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都是其次,主要還是菜太香了。
酸菜魚、麻辣豆腐、木耳肉絲、菌菇湯、油渣炒菘菜、韭菜炒雞蛋、芋兒燒排骨、爆炒肥腸、筍子燒雞……比人臉大的盆,一葷一素一湯,每天不重樣,更讓他們吃驚的是,油渣炒菘菜、韭菜炒雞蛋這樣的竟然還是素菜,還不是什麽清湯寡水的,每樣菜都油水十足。光是油水就已經夠引人垂涎的了,可關鍵人家也不知道是怎麽做的,那叫個香。
他們不好說,私下隻猜測是不是祿哥兒媳婦燒的菜,畢竟他們鄉下人哪做得出這些花樣,還這麽好吃,他們說比下館子吃得好也不是誇張和恭維,盡管大家沒幾個真正去飯館裏點過酒菜的,可俗話說得好,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反正就以他們的見識來看,這絕對比他們知道的任何一家館子都做得好,甚至有些以前聽都沒聽過的菜式,也都樣樣好吃的不行。
一開始有些人本來是衝著工錢來的,畢竟入冬了田裏活兒少了,很多壯勞力就是要出去找活幹掙點錢的,不圖錢還圖什麽呢?哪怕就是要討好喬家二房,想著他們跟煙雲閣做生意,以後說不定還能帶帶自家,可沒到手的好處哪能比眼前本來該有卻飛了的好處更叫人惋惜?所以有些人剛開始幹的時候,心裏還是有些不高興的,加上張愛英還要去看著他們,告訴他們往哪裏挖坑哪裏挖溝渠,一個
女人家來指揮,他們心裏就更不滿了。隻是礙於喬家二房現在的威勢,根本不敢表現出來而已。
可等吃了那飯菜,一下子個個都打起了精神。雖然沒有工錢令人惋惜,但是每天吃這麽好也值了不是麽?想想反正已經應了,結交好喬家二房那本來就是他們一開始的打算不是麽!人家雖然沒開工錢,這不也挺厚道了麽?飯菜都有油水還管飽,這種好日子他們何嚐經曆過?心頭不滿一掃而空,大家全都卯足了勁幹活,而幹活的動力就是那兩頓飯菜。
一到飯點,大家依次洗好手,各自去拿了碗筷,就排隊去打飯打菜。這種類似於自助的模式也不算太稀奇,他們出去幹活也是這樣,隻不過人家都是分好了給他們,而現在是給了他們碗讓他們去打。大家夥一個個的並沒有因為沒讓他們一桌子吃飯就覺得不好什麽的,本來上桌也坐不下這麽多人,而且實際上這樣打飯打菜他們還更自由,比外頭那種幹了活等著放飯還要跟打飯菜的人陪好臉可強多了。
打了飯菜,每個人都到一邊,或是坐或是蹲,三三兩兩地吃著自己碗裏的飯。第一碗是最快的,畢竟這時最餓最饞,等到後頭添碗的時候就好了,肚子裏稍微飽了一點,可以慢慢品味美味的肉菜了。到最後,菜盆裏的湯汁都會被倒幹淨刮幹淨,大家吃得打飽嗝還在歎息。
“太好吃了,我感覺
我還能再吃一大碗。”
“別吹了,看看你這肚子,剛那碗湯都勉強吧,嘖,好吃也不能這麽胡吃海塞啊!”
大家各自打趣,走在院子裏消食,順手就打個水什麽的——唉,其實按他們的意思,他們本來是要吃了飯就立刻繼續幹活的,主人家給他們吃這麽好,說實話,就算是真結了工錢,他們拿錢回家去也未必能吃這麽好的。就是有那種把張愛英當傻子的,心裏也對她滿意極了。所以就有老實人,覺得必須要抓緊時間,每時每刻都不能浪費。吃了飯就要繼續去幹活,是被張愛英給攔住了,讓他們先休息一下,坐一會兒再慢慢走一會兒消消食。
“剛吃了可不能急著幹活,尤其是力氣活,你們就想想,肚子裏飽飽的,吃的飯進去還沒消化,幹力氣活拉扯到,那肯定是會不舒服的,萬一吐了那不更虧大了麽?”
其實一開始大家還不怎麽願意聽,聽到說可能會吐,大家就聽勸了——廢話,吃進肚子裏的東西,還是油水這麽足的好東西,吐了那多可惜啊!要知道,他們想帶回家去給娃嚐嚐都不能呢!
又是一天幹完,送走了幹活的人,張愛英進了灶房跟著陳彩妮一起收拾,問:“剛我看到有人進來,是不是又有人提了那事?”
