿起地上的人頭,走出了營帳,這時有一些知情的士兵已經聚集在了營帳外。見大家都聚過來了,葛福順舉起這兩顆頭,對士兵們大喊:“諸位將士!太後毒死先帝,篡權亂政,致使國政荒廢,奸臣當道!今夜我等當誅殺逆賊,鏟除韋家,馬鞭高的人全部斬首!竭誠擁戴相王為帝方可安天下,若有敢幫助韋家者,定當滅其三族!”
受韋家人欺壓的將士不在少數,此時此刻聽將軍這麽說,也是怒上心頭,“咱這些兄弟們,平時沒少受他們幾個欺壓,如今葛將軍也算替我們出了一口惡氣,我們都聽葛將軍的!”眾人齊呼:“我們願追隨將軍誅逆賊、殺奸臣!“
“眾將聽令!隨本將出發!”葛福順大喊,隨後葛福順和他的下屬各帶一支隊伍,分別往玄德門和白獸門去了。馬蹄聲和刀劍聲交錯,士兵們廝殺在宮門下,滿地殷紅。經過一番苦戰,葛福順最終占領了玄德門,“留下幾個弟兄看守宮門,其他的跟我走!”
終於兩撥人在淩煙閣前匯合了。李仙鳧見到葛福順總算鬆了一口氣,問:“將軍可還順利?”葛福順看了看盔甲上未幹的血跡,點頭回答:“一切順利,你給臨淄王發過信號了嗎?”“末將剛到淩煙閣時就讓手下人發了信號,估計臨淄王已經收到了。”“趕快上馬,往玄武門去!”李仙鳧和葛福順重新整頓了士兵,都騎上馬往玄武門去了。
而李隆基這邊一度陷入苦戰,有玄武門之變在先,這裏的守備比其他宮門都要嚴格許多。又經過一番廝殺,總算是攻下了玄武門,李隆基拿著刀累得氣喘籲籲,汗水順著耳發往下流。順手擦了擦自己的臉,手心又多了一道血絲,“嘖,沒注意竟然被傷了臉。”李隆基重新把刀收回刀鞘中,看了看天,說:“已經比約定的時間晚了,動作快!”通過一番努力,三路人馬終於在後半夜殺進了宮中。
此時韋太後正在宮中熟睡,守夜的宮女聽見外麵人聲嘈雜,馬蹄聲越來越近,慌慌張張的去向韋太後報信:“太後太後,大事不好了,外麵好像很多人的樣子,還有馬蹄聲!”聽宮女這麽說,韋太後仍閉著眼,氣定神閑,“胡說什麽,那隻是戍守宮門的侍衛罷了。”見韋太後並未把話放在心上,宮女隻得坐回原處繼續守夜。沒過一會兒,一個宦官慌張忙亂的跑進來,一頭跪在地上,大嚎:“太後不好了,有人帶兵殺進來了!”
“怎麽回事?怎麽會有人...”韋太後這才反應過來,隨便抓起一件衣衫披在身上努力向外逃去,也不管報信的宮女和宦官了,“太後,太後!您去哪啊?”韋太後一路小跑,逃到飛騎營外,此時的她如同驚弓之鳥一般,可是這次,已經沒有皇帝能保護她。
飛騎營中,正好有幾個士兵聚集在一起,好像在討論什麽。韋太後的身影引起了其中一個士兵的注意,指著大門外衣衫不整的女人對其他人小聲說:“你們瞧,那是太後吧?”其他人的目光隨著士兵指的方向看過去,“真是太後,怎麽跑到這裏來了。”有人已經把刀拔了出來,低聲說道:“自己送上門來,不如一刀了解了她,正好向上頭邀功請賞。”“誰讓她做那麽多惡,死有餘辜。”
“你們是守營的士兵吧?”韋太後試探著問。可惜這群士兵沒有回答她,而是都拔出了刀向她走去。“你們...你們要幹什麽!我是太後,太後!”“我們當然知道您是太後,要有您的頭我們才能有賞錢,對不住了,太後。”士兵回答,說完兩個人一左一右抓住了她的手臂,一刀斃命。
李隆基和葛福順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韋太後的寢宮,士兵們搜了一圈也沒發現韋太後的蹤跡,葛福順抓來宮女和宦官,再三盤問,“韋氏去哪了!”“逃了...”“往哪兒逃了!”“奴才實在不知啊,興許是往那邊去了。”嚇破膽的宦官給葛福順指了個韋太後逃跑的方向。
“我去追,葛將軍現在趕緊帶人去將安樂夫婦拿下。”“末將這就去!”兩邊帶著人上馬又出發了。
葛福順趕到安樂寢殿時,殿內隻有她一人,“武延秀呢?”葛福順問道。安樂正坐在鏡子前,拿起眉筆正要畫眉,聽葛福順這樣問就知道自己也難逃一死,頓了頓拿眉筆的手,說:“逃了。”,說完繼續畫眉。“公主,對不住了。”說完便命人一刀殺了她,安樂立刻倒在這片殷紅中,可惜了那到眉,終究是畫歪了。”
看著倒地的安樂,葛福順搖頭歎息道:“可憐身在帝王家,野心比天高。”“將軍,武延秀怎麽辦,要去追嗎?”士兵問。“當然要,武延秀也沒少打人,最該殺的就是他,叫弟兄們上馬。”“領命!”士兵們紛紛上馬往外追去,武延秀在夜色中慌忙逃竄,竟逃到了肅章門外。
“武延秀就在前麵,兄弟們快!”一隊士兵很快追了上來,“怎麽這麽快就追上來了,這可怎麽辦啊!”武延秀在牆根下急得團團轉,想來想去沿著牆根跑了。士兵們來到了肅章門下,火把燒的劈裏啪啦。“在那邊!武延秀在牆那邊!”
