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兒郎不願尚公主是真的。
這倒不是說成為駙馬就不能當官,恰恰相反,本朝並無此條例。而且本朝公主的權力地位都還算高的,也因此多的是做了駙馬後更進一步青雲直上甚至一步登天的,畢竟那就算皇親國戚了,有這層關係,皇帝還能不多看重幾分嗎?自家人用起來不更放心不更順手?就算皇帝不看重,公主們但凡跟駙馬感情好或者是為了下一代的前程,也會在皇帝麵前多多進言給自家駙馬拉好處。嗯,之所以說感情好,那當然就是因為也有不少感情不好的,公主休夫的都有,就算不至於鬧得那麽難看,公主自己開府,與駙馬分居養麵首的也不在少數。
再加上,天地君親師,君在親之前,本朝皇帝並沒有弱勢到要向世家搖尾乞憐的地步,建朝至今更沒有哪一任皇帝昏頭地發布什麽公主也要遵循人倫孝道的狗屁詔書去任由天家公主被糟踐。所以一旦尚了公主,就是公婆也得對公主兒媳行禮,這可不是許多高傲的世家所能忍受的。
綜上,本朝公主整體風格就是比較剽悍不拘的,再加上世家與皇權的對立,但凡講究一點要臉的大世家,都不想沾染公主。畢竟,他們可看不起這種不守婦道的女人,也不想自己潔白無瑕的名聲沾上裙帶關係這種瑕疵。
但就因為世家不想尚公主,就算是天家公主沒臉嗎?
人家真的在意這些嗎
?也不見得吧。
以前的劉五娘或許會覺得是這樣,就天家公主那些行徑,不管是做道姑還是養麵首,或者假作道姑實則養麵首,一樁樁一件件哪裏是正經淑女能做的事?無非就是仗著公主身份肆意亂來而已,實則都是叫人看笑話。
要論世間女子表率,還得是她們這些世家傳承千年精心養育出來的女孩兒,德容言功無一不通,相夫教子更是為人稱道。
看看世家子弟的選擇就知道了。
甚至不是世家子弟,就是隨便一個普通人,都願意花大量的“陪門財”來求娶世家女,所謂陪門財,就是門第差別太大的人家求娶之時格外添加的一筆彩禮,說白了就是用來補門第的,門第越低補的越多。這是圖的什麽?還不就是世家的名頭。都說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戰亂年代世家血脈斷絕的時候,可以直接搶祖宗,名頭一扯族譜記上,自己就披上了世家的外套成了世家傳人;太平時候可不就隻有花點錢才能跟世家拉上關係。這結為姻親就是最常見的方式。而且在皇權打壓下,加上多數世家子弟享受供奉慣了,除了個好聽的家族名頭,其實沒有什麽大本事,所以家裏虧空是真的。兩邊一拍即合,這結姻親補門第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
也正是聽別人說到這些,劉五娘才知道原來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所謂世家女也不過就是家族和父兄賣出去的
一件商品。因為出得起高昂陪門財的,往往都是大商戶,也就是這些商戶才會這般急於撇去身上所謂的銅臭味,要沾染一下世家的風雅。
那些人告訴她這些事,本意是想說明她已經受了多少優待,畢竟就連他們益都劉家一些旁支的女子也得為了家裏這筆陪門財去嫁給商戶,她卻是可以任意挑選各大世家未定親的兒郎,又怎麽不算一種好命呢?
偏偏她就跟常人不一樣,她的確因為這種比較而感覺到了一點幸運,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倒是從這些事中更窺見了世道對女人的殘忍。世家女兒都尚且隻是一件商品,那些平民百姓的女孩兒又該是怎樣的命運呢?
而相比起做這種循規蹈矩三從四德受男人喜歡和追捧的世家淑女,她覺得天家公主可真是要痛快多了。想成婚就成婚,不想成婚就去做姑子,卻也不必做真的道姑不必清心寡欲沒有清規戒律,想要養麵首就養幾個,有自己的公主府不用去看婆家的臉色……怎麽想都很爽。
隻是,這些不是清雅高貴的世家女能說的話。她隻能全都吞進肚子裏。
也放在心裏,時時刻刻回想一下,讓自己能明白,不要自欺欺人的淪陷。
“那五娘就先回去了。”
她四平八穩地告辭。
離開了父親的書房,穿過廊道,走了好遠,她才鬆了口氣,慢慢恢複了麵無表情,所有的感動也好、不甘也好、
感恩也好、怨憎也好,都全被碾進了心底深處,愛也好恨也罷複雜地揉在一起。
這一趟問話開端和結束似乎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父親那裏更是滴水不漏,什麽消息都沒透給她一句。
但誰說一定要有了正麵回答才算是回答呢?
