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家在百福村的最裏麵靠近連綿的大山,旁邊還有兩個大水庫。
小時候住在外公外婆家,蘇半夏和蘇實秋別提多快活,不用幹活,到處撒野,山上砍柴玩,下水摸魚玩。
沒有人命令他們必須做這個或者做那個。
明明才十三歲,卻覺得快樂的日子過了好久好久。
越往裏麵走,笑意不由得浮現在臉上,每見到一個人都會樂嗬嗬的打招呼,禮貌喊人,贏得一片又一片的讚歎之聲。
七轉八拐,繞個彎,一個分叉口,兩條小道,直通外公外婆家。
遠遠地看到外公外婆家的房子,蘇半夏忍不住高喊,“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
有一個人帶頭,剩下的三個不甘示弱,呼喊聲接二連三。
無所謂能不能聽到,更無所謂會不會有人回應,就是想喊出來,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
“哎,是迎春、半夏、實秋和忍冬來了嗎?”
啊啊啊啊啊啊……
有人回應,越是瘋狂,不由得狂奔起來,一邊跑一邊喊,“外公,外公,是我來了。”
爭先恐後,都想當第一個出現在外公麵前的人。
劉明方本來是在屋內烤火的,隱隱約約聽到外麵有人呼喊,出門站在院子前一看,遠遠地看到五個人影。
定睛一看,是四女兒劉桂花帶著四個孩子回娘家了。
“老婆子,快點出來,是桂花和孩子們回來了。”劉明方把屋裏吃飯的人給喊出來,生怕遲了會怠慢孩子一樣。
楊香君放下筷子,來到劉明方的身旁眺望遠處,是劉桂花和四個孩子,臉上露出一個笑容。
“你在外麵等著,我進去看看還有什麽吃的。”
這個時間點過來,一定還沒吃飯,肯定餓了,得看看家裏還有什麽好菜,拿出來給孩子們補補。
“行,你去吧。”劉明方應了一聲,站在寒風中等著蘇半夏幾人靠近。
蘇半夏他們走的是有小溪的那條道路,抵達劉明方家還有一個小山坡,一點點的往上爬,冒出一個頭,迎接他們的是劉明方燦爛慈愛的笑臉。
趕忙去幫助劉桂花卸下肩膀上的單子,嘴裏叨叨,“你挑一擔炭過來作什麽。”
劉桂花笑笑,沒讓劉明方動手,自己挑著放到柴房。
見到親愛的外公,蘇半夏四人一同湊上去,親親甜甜的喊人,生怕慢了一步。
分別摸摸四個還的腦袋,劉明方把人往屋裏帶,一邊走一邊說,“現在到,肯定餓了吧,快來快來,我們正在吃飯呢。”
“餓了,好餓好餓,能吃好多,外公可不要嫌棄我。”蘇半夏撒著嬌,晃著劉明方的胳膊。
被孩子圍繞,劉明方樂嗬嗬的笑著。
還不忘朝著廚房喊了一句,“老婆子,孩子們到了,你手腳麻利點。”
“知道了,要你說。”楊香君應了一聲。
“我去幫忙。”蘇迎春放下背簍,跟劉明方說了一句,朝著廚房的方向而去。
外公家的廚房,進過很多次呢,熟悉。
“外公,快來,這個是給你的。”蘇半夏將背簍中的烤火爐拿出來,冷冰冰的爐子往劉明方的手中放。
劉明方笑嗬嗬的伸出手,管蘇半夏給的是什麽,孩子們給的他笑嗬嗬的收起來。
