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迎春走過去,輕輕地拍了拍蘇半夏的後背,讓人能舒服一點,別嗆到了自己。
又幹嘔了兩聲,驅散心中的惡心感,蘇半夏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對著蘇迎春笑笑,“姐,我沒事了。”
蘇迎春同樣笑笑,在她的後背輕輕地拍了兩下才放開她,“沒事就好。”
接下來的時間,也不知道是不是蘇三祥的拒絕產生了大作用,蘇立勳和李根英兩人沒有在他們家門口出現過。
是否死心,蘇半夏不知道,以他們兩個人的無恥程度,不找他們家要錢那是不可能的。
眼下情況不對,這才忍住沒有出現。
在沒有人打攪的日子裏,蘇半夏將腦海中燒磚的法子給寫了下來,決定做之前還以為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一步一步寫下來才發現,沒有所謂簡單的事情,難著呢。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努力。燒磚而已,還不是跨越太多,找到合適原材料,做好模型,弄好火堆,還是有成功的希望。
寒冬臘月的,為了提前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蘇半夏每天提著烤火爐到處跑,也不怕凍著。
蘇迎春會跟著她一同行動過幾次,後麵被蘇半夏鄭重的拒絕了,請她在家裏好好地看著他們的家產。
某個男人雖然被爹娘欺騙很傷心,但過一陣子便會忘記爹娘對他做過的過分事情,還會為他們找開脫的理由。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蘇三祥哪天進了他們的房間找到了她藏起來的錢,要給那兩個人渣送去,豈不是難受的要死。
蘇迎春成功被說服,跟了兩次之後任由蘇半夏一個人到處跑,蘇實秋和蘇忍冬偶爾會陪著,就是放假的時候。
年關將至,夫子布置的課業越來越多,他們也得等到年初六才會放假。
一個人到處跑並不是完全沒有收獲的,到處走走出看,真正體會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親眼見到的東西會比從書中學到的更加的真實,在小亮屋中死記硬背下來的很多東西,通過實踐一點點的融會貫通。
她不是貫通古今的能者,但她相信自己的學識能超越很多人。
實秋和忍冬加起來都比不上自己。
不是自誇,說的就是事實。
做紅磚所需要的泥土是有講究的,最好是黃泥,相對於起來泥土來說,粘性還有其他的方麵都是最合適的。
做什麽東西,講究的並不是最昂貴,而是最合適,唯有合適的東西才能燒出顏色漂亮的紅磚來。
紅磚絕對可以成為一個相對長久的營生,因而她的每一個準備工作都做得很認真,就連模子,她已經打聽到了十裏八村最好的木匠,訂做了幾套模具。
各處溜達了好些天,蘇半夏發現他們村的泥土就非常適合做紅磚,黃土地,微微的泛著一絲絲的紅色。
發現並不是那麽容易的過程,她還是差點摔到坑裏才曉得的。
一個約莫六尺深的大坑,三尺以上的泥土是一個顏色,三尺以下的泥土則是蘇半夏想要的黃土。