父親這種回避隱瞞的態度,已經是一種回答了啊!
劉五娘幾乎是立刻就確定了,那什麽生日蛋糕定然另有深意。
她並不傻,本來就極為聰明,加上這兩年跟薑琬走得近,所以幾乎是瞬間就想到了製糖這上頭。
然後她也激動起來。
這其中有多少的利潤在從前她可能也不是那麽了解,畢竟身為益都劉家嫡係唯一的小娘子,她要什麽好東西沒有,再怎麽行走市井,也還是和普通人的生活存在壁壘的。她吃過各種耗費昂貴製作出來的美味糖品,就很難理解平民百姓甚至很多底層農民一年到頭都嚐不到糖味兒的生存狀態。不說出“何不食肉糜”已經算是一種體諒,讓她如何能切身去體會其中的艱苦貧窮,又如何去想到這其中的利潤?
但她現在是能隱約想到的。托了薑琬的福,也托了這兩年相看的福,她得跟著大嫂學習掌理中饋,別的什麽有沒有學到不好說,但是對於各種物價她已經有了比從前清晰許多的認知。
若真的是她想的那樣,這將會是一比多大的生意啊!真是可以說是在整個大慶朝都能掀起一番革新。
劉
五娘一瞬間頭皮發麻,抬腳就想往外走,她得去找薑琬問清楚。
但這激動的念頭就在腦子裏過了一瞬,她就立刻打住了。
不行,且不說父親剛才叮囑了她少跟喬家人來往,就是她自己現在其實也就是個猜測,雖然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但萬一不是呢?
還是得再等等,還得再查查。
這倒不是說成為駙馬就不能當官,恰恰相反,本朝並無此條例。而且本朝公主的權力地位都還算高的,也因此多的是做了駙馬後更進一步青雲直上甚至一步登天的,畢竟那就算皇親國戚了,有這層關係,皇帝還能不多看重幾分嗎?自家人用起來不更放心不更順手?就算皇帝不看重,公主們但凡跟駙馬感情好或者是為了下一代的前程,也會在皇帝麵前多多進言給自家駙馬拉好處。嗯,之所以說感情好,那當然就是因為也有不少感情不好的,公主休夫的都有,就算不至於鬧得那麽難看,公主自己開府,與駙馬分居養麵首的也不在少數。
再加上,天地君親師,君在親之前,本朝皇帝並沒有弱勢到要向世家搖尾乞憐的地步,建朝至今更沒有哪一任皇帝昏頭地發布什麽公主也要遵循人倫孝道的狗屁詔書去任由天家公主被糟踐。所以一旦尚了公主,就是公婆也得對公主兒媳行禮,這可不是許多高傲的世家所能忍受的。
綜上,本朝公主整體風格就是比較剽悍不拘的,再加上世家與皇權的對立,但凡講究一點要臉的大世家,都不想沾染公主。畢竟,他們可看不起這種不守婦道的女人,也不想自己潔白無瑕的名聲沾上裙帶關係這種瑕疵。
但就因為世家不想尚公主,就算是天家公主沒臉嗎?
