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湊到一起,有些事情是否真能順暢的商量出利國利民的方案,倒不好說……”


    他這有點瞎扯,因為這製度還沒開始施行呢。


    隻是提前預判一下可能的危害。


    朱元璋聽了,一番沉吟之後,稍稍頷首道:


    “你說的也有些道理。”


    他現在最在意的就是分權,絕對不能再出一個像胡惟庸那樣專權獨斷的丞相。


    但權力太分散了,是否會齊心協力做事?


    所以三公和九卿,都被陸知白否定了。


    朱元璋不由得問道:“那你可有什麽好的法子,能給咱找一些輔佐的賢才?”


    陸知白心想:我來就是為了告訴你正確答案的,不要再胡亂折騰了。


    他微微一笑,拱手道:


    “兒臣以為,陛下想要的這種人,其身份不應該太高,但又應當有真才實幹。


    所以應從翰林或者國子監中選拔。他們沒有實權,卻應當有頭銜美稱,不妨稱為殿閣大學士……”


    朱元璋聽了,露出思索之色,點了點頭。


    隨後卻笑起來說:


    “這法子有點意思,但國子監那些學生,去地方上曆練還差不多,叫他們處理國事,實在為難他們了。”


    陸知白頓時有些無言以對。


    那國子監不是你要開的嗎?現在又嫌人家不夠人才。


    朱元璋卻並不氣餒,想了一想,興致勃勃起來,露出笑容道:


    “咱倒是受了啟發。這三公九卿確實有不利之處。


    咱要去民間尋訪人才!就用那些老成穩重之人,任命他們為輔官……”


    他轉眸望向窗外。


    現在冬天,外麵隻有些常青樹木,仍然翠綠。


    朱元璋來了些靈感,說道:


    “就先設四個輔官,命名為春夏秋冬。如此這般,按月輪轉,使他們不能專權獨斷……”


    陸知白聞言,不由得有些愕然。


    他真是不太明白老朱的腦回路。


    大概人與人就是很難互相理解。


    但他覺得自己說的也夠清楚了呀,怎麽老朱還是往四輔官上想去了?


    在曆史上,胡惟庸是洪武十三年正月沒的。


    過了幾個月,老朱就搞出了四輔官。


    用了兩年多,覺得不趁手,又想了法子。


    這才設置的殿閣大學士。


    這下子終於好用了。


    但中間的這兩年半,感覺是挺浪費的。


    兩年半啊!


    都足夠他把美洲插上大明的王旗了!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陸知白才會來提主意。


    但沒想到,這次老朱竟然不采納了。


    朱元璋看著他有些愕然不解的神色,不禁笑了起來,哼一聲道:


    “咱知道你足智多謀,想的這個法子倒是挺好,但也有疏漏之處。總體來說,還是給了咱很大的啟發。”


    但他臉上的表情可不是這麽回事。


    分明就是不想采納陸知白的每個意見,以免這小子飄了。


    另外,他確實覺得翰林跟國子監學生,都嫩了點,不頂事,怎麽可能比得上那些耆(qi)宿大儒?


    陸知白勸道:“民間那些老儒生,習慣了在野,又沒處理過朝廷事務,根本沒有政府,不,官府思維。茲事體大,陛下還是三思而行。”


    朱元璋神色卻端肅起來,說道:


    “處理政務這種事,一回生,二回熟嘛。


    但他們來自民間,知曉民間疾苦,會多為百姓考慮一些。這才是咱最看重的地方!”


    反正製度都還沒有正式施行,兩個人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陸知白知道說不過他,沒有辦法,隻好先溜了,道:


    “父皇說的在理……那兒臣就不打擾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後,我帶著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穿越後,我帶著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