“等等,我先去燒熱。”在劉明方的手即將碰到烤火爐的時候,蘇半夏才想起來給的烤火爐經過一路上的冷風吹,越發的冰涼。
跟上蘇迎春的腳步,一頭鑽進廚房,先弄了一些草木灰放在地下,又匆匆忙忙跑出去鋪上一層青絲炭,然後又跑回來廚房,從灶火中弄出一些燒紅的炭火。
成了。
來來回回進進出出幾次,劉明方和楊香君樂嗬嗬的看著,也不問她在做什麽,孩子們想做的事情,隻要不是違反亂紀,隨便他們。
再說啦,家裏多了幾個小孩子,熱鬧。
劉明方和楊香君都是喜歡小孩子的人,小孩子越多越熱鬧,他們越喜歡,鬧哄哄的家裏才有人氣。
“外公,給你。”蓋上蓋子,蘇半夏將燒好的烤火爐遞給劉明方。
劉明方樂嗬嗬的接過來,笑著問道,“這個是什麽呢,我們家半夏為了這個東西跑來跑去的,辛苦了。”
“這個我知道,是烤火爐。”蘇忍冬跳出來,跟劉明方說道,他也要和外公說說話,不能全讓姐姐給占據了。
“外公,外公,你看看我,我告訴你。”說著舉起手挽上劉明方的胳膊,讓對方坐下來,他才好說話。
劉明方從善如流,坐下,等著蘇忍冬跟他說說手裏頭的東西。
暖呼呼的,還能提著走,很實用的東西。
蘇忍冬驕傲自豪的跟人解釋,“外公,這個是烤火爐,手提的,你看外麵天這麽冷,你出去提著烤火爐就不冷了。”
看看外麵的天色,冷風呼呼的吹,提著暖呼呼的烤火爐出去,著實會暖和不少。
目光落到劉桂花的身上,“這個,花了不少錢吧?”
這麽好的東西,四女兒還能想著他們,心裏寬慰,卻擔心女兒家沒錢用了。
四個女兒,目前就劉桂花過的最辛苦,糟心的公公婆婆,女婿有時候發軸打人。
心裏歎了一口,女兒的苦楚他們都知道,卻幫不了她多少。
劉桂花笑了笑,“爹,這個好用就行。”
至於花了多少錢,她還真的不知道,弄圖紙、找人訂做都是蘇半夏一手辦理的,她什麽都不知道。
很沒用的娘親一個,什麽都幫不了孩子,反而什麽事情都讓孩子給他們操心。
“外公,外公,你覺得烤火爐好不好用?”恢複天真的小孩子,打斷了劉明方關係的事情,花幾個錢不重要,實用就好。
“外公,你喜歡嗎?”
“這裏還有一個,是給外婆的,你們兩一人一個。”其他的都賣掉了,過兩天去縣城仙客來客棧結賬的時候再鐵匠鋪訂做一批。
她現在也算是小有資產,外公外婆舅舅和姨娘們幫了他們家那麽多,她們能賺到錢,是時候反饋給他們一些。
劉明方果然被兩個小孩子給轉移走了注意力,錢什麽錢,錢有可愛的外孫和外孫女重要嗎?好不容易來一趟家裏,怎麽能把時間浪費在別的事情上。
他手裏頭最近攢了二兩銀子,給桂花他們一兩銀子帶回去。
嗯,就這麽決定了,先招呼孩子們重要。
“來來來,快來吃飯,看你外公,差點忘了你們沒吃飯。”五副碗筷早就擺放在餐桌上,劉明方給五人盛了五碗大米飯。
開心的接過,菜很少,一個家裏醃的酸菜,另外一個是前兩天去山上挖來的冬筍。
剛拿起筷子,楊香君端了一大碗的雞蛋湯過來,煎了十個雞蛋,每人兩個。
劉明方拿起放在旁邊的筷子,把雞蛋夾給幾個孩子,生怕他們不願意伸筷子。
