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穿越後,我帶著大明走向昌盛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封侯也就罷了,居然還有封地……實在是恩寵熾盛啊。”
這幾天以來,這種話陸知白已經聽得耳朵起繭子了,所以隻是笑笑。
他又問道:“最近幾天的朝會上,可有什麽事嗎?”
餘文昇說了幾件事,又想了想,說了陸知白可能會關心的,就道:
“既然胡惟庸已伏誅,陛下就打算順勢廢除中書省。吏部、禮部和戶部,正在重新商議官員的品級與俸祿呢。”
“隻不過,馬上沒了中書省,大小政務都落在陛下肩上,龍體辛勞。聖上便要改革官製,欲搜尋人才輔佐於他……”
陸知白對他點頭道謝。
隨後,想了一想,便緩步去武英殿找朱元璋。
他已經有些日子沒進宮請安了,正應該刷刷存在感。
順帶,向老朱打探一下口風。
曆史上也是如此,胡惟庸倒台之後,中書省隨後也沒了,六部的地位得以提高。
但事情太多,老朱再加上太子,也處理不過來,工作量陡然增加。
朱元璋那麽聰明,自然是明白君王必須有人輔佐的道理。
他說過:“人君之能致治者,為其有賢人而為之輔也。”
絕不能再立丞相了,否則丞相便會集中權柄,若是有奸佞當道,便是民不聊生、國將不國的場麵。
但如果要找人輔佐政務,這種級別的文秘製度,又該如何擬定?
到了武英殿,陸知白行禮。
他剛開口請安。
朱元璋就抬頭飛快的看了他一眼,表情倒是和顏悅色,卻不怎麽熱絡。
他的眼睛隨後又望向了奏疏。
忙著呢!
陸知白曉得他的風格,也不與他廢話,便開門見山地詢問起了欲廢除中書省的事情。
朱元璋便道:“不錯,你不上朝,咱便說與你知道——
革去中書省後,升六部,仿古六卿之製,俾之各司所事,更置五軍都督府,以分領軍衛。如此,則權不專於一司,事不留於壅蔽。”
他頓了一頓,又說:
“不過也有大臣覺得要設三公府,以勳舊大臣為太師、太傅、太保,總率百僚庶務。咱現在還有些拿不定主意。”
朱元璋說著,眉頭就皺了起來。
他看了看桌案上幾堆數尺高的奏疏,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陸知白終於從他臉上看出了“批不完,真的批不完”的疲憊之色。
心中倒是覺得好笑起來。
大明第一勞模,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啊,黑眼圈都快熬出來了。
陸知白一副關切之色,說道:
“陛下事務繁忙,卻也不宜久坐。每半個時辰便要起身走動,遠眺,否則有礙龍體。”
朱元璋搖頭歎道:“你還說呢?咱都覺得屁股疼,眼睛都要花了!
這些天咱每天要處理二百多本奏疏,大小政務每天都有三四百件!”
朱元璋:??????!
他不由得憂心忡忡地歎道:
“以咱的老練,尚且如此艱難,往後那些子孫又該如何手忙腳亂?
必有許多國事被耽誤了。這輔佐製度必須盡早定下來。你以為如何?”
盡管朱元璋心中覺得陸知白年紀小。
雖然擅長財貨經營,還有工藝技術,但不代表他對於政事也那麽懂。
不過,朱元璋向來廣開言路,倒也願意聽一聽陸知白的想法。
萬一有什麽可行的奇思妙想,那就是賺到了。
陸知白斟酌片刻,開口道:
“陛下,兒臣以為這三公或是九卿,皆不可取……”
朱元璋眯起眼睛,問道:“你且細細道來。”
陸知白就說:“雖然這樣可以分權,但三公九卿本身已是位高權重,又有各自的利益訴求。
這幾天以來,這種話陸知白已經聽得耳朵起繭子了,所以隻是笑笑。
他又問道:“最近幾天的朝會上,可有什麽事嗎?”
餘文昇說了幾件事,又想了想,說了陸知白可能會關心的,就道:
“既然胡惟庸已伏誅,陛下就打算順勢廢除中書省。吏部、禮部和戶部,正在重新商議官員的品級與俸祿呢。”
“隻不過,馬上沒了中書省,大小政務都落在陛下肩上,龍體辛勞。聖上便要改革官製,欲搜尋人才輔佐於他……”
陸知白對他點頭道謝。
隨後,想了一想,便緩步去武英殿找朱元璋。
他已經有些日子沒進宮請安了,正應該刷刷存在感。
順帶,向老朱打探一下口風。
曆史上也是如此,胡惟庸倒台之後,中書省隨後也沒了,六部的地位得以提高。
但事情太多,老朱再加上太子,也處理不過來,工作量陡然增加。
朱元璋那麽聰明,自然是明白君王必須有人輔佐的道理。
他說過:“人君之能致治者,為其有賢人而為之輔也。”
絕不能再立丞相了,否則丞相便會集中權柄,若是有奸佞當道,便是民不聊生、國將不國的場麵。
但如果要找人輔佐政務,這種級別的文秘製度,又該如何擬定?
到了武英殿,陸知白行禮。
他剛開口請安。
朱元璋就抬頭飛快的看了他一眼,表情倒是和顏悅色,卻不怎麽熱絡。
他的眼睛隨後又望向了奏疏。
忙著呢!
陸知白曉得他的風格,也不與他廢話,便開門見山地詢問起了欲廢除中書省的事情。
朱元璋便道:“不錯,你不上朝,咱便說與你知道——
革去中書省後,升六部,仿古六卿之製,俾之各司所事,更置五軍都督府,以分領軍衛。如此,則權不專於一司,事不留於壅蔽。”
他頓了一頓,又說:
“不過也有大臣覺得要設三公府,以勳舊大臣為太師、太傅、太保,總率百僚庶務。咱現在還有些拿不定主意。”
朱元璋說著,眉頭就皺了起來。
他看了看桌案上幾堆數尺高的奏疏,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陸知白終於從他臉上看出了“批不完,真的批不完”的疲憊之色。
心中倒是覺得好笑起來。
大明第一勞模,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啊,黑眼圈都快熬出來了。
陸知白一副關切之色,說道:
“陛下事務繁忙,卻也不宜久坐。每半個時辰便要起身走動,遠眺,否則有礙龍體。”
朱元璋搖頭歎道:“你還說呢?咱都覺得屁股疼,眼睛都要花了!
這些天咱每天要處理二百多本奏疏,大小政務每天都有三四百件!”
朱元璋:??????!
他不由得憂心忡忡地歎道:
“以咱的老練,尚且如此艱難,往後那些子孫又該如何手忙腳亂?
必有許多國事被耽誤了。這輔佐製度必須盡早定下來。你以為如何?”
盡管朱元璋心中覺得陸知白年紀小。
雖然擅長財貨經營,還有工藝技術,但不代表他對於政事也那麽懂。
不過,朱元璋向來廣開言路,倒也願意聽一聽陸知白的想法。
萬一有什麽可行的奇思妙想,那就是賺到了。
陸知白斟酌片刻,開口道:
“陛下,兒臣以為這三公或是九卿,皆不可取……”
朱元璋眯起眼睛,問道:“你且細細道來。”
陸知白就說:“雖然這樣可以分權,但三公九卿本身已是位高權重,又有各自的利益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