人家真的在意這些嗎
?也不見得吧。
以前的劉五娘或許會覺得是這樣,就天家公主那些行徑,不管是做道姑還是養麵首,或者假作道姑實則養麵首,一樁樁一件件哪裏是正經淑女能做的事?無非就是仗著公主身份肆意亂來而已,實則都是叫人看笑話。
要論世間女子表率,還得是她們這些世家傳承千年精心養育出來的女孩兒,德容言功無一不通,相夫教子更是為人稱道。
看看世家子弟的選擇就知道了。
甚至不是世家子弟,就是隨便一個普通人,都願意花大量的“陪門財”來求娶世家女,所謂陪門財,就是門第差別太大的人家求娶之時格外添加的一筆彩禮,說白了就是用來補門第的,門第越低補的越多。這是圖的什麽?還不就是世家的名頭。都說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戰亂年代世家血脈斷絕的時候,可以直接搶祖宗,名頭一扯族譜記上,自己就披上了世家的外套成了世家傳人;太平時候可不就隻有花點錢才能跟世家拉上關係。這結為姻親就是最常見的方式。而且在皇權打壓下,加上多數世家子弟享受供奉慣了,除了個好聽的家族名頭,其實沒有什麽大本事,所以家裏虧空是真的。兩邊一拍即合,這結姻親補門第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
也正是聽別人說到這些,劉五娘才知道原來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所謂世家女也不過就是家族和父兄賣出去的
一件商品。因為出得起高昂陪門財的,往往都是大商戶,也就是這些商戶才會這般急於撇去身上所謂的銅臭味,要沾染一下世家的風雅。
那些人告訴她這些事,本意是想說明她已經受了多少優待,畢竟就連他們益都劉家一些旁支的女子也得為了家裏這筆陪門財去嫁給商戶,她卻是可以任意挑選各大世家未定親的兒郎,又怎麽不算一種好命呢?
偏偏她就跟常人不一樣,她的確因為這種比較而感覺到了一點幸運,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倒是從這些事中更窺見了世道對女人的殘忍。世家女兒都尚且隻是一件商品,那些平民百姓的女孩兒又該是怎樣的命運呢?
而相比起做這種循規蹈矩三從四德受男人喜歡和追捧的世家淑女,她覺得天家公主可真是要痛快多了。想成婚就成婚,不想成婚就去做姑子,卻也不必做真的道姑不必清心寡欲沒有清規戒律,想要養麵首就養幾個,有自己的公主府不用去看婆家的臉色……怎麽想都很爽。
隻是,這些不是清雅高貴的世家女能說的話。她隻能全都吞進肚子裏。
也放在心裏,時時刻刻回想一下,讓自己能明白,不要自欺欺人的淪陷。
“那五娘就先回去了。”
她四平八穩地告辭。
離開了父親的書房,穿過廊道,走了好遠,她才鬆了口氣,慢慢恢複了麵無表情,所有的感動也好、不甘也好、
感恩也好、怨憎也好,都全被碾進了心底深處,愛也好恨也罷複雜地揉在一起。
這一趟問話開端和結束似乎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父親那裏更是滴水不漏,什麽消息都沒透給她一句。
但誰說一定要有了正麵回答才算是回答呢?
父親這種回避隱瞞的態度,已經是一種回答了啊!
劉五娘幾乎是立刻就確定了,那什麽生日蛋糕定然另有深意。
她並不傻,本來就極為聰明,加上這兩年跟薑琬走得近,所以幾乎是瞬間就想到了製糖這上頭。
然後她也激動起來。
這其中有多少的利潤在從前她可能也不是那麽了解,畢竟身為益都劉家嫡係唯一的小娘子,她要什麽好東西沒有,再怎麽行走市井,也還是和普通人的生活存在壁壘的。她吃過各種耗費昂貴製作出來的美味糖品,就很難理解平民百姓甚至很多底層農民一年到頭都嚐不到糖味兒的生存狀態。不說出“何不食肉糜”已經算是一種體諒,讓她如何能切身去體會其中的艱苦貧窮,又如何去想到這其中的利潤?
但她現在是能隱約想到的。托了薑琬的福,也托了這兩年相看的福,她得跟著大嫂學習掌理中饋,別的什麽有沒有學到不好說,但是對於各種物價她已經有了比從前清晰許多的認知。
若真的是她想的那樣,這將會是一比多大的生意啊!真是可以說是在整個大慶朝都能掀起一番革新。
劉
五娘一瞬間頭皮發麻,抬腳就想往外走,她得去找薑琬問清楚。
但這激動的念頭就在腦子裏過了一瞬,她就立刻打住了。
不行,且不說父親剛才叮囑了她少跟喬家人來往,就是她自己現在其實也就是個猜測,雖然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但萬一不是呢?
還是得再等等,還得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