“爹,你們也是。”劉桂花將自己碗裏的兩個雞蛋放到劉明方和楊香君的碗裏。
劉明方臉色拉下來,嚴肅的說道,“你這孩子,給你的就吃,聽話。”
說著將兩個碗裏的雞蛋重新夾給劉桂花。
眼眶微微的泛紅,每次回娘家,隻要有好吃的,爹娘全給拿出來做給他們吃。
“爹,我現在過得挺好的。”
“過得好跟爹想給你吃雞蛋是兩碼子事。”劉明方可不聽劉桂花所謂的過得好的借口,用的太多,在他這早就沒有用了。
劉桂花知道自己讓爹娘擔心了,小心翼翼的夾起雞蛋,一口一口。
蘇半夏四個毫不客氣,吃的噴香。
慈愛的大家長就喜歡孩子們身體健康,吃飯香香,越是能吃,他越開心。
能吃是福,代表著身體好。
另外炒了兩個青菜,楊香君回到餐桌上,七個人樂嗬嗬的吃著午飯。
吃過午飯,蘇迎春和蘇半夏兩人搶著把碗筷給收了、洗了,幹幹淨淨整整齊齊的擺放回碗櫃裏。
“外婆,快來。”收拾好廚房,蘇半夏將另外一個烤火爐拿出來,獻寶一樣送到楊香君的麵前。
早就燒上了炭火,拿到手裏暖烘烘的。
楊香君笑著說道,“好神奇的東西,拿在手裏好暖和。”
“這是烤火爐,拿在手裏當然暖和。”提前知曉的劉明方充當解說人,給楊香君耐心講述,兩個老人家你一句我一句,無比的溫馨。
蘇半夏朝著蘇迎春眨眨眼。
等著兩位老人家意猶未盡的看向自己,蘇半夏拉上姐姐弟弟,跟劉明方兩人說道,“外公外婆,我過去舅舅家一趟。”
劉明方有兩個兒子,都比劉桂花小一些。
為了兒子們的小家庭著想,劉明方和楊香君早早的跟兒子們商量過了,等兒子們成親一年便會分家。
兩個兒子分到的都一樣,等他們老的幹不動了,兩個兒子輪流贍養他們,至於他們手裏頭有的東西,兩個兒子一樣,你有的我也有。
分家的早一點,在很多人看來他們的做法很不好,但是每個兒子都有自己的小家庭,不需要顧及老子老娘,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他們兩個老人也是很欣慰。
“嗯,你們是應該去兩位舅舅家問候,快過去吧。”劉明方沒留幾個孩子,把劉桂花給單獨留下來,他們還有事情要問劉桂花。
“好的,外公外婆,我們等一會就回來。”蘇半夏四人笑著應了一聲,一窩蜂的從屋裏出來,迎接外麵的冷吹吹來。
沒著急過去,先找了一個角落窩著,將要還給大舅和小舅家的錢分別數出來,揣好銀子,四個人鑽出來先去大舅舅家。
外公外婆和兩個舅舅雖然分家了,住還是住在一塊的,兩個舅舅家的房子並排在外公外婆住的旁邊,出個門走幾步路就能到的那種。
大門打開的,四個人走進去,熟門熟路的找到大舅舅劉青竹和大舅媽,恭敬的叫人。
“快過來做,吃過飯了嗎?”大舅一家人正圍在火堆麵前烤火。
冬日就是閑的無聊,沒什麽能做的事情,一大家子都擠在一起。
四個人搬了小凳子湊過去坐到大舅舅和大舅媽的旁邊。
“大舅,大舅媽,我們過來是來還錢的。”蘇半夏表明另外一個意圖,欠了好多年的錢,終於能還上。
劉青竹微微吃驚,看向大舅媽,他們夫妻確定最近沒找劉桂花說要還錢,四個孩子跑過來做什麽?