武延秀的臉被嚇得煞白,在原地急得哭,狗急跳牆不顧一切往城牆上爬。可城牆哪是那麽好爬的,沒爬幾下腳下一滑又重重的摔了下來。武延秀躺在地上,眼鏡睜得極大,看著周邊的人都拿著刀圍著他,想來是活不了了,大喊一聲:“裹兒!”隨後便被士兵們結束了狗命。“呸,草菅人命的狗東西。”
李隆基見到了那幾個殺韋太後的士兵,也看到了那顆頭,對手下說道:“走,還有一個人等著我們。”謀士劉幽求問:“誰?”“上官婉兒。“劉幽求也是個聰明人,聽李隆基這麽說了,立馬帶人前去圍剿上官婉兒。
相比韋太後和安樂,婉兒就顯得十分從容鎮定了,穿戴整齊的在宮門等著士兵進來。劉幽求見此情形十分疑惑,“這個女人既不跑,又不害怕慌張,其中必有蹊蹺。”劉幽求對手下人說。婉兒的寢宮被劉幽求帶來的人包圍的十分嚴密,所有人齊齊跪在地上,等候處置。
婉兒拿出一份文書親手交到劉幽求手中,並說:“將軍請看,婉兒心向大唐。太後權大勢大,我一個弱女子怎敢與他們抗衡,我也是迫不得已才替他們賣命的,請將軍明鑒。”
婉兒交出的文書正是不久前和太平公主一同草擬的先帝遺詔,“相王輔政”幾個大字還牢牢的掛在上麵。劉幽求麵色凝重,不知如何是好,正在這時李隆基也騎著馬達到了。劉幽求拿著這份遺詔,來到李隆基馬前交給他,說:“王爺請看,這時上官昭儀交給臣的。”
李隆基對這份遺詔的事也是略有耳聞的,說:“聽聞上官昭儀連夜草擬的遺詔不僅沒能被太後重用,自己還落入被太後猜忌的境地,想來便是這一份了。”而和相王有關的幾個字卻讓李隆基感到十分刺眼,他一把扔掉手中的遺詔,對將士大喊:“將上官昭儀斬首!”“王爺,這是為何。”“無需多問,動手!”
婉兒萬萬沒想到,自己如此周密的布置,還是免不了一死。心灰意冷的她跪倒在大旗下,一陣寒光,也歿了。“派人給崔日用傳話,證明他忠心的時候到了。”“遵命。”“這邊的事我會處理的。”“那需要下官去通知相王一聲嗎?”“不可,逆賊尚未除盡,豈能驚擾相王,等一切塵埃落定,我會親自去找相王的。”
崔日用早就知道李隆基和太平的計劃,遂整夜都在家中等著消息。自入夜開始。崔日用坐立不安,連下人見崔日用那焦急的樣子也跟著慌張起來,“這都後半夜了,也不知道宮裏的情況怎麽樣。”下人說道。“世事難料啊,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事成了倒好,我還能跟著在朝廷裏混。成不了,我這腦袋也該讓太後給砍了。”
“老爺,李公子那消息了。”崔日用聽了立馬站起來,問:“怎麽說。”“讓您展示忠心。”“其他沒說什麽嗎?”“沒有了。”“知道了,這天就快亮了吧?”“行吧,也該咱出手了。”崔日用好歹也是個兵部侍郎,召集人手還是沒問題的,立馬召集了一二百人前去圍剿韋太後的黨羽。
真是漫長的一夜,該殺的和不該殺的都死了。
等天完全亮了,李隆基處理完手頭的事情才決定去相王家,向父親解釋自己所做的,當然包括葛福順動員士兵參與行動。
李旦站在庭院中,臉色陰沉,額頭兩邊的青筋清晰可見,就知道他心情有多不安。父子倆沉默許久,終是做父親的先開口,“本王居然沒發現你有這樣的野心,竟私自帶兵殺了太後!還殺了安樂,那韋家年輕人與你無冤無仇,也叫你給殺了。”
“父王可知道韋播高嵩他們狗仗人勢,無緣無故毆打下屬,士兵們苦不堪言。”“那又如何,那是他們內部的事,與你何幹。對將領不滿,大可上朝奏明皇帝。經過你這麽一插手,人也殺了,人心也有了。”李旦對李隆基的所作所為很不滿,兩人交談中語氣強硬,都無退讓之意。
“父王說的對,既然沒有挽回的餘地,求父王出麵穩定局勢,大家都願意擁戴您為帝姑姑她也是這個意思,您隻需說先帝是被毒死的,這樣一來朝中大臣就會支持您了。”一聽有太平參與,李旦一下子被氣的暈了頭,捂住額頭,李隆基趕緊上前想扶住父親,卻被一把甩開了。“你說,太平也參與了?”“是,此前一直是由姑姑謀劃,亂臣賊子才得以誅殺,韋氏的陰謀詭計才能夠破滅。要論功勞,姑姑當屬第一。”
