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
轉過天來,又是清晨時分。
奉天外城近郊,南關天主教堂矗立在一片寒窯土瓦之間。
塔樓上的鍾聲久久回蕩,唱詩班正在讚美上帝,空靈的福音傳得很遠,省城裏的華洋信徒循著樂聲,陸續從四麵八方趕來禮拜。
教堂東側,是一排附屬建築,有修習室、閱覽室、小禮拜堂、育嬰堂、食堂、宿舍等等。
平日裏,那些神職人員便在此處生活起居,傳教布道。
此時,幾個江家的“在幫”兄弟正在不遠處聚眾閑話,時不時地衝年輕的修女吹口哨撩閑。
王正南撇下眾弟兄,繞過“神愛世人”的標語,急匆匆地朝教堂東側的建築群走去。
剛到門前,就見一個年近古稀的老傳教士走下台階,笑嗬嗬地迎麵而來。
此人名叫蘇裴理斯,是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的神職人員,也是南滿教區的第二任代牧主教,不過去年剛剛退休,眼下正忙著跟繼任主教交接工作。
蘇裴理斯在遠東生活了三四十年。
打從前清那陣兒,他便開始在關外布道,曾在庚子年親眼目睹“大師兄”火燒南關大教堂,並在其後肩負起教堂的重建工作,因此在遠東地區的“外方傳教會”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甚至,在整個遠東的各個教區中,都很難找到比他資格還老的傳教士了。
一見南風過來,蘇裴理斯立馬揮了揮手,用相當流利的中文打了聲招呼。
“王,早上好。”
倆人算是忘年交,原因無他,隻因江家平時的捐款比較多。
王正南跟洋人廝混日久,法語、德語雖然沒學明白,但最通用的英語,倒是能順嘴胡謅幾句。
他分不太清天主和新教的區別,對神職人員的等級也是一知半解,總之見了傳教士,一律全叫father,偏偏他發音不標準,father念成了fader,聽起來就難免有點像在罵人。
二人在門口寒暄了幾句。
旋即,蘇裴理斯側過身,抬手邀請道:“王,快請進,我為你介紹一下南滿教區的新任主教。”
“哎呀,多謝多謝,那就辛苦您了。”王正南連忙客氣道,“請請請,您先走。”
說話間,兩人推開門板,穿過走廊,來到一間看似簡樸的會客室內。
屋裏不過一張長桌,幾把椅子,看上去極其單調,可角落裏架子上的茶具器皿卻相當精美昂貴。
此時,會客室內隻有一位正當壯年的傳教士,身穿黑色道袍,領口露一點白,謝頂,蓄須,見到有人進來,便立馬起身相迎。
“王,我來給你介紹一下。”蘇裴理斯站在兩人之間,語氣格外熱情,“這位就是南滿教區的第三任代牧主教,中文名字叫衛忠藩。”
“fader,你好你好。”王正南連忙伸出手。
蘇裴理斯接著又向教會同僚介紹道:“這位就是我經常跟你提起的王先生。這幾年來,王先生對我們教會在南滿的發展貢獻很大,捐助了很多善款,你以後在奉天的工作,可少不了他的支持呀!”
衛忠藩聞言,也鄭重地伸出手,笑嗬嗬地說:“多謝王先生對教會的慷慨支持,願主與你同在。”
“別別別,fader你太客氣了,都是小事兒,不足掛齒!”
王正南趕忙推辭道:“咱們都是迷途的羔羊,上帝他老人家是牧羊人,牧羊人薅點兒羊毛,那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兒麽!嗬嗬嗬!”
蘇裴理斯和衛忠藩互相看了看,橫豎都覺得這套說辭有點兒別扭。
王正南也感覺自己有點用詞不當,於是急忙改口道:“我那意思是說,我那些捐款,其實都是受到了上帝的指引,不捐不行,不捐不踏實。”
如此一來,兩個傳教士才算放心,旋即邀請南風入座洽談。
今日會麵,既是南風主動登門,也是南滿教區的主動邀請。
雙方各懷目的而來,因此沒客套幾句,便很快進入了正題。
初次碰麵,衛忠藩顯得還挺含蓄,扭扭捏捏地說:“王先生,蘇裴理斯主教在奉天的工作,以後就由我來接手了,希望伱能像以前一樣,繼續鼎力支持教會的發展。”
“支持,必須支持!”王正南連連點頭道,“fader你有什麽要求盡管開口。”
蘇裴理斯接過話茬兒,開誠布公地說:“是這樣的,衛忠藩主教想在教堂附近開一家診所,來為我們的教徒和奉天的百姓提供免費醫療。”
“利國利民,積善行德,這是好事兒呀,必須得帶上我!”王正南拍著胸脯保證道,“等到要捐款的時候,我肯定帶頭捐款,誰讓我有罪呢!”