蘇半夏說著將銀錢拿出來,推給大舅媽,“大舅媽,你數一數,看看是不是這個數。”
大舅媽看著劉青竹,後者對著前者微微的搖了搖頭。
“你們家日子也不好過,這錢你們還是先拿著,等過了年,明年再還給我們也不遲。”大舅媽將蘇半夏給過來的銀錢推回去。
他們家日子還過得去,家裏的三個孩子還小,花銷還行。
可能明年就沒那麽寬裕,他們家大兒子也到了啟蒙的年齡,他們準備明年把孩子送到村裏的學堂學幾年。
如果有可能的話,希望能有一天將孩子送到縣城學堂,多學點東西。
“大舅,大舅媽,這錢你們收下吧,我們家前陣子賺了一些銀錢,今年日子過的去。你們放心,我們家絕對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借來別人家的錢還給你們。”蘇半夏知道大舅擔心什麽,趕忙解釋。
至於是通過什麽方法賺到錢的,一時半會也不好跟他們說。
過陣子她還想跟兩位舅舅還有姨娘們一起做個能賺錢的營生。
雖然辛苦一點,一定可以賺到錢的。
現在呢,他們家還有一些餘錢,才決定先把欠親人的錢都給還上。
他們家你不富裕,舅舅和姨娘家同樣不富裕,卻願意從嚼用中摳出一些銀錢借給他們,足以見得他們對自己一家人的重視。
沒錢的時候是沒辦法還上,有錢了自然不能拖著,還給他們家,萬一有用的上的時候呢。
劉青竹盯著蘇半夏看了許久,確定她沒有說瞎話,這才讓大舅媽將銀錢給收起來。
錢他先收著,以後蘇半夏他們還有需要用的時候,他也能拿出來。
蘇三祥是個什麽樣子的人,他也算是了解一二,有點兒錢都會被家裏兩個老的給弄走。
“好,錢我們先收著,你們有困難一定要說,別硬撐著。”劉青竹叮囑四個小孩。
一晃這麽多年過去了,四姐最大的女兒都十六歲了,是個大姑娘了。另外三個小的也長大了,越來越懂事了。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四姐家的孩子攤著那種爹和爺爺奶奶,隻會越發的懂事。
摸摸幾個孩子的頭,多的話他是不會說的,“舅舅這裏永遠給你們敞開大門。”
蘇半夏四人用力的點點頭,他們知道的。
“大舅,大舅媽,我們現在去小舅那邊坐坐。”
“去吧。”
告別大舅舅劉青竹,四個人出來往旁邊再走十幾步,來到小舅舅家裏。
跟大舅舅家一樣的反應,小舅劉青鬆也是不願意收下他們還的錢,也以為他們是借來的銀錢。
好說歹說,勸著小舅把還的錢收下。
小舅劉青鬆說了跟大舅劉青竹一模一樣的話,有需要一定要找他們,不管是缺錢還是要人。
不說別的,他有一身的力氣,隻要蘇半夏他們有需要,他一定會在。
明明是來還錢的,蘇半夏四人卻被兩個舅舅給感動的不行不行的,哪怕他們很久沒有跟舅舅們聯係,舅舅們心裏依舊惦記著他們的。
不是隻有他們幾個在戰鬥,他們也是有人撐腰的,出門的瞬間,覺得自己更有底氣了。
以後爹敢動手,那一家子敢動手,他們便狠狠地打回去,打不贏就找舅舅們。
不過,蘇半夏相信,他們以後不會有用的著舅舅們出手的機會,她們四個會將家裏整頓的越來越好,遠離那一家子糟心貨色。
拜見了兩位舅舅,再次回到外公外婆住的屋子,蘇半夏把青絲炭介紹給兩位老人,後來才想起忘記的一件重要事情,把青絲炭的做法教給外公外婆還有舅舅們。
不過蘇半夏建議他們暫時燒點自家用的,至於挑到縣城去賣錢的話目前有點難度。
通過最近幾天的售賣行動,縣城裏應該也知道他們村子在賣青絲炭的事情。
隻要村裏人還想著賺錢,他們一時半會也不會吧青絲炭的燒紙方法告訴別人,更不會讓其他村的人染指青絲炭販賣生意。
因而蘇半夏才沒讓舅舅們也去縣城賣炭。
等她回去了好好的理一理,回頭想想新的營生是怎麽做的,腦子裏已經有了初步計劃,醞釀成功還需要一點時間。
這個時間不是製定計劃,而是把營生的辦法給弄出來。
新的營生可以長期開展,隻要他們做的好,整個縣城獨一份的話,以後財源滾滾來。
劉青竹和劉青鬆應了,聽蘇半夏說除了他們家整個蘇家村的人都跑去賣青絲炭的話,他們歇下去縣城賣炭的心思。
一個村和另外一個村的矛盾,因為一點點利益糾紛打起來的事情,屢見不鮮。
他們可不能為了眼前的幾個銀錢讓劉桂花和蘇半夏他們不好做人。
小時候住在外公外婆家,蘇半夏和蘇實秋別提多快活,不用幹活,到處撒野,山上砍柴玩,下水摸魚玩。
沒有人命令他們必須做這個或者做那個。
明明才十三歲,卻覺得快樂的日子過了好久好久。
越往裏麵走,笑意不由得浮現在臉上,每見到一個人都會樂嗬嗬的打招呼,禮貌喊人,贏得一片又一片的讚歎之聲。
七轉八拐,繞個彎,一個分叉口,兩條小道,直通外公外婆家。
遠遠地看到外公外婆家的房子,蘇半夏忍不住高喊,“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
有一個人帶頭,剩下的三個不甘示弱,呼喊聲接二連三。
無所謂能不能聽到,更無所謂會不會有人回應,就是想喊出來,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
“哎,是迎春、半夏、實秋和忍冬來了嗎?”