李旦也不是個愚蠢遲鈍之人,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定是兒子和妹妹私下合謀除掉了這波人。雖說自己平日裏沒少受幾個宰相的刁難,對韋氏及其黨羽的所作所為也都看在眼裏,而遺詔風波鬧的更是沸沸揚揚。讓李旦意想不到的事,這些昔日趾高氣昂的宰相,駙馬,太後會統統死在自己兒子手裏。
這小子怕是解決不了台麵上的問題才來求我,要是真按他說的,本王受大家擁戴登基做了皇帝,還不知道有多少麻煩等著本王。李旦一轉剛才強硬的態度,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對他說:“本王已經細細想過了,你這樣做也算拯救大唐於水火之中,理應收到嘉獎。可惜啊,本王不過是一個王爺,恐怕給不了你什麽好東西,以後還要指望著你建功立業為父爭光。至於出麵的事,本王愛莫能助。”
說完甩甩袖子大步走了。“父王,事到如今,已別無選擇!”李隆基在身後大喊,可李旦並沒有回頭,隨意的揮了揮手說著:“回去吧。”
李隆基沒想到會在父親這碰一鼻子灰,悻悻然帶人離去。
而太平這邊就比較輕鬆了,自己隻負責在幕後策劃,既不用自己跑腿,又不用上陣殺敵,悠哉的很。
太平正坐在梳妝台前,清荷拿起一隻精致的木梳為她梳著長發,妝台上各式各樣的首飾盒,有用上等木料做的小盒,有鑲滿珠寶的豪華首飾盒,裏麵放的都是當世價值連城的飾品。鏡中的女人撫摸著眼角,目光緊緊的注視著那幾絲皺紋,說:“都有皺紋了,對了,現在仍是國殤期間,衣服別挑花哨的了。”“好。”
一個丫鬟悄悄推開門,說了句“公主,有人來了。”太平偏過頭看了一眼丫鬟,答道:“帶去廳堂,我等會就來。”丫鬟輕輕關上門,走了。
“公主今日好像頗多感慨。”清荷說著。太平忽然抓住清荷的手,她的手有些顫抖,看著鏡子裏這個女人,說:“最近我時常夢到以前的事,有些回憶十分清晰,有些則是零碎的片段,在腦海中反反複複的出現。”“也許是這段時間太過操勞,沒有好好休息,一會兒我就去準備安神香,這樣晚上就能安心睡了。”清荷如是說。
太平搖搖頭,答道:“可是你也在夢中,穿著破爛的衣衫,滿身的傷痕,頭發淩亂不堪,一次又一次譴責我是不是要把身邊的人都變得和我一樣不幸,怨恨我奪了你的青春。”清荷心中一顫,立即放下梳子想要跪下,卻因自己手腕被緊緊的抓住而無法有所動作,“就算公主您借我天大的膽子,我也不管對公主做出這種事!公主是什麽樣的人,我再清楚不過,留在公主身邊也是我自己的選擇,絕對不敢有叛逆之心。”
太平這才鬆開手,把頭歪到一邊,小聲說:“先梳頭吧。”
清荷為太平梳好了發髻,挑選了合適衣裳,主仆倆一前一後去了廳堂。
王毛仲也是跟著李隆基前前後後跑了一晚上,疲憊不堪的他歪著身子在等待的空隙竟在椅子上睡著了,渾然不知太平此時已經進了廳堂。“要不要我去叫醒他?”“不用,就讓他先這樣吧,我們等會就是。”
太平讓人給自己上了杯茶,坐下了。不過小半個時辰,王毛仲便醒了,迷迷糊糊的看了看周圍,椅子上的女人,守門的婢女,以及外麵傳來掃地的悉悉索索的聲音,一把從椅子上摔了下來。
“請公主恕小的失禮了,昨夜...”“無妨,你就直接說結果吧。”王毛仲顫顫巍巍的站起來,給太平行了個禮後,大致把昨夜的情況匯報了一遍。“你說安樂和昭儀也死了?”“是,那武延秀見有兵進來,拋下安樂自己逃了,昭儀是主子親自下令斬首的。”“原以為他倆會有多恩愛,不過也是大難臨頭各自飛罷了,韋氏的其他黨羽呢?”“主子事先知會了兵部侍郎崔日用,由他帶兵清理剩下餘黨。”
王毛仲向太平解釋完了來龍去脈之後,太平聽完像是在思考著什麽。王毛仲看自己該說的話也說了,該辦的事也都辦了,想要離開。“既然事情都已經處理完了,你自行離開便是。”太平如是說。“先告退了。”“送客。”王毛仲一分也不敢耽擱,大步走出了公主府,直到來到了大街上,他才長舒一口氣,喃喃自語:“怎麽一踏進公主府就覺得裏麵陰氣沉沉的,邪門...”