衛忠藩很高興,連忙點頭讚許:“王先生不愧是華人教徒的表率呀!”
“嘿嘿,fader,你先別急著誇我,你想開診所,我保證能幫你籌到錢,但我話得說明白了,我這幾年,一直都是代表江家在給教會捐款,這份人情,你們也得記在我東家的頭上。”
“王先生不必過謙,我們知道一直是你在遊說江家支援教會。”
“誒,我再怎麽遊說,那錢不也是我東家出的麽!”
“懂了,既然如此,我會替江先生禱告的,願主賜福於他。”
王正南把椅子往前挪了挪,卻說:“禱告當然更好,但我更希望,fader你能不能正式承認我哥、也就是江連橫是你們‘外方傳教會’的教徒,享受教會的庇護?”
蘇裴理斯和衛忠藩相視一眼,略顯困惑道:“這倒不是什麽難事,如果江先生願意皈依,我們當然願意接納他,可是江先生好像從沒來過這裏啊。”
“嗐,主要是我東家平時工作太忙,沒時間,其實他心裏早就有上帝了。”
“這……”
衛忠藩有些猶豫,轉而卻問:“那江先生受過洗禮嗎?”
王正南搖了搖頭:“暫時還沒有。”
“那他棄絕撒旦麽?”
“棄絕,他跟撒旦不共戴天!”
衛忠藩轉頭看向蘇裴理斯,忽然改用法語嘀咕了幾句,似乎是在爭論著這樣的安排是否合規。
片刻過後,看樣子大概是老傳教士占據了上風。
蘇裴理斯點點頭說:“考慮到江先生在奉天的影響力,以及這些年來對教會的支持,我想,我們可以破格先認可他的教徒身份,日後再舉行皈依儀式。”
衛忠藩也跟著表態道:“前提是江先生會繼續支持我們教會,還有診所的項目……”
“放心!隻要fader承認我東家的身份,別說是診所,你就算蓋醫院,江家也會全力支持!”
雙方各取所需,洽談的進程自然相當愉快。
王正南雖說不甚了解教會在西洋列國中的地位,但有一點卻很清楚,那就是這幫傳教士遠比他們看起來的更有權勢。
十裏洋場,兩界三管,法租界自成一方勢力,而遠東各個教區的主教,彼此間也多有聯係。
因此,王正南才特意趕來求見南滿教區的新任代牧主教,試圖為遠在千裏之外的兄長上一道身份保險,盡管不確定能否起到作用,但也總好過毫無準備。
而衛忠藩作為新上任的教區主教,同樣也需要本地豪紳的支持,才能順利接過蘇裴理斯的衣缽。
雙方互惠互利,當下便一拍即合。
……
……
離開南關天主教堂以後,王正南又在弟兄們的護送下,奔走於奉天的各家洋行、以及洋記者的住處,攀交關係,竭力為遠在滬上的江連橫等人提供無形的人脈支持。
這一整天忙活下來,早已累得骨軟筋麻。
等到黃昏時分,途徑小西關,正到縱橫保險公司大門口時,恰好又碰見了雅思普生。
兩人閑話了幾句,王正南問:“天都快黑了,怎麽跑這兒來了?”
雅思普生感慨道:“王先生,我要回遼南去重新辦德茂洋行了,趙先生剛才找我,我也順便過來跟方言道個別。”
王正南辦完了一整天的差事,聽了這話,便索性同德國佬一道進了保險公司大樓,朝著頂層辦公室走去。
“老趙找你有啥事兒呀?”南風邊走邊問。
雅思普生壓低了聲音,解釋道:“要談一筆軍火生意。”
“你那洋行還沒複業呢,現在就開始有貨了?”王正南有點意外。
雅思普生諱莫如深地笑了笑:“王先生,要是等洋行複業再找貨源,哪裏還來得及?”