啊啊啊啊啊啊……
有人回應,越是瘋狂,不由得狂奔起來,一邊跑一邊喊,“外公,外公,是我來了。”
爭先恐後,都想當第一個出現在外公麵前的人。
劉明方本來是在屋內烤火的,隱隱約約聽到外麵有人呼喊,出門站在院子前一看,遠遠地看到五個人影。
定睛一看,是四女兒劉桂花帶著四個孩子回娘家了。
“老婆子,快點出來,是桂花和孩子們回來了。”劉明方把屋裏吃飯的人給喊出來,生怕遲了會怠慢孩子一樣。
楊香君放下筷子,來到劉明方的身旁眺望遠處,是劉桂花和四個孩子,臉上露出一個笑容。
“你在外麵等著,我進去看看還有什麽吃的。”
這個時間點過來,一定還沒吃飯,肯定餓了,得看看家裏還有什麽好菜,拿出來給孩子們補補。
“行,你去吧。”劉明方應了一聲,站在寒風中等著蘇半夏幾人靠近。
蘇半夏他們走的是有小溪的那條道路,抵達劉明方家還有一個小山坡,一點點的往上爬,冒出一個頭,迎接他們的是劉明方燦爛慈愛的笑臉。
趕忙去幫助劉桂花卸下肩膀上的單子,嘴裏叨叨,“你挑一擔炭過來作什麽。”
劉桂花笑笑,沒讓劉明方動手,自己挑著放到柴房。
見到親愛的外公,蘇半夏四人一同湊上去,親親甜甜的喊人,生怕慢了一步。
分別摸摸四個還的腦袋,劉明方把人往屋裏帶,一邊走一邊說,“現在到,肯定餓了吧,快來快來,我們正在吃飯呢。”
“餓了,好餓好餓,能吃好多,外公可不要嫌棄我。”蘇半夏撒著嬌,晃著劉明方的胳膊。
被孩子圍繞,劉明方樂嗬嗬的笑著。
還不忘朝著廚房喊了一句,“老婆子,孩子們到了,你手腳麻利點。”
“知道了,要你說。”楊香君應了一聲。
“我去幫忙。”蘇迎春放下背簍,跟劉明方說了一句,朝著廚房的方向而去。
外公家的廚房,進過很多次呢,熟悉。
“外公,快來,這個是給你的。”蘇半夏將背簍中的烤火爐拿出來,冷冰冰的爐子往劉明方的手中放。
劉明方笑嗬嗬的伸出手,管蘇半夏給的是什麽,孩子們給的他笑嗬嗬的收起來。
“等等,我先去燒熱。”在劉明方的手即將碰到烤火爐的時候,蘇半夏才想起來給的烤火爐經過一路上的冷風吹,越發的冰涼。
跟上蘇迎春的腳步,一頭鑽進廚房,先弄了一些草木灰放在地下,又匆匆忙忙跑出去鋪上一層青絲炭,然後又跑回來廚房,從灶火中弄出一些燒紅的炭火。
成了。
來來回回進進出出幾次,劉明方和楊香君樂嗬嗬的看著,也不問她在做什麽,孩子們想做的事情,隻要不是違反亂紀,隨便他們。
再說啦,家裏多了幾個小孩子,熱鬧。
劉明方和楊香君都是喜歡小孩子的人,小孩子越多越熱鬧,他們越喜歡,鬧哄哄的家裏才有人氣。
“外公,給你。”蓋上蓋子,蘇半夏將燒好的烤火爐遞給劉明方。