雖然處於國殤期間,但朝廷不能因此不工作,大大小小的官員仍是照常上朝,踏入了大明宮。李重茂早早的就在含元殿等著大臣。
大臣們按照官品排好了隊列,劉幽求鍾紹京等人也在官員之列中。以往都是韋太後和宰相們主持政務,今日龍椅前無宰相,後無太後。李重茂坐在龍椅上,手足無措,完全不知道怎麽處理,整個含元殿充斥著一種怪異的氛圍。大臣們在殿下竊竊私語,質疑的目光包裹著李重茂的每一根神經,使得他心神不定。
“怎麽太後還沒有到?”“幾位宰相也不在啊。”“是不是出什麽事了?”而其中一些人也知道一點消息的說:“怕是遭災遭難了吧。”“朝會不就沒人主持了嗎,這可如何是好啊。”“不還有皇帝在。”“說是皇帝,主持過幾次政務啊,還不是前頭那些人說了算,今日倒好,一個都不在。”
“呃,諸位...”正當李重茂開口的瞬間,殿外傳來宦官通報的聲音,“安國相王到!”。殿內立馬安靜下來,所有人都低下了頭,等待著這位親王入殿。李旦三步並作兩步走到殿前,“臣,參見聖上,吾皇萬歲萬萬歲。”李重茂見了李旦像抓住救命稻草,“皇叔快快起身,你來了朕就安心了,朕一個人應付不來。”
李重茂原以為親叔叔李旦會幫他,沒想到李旦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並未理會他的話,“謝聖上。”,又轉過身對著群臣說道:“列位大臣們,本王今日到這來,是有要事告知大家。”群臣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這一刻,大家都屏住呼吸仔細聽著李旦接下來要說的話。
“韋氏在先帝的禦饌中下毒,先帝在誤食帶毒的食物後當夜毒發身亡。事後同宗楚客等人密謀扶立李重茂為帝,以太後的身份不停幹預朝政,而宰相濫用職權,屢次三番借機廢黜皇帝,妄圖取而代之。可見其用心狠毒,其女安樂更是揚言要先帝立她為皇太女,私下與大臣來往。”
下毒這話一出,殿內一片嘩然,尖銳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向這個十幾歲的皇帝刺來。李重茂被這些非議漲紅來雙眼,想要辯解卻無從開口。
李旦向大臣們解釋完了先帝的死因,又望向皇帝,“啟稟聖上,韋氏安樂等人已在昨夜被臨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聯手帶人擊殺,請聖上放心。”接二連三的壞消息把李重茂壓的快喘不過氣來,說話愈加膽怯:“皇叔說的可是真的?”李旦也十分為難,索性把兒子和妹妹都扯出來。
這時候大臣當中有人說話了,“臨淄王真是少年英勇,能在國家受困之際挺身而出,誅殺逆賊,實乃我大唐之幸。而太平公主膽略過人,多次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多虧二人出手才保的我大唐不被他人多去,這份忠心,天地可鑒。”說話的人是誰?那當然是劉幽求了,想要出人頭地的他怎麽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李旦停頓一會兒,並未回頭看這個說話的大臣,而是繼續對李重茂說道:“請皇帝拿定主意,盡快選拔新的人才,恢複三省的工作。臣建議,由聖上親自頒布大赦天下召,以穩定民心。”“朕知道了,朕會安排下去的。”李重茂答應下來了。
而葛福順就站在武將的隊列之中,這時他站出來了,對大臣們說:“正好今日相王也在這裏,不如就請相王輔政,大家以為如何?”大臣們立即隨聲附和道:“相王資曆最老,名望又高,輔政一職非相王莫屬。”“皇帝年幼,需要一個老練的政治家在前麵為皇帝引路才行,相王輔政臣以為可行。”大臣們如牆頭草一般,立馬又倒向了李旦這一方。
而李旦本人來的意思便是想把自己摘幹淨,事情都是兒子和妹妹做的,自己暫時出麵穩定一下局勢,沒想到這幫人一會兒讚美兒子妹妹,一會兒又提出讓自己輔政,真是不勝其煩。不想受人擺布的李旦,堅決拒絕掉了大臣們的提議:“臣深居王府多年,早已不問政事,對朝廷也不了解。如今要臣輔佐聖上,隻怕是有心無力,依臣所見,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挑選賢能之士,宰相位不可無人。”
大臣們一唱一和的表演,把李重茂折磨的不輕,再感受了李旦那由內而外散發的威嚴更是慌張,從李旦進殿那一刻起,李重茂幾乎沒有直視過皇叔的眼睛,可他仍然按照李旦說的下令起草大赦天下的詔書。
過了好半晌,李旦才陪同著少帝重茂來到安福門的城樓上。來來往往的百姓見統治者的出現,無一不下跪朝拜。李重茂見聚集的人多了起來,便向百姓們宣讀詔書。詔書的主要內容是向百姓們公布韋氏以及她的黨羽的種種罪行,免除百姓今年的賦稅等。
李旦和少帝剛把局勢和人心穩定下來,另一場殺戮又開始了。而這場殺戮的帶領人就是臨淄王李隆基、兵部侍郎崔日用。一方麵是剿滅韋氏的族人,另一方麵是追殺依附過韋氏的大臣。例如馬秦客等人就是被李隆基當街斬首,而想外逃的宗楚客便是被斬殺於城門處。
而崔日用追殺的人則是居住在長安城中的韋氏族人,斬草要除根,庇護他們的韋氏死了,其他人自然也難逃一死。通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廝殺,終於除掉了所以李隆基心目中的敵人,除掉了太後,除掉了大臣,接下來要做的便是讓大臣們擁戴相王為帝,按李隆基的算盤,自己有功在先,必為太子!
薛崇簡走到兩人麵前,藍白色長衣使他看起來格外清爽。李隆基立馬起身,做了個請的手勢,說:“薛兄來了,快請快請。”王毛仲也很懂顏色,立馬站到李隆基身後。待兩人坐下後,再為他們斟酒。
寒暄一陣後,便轉入正題。“薛兄,起兵日子定下來了嗎?”“定在本月21日,盡快動身吧。到時候我會帶著人先控製住宮門,剩下的就交給你,一切都按著計劃走。把少帝拉下馬後再推立相王,這件事就算成了。”“為了相王的安全著想,我也不能連累相王,還是事成之後再告訴相王吧。”“也好也好。”兩人小酌幾杯後各自離去。
此時正值旁晚,太平正一個人吃著晚飯,旁邊站著兩個丫鬟。“他真是這麽說的?”太平問。薛崇簡點了點頭,回答道:“是,說是為了相王,不想牽連相王,但我覺得不像。”“怎麽說?”“聽他說話的語氣,好像有意要瞞著相王。”太平放下手裏的筷子,輕輕擦了擦嘴,說:“他當然要瞞著相王了,就讓他瞞著吧。我們的人你也要注意著,別讓自己人走漏了風聲。”“知道了。”
時間到了21日這一天,李隆基換上便服帶著隨從在深夜來到鍾紹京家中。其他人也按照事先約定好的那樣,都在鍾紹京家中匯合了。“情況怎麽樣?”李隆基問道。“尚未發現異常。”“葛將軍到了嗎?”“還沒有,我馬上派人去看看。”鍾紹京正抬手想招來小人,李隆基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製止了他:“別急,我們再等等,千萬不可打草驚蛇。”又看了看屋內,對他的夫人說:“勞煩夫人滅掉兩盞燈。”“好好。”
等了有半刻鍾時間,葛福順帶著手下的一個將領李仙鳧到了。“葛將軍快往屋裏進。”看葛福順滿頭大汗的樣子,鍾紹京給他們倆上了杯茶,“將軍別急,喝口茶慢慢說。”葛福順接過茶喝了一大口,這才把氣喘勻,說:“崔日用傳來消息,除了安樂公主的丈夫武延秀在宮裏,剩下的韋播、高嵩、韋璿都在營中。韋太後好像有所察覺,加強了自己宮內的守衛,內外都派重兵把守著。”“事不宜遲,行動吧諸位。”眾人齊呼:“一切聽臨淄王安排!”