拿了一根棍子挑了一點點黃泥上來,捏了捏,捏不出什麽東西來,就是泥土而已。
她……
為自己的行為微微的抽動了兩下嘴角,她隻是學了點皮毛,背誦了不少的知識點,又不是有能耐的專門研究泥土的大家,她能看出什麽東西才奇怪了。
看不出來不要緊,弄點帶回家粗糙的試一下就行。
當天晚上,蘇半夏背了一筐黃土回家,幾個人都好奇的湊上來,不明所以。
蘇半夏神秘一笑,告訴湊上來的四個人,她這是準備幹點大事情,到時候成功了的話,明年便能幹起來。
對於蘇半夏想玩泥巴的行為,幾個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蘇半夏想做陶瓷,家裏的盆盆罐罐飯碗茶杯不都是泥土燒製的嘛。
繼續保持神秘,先不告訴他們,等她的實驗結果出來,確實可以再說,眼光看向同樣好奇但卻沒湊上來的蘇三祥,她還在想要不要對他保密呢。
哼哼,跟他說了的話,擔心他全都告訴蘇立勳和李根英他們,全都過來摻和一腳。
算了,來就來吧,技術含量有,她不想說的話,就看看是學不會的。
教會了村裏人燒炭,不知滿足,還想從他們家身上再找門道的話,她不會那麽好說話了。
有些人,拿著他們家給出去的好處,還要到處說他們家的閑話,既然嘴碎,那就什麽都別拿。
蘇三祥好奇的看著,看蘇半夏幾個很難拿起的樣子,提出幫忙。
第一次拒絕了,當蘇三祥第二次提起,蘇半夏相通,將力氣活交給蘇三祥,一個成年大人的力氣肯定比幾個孩子的力氣大。
一塊黃泥,他們用力的翻轉、摔打,在蘇三祥的手中,被高高的揚起然後重重的拍打下來,搓扁捏圓。
比不過、比不過啊。
在蘇半夏的指示下,蘇三祥將一塊黃泥反複摔打,泥土一點點的變得結實、圓潤、光滑。
蘇半夏不喊停蘇三祥便不敢停下來,好不容易又找到了一次能跟孩子們拉近距離的事情,怎麽能輕易放棄。
舉起放下,胳膊肘吃力,大冬天的,蘇三祥的額頭上冒出一層細細的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滴落。
一遍又一遍摔打著,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蘇半夏終於喊停。
蘇三祥一度想過,蘇半夏是不是故意在折騰他的。
當見到蘇半夏認真的盯著他弄好的泥塊的時候,他才知道又是小心眼了,女兒並未有任何故意折騰他的意思。
摔打出來的泥塊很好,檢查員蘇半夏將眼睛看到的泥塊模樣與記錄中的進行對比,差不太多。
取來一個花大價錢買來的模具,蘇半夏嚐試將泥塊放入其中。
伸出手,用力一端。
嗯,低估了泥塊的重量,同時高估了她的力量,除了在泥塊上留下十個手指印,其他啥都沒有。
蘇三祥拿起泥塊,往模具中一放,輕鬆的不得了。
本人做不到,隻能再次隻會蘇三祥忙碌,讓人壓實一些,然後將多餘的泥塊削下來,再弄兩下,保證模具中的泥塊表層光滑。
蘇三祥照辦,弄完等著蘇半夏的下一步指示。
隻是一個模具的話,蘇半夏還是拿的起,拿著走到旁邊木板想,將模具中的泥塊輕輕的弄出來,一塊紅磚胎膜成型。
成功。
“繼續。”將模具重新交給蘇三祥,讓他繼續弄成塊。
有了成功的經驗,後麵弄出來的紅磚胎膜越來越快,越來越好。
總共弄出來十塊,蘇半夏才讓人停下來。