劉明方樂嗬嗬的接過來,笑著問道,“這個是什麽呢,我們家半夏為了這個東西跑來跑去的,辛苦了。”
“這個我知道,是烤火爐。”蘇忍冬跳出來,跟劉明方說道,他也要和外公說說話,不能全讓姐姐給占據了。
“外公,外公,你看看我,我告訴你。”說著舉起手挽上劉明方的胳膊,讓對方坐下來,他才好說話。
劉明方從善如流,坐下,等著蘇忍冬跟他說說手裏頭的東西。
暖呼呼的,還能提著走,很實用的東西。
蘇忍冬驕傲自豪的跟人解釋,“外公,這個是烤火爐,手提的,你看外麵天這麽冷,你出去提著烤火爐就不冷了。”
看看外麵的天色,冷風呼呼的吹,提著暖呼呼的烤火爐出去,著實會暖和不少。
目光落到劉桂花的身上,“這個,花了不少錢吧?”
這麽好的東西,四女兒還能想著他們,心裏寬慰,卻擔心女兒家沒錢用了。
四個女兒,目前就劉桂花過的最辛苦,糟心的公公婆婆,女婿有時候發軸打人。
心裏歎了一口,女兒的苦楚他們都知道,卻幫不了她多少。
劉桂花笑了笑,“爹,這個好用就行。”
至於花了多少錢,她還真的不知道,弄圖紙、找人訂做都是蘇半夏一手辦理的,她什麽都不知道。
很沒用的娘親一個,什麽都幫不了孩子,反而什麽事情都讓孩子給他們操心。
“外公,外公,你覺得烤火爐好不好用?”恢複天真的小孩子,打斷了劉明方關係的事情,花幾個錢不重要,實用就好。
“外公,你喜歡嗎?”
“這裏還有一個,是給外婆的,你們兩一人一個。”其他的都賣掉了,過兩天去縣城仙客來客棧結賬的時候再鐵匠鋪訂做一批。
她現在也算是小有資產,外公外婆舅舅和姨娘們幫了他們家那麽多,她們能賺到錢,是時候反饋給他們一些。
劉明方果然被兩個小孩子給轉移走了注意力,錢什麽錢,錢有可愛的外孫和外孫女重要嗎?好不容易來一趟家裏,怎麽能把時間浪費在別的事情上。
他手裏頭最近攢了二兩銀子,給桂花他們一兩銀子帶回去。
嗯,就這麽決定了,先招呼孩子們重要。
“來來來,快來吃飯,看你外公,差點忘了你們沒吃飯。”五副碗筷早就擺放在餐桌上,劉明方給五人盛了五碗大米飯。
開心的接過,菜很少,一個家裏醃的酸菜,另外一個是前兩天去山上挖來的冬筍。
剛拿起筷子,楊香君端了一大碗的雞蛋湯過來,煎了十個雞蛋,每人兩個。
劉明方拿起放在旁邊的筷子,把雞蛋夾給幾個孩子,生怕他們不願意伸筷子。
“爹,你們也是。”劉桂花將自己碗裏的兩個雞蛋放到劉明方和楊香君的碗裏。
劉明方臉色拉下來,嚴肅的說道,“你這孩子,給你的就吃,聽話。”
說著將兩個碗裏的雞蛋重新夾給劉桂花。
眼眶微微的泛紅,每次回娘家,隻要有好吃的,爹娘全給拿出來做給他們吃。
“爹,我現在過得挺好的。”
