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時初刻,客棧下堂中坐滿用早飯的男女老少。住宿的客人不多,來客棧的大多附近居住的百姓,點的橫豎是魚肉包子、羊肉包子兩樣。我和錢忠坐在最不起眼的角落,眼見著一桌桌坐滿。
整間客棧人聲鼎沸,三個店小二滿堂跑,手臂上高疊的竹屜往一拿一放,向上飄著熱騰騰的煙霧。
“中秋燈節整整七日的事真是定下啦?”鄰桌一位老大娘與同桌的年輕人說話。
旁邊飲茶的大漢豎起拇指,自豪道:“大娘,您外頭看看去,咱們豫州各縣的衙門差役正各縣張貼告示。今年個中秋,豫州跟京城一個樣,燈展七日。豫王爺掏銀子請咱們賞燈,多大的麵子。”
“真是想想都痛快!王爺英明啊!”
“嘿,還真別說,王爺是咱們豫州百姓的財神老爺,自打王爺來到豫州,是又修商路、又通運河、還製商船,往天上拔了豫州一把啊。”
“誰說不是呢,我家那口子上京跑商,總說京城如何如何好。現這會子,豫州趕上京尾巴咯。”
“隔著幾個月,掰著指頭數日子吧您幾位。”
……
幾乎是半堂的人跟著一同笑起來,一人一嘴,錦上添花。
我低頭舀起一勺杏仁餳粥送進口裏,豫州甜食實在太甜,但甜不過老百姓談話裏流淌出對豫王的讚揚崇敬,較之這碗粥更為燒喉嚨。
錢忠始終不言語,撕扯著手裏的胡餅放進嘴裏幹嚼。
飯後出客棧,依著袁大夫最後一封信上所寫,尋找一間名為杏草堂的藥鋪。
豫州是除鎮州外第二大藥材行貨州府,交通便達之後,四方商人南來北往采買藥材,也往各州府輸賣藥材。
更有藥材商行與藥材街,整街整街鱗次櫛比的藥材鋪,使人眼花繚亂。每一間鋪門外皆設有三層木架,邊上掛著招牌,上書:童叟無欺,隨客細看。
沿街看下來,還是沒有找到一家名叫杏草堂的藥鋪。我找上前看了看眼前這家藥鋪的木架,曬網有三層,第一層分別放著蜈蚣、守宮、寒蟾三樣駭人的藥幹;第二層放著高麗參、古山龍、半夏、龍葵、使君子;底層單獨放一本冊子供人翻閱,全數羅列著鋪內所有的藥材及價格。
一連數家看下來,大多是一樣。
“貴客可是要來挑藥材?想買點什麽裏邊看看,整條街,我這裏最劃算,貨好不貴。”手邊鋪子裏竄出個褐色交領,踏著布靴的年輕掌櫃。
順著他手指向的鋪裏看,櫃上掛著一排漆黑木板,上頭用紅墨寫著:各式花露、黨參羊藿片、安胎保生丸、參茸藥材。一旁垂著方方正正十大包的藥,全用皮紙包著,紅繩紮捆吊起來,垂在一旁晃蕩。
錢忠向前一步,道:“勞駕,跟您打聽個事,這條街上是否有間名叫杏草堂的藥鋪?掌櫃姓王。
“杏草堂啊……。”掌櫃頓時微微皺起眉頭,似乎有些難安,語氣轉變為大不願,“二位既不是來挑藥材,恕某失陪!”
說著立刻頭也不回轉入鋪子裏,拿起撣子清掃櫃麵。
又連續問了三家,皆是一樣的反應。隻要聽見杏草堂三個字,立刻變色。
走到藥材街中後段,再擇了一家,這回出來的是位衣著光鮮的女掌櫃,有些年紀,卻不妨礙粉嫩嬌豔的衣著打扮之心。
兩眼在錢忠身上沒有離開過,雙頰泛紅,等錢忠問後,她繃著臉嘀咕道:“那可是個短命鬼,小哥你這是他王家的遠親?”
我見狀便提起嗓子接上,叉腰罵:“誰是他遠親!姓王的混賬膽敢賣假藥丸,一月前我家小弟返鄉經過此地,吃了他家藥丸肚疼得昏過去,我一婦道人家能有什麽算計,要報官且無門路。隻好委屈咬牙回家,現在養好身體,請了狀師,特意從金州趕來要找他算賬!”