不是別的,就是說要把飯帶回去的事。
其實一開始,張愛英覺得午飯必須在這兒吃不能省下不能帶走,但晚飯
可以準許他們帶回去吃。
畢竟吃午飯是為了保證下午幹活,可晚上吃了飯又不會再繼續幹活,她一開始還真覺得讓他們帶回去沒什麽。換位思考一下,若是她出去幹活,吃香的喝辣的,也肯定想要帶回去跟家裏人分享。尤其是做了父母的,什麽好東西都得惦記著孩子,這種時候能通融一下也算是有點人情味。
但是把她這想法否定回來的卻是陳彩妮,這個一輩子在田地在家裏轉的女人,卻用她的道理勸住了張愛英:“這不行,本來他們就想帶回家吃,你通融了一個是不是大家都帶回去,那你有多少夠他們帶的?”
“那定量,一人一碗還不行嗎?”
“本來是行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說的是管飽,你中午讓他們吃多少?誰隻吃了一碗的?到了晚上就說一人隻讓帶一碗回去,你覺得他們會滿意嗎?但要是放開了,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飯量打,有的能吃三碗,有的能吃四碗,這就不一樣了,不一樣就是不公平,那少打了的肯定會不滿意。就是你自己,真讓他們三碗四碗的打飯菜,你有多少夠給他們打的?”
陳彩妮真的是毫不客氣給張愛英翻白眼:“自己吃的時候,管飽了都沒話說。一旦讓他們帶回家,你信不信個個都會努力打菜?誰多誰少又是麻煩。而且一個人能管飽,帶回家去一大家子能分到多少?到最後,誰也不會覺得你
讓他們帶回家去吃是好事,隻會怪你給的少,沒讓他們一家子都吃飽……”
簡直猶如唐僧念經,但也成功阻斷了張愛英的想法。
所以他們就一開始定下了規矩,來幹活的在這裏都能管飽,但不能把飯菜帶走,誰也不能。可是哪怕有規定,也總有那麽幾個覺得自己跟喬家二房或者說跟陳彩妮關係不一般的人,就非得跑來說說情想法子試探。
別說陳彩妮,張愛英這裏都應付過好幾批了。
剛也是張愛英看到有人跑來灶房,要知道他們的飯菜都是端到堂屋裏去的,根本不需要跑灶房。
陳彩妮皺眉:“是劉冬過來了,不過不是這個事兒,他是為了另一個事兒。”
“又是他?他又來說什麽了?你就直接說吧。”張愛英看她竟然還有些吞吞吐吐的,急得問出口了又後知後覺,“要是你家的事兒不好說也不用告訴我,但是有什麽麻煩的話,也可以跟我說說。”
雖然她也想不到劉冬能有什麽事找陳彩妮,但要真是麻煩的事,她當然不可能袖手旁觀。
酸菜魚、麻辣豆腐、木耳肉絲、菌菇湯、油渣炒菘菜、韭菜炒雞蛋、芋兒燒排骨、爆炒肥腸、筍子燒雞……比人臉大的盆,一葷一素一湯,每天不重樣,更讓他們吃驚的是,油渣炒菘菜、韭菜炒雞蛋這樣的竟然還是素菜,還不是什麽清湯寡水的,每樣菜都油水十足。光是油水就已經夠引人垂涎的了,可關鍵人家也不知道是怎麽做的,那叫個香。
他們不好說,私下隻猜測是不是祿哥兒媳婦燒的菜,畢竟他們鄉下人哪做得出這些花樣,還這麽好吃,他們說比下館子吃得好也不是誇張和恭維,盡管大家沒幾個真正去飯館裏點過酒菜的,可俗話說得好,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反正就以他們的見識來看,這絕對比他們知道的任何一家館子都做得好,甚至有些以前聽都沒聽過的菜式,也都樣樣好吃的不行。
一開始有些人本來是衝著工錢來的,畢竟入冬了田裏活兒少了,很多壯勞力就是要出去找活幹掙點錢的,不圖錢還圖什麽呢?哪怕就是要討好喬家二房,想著他們跟煙雲閣做生意,以後說不定還能帶帶自家,可沒到手的好處哪能比眼前本來該有卻飛了的好處更叫人惋惜?所以有些人剛開始幹的時候,心裏還是有些不高興的,加上張愛英還要去看著他們,告訴他們往哪裏挖坑哪裏挖溝渠,一個
女人家來指揮,他們心裏就更不滿了。隻是礙於喬家二房現在的威勢,根本不敢表現出來而已。
可等吃了那飯菜,一下子個個都打起了精神。雖然沒有工錢令人惋惜,但是每天吃這麽好也值了不是麽?想想反正已經應了,結交好喬家二房那本來就是他們一開始的打算不是麽!人家雖然沒開工錢,這不也挺厚道了麽?飯菜都有油水還管飽,這種好日子他們何嚐經曆過?心頭不滿一掃而空,大家全都卯足了勁幹活,而幹活的動力就是那兩頓飯菜。
一到飯點,大家依次洗好手,各自去拿了碗筷,就排隊去打飯打菜。這種類似於自助的模式也不算太稀奇,他們出去幹活也是這樣,隻不過人家都是分好了給他們,而現在是給了他們碗讓他們去打。大家夥一個個的並沒有因為沒讓他們一桌子吃飯就覺得不好什麽的,本來上桌也坐不下這麽多人,而且實際上這樣打飯打菜他們還更自由,比外頭那種幹了活等著放飯還要跟打飯菜的人陪好臉可強多了。
打了飯菜,每個人都到一邊,或是坐或是蹲,三三兩兩地吃著自己碗裏的飯。第一碗是最快的,畢竟這時最餓最饞,等到後頭添碗的時候就好了,肚子裏稍微飽了一點,可以慢慢品味美味的肉菜了。到最後,菜盆裏的湯汁都會被倒幹淨刮幹淨,大家吃得打飽嗝還在歎息。
“太好吃了,我感覺
我還能再吃一大碗。”
“別吹了,看看你這肚子,剛那碗湯都勉強吧,嘖,好吃也不能這麽胡吃海塞啊!”