“過得好跟爹想給你吃雞蛋是兩碼子事。”劉明方可不聽劉桂花所謂的過得好的借口,用的太多,在他這早就沒有用了。
劉桂花知道自己讓爹娘擔心了,小心翼翼的夾起雞蛋,一口一口。
蘇半夏四個毫不客氣,吃的噴香。
慈愛的大家長就喜歡孩子們身體健康,吃飯香香,越是能吃,他越開心。
能吃是福,代表著身體好。
另外炒了兩個青菜,楊香君回到餐桌上,七個人樂嗬嗬的吃著午飯。
吃過午飯,蘇迎春和蘇半夏兩人搶著把碗筷給收了、洗了,幹幹淨淨整整齊齊的擺放回碗櫃裏。
“外婆,快來。”收拾好廚房,蘇半夏將另外一個烤火爐拿出來,獻寶一樣送到楊香君的麵前。
早就燒上了炭火,拿到手裏暖烘烘的。
楊香君笑著說道,“好神奇的東西,拿在手裏好暖和。”
“這是烤火爐,拿在手裏當然暖和。”提前知曉的劉明方充當解說人,給楊香君耐心講述,兩個老人家你一句我一句,無比的溫馨。
蘇半夏朝著蘇迎春眨眨眼。
等著兩位老人家意猶未盡的看向自己,蘇半夏拉上姐姐弟弟,跟劉明方兩人說道,“外公外婆,我過去舅舅家一趟。”
劉明方有兩個兒子,都比劉桂花小一些。
為了兒子們的小家庭著想,劉明方和楊香君早早的跟兒子們商量過了,等兒子們成親一年便會分家。
兩個兒子分到的都一樣,等他們老的幹不動了,兩個兒子輪流贍養他們,至於他們手裏頭有的東西,兩個兒子一樣,你有的我也有。
分家的早一點,在很多人看來他們的做法很不好,但是每個兒子都有自己的小家庭,不需要顧及老子老娘,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他們兩個老人也是很欣慰。
“嗯,你們是應該去兩位舅舅家問候,快過去吧。”劉明方沒留幾個孩子,把劉桂花給單獨留下來,他們還有事情要問劉桂花。
“好的,外公外婆,我們等一會就回來。”蘇半夏四人笑著應了一聲,一窩蜂的從屋裏出來,迎接外麵的冷吹吹來。
沒著急過去,先找了一個角落窩著,將要還給大舅和小舅家的錢分別數出來,揣好銀子,四個人鑽出來先去大舅舅家。
外公外婆和兩個舅舅雖然分家了,住還是住在一塊的,兩個舅舅家的房子並排在外公外婆住的旁邊,出個門走幾步路就能到的那種。
大門打開的,四個人走進去,熟門熟路的找到大舅舅劉青竹和大舅媽,恭敬的叫人。
“快過來做,吃過飯了嗎?”大舅一家人正圍在火堆麵前烤火。
冬日就是閑的無聊,沒什麽能做的事情,一大家子都擠在一起。
四個人搬了小凳子湊過去坐到大舅舅和大舅媽的旁邊。
“大舅,大舅媽,我們過來是來還錢的。”蘇半夏表明另外一個意圖,欠了好多年的錢,終於能還上。
劉青竹微微吃驚,看向大舅媽,他們夫妻確定最近沒找劉桂花說要還錢,四個孩子跑過來做什麽?