女掌櫃大吃一驚,也不再繃著臉,笑笑:“是這麽回事就好,可憐小哥吃了苦受了罪。你們得往這出去,向城東王府走,杏草堂在那頭。不過你們要算賬是來遲咯。”
正想再打聽,鋪裏傳來陣陣咳嗽,女掌櫃搖了搖頭扭身進去,緊接著傳來男女爭執。
我和錢忠互看一眼,回頭往城東王府去。過府前大街,沒走多久,便看見一處緊閉門窗,貼著衙門封條的鋪子,匾上寫著“杏草堂”。
門前寂寥,往來路人走到鋪前特意繞過,避之不及,唯恐挨近一分將有禍事降身。
我們繼續裝作遊人,無意間經過。杏草堂對麵是一家布莊,我便進入布莊假意挑選布料,兩鬢斑白的老夫妻是這家布莊主人。
豫州的布以花色繁多為名,整個布莊找不出一塊素淨的布料,硬著頭皮選了一塊,順道同麵善的掌櫃夫妻詢問對麵杏草堂何故被封。
老太太皺眉歎氣,老漢沉吟片刻,道:“醫死王妃的丫鬟,犯了死罪。”
為何治死王妃的丫鬟就是犯了死罪?錢忠望了我一眼,示意別再追問。
於是我們走出布莊。
“你在想什麽?”錢忠捧著我剛買的那匹大花布,道。
我拿出一小塊邊緣一頭帶著燒痕的紙,用嘴型與他解釋:“這是從信上撕下的,對著蠟燭燒過。”
錢忠眼眸深如亮得如同豫州滿是燈火的夜,粗糙的臉頰寫滿風霜,對我微微笑了,笑意裏滿是讚許之意。
既然杏草堂的消息斷了,隻好從紙張入手。
經過比對,袁大夫寄回的信中,有兩封所用的紙與以往不同。紙麵潔白稠密,紋理純淨,亦柔亦韌,依紙張特征看來,完全不同京城所能購買到的書畫用紙。
恰巧,這兩封信皆是袁大夫抵達豫州後所寄來的。
於是我們沿街搜尋紙張鋪,還要找間紙貨充足的老鋪子。
在高陽幾條大街上轉了兩圈,最終邁進一家名為留墨的紙鋪。
店裏夥計打扮的男子用指腹摸了摸紙片,信心十足笑道:“小娘子,常言道隔行如隔山,遇事問行家,你是找對人了。想我出娘胎以來就跟紙睡在一塊吃在一塊,對紙比對爹娘還熟悉。”
我微微一笑。
“喊得出名喊不出名的,隻要是紙,我們這都有!”說著,男子從背後抽出一包紙,解開上頭的繩挪到我麵前要我比對,接著說,“每天來買紙的人多得跟天上星似的,這種紙月前隻有個滿腳黑泥一身臭汗的糟老頭來買過,你形容的樣貌清秀的姑娘我倒沒見過。”
整間客棧人聲鼎沸,三個店小二滿堂跑,手臂上高疊的竹屜往一拿一放,向上飄著熱騰騰的煙霧。
“中秋燈節整整七日的事真是定下啦?”鄰桌一位老大娘與同桌的年輕人說話。
旁邊飲茶的大漢豎起拇指,自豪道:“大娘,您外頭看看去,咱們豫州各縣的衙門差役正各縣張貼告示。今年個中秋,豫州跟京城一個樣,燈展七日。豫王爺掏銀子請咱們賞燈,多大的麵子。”
“真是想想都痛快!王爺英明啊!”
“嘿,還真別說,王爺是咱們豫州百姓的財神老爺,自打王爺來到豫州,是又修商路、又通運河、還製商船,往天上拔了豫州一把啊。”
“誰說不是呢,我家那口子上京跑商,總說京城如何如何好。現這會子,豫州趕上京尾巴咯。”
“隔著幾個月,掰著指頭數日子吧您幾位。”
……
幾乎是半堂的人跟著一同笑起來,一人一嘴,錦上添花。
我低頭舀起一勺杏仁餳粥送進口裏,豫州甜食實在太甜,但甜不過老百姓談話裏流淌出對豫王的讚揚崇敬,較之這碗粥更為燒喉嚨。
錢忠始終不言語,撕扯著手裏的胡餅放進嘴裏幹嚼。
飯後出客棧,依著袁大夫最後一封信上所寫,尋找一間名為杏草堂的藥鋪。
豫州是除鎮州外第二大藥材行貨州府,交通便達之後,四方商人南來北往采買藥材,也往各州府輸賣藥材。
更有藥材商行與藥材街,整街整街鱗次櫛比的藥材鋪,使人眼花繚亂。每一間鋪門外皆設有三層木架,邊上掛著招牌,上書:童叟無欺,隨客細看。
沿街看下來,還是沒有找到一家名叫杏草堂的藥鋪。我找上前看了看眼前這家藥鋪的木架,曬網有三層,第一層分別放著蜈蚣、守宮、寒蟾三樣駭人的藥幹;第二層放著高麗參、古山龍、半夏、龍葵、使君子;底層單獨放一本冊子供人翻閱,全數羅列著鋪內所有的藥材及價格。
一連數家看下來,大多是一樣。
“貴客可是要來挑藥材?想買點什麽裏邊看看,整條街,我這裏最劃算,貨好不貴。”手邊鋪子裏竄出個褐色交領,踏著布靴的年輕掌櫃。
順著他手指向的鋪裏看,櫃上掛著一排漆黑木板,上頭用紅墨寫著:各式花露、黨參羊藿片、安胎保生丸、參茸藥材。一旁垂著方方正正十大包的藥,全用皮紙包著,紅繩紮捆吊起來,垂在一旁晃蕩。
錢忠向前一步,道:“勞駕,跟您打聽個事,這條街上是否有間名叫杏草堂的藥鋪?掌櫃姓王。
“杏草堂啊……。”掌櫃頓時微微皺起眉頭,似乎有些難安,語氣轉變為大不願,“二位既不是來挑藥材,恕某失陪!”