“承蒙各位看得起我李隆基了!這樣吧,兵分兩路。葛將軍回營先將韋播三人頭顱拿下,隨後帶領士兵分別攻玄德門和白獸門,最後在淩煙閣前咱們匯合。最後一起衝擊後宮,斬殺太後與安樂夫婦!”“好!”
在李隆基的安排下,各路人馬有序的出發了,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
葛福順率先回到了軍營中,一個士兵悄悄來報,“啟稟將軍,韋播三人正在營中休息。”“知道了。”葛福順拔出刀,再三斟酌,黑著臉進了韋播所在的軍營。韋播幾人正睡著,聽見外麵的響動,迷迷糊糊問了聲:“誰啊?”
此時葛福順的刀已經對準了韋播的脖子。想起這幾個小子的所作所為,臉一黑心一狠,一刀砍下了他的頭,落一灘紅點。又轉向高嵩和韋璿,一道寒光,兩人的頭也掉了,連喊痛的機會也沒有。
葛福順撿起地上的人頭,走出了營帳,這時有一些知情的士兵已經聚集在了營帳外。見大家都聚過來了,葛福順舉起這兩顆頭,對士兵們大喊:“諸位將士!太後毒死先帝,篡權亂政,致使國政荒廢,奸臣當道!今夜我等當誅殺逆賊,鏟除韋家,馬鞭高的人全部斬首!竭誠擁戴相王為帝方可安天下,若有敢幫助韋家者,定當滅其三族!”
受韋家人欺壓的將士不在少數,此時此刻聽將軍這麽說,也是怒上心頭,“咱這些兄弟們,平時沒少受他們幾個欺壓,如今葛將軍也算替我們出了一口惡氣,我們都聽葛將軍的!”眾人齊呼:“我們願追隨將軍誅逆賊、殺奸臣!“
“眾將聽令!隨本將出發!”葛福順大喊,隨後葛福順和他的下屬各帶一支隊伍,分別往玄德門和白獸門去了。馬蹄聲和刀劍聲交錯,士兵們廝殺在宮門下,滿地殷紅。經過一番苦戰,葛福順最終占領了玄德門,“留下幾個弟兄看守宮門,其他的跟我走!”
終於兩撥人在淩煙閣前匯合了。李仙鳧見到葛福順總算鬆了一口氣,問:“將軍可還順利?”葛福順看了看盔甲上未幹的血跡,點頭回答:“一切順利,你給臨淄王發過信號了嗎?”“末將剛到淩煙閣時就讓手下人發了信號,估計臨淄王已經收到了。”“趕快上馬,往玄武門去!”李仙鳧和葛福順重新整頓了士兵,都騎上馬往玄武門去了。
而李隆基這邊一度陷入苦戰,有玄武門之變在先,這裏的守備比其他宮門都要嚴格許多。又經過一番廝殺,總算是攻下了玄武門,李隆基拿著刀累得氣喘籲籲,汗水順著耳發往下流。順手擦了擦自己的臉,手心又多了一道血絲,“嘖,沒注意竟然被傷了臉。”李隆基重新把刀收回刀鞘中,看了看天,說:“已經比約定的時間晚了,動作快!”通過一番努力,三路人馬終於在後半夜殺進了宮中。
此時韋太後正在宮中熟睡,守夜的宮女聽見外麵人聲嘈雜,馬蹄聲越來越近,慌慌張張的去向韋太後報信:“太後太後,大事不好了,外麵好像很多人的樣子,還有馬蹄聲!”聽宮女這麽說,韋太後仍閉著眼,氣定神閑,“胡說什麽,那隻是戍守宮門的侍衛罷了。”見韋太後並未把話放在心上,宮女隻得坐回原處繼續守夜。沒過一會兒,一個宦官慌張忙亂的跑進來,一頭跪在地上,大嚎:“太後不好了,有人帶兵殺進來了!”