蘇半夏說著將銀錢拿出來,推給大舅媽,“大舅媽,你數一數,看看是不是這個數。”
大舅媽看著劉青竹,後者對著前者微微的搖了搖頭。
“你們家日子也不好過,這錢你們還是先拿著,等過了年,明年再還給我們也不遲。”大舅媽將蘇半夏給過來的銀錢推回去。
他們家日子還過得去,家裏的三個孩子還小,花銷還行。
可能明年就沒那麽寬裕,他們家大兒子也到了啟蒙的年齡,他們準備明年把孩子送到村裏的學堂學幾年。
如果有可能的話,希望能有一天將孩子送到縣城學堂,多學點東西。
“大舅,大舅媽,這錢你們收下吧,我們家前陣子賺了一些銀錢,今年日子過的去。你們放心,我們家絕對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借來別人家的錢還給你們。”蘇半夏知道大舅擔心什麽,趕忙解釋。
至於是通過什麽方法賺到錢的,一時半會也不好跟他們說。
過陣子她還想跟兩位舅舅還有姨娘們一起做個能賺錢的營生。
雖然辛苦一點,一定可以賺到錢的。
現在呢,他們家還有一些餘錢,才決定先把欠親人的錢都給還上。
他們家你不富裕,舅舅和姨娘家同樣不富裕,卻願意從嚼用中摳出一些銀錢借給他們,足以見得他們對自己一家人的重視。
沒錢的時候是沒辦法還上,有錢了自然不能拖著,還給他們家,萬一有用的上的時候呢。
劉青竹盯著蘇半夏看了許久,確定她沒有說瞎話,這才讓大舅媽將銀錢給收起來。
錢他先收著,以後蘇半夏他們還有需要用的時候,他也能拿出來。
蘇三祥是個什麽樣子的人,他也算是了解一二,有點兒錢都會被家裏兩個老的給弄走。
“好,錢我們先收著,你們有困難一定要說,別硬撐著。”劉青竹叮囑四個小孩。
一晃這麽多年過去了,四姐最大的女兒都十六歲了,是個大姑娘了。另外三個小的也長大了,越來越懂事了。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四姐家的孩子攤著那種爹和爺爺奶奶,隻會越發的懂事。
摸摸幾個孩子的頭,多的話他是不會說的,“舅舅這裏永遠給你們敞開大門。”
蘇半夏四人用力的點點頭,他們知道的。
“大舅,大舅媽,我們現在去小舅那邊坐坐。”
“去吧。”
告別大舅舅劉青竹,四個人出來往旁邊再走十幾步,來到小舅舅家裏。
跟大舅舅家一樣的反應,小舅劉青鬆也是不願意收下他們還的錢,也以為他們是借來的銀錢。
好說歹說,勸著小舅把還的錢收下。
小舅劉青鬆說了跟大舅劉青竹一模一樣的話,有需要一定要找他們,不管是缺錢還是要人。
不說別的,他有一身的力氣,隻要蘇半夏他們有需要,他一定會在。
明明是來還錢的,蘇半夏四人卻被兩個舅舅給感動的不行不行的,哪怕他們很久沒有跟舅舅們聯係,舅舅們心裏依舊惦記著他們的。
不是隻有他們幾個在戰鬥,他們也是有人撐腰的,出門的瞬間,覺得自己更有底氣了。
以後爹敢動手,那一家子敢動手,他們便狠狠地打回去,打不贏就找舅舅們。
不過,蘇半夏相信,他們以後不會有用的著舅舅們出手的機會,她們四個會將家裏整頓的越來越好,遠離那一家子糟心貨色。
拜見了兩位舅舅,再次回到外公外婆住的屋子,蘇半夏把青絲炭介紹給兩位老人,後來才想起忘記的一件重要事情,把青絲炭的做法教給外公外婆還有舅舅們。
不過蘇半夏建議他們暫時燒點自家用的,至於挑到縣城去賣錢的話目前有點難度。
通過最近幾天的售賣行動,縣城裏應該也知道他們村子在賣青絲炭的事情。
隻要村裏人還想著賺錢,他們一時半會也不會吧青絲炭的燒紙方法告訴別人,更不會讓其他村的人染指青絲炭販賣生意。
因而蘇半夏才沒讓舅舅們也去縣城賣炭。
等她回去了好好的理一理,回頭想想新的營生是怎麽做的,腦子裏已經有了初步計劃,醞釀成功還需要一點時間。
這個時間不是製定計劃,而是把營生的辦法給弄出來。
新的營生可以長期開展,隻要他們做的好,整個縣城獨一份的話,以後財源滾滾來。
劉青竹和劉青鬆應了,聽蘇半夏說除了他們家整個蘇家村的人都跑去賣青絲炭的話,他們歇下去縣城賣炭的心思。
一個村和另外一個村的矛盾,因為一點點利益糾紛打起來的事情,屢見不鮮。
他們可不能為了眼前的幾個銀錢讓劉桂花和蘇半夏他們不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