“這道理我也明白,可我聽那些洋記者說,你們國家的武器不是都被銷毀了麽?”
“銷毀的都是大型裝備,槍彈還有,尤其是毛瑟手槍,我們的士兵都不喜歡用,沒想到你們特別喜歡用,很多存貨早就開始往遠東這邊走私了。”
說到此處,雅思普生忽然問:“對了,江先生還沒從滬上回來麽?”
王正南搖了搖頭,歎聲道:“這話說起來可就長了,等進辦公室慢慢嘮吧!”
說話間,兩人來到頂層辦公室門前。
推開房門,卻見趙國硯正坐在沙發上接待兩位陌生的來客。
方言則是站在辦公桌旁,耐心整理著諸多文件,見到雅思普生進來,便連忙湊過去,一如十幾年前那般,笑嗬嗬地叫了一句“先生”。
兩人兀自寒暄。
王正南卻將目光看向沙發,隻見兩個身穿二棉夾襖、體格魁碩的男子正在那嘻嘻哈哈地說笑。
“老趙,這兩位是……”他走上前,略顯遲疑地問。
不等趙國硯回話,兩個男子便歪起腦袋,看向南風,手裏一邊把玩著一頂牛仔帽,一邊嗤笑著問:“咋的,不認識啦?”
“這兩位是李正山頭上的兄弟,特意過來給家裏幫忙。”趙國硯介紹道。
“來的這麽快?”王正南有些訝異。
“能不快麽!”兩個胡匪大大咧咧地說,“咱們大當家的聽說江老板在南邊紮了手,馬上就派咱倆過來了,咋說也是十幾年的交情,就當是來串門兒了。”
王正南這才知道,老牛、老解和楊剌子剛走了一天,便已經開始有熟脈陸續派人趕來奉天。
何以這麽快?
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南滿鐵路。
小東洋已經在關外深耕了將近二十年,為了高效率掠奪關外資源,故而大興鐵路,十幾年的時間,奉省和吉省南部,鐵路縱橫交錯,密如蛛網,胡匪乘車而來,最多一個晝夜,便可通行全省。
趙國硯抬頭看向王正南,說:“南風,正好你來了,待會兒幫忙給這兩位兄弟安排一下住宿。”
王正南應下一聲,連忙招呼著兩個胡匪跟他下樓。
畢竟,保險公司明麵兒上還是門正經生意,總不能引來一幫胡匪在這裏談事。
可兩個胡匪卻擺了擺手,說:“住宿的事兒,不著急,主要這趟咱倆人可是空手來的,沒帶家夥,你們倒是趕緊把噴子準備準備呀!”
“放心,家夥肯定有。”趙國硯抬手指了指雅思普生,“家裏訂了二十把大鏡麵兒,差事辦完了,你們可以把槍直接帶回去。”
兩個胡匪眼前一亮,喜道:“白給?那可說準了,別到時候禿露反帳的。”
“那不會,隻要你們到時候別慫就行。”
聞聽此言,兩個胡匪立馬撇了撇嘴,冷哼道:“操,老子今年這一整年,淨他媽的在山上跟毛子響了,咋的,滬上那幫癟犢子比毛子兵還猛?”