“怎麽回事?怎麽會有人...”韋太後這才反應過來,隨便抓起一件衣衫披在身上努力向外逃去,也不管報信的宮女和宦官了,“太後,太後!您去哪啊?”韋太後一路小跑,逃到飛騎營外,此時的她如同驚弓之鳥一般,可是這次,已經沒有皇帝能保護她。
飛騎營中,正好有幾個士兵聚集在一起,好像在討論什麽。韋太後的身影引起了其中一個士兵的注意,指著大門外衣衫不整的女人對其他人小聲說:“你們瞧,那是太後吧?”其他人的目光隨著士兵指的方向看過去,“真是太後,怎麽跑到這裏來了。”有人已經把刀拔了出來,低聲說道:“自己送上門來,不如一刀了解了她,正好向上頭邀功請賞。”“誰讓她做那麽多惡,死有餘辜。”
“你們是守營的士兵吧?”韋太後試探著問。可惜這群士兵沒有回答她,而是都拔出了刀向她走去。“你們...你們要幹什麽!我是太後,太後!”“我們當然知道您是太後,要有您的頭我們才能有賞錢,對不住了,太後。”士兵回答,說完兩個人一左一右抓住了她的手臂,一刀斃命。
李隆基和葛福順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韋太後的寢宮,士兵們搜了一圈也沒發現韋太後的蹤跡,葛福順抓來宮女和宦官,再三盤問,“韋氏去哪了!”“逃了...”“往哪兒逃了!”“奴才實在不知啊,興許是往那邊去了。”嚇破膽的宦官給葛福順指了個韋太後逃跑的方向。
“我去追,葛將軍現在趕緊帶人去將安樂夫婦拿下。”“末將這就去!”兩邊帶著人上馬又出發了。
葛福順趕到安樂寢殿時,殿內隻有她一人,“武延秀呢?”葛福順問道。安樂正坐在鏡子前,拿起眉筆正要畫眉,聽葛福順這樣問就知道自己也難逃一死,頓了頓拿眉筆的手,說:“逃了。”,說完繼續畫眉。“公主,對不住了。”說完便命人一刀殺了她,安樂立刻倒在這片殷紅中,可惜了那到眉,終究是畫歪了。”
看著倒地的安樂,葛福順搖頭歎息道:“可憐身在帝王家,野心比天高。”“將軍,武延秀怎麽辦,要去追嗎?”士兵問。“當然要,武延秀也沒少打人,最該殺的就是他,叫弟兄們上馬。”“領命!”士兵們紛紛上馬往外追去,武延秀在夜色中慌忙逃竄,竟逃到了肅章門外。
“武延秀就在前麵,兄弟們快!”一隊士兵很快追了上來,“怎麽這麽快就追上來了,這可怎麽辦啊!”武延秀在牆根下急得團團轉,想來想去沿著牆根跑了。士兵們來到了肅章門下,火把燒的劈裏啪啦。“在那邊!武延秀在牆那邊!”
武延秀的臉被嚇得煞白,在原地急得哭,狗急跳牆不顧一切往城牆上爬。可城牆哪是那麽好爬的,沒爬幾下腳下一滑又重重的摔了下來。武延秀躺在地上,眼鏡睜得極大,看著周邊的人都拿著刀圍著他,想來是活不了了,大喊一聲:“裹兒!”隨後便被士兵們結束了狗命。“呸,草菅人命的狗東西。”
李隆基見到了那幾個殺韋太後的士兵,也看到了那顆頭,對手下說道:“走,還有一個人等著我們。”謀士劉幽求問:“誰?”“上官婉兒。“劉幽求也是個聰明人,聽李隆基這麽說了,立馬帶人前去圍剿上官婉兒。
相比韋太後和安樂,婉兒就顯得十分從容鎮定了,穿戴整齊的在宮門等著士兵進來。劉幽求見此情形十分疑惑,“這個女人既不跑,又不害怕慌張,其中必有蹊蹺。”劉幽求對手下人說。婉兒的寢宮被劉幽求帶來的人包圍的十分嚴密,所有人齊齊跪在地上,等候處置。
婉兒拿出一份文書親手交到劉幽求手中,並說:“將軍請看,婉兒心向大唐。太後權大勢大,我一個弱女子怎敢與他們抗衡,我也是迫不得已才替他們賣命的,請將軍明鑒。”
婉兒交出的文書正是不久前和太平公主一同草擬的先帝遺詔,“相王輔政”幾個大字還牢牢的掛在上麵。劉幽求麵色凝重,不知如何是好,正在這時李隆基也騎著馬達到了。劉幽求拿著這份遺詔,來到李隆基馬前交給他,說:“王爺請看,這時上官昭儀交給臣的。”
李隆基對這份遺詔的事也是略有耳聞的,說:“聽聞上官昭儀連夜草擬的遺詔不僅沒能被太後重用,自己還落入被太後猜忌的境地,想來便是這一份了。”而和相王有關的幾個字卻讓李隆基感到十分刺眼,他一把扔掉手中的遺詔,對將士大喊:“將上官昭儀斬首!”“王爺,這是為何。”“無需多問,動手!”
婉兒萬萬沒想到,自己如此周密的布置,還是免不了一死。心灰意冷的她跪倒在大旗下,一陣寒光,也歿了。“派人給崔日用傳話,證明他忠心的時候到了。”“遵命。”“這邊的事我會處理的。”“那需要下官去通知相王一聲嗎?”“不可,逆賊尚未除盡,豈能驚擾相王,等一切塵埃落定,我會親自去找相王的。”
崔日用早就知道李隆基和太平的計劃,遂整夜都在家中等著消息。自入夜開始。崔日用坐立不安,連下人見崔日用那焦急的樣子也跟著慌張起來,“這都後半夜了,也不知道宮裏的情況怎麽樣。”下人說道。“世事難料啊,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事成了倒好,我還能跟著在朝廷裏混。成不了,我這腦袋也該讓太後給砍了。”
“老爺,李公子那消息了。”崔日用聽了立馬站起來,問:“怎麽說。”“讓您展示忠心。”“其他沒說什麽嗎?”“沒有了。”“知道了,這天就快亮了吧?”“行吧,也該咱出手了。”崔日用好歹也是個兵部侍郎,召集人手還是沒問題的,立馬召集了一二百人前去圍剿韋太後的黨羽。