正常的程序應該是曬,將胎膜曬得幹幹的,經過暴曬之後的胎膜不開裂、不掉泥就是成功的。
現在是大冬天,無法做到暴曬,隻能想辦法啦。
拿出幾塊鐵片,將紅磚胎膜小心的擺了兩排,然後在中間生個小火,烘著胎膜。
嚐試的辦法,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蘇半夏也給不出來肯定的答案,隻能等時間給予結果。
在烘幹胎膜的時候,蘇半夏也沒閑著,拉上蘇三祥到處挖坑,每一個坑三尺深就好,她的確定,是不是村裏所有的土地都合適,還是隻有她看到的大坑那一片合適。
有事情可以做,不再是一個人悶在家裏什麽事情都做不了,蘇三祥樂嗬嗬的跟著蘇半夏,她說什麽就做什麽。
心裏對蘇半夏的所謂怨念隨著這段安靜的日子消失的差不多了。
蘇三祥對妻子和兒女的不喜,多是聽了外人在他麵前瞎逼逼的,沒有多餘的聲音跟他說妻兒的壞話,他本人的眼裏,妻兒怎麽看怎麽好。
折騰過兩次,蘇半夏也算是看明白了這一點。
說到底,就是一個字,蘇三祥的耳根子太軟了,別人說什麽就姓什麽,然後鬧得整個人不得安生。
剛回來的時候為什麽那麽的安分,還不是在外麵少了些閑言碎語。
好點又折騰,都是見過某些人渣之後才有的。
如果可以,還挺想將蘇三祥跟村裏的某些人徹底隔離開。
那他們家就能過的更加的安生一點。
“好了。將這裏填好。”蘇半夏在她縫起來的小本本上寫上一筆。
手裏拿得筆不是毛筆,是她從青絲炭筐裏翻出來的細小的炭條,然後用一些廢布一層一層的纏起來,弄成一隻筆的模樣。
別說,還挺好用的,適合她。
練了許久的字,她的毛筆字是有長進,從超級難看的狗刨變成稍微好看一點的狗刨。
這不是理由,不帶毛筆出門是真的不方便,炭筆是最好的選擇。
本本的一頁,是蘇半夏畫的圖,一個又一個的圈圈,每一個圈圈代表村裏的一個地方。
畫技堪憂,她能看的清楚就行。
蘇三祥又瞟到,全是他看不懂的東西。
蘇半夏寫寫畫畫的東西,怎麽可能讓別人輕易的看懂,全被看到了又怎樣,無法泄露分毫。
看了一次看不懂,蘇三祥便不好奇她都在做什麽,隻要聽從吩咐便好。
因為蘇三祥最近一段時間任由蘇半夏指揮著做這個做那個,連帶著沒能陪著蘇半夏一同外出的蘇迎春三姐弟對他臉色都好了很多。
過了這麽多天,蘇三祥終於明白了,他在家裏還有沒有地位,取決於蘇半夏對他的態度。
劉桂花還有另外三個孩子,把蘇半夏當成寶貝一樣捧在手心裏,她說的話就是他們奉行的聖旨,一絲不苟的遵守。
為此,蘇三祥看蘇半夏的目光變得越來越柔和。
習慣是可以慢慢的養成的,尤其是蘇三祥這種性格的人,當在某人的麵前習慣了聽從吩咐做事,那個人便會在他的心裏占據重要的位置。
蘇立勳和李根英不出現,他會慢慢的將他們放在沒有那麽重要的位置上去。
此刻蘇半夏幾人還沒有發現,以後便會知道蘇三祥改變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麽。
挖了一個坑又填上一個坑,還被要求一定要壓實,蘇三祥一度懷疑蘇半夏是在折騰他。
好些天被要求聽從,聽得多了,哪怕心裏有質疑,依舊會遵照行事。
當挖到第六個坑的時候,蘇三祥實在沒忍住,在蘇半夏讓他再次填上的時候,不爽的說道,“半夏,你是不是在找我的麻煩,難道我最近的表現還不夠嗎?”