大家各自打趣,走在院子裏消食,順手就打個水什麽的——唉,其實按他們的意思,他們本來是要吃了飯就立刻繼續幹活的,主人家給他們吃這麽好,說實話,就算是真結了工錢,他們拿錢回家去也未必能吃這麽好的。就是有那種把張愛英當傻子的,心裏也對她滿意極了。所以就有老實人,覺得必須要抓緊時間,每時每刻都不能浪費。吃了飯就要繼續去幹活,是被張愛英給攔住了,讓他們先休息一下,坐一會兒再慢慢走一會兒消消食。
“剛吃了可不能急著幹活,尤其是力氣活,你們就想想,肚子裏飽飽的,吃的飯進去還沒消化,幹力氣活拉扯到,那肯定是會不舒服的,萬一吐了那不更虧大了麽?”
其實一開始大家還不怎麽願意聽,聽到說可能會吐,大家就聽勸了——廢話,吃進肚子裏的東西,還是油水這麽足的好東西,吐了那多可惜啊!要知道,他們想帶回家去給娃嚐嚐都不能呢!
又是一天幹完,送走了幹活的人,張愛英進了灶房跟著陳彩妮一起收拾,問:“剛我看到有人進來,是不是又有人提了那事?”
不是別的,就是說要把飯帶回去的事。
其實一開始,張愛英覺得午飯必須在這兒吃不能省下不能帶走,但晚飯
可以準許他們帶回去吃。
畢竟吃午飯是為了保證下午幹活,可晚上吃了飯又不會再繼續幹活,她一開始還真覺得讓他們帶回去沒什麽。換位思考一下,若是她出去幹活,吃香的喝辣的,也肯定想要帶回去跟家裏人分享。尤其是做了父母的,什麽好東西都得惦記著孩子,這種時候能通融一下也算是有點人情味。
但是把她這想法否定回來的卻是陳彩妮,這個一輩子在田地在家裏轉的女人,卻用她的道理勸住了張愛英:“這不行,本來他們就想帶回家吃,你通融了一個是不是大家都帶回去,那你有多少夠他們帶的?”
“那定量,一人一碗還不行嗎?”
“本來是行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說的是管飽,你中午讓他們吃多少?誰隻吃了一碗的?到了晚上就說一人隻讓帶一碗回去,你覺得他們會滿意嗎?但要是放開了,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飯量打,有的能吃三碗,有的能吃四碗,這就不一樣了,不一樣就是不公平,那少打了的肯定會不滿意。就是你自己,真讓他們三碗四碗的打飯菜,你有多少夠給他們打的?”
陳彩妮真的是毫不客氣給張愛英翻白眼:“自己吃的時候,管飽了都沒話說。一旦讓他們帶回家,你信不信個個都會努力打菜?誰多誰少又是麻煩。而且一個人能管飽,帶回家去一大家子能分到多少?到最後,誰也不會覺得你
讓他們帶回家去吃是好事,隻會怪你給的少,沒讓他們一家子都吃飽……”
簡直猶如唐僧念經,但也成功阻斷了張愛英的想法。
所以他們就一開始定下了規矩,來幹活的在這裏都能管飽,但不能把飯菜帶走,誰也不能。可是哪怕有規定,也總有那麽幾個覺得自己跟喬家二房或者說跟陳彩妮關係不一般的人,就非得跑來說說情想法子試探。
別說陳彩妮,張愛英這裏都應付過好幾批了。
剛也是張愛英看到有人跑來灶房,要知道他們的飯菜都是端到堂屋裏去的,根本不需要跑灶房。
陳彩妮皺眉:“是劉冬過來了,不過不是這個事兒,他是為了另一個事兒。”
“又是他?他又來說什麽了?你就直接說吧。”張愛英看她竟然還有些吞吞吐吐的,急得問出口了又後知後覺,“要是你家的事兒不好說也不用告訴我,但是有什麽麻煩的話,也可以跟我說說。”
雖然她也想不到劉冬能有什麽事找陳彩妮,但要真是麻煩的事,她當然不可能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