話音剛落,辦公室的房門突然敲響。
“進!”趙國硯知會一聲。
緊接著,就見一個江家的“響子”從門外探頭進來,小聲說道:“硯哥,大孤山的綹子派人來了,還有調兵山的人手……是讓他們都上來麽?”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江家傍著張老疙瘩這座靠山,在奉省立櫃十年,這還是頭一次以龍頭瓢把子的身份召集線上的“橫把兒”,還不到兩天時間,近處的幾股綹子便已應招而來。
盡管這些胡匪零星各處,人數也不多,但畢竟不能放他們在城裏四處亂竄,否則一旦捅出簍子,還得出麵跟官府解釋。
趙國硯索性徑直站起身來,朗聲說道:“大嫂吩咐過,來者是客,今兒晚上先讓弟兄們去‘會有俱樂部’吃頓酒席,明天下午,準時出發,遲來的就不再等了。”
(本章完)
轉過天來,又是清晨時分。
奉天外城近郊,南關天主教堂矗立在一片寒窯土瓦之間。
塔樓上的鍾聲久久回蕩,唱詩班正在讚美上帝,空靈的福音傳得很遠,省城裏的華洋信徒循著樂聲,陸續從四麵八方趕來禮拜。
教堂東側,是一排附屬建築,有修習室、閱覽室、小禮拜堂、育嬰堂、食堂、宿舍等等。
平日裏,那些神職人員便在此處生活起居,傳教布道。
此時,幾個江家的“在幫”兄弟正在不遠處聚眾閑話,時不時地衝年輕的修女吹口哨撩閑。
王正南撇下眾弟兄,繞過“神愛世人”的標語,急匆匆地朝教堂東側的建築群走去。
剛到門前,就見一個年近古稀的老傳教士走下台階,笑嗬嗬地迎麵而來。
此人名叫蘇裴理斯,是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的神職人員,也是南滿教區的第二任代牧主教,不過去年剛剛退休,眼下正忙著跟繼任主教交接工作。
蘇裴理斯在遠東生活了三四十年。
打從前清那陣兒,他便開始在關外布道,曾在庚子年親眼目睹“大師兄”火燒南關大教堂,並在其後肩負起教堂的重建工作,因此在遠東地區的“外方傳教會”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甚至,在整個遠東的各個教區中,都很難找到比他資格還老的傳教士了。
一見南風過來,蘇裴理斯立馬揮了揮手,用相當流利的中文打了聲招呼。
“王,早上好。”
倆人算是忘年交,原因無他,隻因江家平時的捐款比較多。
王正南跟洋人廝混日久,法語、德語雖然沒學明白,但最通用的英語,倒是能順嘴胡謅幾句。
他分不太清天主和新教的區別,對神職人員的等級也是一知半解,總之見了傳教士,一律全叫father,偏偏他發音不標準,father念成了fader,聽起來就難免有點像在罵人。
二人在門口寒暄了幾句。
旋即,蘇裴理斯側過身,抬手邀請道:“王,快請進,我為你介紹一下南滿教區的新任主教。”
“哎呀,多謝多謝,那就辛苦您了。”王正南連忙客氣道,“請請請,您先走。”
說話間,兩人推開門板,穿過走廊,來到一間看似簡樸的會客室內。
屋裏不過一張長桌,幾把椅子,看上去極其單調,可角落裏架子上的茶具器皿卻相當精美昂貴。
此時,會客室內隻有一位正當壯年的傳教士,身穿黑色道袍,領口露一點白,謝頂,蓄須,見到有人進來,便立馬起身相迎。
“王,我來給你介紹一下。”蘇裴理斯站在兩人之間,語氣格外熱情,“這位就是南滿教區的第三任代牧主教,中文名字叫衛忠藩。”
“fader,你好你好。”王正南連忙伸出手。
蘇裴理斯接著又向教會同僚介紹道:“這位就是我經常跟你提起的王先生。這幾年來,王先生對我們教會在南滿的發展貢獻很大,捐助了很多善款,你以後在奉天的工作,可少不了他的支持呀!”
衛忠藩聞言,也鄭重地伸出手,笑嗬嗬地說:“多謝王先生對教會的慷慨支持,願主與你同在。”
“別別別,fader你太客氣了,都是小事兒,不足掛齒!”
王正南趕忙推辭道:“咱們都是迷途的羔羊,上帝他老人家是牧羊人,牧羊人薅點兒羊毛,那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兒麽!嗬嗬嗬!”
蘇裴理斯和衛忠藩互相看了看,橫豎都覺得這套說辭有點兒別扭。
王正南也感覺自己有點用詞不當,於是急忙改口道:“我那意思是說,我那些捐款,其實都是受到了上帝的指引,不捐不行,不捐不踏實。”
如此一來,兩個傳教士才算放心,旋即邀請南風入座洽談。
今日會麵,既是南風主動登門,也是南滿教區的主動邀請。
雙方各懷目的而來,因此沒客套幾句,便很快進入了正題。
初次碰麵,衛忠藩顯得還挺含蓄,扭扭捏捏地說:“王先生,蘇裴理斯主教在奉天的工作,以後就由我來接手了,希望伱能像以前一樣,繼續鼎力支持教會的發展。”
“支持,必須支持!”王正南連連點頭道,“fader你有什麽要求盡管開口。”
蘇裴理斯接過話茬兒,開誠布公地說:“是這樣的,衛忠藩主教想在教堂附近開一家診所,來為我們的教徒和奉天的百姓提供免費醫療。”
“利國利民,積善行德,這是好事兒呀,必須得帶上我!”王正南拍著胸脯保證道,“等到要捐款的時候,我肯定帶頭捐款,誰讓我有罪呢!”