蘇半夏寫完最後一筆,抬起頭來看著蘇三祥,“沒啊,我幹嘛找你麻煩。”
滿臉寫著你在無理取鬧吧。
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氣焰一瞬間消散,他想岔了。
扛起鋤頭,將坑填好。
“好了,村裏就這些地方,明天我們去外公家一趟。”他們村裏的土地適合燒紅磚,也不知道外公外婆家那邊適不適合。
“去幹嗎?”蘇三祥立馬詢問。
蘇半夏老神在在,“去挖坑、填坑。”
做的事情,跟最近做的一模一樣。
應了一聲,不作聲響,與人一起並肩踏上回家的道路,“哦。”
蘇半夏其實心裏挺沒底的,也不知道外公家那邊有沒有適合的黃土,如果沒有的話,那她的計劃進展可能會受到一絲阻礙。
眼眸微微的垂下,如果隻能在村裏弄個紅磚廠的話,她會想辦法先買下一塊地。
晚上回去數了一下她手裏頭有的錢,也不知道夠不夠買下十個點中的一個點。
她的要求不高的,一個一個慢慢來,買地的事情等過了年就提上日程,今年賺的錢大多還債,還有一大部分用到他們姐弟四人身上。
忙了那麽長的時間,辛辛苦苦,最終也沒積攢下幾個銀錢。
沒錢的時候,特別想念她的大財主易蒼梧,要不是有他提供的每個月一百兩銀子的分成,也不會有個固定的營生。
想念易蒼梧給她帶來的收入,同樣也挺想念易蒼梧那張帥帥的臉,好些日子沒有見到過,一時半會想不起來具體的容貌。
瞬間希望帥哥還能再來他們的小縣城一次,下次肯定多看幾眼,記得牢牢地,多養眼的人啊,不多看真的對不起她的眼睛。
遠在京城的易蒼梧打了一個噴嚏,一旁伺候的丫鬟立馬趕忙去廚房要來一碗薑茶,遞到他的麵前,生怕人受涼。
麵前冒著熱氣的薑茶,易蒼梧的臉色頓時拉下來,就是一個噴嚏而已,喝什麽喝,又不是真的受涼了,也不知道是哪個殺千刀的在背後罵他害他打噴嚏。
他不喝,丫鬟搬出他娘,“老夫人會擔心主子。”
易蒼梧的臉色難看的剜了丫頭一眼,懂不懂看人臉色。
丫鬟懂,卻更懂老夫人的臉色,在這個府裏,最不能得罪的人不是三公子,她主子,而是主子的娘,老夫人。
所以,隻能委屈主子。
“得了得了,你出去,薑茶我會喝的。”見了心煩,真的是……
丫鬟恭敬地福了福,離開易蒼梧的書房,關上門的時候還不忘提醒一句,“主子,薑茶一定要喝,不然老夫人會擔心的。”
易蒼梧抬頭瞪了一眼。
丫鬟飛快的關上書房的房門。
看著最近送過來的賬本,又到了一年盤點各家店鋪經營情況的時候,每年賬本看的他想吐。
即便這些賬本是安甲和安乙他們提前整理過一遍的。
書房裏擺著八個竹筒,易蒼梧站起來,拿著竹筒摩擦一遍,看看底下的神奇符號。
都這麽久了,依舊想不明白這幾個符號是什麽意思。
他不清楚自己為啥會糾結於幾個看不懂的符號,直覺告訴他,幾個符號很重要,他向來相信直覺。
就當放鬆,盯著竹筒看了一小會兒,放下,繼續看厚厚的一摞賬本。
賬房請了,安甲和安乙也看過了,他還得看十六本賬簿。
這個時候才會覺得,他到處開店是不是沒事給自己找事。
隨手抽出一本,剛好是南湖縣仙客來客棧的賬本。
看到仙客來三個大字,想到在那邊遇到的事情,竹筒是南湖縣來的,火鍋底料也是那邊出來的,菜譜也是那邊來的。
還有那個可愛的小女生,笑起來甜甜的,有了兩個梨渦。
南湖縣的利潤,就算有火鍋在,一年下來也不會有多少吧。
易蒼梧直接翻看最後一頁記錄的總利潤,那個大寫的一萬零七百八十三兩讓他驚訝了一下。
沒想到就一個小小的南湖縣,開業幾個月,盈利居然有一萬多兩,比的上他開了好幾年的店鋪。
火鍋真的是一個很賺錢的生意。
翻出京城的店鋪的賬本,開的更晚,目前專營火鍋,記得蘇半夏說過,火鍋夏天的話可能沒有那麽暢銷,大冬天的生意一定很好。
京城的火鍋店鋪開的大,當看到賬本上的數字的時候,易蒼梧的眼眸還是微微的縮了一下的。
翻了十倍,十幾萬兩銀子,一天將近一千兩銀子的盈利,這麽賺錢的嗎?