真是漫長的一夜,該殺的和不該殺的都死了。
等天完全亮了,李隆基處理完手頭的事情才決定去相王家,向父親解釋自己所做的,當然包括葛福順動員士兵參與行動。
李旦站在庭院中,臉色陰沉,額頭兩邊的青筋清晰可見,就知道他心情有多不安。父子倆沉默許久,終是做父親的先開口,“本王居然沒發現你有這樣的野心,竟私自帶兵殺了太後!還殺了安樂,那韋家年輕人與你無冤無仇,也叫你給殺了。”
“父王可知道韋播高嵩他們狗仗人勢,無緣無故毆打下屬,士兵們苦不堪言。”“那又如何,那是他們內部的事,與你何幹。對將領不滿,大可上朝奏明皇帝。經過你這麽一插手,人也殺了,人心也有了。”李旦對李隆基的所作所為很不滿,兩人交談中語氣強硬,都無退讓之意。
“父王說的對,既然沒有挽回的餘地,求父王出麵穩定局勢,大家都願意擁戴您為帝姑姑她也是這個意思,您隻需說先帝是被毒死的,這樣一來朝中大臣就會支持您了。”一聽有太平參與,李旦一下子被氣的暈了頭,捂住額頭,李隆基趕緊上前想扶住父親,卻被一把甩開了。“你說,太平也參與了?”“是,此前一直是由姑姑謀劃,亂臣賊子才得以誅殺,韋氏的陰謀詭計才能夠破滅。要論功勞,姑姑當屬第一。”
李旦也不是個愚蠢遲鈍之人,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定是兒子和妹妹私下合謀除掉了這波人。雖說自己平日裏沒少受幾個宰相的刁難,對韋氏及其黨羽的所作所為也都看在眼裏,而遺詔風波鬧的更是沸沸揚揚。讓李旦意想不到的事,這些昔日趾高氣昂的宰相,駙馬,太後會統統死在自己兒子手裏。
這小子怕是解決不了台麵上的問題才來求我,要是真按他說的,本王受大家擁戴登基做了皇帝,還不知道有多少麻煩等著本王。李旦一轉剛才強硬的態度,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對他說:“本王已經細細想過了,你這樣做也算拯救大唐於水火之中,理應收到嘉獎。可惜啊,本王不過是一個王爺,恐怕給不了你什麽好東西,以後還要指望著你建功立業為父爭光。至於出麵的事,本王愛莫能助。”
說完甩甩袖子大步走了。“父王,事到如今,已別無選擇!”李隆基在身後大喊,可李旦並沒有回頭,隨意的揮了揮手說著:“回去吧。”
李隆基沒想到會在父親這碰一鼻子灰,悻悻然帶人離去。
而太平這邊就比較輕鬆了,自己隻負責在幕後策劃,既不用自己跑腿,又不用上陣殺敵,悠哉的很。
太平正坐在梳妝台前,清荷拿起一隻精致的木梳為她梳著長發,妝台上各式各樣的首飾盒,有用上等木料做的小盒,有鑲滿珠寶的豪華首飾盒,裏麵放的都是當世價值連城的飾品。鏡中的女人撫摸著眼角,目光緊緊的注視著那幾絲皺紋,說:“都有皺紋了,對了,現在仍是國殤期間,衣服別挑花哨的了。”“好。”
一個丫鬟悄悄推開門,說了句“公主,有人來了。”太平偏過頭看了一眼丫鬟,答道:“帶去廳堂,我等會就來。”丫鬟輕輕關上門,走了。
“公主今日好像頗多感慨。”清荷說著。太平忽然抓住清荷的手,她的手有些顫抖,看著鏡子裏這個女人,說:“最近我時常夢到以前的事,有些回憶十分清晰,有些則是零碎的片段,在腦海中反反複複的出現。”“也許是這段時間太過操勞,沒有好好休息,一會兒我就去準備安神香,這樣晚上就能安心睡了。”清荷如是說。
太平搖搖頭,答道:“可是你也在夢中,穿著破爛的衣衫,滿身的傷痕,頭發淩亂不堪,一次又一次譴責我是不是要把身邊的人都變得和我一樣不幸,怨恨我奪了你的青春。”清荷心中一顫,立即放下梳子想要跪下,卻因自己手腕被緊緊的抓住而無法有所動作,“就算公主您借我天大的膽子,我也不管對公主做出這種事!公主是什麽樣的人,我再清楚不過,留在公主身邊也是我自己的選擇,絕對不敢有叛逆之心。”
太平這才鬆開手,把頭歪到一邊,小聲說:“先梳頭吧。”
清荷為太平梳好了發髻,挑選了合適衣裳,主仆倆一前一後去了廳堂。
王毛仲也是跟著李隆基前前後後跑了一晚上,疲憊不堪的他歪著身子在等待的空隙竟在椅子上睡著了,渾然不知太平此時已經進了廳堂。“要不要我去叫醒他?”“不用,就讓他先這樣吧,我們等會就是。”
太平讓人給自己上了杯茶,坐下了。不過小半個時辰,王毛仲便醒了,迷迷糊糊的看了看周圍,椅子上的女人,守門的婢女,以及外麵傳來掃地的悉悉索索的聲音,一把從椅子上摔了下來。
“請公主恕小的失禮了,昨夜...”“無妨,你就直接說結果吧。”王毛仲顫顫巍巍的站起來,給太平行了個禮後,大致把昨夜的情況匯報了一遍。“你說安樂和昭儀也死了?”“是,那武延秀見有兵進來,拋下安樂自己逃了,昭儀是主子親自下令斬首的。”“原以為他倆會有多恩愛,不過也是大難臨頭各自飛罷了,韋氏的其他黨羽呢?”“主子事先知會了兵部侍郎崔日用,由他帶兵清理剩下餘黨。”
王毛仲向太平解釋完了來龍去脈之後,太平聽完像是在思考著什麽。王毛仲看自己該說的話也說了,該辦的事也都辦了,想要離開。“既然事情都已經處理完了,你自行離開便是。”太平如是說。“先告退了。”“送客。”王毛仲一分也不敢耽擱,大步走出了公主府,直到來到了大街上,他才長舒一口氣,喃喃自語:“怎麽一踏進公主府就覺得裏麵陰氣沉沉的,邪門...”