衛忠藩很高興,連忙點頭讚許:“王先生不愧是華人教徒的表率呀!”
“嘿嘿,fader,你先別急著誇我,你想開診所,我保證能幫你籌到錢,但我話得說明白了,我這幾年,一直都是代表江家在給教會捐款,這份人情,你們也得記在我東家的頭上。”
“王先生不必過謙,我們知道一直是你在遊說江家支援教會。”
“誒,我再怎麽遊說,那錢不也是我東家出的麽!”
“懂了,既然如此,我會替江先生禱告的,願主賜福於他。”
王正南把椅子往前挪了挪,卻說:“禱告當然更好,但我更希望,fader你能不能正式承認我哥、也就是江連橫是你們‘外方傳教會’的教徒,享受教會的庇護?”
蘇裴理斯和衛忠藩相視一眼,略顯困惑道:“這倒不是什麽難事,如果江先生願意皈依,我們當然願意接納他,可是江先生好像從沒來過這裏啊。”
“嗐,主要是我東家平時工作太忙,沒時間,其實他心裏早就有上帝了。”
“這……”
衛忠藩有些猶豫,轉而卻問:“那江先生受過洗禮嗎?”
王正南搖了搖頭:“暫時還沒有。”
“那他棄絕撒旦麽?”
“棄絕,他跟撒旦不共戴天!”
衛忠藩轉頭看向蘇裴理斯,忽然改用法語嘀咕了幾句,似乎是在爭論著這樣的安排是否合規。
片刻過後,看樣子大概是老傳教士占據了上風。
蘇裴理斯點點頭說:“考慮到江先生在奉天的影響力,以及這些年來對教會的支持,我想,我們可以破格先認可他的教徒身份,日後再舉行皈依儀式。”
衛忠藩也跟著表態道:“前提是江先生會繼續支持我們教會,還有診所的項目……”
“放心!隻要fader承認我東家的身份,別說是診所,你就算蓋醫院,江家也會全力支持!”
雙方各取所需,洽談的進程自然相當愉快。
王正南雖說不甚了解教會在西洋列國中的地位,但有一點卻很清楚,那就是這幫傳教士遠比他們看起來的更有權勢。
十裏洋場,兩界三管,法租界自成一方勢力,而遠東各個教區的主教,彼此間也多有聯係。
因此,王正南才特意趕來求見南滿教區的新任代牧主教,試圖為遠在千裏之外的兄長上一道身份保險,盡管不確定能否起到作用,但也總好過毫無準備。
而衛忠藩作為新上任的教區主教,同樣也需要本地豪紳的支持,才能順利接過蘇裴理斯的衣缽。
雙方互惠互利,當下便一拍即合。
……
……
離開南關天主教堂以後,王正南又在弟兄們的護送下,奔走於奉天的各家洋行、以及洋記者的住處,攀交關係,竭力為遠在滬上的江連橫等人提供無形的人脈支持。
這一整天忙活下來,早已累得骨軟筋麻。
等到黃昏時分,途徑小西關,正到縱橫保險公司大門口時,恰好又碰見了雅思普生。
兩人閑話了幾句,王正南問:“天都快黑了,怎麽跑這兒來了?”
雅思普生感慨道:“王先生,我要回遼南去重新辦德茂洋行了,趙先生剛才找我,我也順便過來跟方言道個別。”
王正南辦完了一整天的差事,聽了這話,便索性同德國佬一道進了保險公司大樓,朝著頂層辦公室走去。
“老趙找你有啥事兒呀?”南風邊走邊問。
雅思普生壓低了聲音,解釋道:“要談一筆軍火生意。”
“你那洋行還沒複業呢,現在就開始有貨了?”王正南有點意外。
雅思普生諱莫如深地笑了笑:“王先生,要是等洋行複業再找貨源,哪裏還來得及?”