仔細一看,並不是總共賺了十幾萬兩,而是流水達到了十幾萬兩,除掉成本,淨盈利是七萬多。
這裏是京城,七萬多兩也還好,他的火鍋店開的大,一天能容納上千人堂食,加之京城有錢的人多,材料也比小縣城貴。
能有現在的收入,已大大超出了易蒼梧的預期。
又幹嘔了兩聲,驅散心中的惡心感,蘇半夏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對著蘇迎春笑笑,“姐,我沒事了。”
蘇迎春同樣笑笑,在她的後背輕輕地拍了兩下才放開她,“沒事就好。”
接下來的時間,也不知道是不是蘇三祥的拒絕產生了大作用,蘇立勳和李根英兩人沒有在他們家門口出現過。
是否死心,蘇半夏不知道,以他們兩個人的無恥程度,不找他們家要錢那是不可能的。
眼下情況不對,這才忍住沒有出現。
在沒有人打攪的日子裏,蘇半夏將腦海中燒磚的法子給寫了下來,決定做之前還以為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一步一步寫下來才發現,沒有所謂簡單的事情,難著呢。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努力。燒磚而已,還不是跨越太多,找到合適原材料,做好模型,弄好火堆,還是有成功的希望。
寒冬臘月的,為了提前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蘇半夏每天提著烤火爐到處跑,也不怕凍著。
蘇迎春會跟著她一同行動過幾次,後麵被蘇半夏鄭重的拒絕了,請她在家裏好好地看著他們的家產。
某個男人雖然被爹娘欺騙很傷心,但過一陣子便會忘記爹娘對他做過的過分事情,還會為他們找開脫的理由。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蘇三祥哪天進了他們的房間找到了她藏起來的錢,要給那兩個人渣送去,豈不是難受的要死。
蘇迎春成功被說服,跟了兩次之後任由蘇半夏一個人到處跑,蘇實秋和蘇忍冬偶爾會陪著,就是放假的時候。
年關將至,夫子布置的課業越來越多,他們也得等到年初六才會放假。
一個人到處跑並不是完全沒有收獲的,到處走走出看,真正體會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親眼見到的東西會比從書中學到的更加的真實,在小亮屋中死記硬背下來的很多東西,通過實踐一點點的融會貫通。
她不是貫通古今的能者,但她相信自己的學識能超越很多人。
實秋和忍冬加起來都比不上自己。
不是自誇,說的就是事實。
做紅磚所需要的泥土是有講究的,最好是黃泥,相對於起來泥土來說,粘性還有其他的方麵都是最合適的。
做什麽東西,講究的並不是最昂貴,而是最合適,唯有合適的東西才能燒出顏色漂亮的紅磚來。
紅磚絕對可以成為一個相對長久的營生,因而她的每一個準備工作都做得很認真,就連模子,她已經打聽到了十裏八村最好的木匠,訂做了幾套模具。
各處溜達了好些天,蘇半夏發現他們村的泥土就非常適合做紅磚,黃土地,微微的泛著一絲絲的紅色。
發現並不是那麽容易的過程,她還是差點摔到坑裏才曉得的。
一個約莫六尺深的大坑,三尺以上的泥土是一個顏色,三尺以下的泥土則是蘇半夏想要的黃土。
拿了一根棍子挑了一點點黃泥上來,捏了捏,捏不出什麽東西來,就是泥土而已。
她……