說著立刻頭也不回轉入鋪子裏,拿起撣子清掃櫃麵。
又連續問了三家,皆是一樣的反應。隻要聽見杏草堂三個字,立刻變色。
走到藥材街中後段,再擇了一家,這回出來的是位衣著光鮮的女掌櫃,有些年紀,卻不妨礙粉嫩嬌豔的衣著打扮之心。
兩眼在錢忠身上沒有離開過,雙頰泛紅,等錢忠問後,她繃著臉嘀咕道:“那可是個短命鬼,小哥你這是他王家的遠親?”
我見狀便提起嗓子接上,叉腰罵:“誰是他遠親!姓王的混賬膽敢賣假藥丸,一月前我家小弟返鄉經過此地,吃了他家藥丸肚疼得昏過去,我一婦道人家能有什麽算計,要報官且無門路。隻好委屈咬牙回家,現在養好身體,請了狀師,特意從金州趕來要找他算賬!”
女掌櫃大吃一驚,也不再繃著臉,笑笑:“是這麽回事就好,可憐小哥吃了苦受了罪。你們得往這出去,向城東王府走,杏草堂在那頭。不過你們要算賬是來遲咯。”
正想再打聽,鋪裏傳來陣陣咳嗽,女掌櫃搖了搖頭扭身進去,緊接著傳來男女爭執。
我和錢忠互看一眼,回頭往城東王府去。過府前大街,沒走多久,便看見一處緊閉門窗,貼著衙門封條的鋪子,匾上寫著“杏草堂”。
門前寂寥,往來路人走到鋪前特意繞過,避之不及,唯恐挨近一分將有禍事降身。
我們繼續裝作遊人,無意間經過。杏草堂對麵是一家布莊,我便進入布莊假意挑選布料,兩鬢斑白的老夫妻是這家布莊主人。
豫州的布以花色繁多為名,整個布莊找不出一塊素淨的布料,硬著頭皮選了一塊,順道同麵善的掌櫃夫妻詢問對麵杏草堂何故被封。
老太太皺眉歎氣,老漢沉吟片刻,道:“醫死王妃的丫鬟,犯了死罪。”
為何治死王妃的丫鬟就是犯了死罪?錢忠望了我一眼,示意別再追問。
於是我們走出布莊。
“你在想什麽?”錢忠捧著我剛買的那匹大花布,道。
我拿出一小塊邊緣一頭帶著燒痕的紙,用嘴型與他解釋:“這是從信上撕下的,對著蠟燭燒過。”
錢忠眼眸深如亮得如同豫州滿是燈火的夜,粗糙的臉頰寫滿風霜,對我微微笑了,笑意裏滿是讚許之意。
既然杏草堂的消息斷了,隻好從紙張入手。
經過比對,袁大夫寄回的信中,有兩封所用的紙與以往不同。紙麵潔白稠密,紋理純淨,亦柔亦韌,依紙張特征看來,完全不同京城所能購買到的書畫用紙。
恰巧,這兩封信皆是袁大夫抵達豫州後所寄來的。
於是我們沿街搜尋紙張鋪,還要找間紙貨充足的老鋪子。
在高陽幾條大街上轉了兩圈,最終邁進一家名為留墨的紙鋪。
店裏夥計打扮的男子用指腹摸了摸紙片,信心十足笑道:“小娘子,常言道隔行如隔山,遇事問行家,你是找對人了。想我出娘胎以來就跟紙睡在一塊吃在一塊,對紙比對爹娘還熟悉。”
我微微一笑。
“喊得出名喊不出名的,隻要是紙,我們這都有!”說著,男子從背後抽出一包紙,解開上頭的繩挪到我麵前要我比對,接著說,“每天來買紙的人多得跟天上星似的,這種紙月前隻有個滿腳黑泥一身臭汗的糟老頭來買過,你形容的樣貌清秀的姑娘我倒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