“這道理我也明白,可我聽那些洋記者說,你們國家的武器不是都被銷毀了麽?”
“銷毀的都是大型裝備,槍彈還有,尤其是毛瑟手槍,我們的士兵都不喜歡用,沒想到你們特別喜歡用,很多存貨早就開始往遠東這邊走私了。”
說到此處,雅思普生忽然問:“對了,江先生還沒從滬上回來麽?”
王正南搖了搖頭,歎聲道:“這話說起來可就長了,等進辦公室慢慢嘮吧!”
說話間,兩人來到頂層辦公室門前。
推開房門,卻見趙國硯正坐在沙發上接待兩位陌生的來客。
方言則是站在辦公桌旁,耐心整理著諸多文件,見到雅思普生進來,便連忙湊過去,一如十幾年前那般,笑嗬嗬地叫了一句“先生”。
兩人兀自寒暄。
王正南卻將目光看向沙發,隻見兩個身穿二棉夾襖、體格魁碩的男子正在那嘻嘻哈哈地說笑。
“老趙,這兩位是……”他走上前,略顯遲疑地問。
不等趙國硯回話,兩個男子便歪起腦袋,看向南風,手裏一邊把玩著一頂牛仔帽,一邊嗤笑著問:“咋的,不認識啦?”
“這兩位是李正山頭上的兄弟,特意過來給家裏幫忙。”趙國硯介紹道。
“來的這麽快?”王正南有些訝異。
“能不快麽!”兩個胡匪大大咧咧地說,“咱們大當家的聽說江老板在南邊紮了手,馬上就派咱倆過來了,咋說也是十幾年的交情,就當是來串門兒了。”
王正南這才知道,老牛、老解和楊剌子剛走了一天,便已經開始有熟脈陸續派人趕來奉天。
何以這麽快?
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南滿鐵路。
小東洋已經在關外深耕了將近二十年,為了高效率掠奪關外資源,故而大興鐵路,十幾年的時間,奉省和吉省南部,鐵路縱橫交錯,密如蛛網,胡匪乘車而來,最多一個晝夜,便可通行全省。
趙國硯抬頭看向王正南,說:“南風,正好你來了,待會兒幫忙給這兩位兄弟安排一下住宿。”
王正南應下一聲,連忙招呼著兩個胡匪跟他下樓。
畢竟,保險公司明麵兒上還是門正經生意,總不能引來一幫胡匪在這裏談事。
可兩個胡匪卻擺了擺手,說:“住宿的事兒,不著急,主要這趟咱倆人可是空手來的,沒帶家夥,你們倒是趕緊把噴子準備準備呀!”
“放心,家夥肯定有。”趙國硯抬手指了指雅思普生,“家裏訂了二十把大鏡麵兒,差事辦完了,你們可以把槍直接帶回去。”
兩個胡匪眼前一亮,喜道:“白給?那可說準了,別到時候禿露反帳的。”
“那不會,隻要你們到時候別慫就行。”
聞聽此言,兩個胡匪立馬撇了撇嘴,冷哼道:“操,老子今年這一整年,淨他媽的在山上跟毛子響了,咋的,滬上那幫癟犢子比毛子兵還猛?”
話音剛落,辦公室的房門突然敲響。
“進!”趙國硯知會一聲。
緊接著,就見一個江家的“響子”從門外探頭進來,小聲說道:“硯哥,大孤山的綹子派人來了,還有調兵山的人手……是讓他們都上來麽?”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江家傍著張老疙瘩這座靠山,在奉省立櫃十年,這還是頭一次以龍頭瓢把子的身份召集線上的“橫把兒”,還不到兩天時間,近處的幾股綹子便已應招而來。
盡管這些胡匪零星各處,人數也不多,但畢竟不能放他們在城裏四處亂竄,否則一旦捅出簍子,還得出麵跟官府解釋。
趙國硯索性徑直站起身來,朗聲說道:“大嫂吩咐過,來者是客,今兒晚上先讓弟兄們去‘會有俱樂部’吃頓酒席,明天下午,準時出發,遲來的就不再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