為自己的行為微微的抽動了兩下嘴角,她隻是學了點皮毛,背誦了不少的知識點,又不是有能耐的專門研究泥土的大家,她能看出什麽東西才奇怪了。
看不出來不要緊,弄點帶回家粗糙的試一下就行。
當天晚上,蘇半夏背了一筐黃土回家,幾個人都好奇的湊上來,不明所以。
蘇半夏神秘一笑,告訴湊上來的四個人,她這是準備幹點大事情,到時候成功了的話,明年便能幹起來。
對於蘇半夏想玩泥巴的行為,幾個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蘇半夏想做陶瓷,家裏的盆盆罐罐飯碗茶杯不都是泥土燒製的嘛。
繼續保持神秘,先不告訴他們,等她的實驗結果出來,確實可以再說,眼光看向同樣好奇但卻沒湊上來的蘇三祥,她還在想要不要對他保密呢。
哼哼,跟他說了的話,擔心他全都告訴蘇立勳和李根英他們,全都過來摻和一腳。
算了,來就來吧,技術含量有,她不想說的話,就看看是學不會的。
教會了村裏人燒炭,不知滿足,還想從他們家身上再找門道的話,她不會那麽好說話了。
有些人,拿著他們家給出去的好處,還要到處說他們家的閑話,既然嘴碎,那就什麽都別拿。
蘇三祥好奇的看著,看蘇半夏幾個很難拿起的樣子,提出幫忙。
第一次拒絕了,當蘇三祥第二次提起,蘇半夏相通,將力氣活交給蘇三祥,一個成年大人的力氣肯定比幾個孩子的力氣大。
一塊黃泥,他們用力的翻轉、摔打,在蘇三祥的手中,被高高的揚起然後重重的拍打下來,搓扁捏圓。
比不過、比不過啊。
在蘇半夏的指示下,蘇三祥將一塊黃泥反複摔打,泥土一點點的變得結實、圓潤、光滑。
蘇半夏不喊停蘇三祥便不敢停下來,好不容易又找到了一次能跟孩子們拉近距離的事情,怎麽能輕易放棄。
舉起放下,胳膊肘吃力,大冬天的,蘇三祥的額頭上冒出一層細細的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滴落。
一遍又一遍摔打著,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蘇半夏終於喊停。
蘇三祥一度想過,蘇半夏是不是故意在折騰他的。
當見到蘇半夏認真的盯著他弄好的泥塊的時候,他才知道又是小心眼了,女兒並未有任何故意折騰他的意思。
摔打出來的泥塊很好,檢查員蘇半夏將眼睛看到的泥塊模樣與記錄中的進行對比,差不太多。
取來一個花大價錢買來的模具,蘇半夏嚐試將泥塊放入其中。
伸出手,用力一端。
嗯,低估了泥塊的重量,同時高估了她的力量,除了在泥塊上留下十個手指印,其他啥都沒有。
蘇三祥拿起泥塊,往模具中一放,輕鬆的不得了。
本人做不到,隻能再次隻會蘇三祥忙碌,讓人壓實一些,然後將多餘的泥塊削下來,再弄兩下,保證模具中的泥塊表層光滑。
蘇三祥照辦,弄完等著蘇半夏的下一步指示。
隻是一個模具的話,蘇半夏還是拿的起,拿著走到旁邊木板想,將模具中的泥塊輕輕的弄出來,一塊紅磚胎膜成型。
成功。
“繼續。”將模具重新交給蘇三祥,讓他繼續弄成塊。
有了成功的經驗,後麵弄出來的紅磚胎膜越來越快,越來越好。
總共弄出來十塊,蘇半夏才讓人停下來。
正常的程序應該是曬,將胎膜曬得幹幹的,經過暴曬之後的胎膜不開裂、不掉泥就是成功的。
現在是大冬天,無法做到暴曬,隻能想辦法啦。
拿出幾塊鐵片,將紅磚胎膜小心的擺了兩排,然後在中間生個小火,烘著胎膜。
嚐試的辦法,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蘇半夏也給不出來肯定的答案,隻能等時間給予結果。
