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穿越後,我帶著大明走向昌盛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著又道:
“巴結殘元,想必也讓你們破費不少吧?”
李茂芳聽了,微微睜大雙眼,做出一副迷茫懵懂、忽然聽不懂漢話了的模樣。
朱元璋擺了擺手,不願再與他多費口舌,說道:
“你們不按約定進貢,東西退回去吧。
速速依照約定,再行進貢,且將我遼東子民放回!”
李茂芳隻得退了下去。
朱元璋一時沉默不語,氣氛略顯凝重。
眾多大臣神色間皆流露出不滿,隨後紛紛議論起來。
禮部尚書朱夢炎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高麗反複無常,實不可信。
未來以何種方略對待此國,尚需審慎商榷。”
許多大臣微微點頭,皆表讚同。
朱元璋冷哼一聲,說道:
“這高麗,真不知其究竟意欲何為!以前王顓在時,一切勉強尚好……”
但他麵上又浮現出些許憂慮之色,言道:
“那些弑君的賊人,定然百般滋事,在我邊境肆意妄為,會給兩國百姓帶來巨大災禍!
朕看那些奸臣的盤算,無非是仗著有滄海和高山的險要,故而才敢這般放肆作惡。
他們以為我大明用兵如同漢朝、唐朝那般?他們覺得,漢朝、唐朝的將領擅長騎射,卻不擅舟楫,不利於渡海作戰。
但我大明呢?平定華夏,趕走胡虜,水陸並進征戰……大軍所到之處,無有不能攻克之地,怎會與漢唐相同?!真是愚不可及!”
聽其言下之意,倘若到了萬不得已出兵之時,也並非不可。
隻是發兵終究是大事,不可輕率行事。
但高麗這幾年的作為,著實令大明頗為不滿。
此前,王顓被殺之際,明朝派去的使者亦遭殺害。
還時常有沿海百姓被倭寇擄走,離奇的是,有人是被高麗送回來的,卻不知這倒黴蛋遭遇了什麽……
談了片刻,對於高麗之事,光憑口舌也難以說清,於是眾人又開始處理其他政務。
待到天剛蒙蒙亮了些許,早朝便結束了。
朱元璋前往武英殿,其他大臣各忙各的去了。
陸知白連忙朝武英殿趕去。
對於高麗是如何作死的,陸知白心中甚是清楚。
但那地方,著實沒什麽好處,即便打下,也難有豐厚收益。
不過,既然老朱提及了海戰,這無疑是建造海船的絕佳理由。
殿中。
朱元璋已然坐下,將茶碗重重地拍在桌上,對他說道:
“駙馬,你那奏疏,咱已看過,所提建議甚好。”
陸知白麵帶微笑,說道:
“造海船,此乃大勢所趨。
若無船隻,海上運輸諸多不便。有了船,咱們想去何處便能去往何處。”
朱元璋點了點頭,臉上卻仍帶著一絲不悅,對他說道:
“咱看那高麗就不是個好東西,自漢朝至今,他們的君臣大多不知感恩,隻會憑借欺詐惹出禍端。
漢朝時,高麗高氏失去爵位,漢光武帝恢複其王號,可他們旋即侵犯邊境,最終被漢軍打得大敗。
唐朝曾對其賜封,可他們很快又背叛。最後國王父子皆被俘虜,家族都斷了後。
到宋朝興起,高麗王氏掌權,卻被契丹、女真逼迫,甘願做其奴虜。
元世祖進入中原時,曾在高麗近乎亡國之際救了他們,可他們卻胡亂猜疑,還殺害信使,多次投降又多次背叛,所以多次遭受兵禍。
到如今,我朝剛建國時,他們倒是時常前來朝貢。但沒過幾年,又故態複萌,各種進貢皆不如約。
現在國中有一派又開始傾向於故元。一小國竟能同時侍奉二主乎?!”
“巴結殘元,想必也讓你們破費不少吧?”
李茂芳聽了,微微睜大雙眼,做出一副迷茫懵懂、忽然聽不懂漢話了的模樣。
朱元璋擺了擺手,不願再與他多費口舌,說道:
“你們不按約定進貢,東西退回去吧。
速速依照約定,再行進貢,且將我遼東子民放回!”
李茂芳隻得退了下去。
朱元璋一時沉默不語,氣氛略顯凝重。
眾多大臣神色間皆流露出不滿,隨後紛紛議論起來。
禮部尚書朱夢炎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高麗反複無常,實不可信。
未來以何種方略對待此國,尚需審慎商榷。”
許多大臣微微點頭,皆表讚同。
朱元璋冷哼一聲,說道:
“這高麗,真不知其究竟意欲何為!以前王顓在時,一切勉強尚好……”
但他麵上又浮現出些許憂慮之色,言道:
“那些弑君的賊人,定然百般滋事,在我邊境肆意妄為,會給兩國百姓帶來巨大災禍!
朕看那些奸臣的盤算,無非是仗著有滄海和高山的險要,故而才敢這般放肆作惡。
他們以為我大明用兵如同漢朝、唐朝那般?他們覺得,漢朝、唐朝的將領擅長騎射,卻不擅舟楫,不利於渡海作戰。
但我大明呢?平定華夏,趕走胡虜,水陸並進征戰……大軍所到之處,無有不能攻克之地,怎會與漢唐相同?!真是愚不可及!”
聽其言下之意,倘若到了萬不得已出兵之時,也並非不可。
隻是發兵終究是大事,不可輕率行事。
但高麗這幾年的作為,著實令大明頗為不滿。
此前,王顓被殺之際,明朝派去的使者亦遭殺害。
還時常有沿海百姓被倭寇擄走,離奇的是,有人是被高麗送回來的,卻不知這倒黴蛋遭遇了什麽……
談了片刻,對於高麗之事,光憑口舌也難以說清,於是眾人又開始處理其他政務。
待到天剛蒙蒙亮了些許,早朝便結束了。
朱元璋前往武英殿,其他大臣各忙各的去了。
陸知白連忙朝武英殿趕去。
對於高麗是如何作死的,陸知白心中甚是清楚。
但那地方,著實沒什麽好處,即便打下,也難有豐厚收益。
不過,既然老朱提及了海戰,這無疑是建造海船的絕佳理由。
殿中。
朱元璋已然坐下,將茶碗重重地拍在桌上,對他說道:
“駙馬,你那奏疏,咱已看過,所提建議甚好。”
陸知白麵帶微笑,說道:
“造海船,此乃大勢所趨。
若無船隻,海上運輸諸多不便。有了船,咱們想去何處便能去往何處。”
朱元璋點了點頭,臉上卻仍帶著一絲不悅,對他說道:
“咱看那高麗就不是個好東西,自漢朝至今,他們的君臣大多不知感恩,隻會憑借欺詐惹出禍端。
漢朝時,高麗高氏失去爵位,漢光武帝恢複其王號,可他們旋即侵犯邊境,最終被漢軍打得大敗。
唐朝曾對其賜封,可他們很快又背叛。最後國王父子皆被俘虜,家族都斷了後。
到宋朝興起,高麗王氏掌權,卻被契丹、女真逼迫,甘願做其奴虜。
元世祖進入中原時,曾在高麗近乎亡國之際救了他們,可他們卻胡亂猜疑,還殺害信使,多次投降又多次背叛,所以多次遭受兵禍。
到如今,我朝剛建國時,他們倒是時常前來朝貢。但沒過幾年,又故態複萌,各種進貢皆不如約。
現在國中有一派又開始傾向於故元。一小國竟能同時侍奉二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