雖然處於國殤期間,但朝廷不能因此不工作,大大小小的官員仍是照常上朝,踏入了大明宮。李重茂早早的就在含元殿等著大臣。
大臣們按照官品排好了隊列,劉幽求鍾紹京等人也在官員之列中。以往都是韋太後和宰相們主持政務,今日龍椅前無宰相,後無太後。李重茂坐在龍椅上,手足無措,完全不知道怎麽處理,整個含元殿充斥著一種怪異的氛圍。大臣們在殿下竊竊私語,質疑的目光包裹著李重茂的每一根神經,使得他心神不定。
“怎麽太後還沒有到?”“幾位宰相也不在啊。”“是不是出什麽事了?”而其中一些人也知道一點消息的說:“怕是遭災遭難了吧。”“朝會不就沒人主持了嗎,這可如何是好啊。”“不還有皇帝在。”“說是皇帝,主持過幾次政務啊,還不是前頭那些人說了算,今日倒好,一個都不在。”
“呃,諸位...”正當李重茂開口的瞬間,殿外傳來宦官通報的聲音,“安國相王到!”。殿內立馬安靜下來,所有人都低下了頭,等待著這位親王入殿。李旦三步並作兩步走到殿前,“臣,參見聖上,吾皇萬歲萬萬歲。”李重茂見了李旦像抓住救命稻草,“皇叔快快起身,你來了朕就安心了,朕一個人應付不來。”
李重茂原以為親叔叔李旦會幫他,沒想到李旦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並未理會他的話,“謝聖上。”,又轉過身對著群臣說道:“列位大臣們,本王今日到這來,是有要事告知大家。”群臣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這一刻,大家都屏住呼吸仔細聽著李旦接下來要說的話。
“韋氏在先帝的禦饌中下毒,先帝在誤食帶毒的食物後當夜毒發身亡。事後同宗楚客等人密謀扶立李重茂為帝,以太後的身份不停幹預朝政,而宰相濫用職權,屢次三番借機廢黜皇帝,妄圖取而代之。可見其用心狠毒,其女安樂更是揚言要先帝立她為皇太女,私下與大臣來往。”
下毒這話一出,殿內一片嘩然,尖銳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向這個十幾歲的皇帝刺來。李重茂被這些非議漲紅來雙眼,想要辯解卻無從開口。
李旦向大臣們解釋完了先帝的死因,又望向皇帝,“啟稟聖上,韋氏安樂等人已在昨夜被臨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聯手帶人擊殺,請聖上放心。”接二連三的壞消息把李重茂壓的快喘不過氣來,說話愈加膽怯:“皇叔說的可是真的?”李旦也十分為難,索性把兒子和妹妹都扯出來。
這時候大臣當中有人說話了,“臨淄王真是少年英勇,能在國家受困之際挺身而出,誅殺逆賊,實乃我大唐之幸。而太平公主膽略過人,多次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多虧二人出手才保的我大唐不被他人多去,這份忠心,天地可鑒。”說話的人是誰?那當然是劉幽求了,想要出人頭地的他怎麽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李旦停頓一會兒,並未回頭看這個說話的大臣,而是繼續對李重茂說道:“請皇帝拿定主意,盡快選拔新的人才,恢複三省的工作。臣建議,由聖上親自頒布大赦天下召,以穩定民心。”“朕知道了,朕會安排下去的。”李重茂答應下來了。
而葛福順就站在武將的隊列之中,這時他站出來了,對大臣們說:“正好今日相王也在這裏,不如就請相王輔政,大家以為如何?”大臣們立即隨聲附和道:“相王資曆最老,名望又高,輔政一職非相王莫屬。”“皇帝年幼,需要一個老練的政治家在前麵為皇帝引路才行,相王輔政臣以為可行。”大臣們如牆頭草一般,立馬又倒向了李旦這一方。
而李旦本人來的意思便是想把自己摘幹淨,事情都是兒子和妹妹做的,自己暫時出麵穩定一下局勢,沒想到這幫人一會兒讚美兒子妹妹,一會兒又提出讓自己輔政,真是不勝其煩。不想受人擺布的李旦,堅決拒絕掉了大臣們的提議:“臣深居王府多年,早已不問政事,對朝廷也不了解。如今要臣輔佐聖上,隻怕是有心無力,依臣所見,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挑選賢能之士,宰相位不可無人。”
大臣們一唱一和的表演,把李重茂折磨的不輕,再感受了李旦那由內而外散發的威嚴更是慌張,從李旦進殿那一刻起,李重茂幾乎沒有直視過皇叔的眼睛,可他仍然按照李旦說的下令起草大赦天下的詔書。
過了好半晌,李旦才陪同著少帝重茂來到安福門的城樓上。來來往往的百姓見統治者的出現,無一不下跪朝拜。李重茂見聚集的人多了起來,便向百姓們宣讀詔書。詔書的主要內容是向百姓們公布韋氏以及她的黨羽的種種罪行,免除百姓今年的賦稅等。
李旦和少帝剛把局勢和人心穩定下來,另一場殺戮又開始了。而這場殺戮的帶領人就是臨淄王李隆基、兵部侍郎崔日用。一方麵是剿滅韋氏的族人,另一方麵是追殺依附過韋氏的大臣。例如馬秦客等人就是被李隆基當街斬首,而想外逃的宗楚客便是被斬殺於城門處。
而崔日用追殺的人則是居住在長安城中的韋氏族人,斬草要除根,庇護他們的韋氏死了,其他人自然也難逃一死。通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廝殺,終於除掉了所以李隆基心目中的敵人,除掉了太後,除掉了大臣,接下來要做的便是讓大臣們擁戴相王為帝,按李隆基的算盤,自己有功在先,必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