在烘幹胎膜的時候,蘇半夏也沒閑著,拉上蘇三祥到處挖坑,每一個坑三尺深就好,她的確定,是不是村裏所有的土地都合適,還是隻有她看到的大坑那一片合適。
有事情可以做,不再是一個人悶在家裏什麽事情都做不了,蘇三祥樂嗬嗬的跟著蘇半夏,她說什麽就做什麽。
心裏對蘇半夏的所謂怨念隨著這段安靜的日子消失的差不多了。
蘇三祥對妻子和兒女的不喜,多是聽了外人在他麵前瞎逼逼的,沒有多餘的聲音跟他說妻兒的壞話,他本人的眼裏,妻兒怎麽看怎麽好。
折騰過兩次,蘇半夏也算是看明白了這一點。
說到底,就是一個字,蘇三祥的耳根子太軟了,別人說什麽就姓什麽,然後鬧得整個人不得安生。
剛回來的時候為什麽那麽的安分,還不是在外麵少了些閑言碎語。
好點又折騰,都是見過某些人渣之後才有的。
如果可以,還挺想將蘇三祥跟村裏的某些人徹底隔離開。
那他們家就能過的更加的安生一點。
“好了。將這裏填好。”蘇半夏在她縫起來的小本本上寫上一筆。
手裏拿得筆不是毛筆,是她從青絲炭筐裏翻出來的細小的炭條,然後用一些廢布一層一層的纏起來,弄成一隻筆的模樣。
別說,還挺好用的,適合她。
練了許久的字,她的毛筆字是有長進,從超級難看的狗刨變成稍微好看一點的狗刨。
這不是理由,不帶毛筆出門是真的不方便,炭筆是最好的選擇。
本本的一頁,是蘇半夏畫的圖,一個又一個的圈圈,每一個圈圈代表村裏的一個地方。
畫技堪憂,她能看的清楚就行。
蘇三祥又瞟到,全是他看不懂的東西。
蘇半夏寫寫畫畫的東西,怎麽可能讓別人輕易的看懂,全被看到了又怎樣,無法泄露分毫。
看了一次看不懂,蘇三祥便不好奇她都在做什麽,隻要聽從吩咐便好。
因為蘇三祥最近一段時間任由蘇半夏指揮著做這個做那個,連帶著沒能陪著蘇半夏一同外出的蘇迎春三姐弟對他臉色都好了很多。
過了這麽多天,蘇三祥終於明白了,他在家裏還有沒有地位,取決於蘇半夏對他的態度。
劉桂花還有另外三個孩子,把蘇半夏當成寶貝一樣捧在手心裏,她說的話就是他們奉行的聖旨,一絲不苟的遵守。
為此,蘇三祥看蘇半夏的目光變得越來越柔和。
習慣是可以慢慢的養成的,尤其是蘇三祥這種性格的人,當在某人的麵前習慣了聽從吩咐做事,那個人便會在他的心裏占據重要的位置。
蘇立勳和李根英不出現,他會慢慢的將他們放在沒有那麽重要的位置上去。
此刻蘇半夏幾人還沒有發現,以後便會知道蘇三祥改變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麽。
挖了一個坑又填上一個坑,還被要求一定要壓實,蘇三祥一度懷疑蘇半夏是在折騰他。
好些天被要求聽從,聽得多了,哪怕心裏有質疑,依舊會遵照行事。
當挖到第六個坑的時候,蘇三祥實在沒忍住,在蘇半夏讓他再次填上的時候,不爽的說道,“半夏,你是不是在找我的麻煩,難道我最近的表現還不夠嗎?”
蘇半夏寫完最後一筆,抬起頭來看著蘇三祥,“沒啊,我幹嘛找你麻煩。”
滿臉寫著你在無理取鬧吧。
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氣焰一瞬間消散,他想岔了。
扛起鋤頭,將坑填好。
“好了,村裏就這些地方,明天我們去外公家一趟。”他們村裏的土地適合燒紅磚,也不知道外公外婆家那邊適不適合。
“去幹嗎?”蘇三祥立馬詢問。
蘇半夏老神在在,“去挖坑、填坑。”
做的事情,跟最近做的一模一樣。
應了一聲,不作聲響,與人一起並肩踏上回家的道路,“哦。”
蘇半夏其實心裏挺沒底的,也不知道外公家那邊有沒有適合的黃土,如果沒有的話,那她的計劃進展可能會受到一絲阻礙。
眼眸微微的垂下,如果隻能在村裏弄個紅磚廠的話,她會想辦法先買下一塊地。
晚上回去數了一下她手裏頭有的錢,也不知道夠不夠買下十個點中的一個點。
她的要求不高的,一個一個慢慢來,買地的事情等過了年就提上日程,今年賺的錢大多還債,還有一大部分用到他們姐弟四人身上。
忙了那麽長的時間,辛辛苦苦,最終也沒積攢下幾個銀錢。
沒錢的時候,特別想念她的大財主易蒼梧,要不是有他提供的每個月一百兩銀子的分成,也不會有個固定的營生。
想念易蒼梧給她帶來的收入,同樣也挺想念易蒼梧那張帥帥的臉,好些日子沒有見到過,一時半會想不起來具體的容貌。
瞬間希望帥哥還能再來他們的小縣城一次,下次肯定多看幾眼,記得牢牢地,多養眼的人啊,不多看真的對不起她的眼睛。
遠在京城的易蒼梧打了一個噴嚏,一旁伺候的丫鬟立馬趕忙去廚房要來一碗薑茶,遞到他的麵前,生怕人受涼。
麵前冒著熱氣的薑茶,易蒼梧的臉色頓時拉下來,就是一個噴嚏而已,喝什麽喝,又不是真的受涼了,也不知道是哪個殺千刀的在背後罵他害他打噴嚏。
他不喝,丫鬟搬出他娘,“老夫人會擔心主子。”
易蒼梧的臉色難看的剜了丫頭一眼,懂不懂看人臉色。
丫鬟懂,卻更懂老夫人的臉色,在這個府裏,最不能得罪的人不是三公子,她主子,而是主子的娘,老夫人。
所以,隻能委屈主子。
“得了得了,你出去,薑茶我會喝的。”見了心煩,真的是……
丫鬟恭敬地福了福,離開易蒼梧的書房,關上門的時候還不忘提醒一句,“主子,薑茶一定要喝,不然老夫人會擔心的。”
易蒼梧抬頭瞪了一眼。
丫鬟飛快的關上書房的房門。
看著最近送過來的賬本,又到了一年盤點各家店鋪經營情況的時候,每年賬本看的他想吐。
即便這些賬本是安甲和安乙他們提前整理過一遍的。
書房裏擺著八個竹筒,易蒼梧站起來,拿著竹筒摩擦一遍,看看底下的神奇符號。
都這麽久了,依舊想不明白這幾個符號是什麽意思。
他不清楚自己為啥會糾結於幾個看不懂的符號,直覺告訴他,幾個符號很重要,他向來相信直覺。
就當放鬆,盯著竹筒看了一小會兒,放下,繼續看厚厚的一摞賬本。
賬房請了,安甲和安乙也看過了,他還得看十六本賬簿。
這個時候才會覺得,他到處開店是不是沒事給自己找事。
隨手抽出一本,剛好是南湖縣仙客來客棧的賬本。
看到仙客來三個大字,想到在那邊遇到的事情,竹筒是南湖縣來的,火鍋底料也是那邊出來的,菜譜也是那邊來的。
還有那個可愛的小女生,笑起來甜甜的,有了兩個梨渦。
南湖縣的利潤,就算有火鍋在,一年下來也不會有多少吧。
易蒼梧直接翻看最後一頁記錄的總利潤,那個大寫的一萬零七百八十三兩讓他驚訝了一下。
沒想到就一個小小的南湖縣,開業幾個月,盈利居然有一萬多兩,比的上他開了好幾年的店鋪。
火鍋真的是一個很賺錢的生意。
翻出京城的店鋪的賬本,開的更晚,目前專營火鍋,記得蘇半夏說過,火鍋夏天的話可能沒有那麽暢銷,大冬天的生意一定很好。
京城的火鍋店鋪開的大,當看到賬本上的數字的時候,易蒼梧的眼眸還是微微的縮了一下的。
翻了十倍,十幾萬兩銀子,一天將近一千兩銀子的盈利,這麽賺錢的嗎?
仔細一看,並不是總共賺了十幾萬兩,而是流水達到了十幾萬兩,除掉成本,淨盈利是七萬多。
這裏是京城,七萬多兩也還好,他的火鍋店開的大,一天能容納上千人堂食,加之京城有錢的人多,材料也比小縣城貴。
能有現在的收入,已大大超出了易蒼梧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