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剛破曉,江連橫便叫上趙國硯和李正西,乘車前往法租界醫院。
溫廷閣已經可以靠在床頭坐著了,雙腿也能勉強活動,但還不能下地,離行走自如更是遙不可及。
即便痊愈,也無法完好如初。
翻高頭、開天窗的行當,鐵定是難以為繼了。
一身能耐,砰砰兩槍,便廢去了十之八九,總歸是有些可惜。
“這倒沒什麽,自打跟了東家以後,我也有好多年不指望這行吃飯了。”溫廷閣說,“身手沒了,經驗還在。”
眾人見他豁達,看得開,便都稍稍鬆了口氣。
溫廷閣又道:“要說可惜,隻可惜那天去醫院找我的是萬遊遠,如果是張小林,我就一槍把他斃了。”
李正西自覺愧疚,喃喃著說:“咱倆應該換換,那晚要是有你在,沒準張小林就死了。”
眾人都擺了擺手,勸他別說這種話。
緊接著,江連橫就把大講茶的經過,從頭到尾細說了一遍。
溫廷閣默默聽著,兩腮漸漸隆起一道青筋,得知講和是上頭的意思,不得忤逆,心裏終究有些不甘。
他沉默半晌兒,忽然抬起頭,眼裏迸出光來,說:“東家,讓我留在滬上吧。”
“嗯,我也是這個意思。家裏要在滬上開個鋪麵,你在這安心養傷,正好也能幫忙維持維持,不過——”
江連橫在床邊的椅子上坐下來,神情忽然變得很嚴肅。
“我知道你跟雁聲走得近,關係好,所以我得提醒你,別擅自做主。這次講茶,畢竟是護軍使的意思。”
“我明白,我可以等。滬上不可能永遠都姓何,總會有機會的,哪怕我身手不夠用了,我也會找別人去幹。”
溫廷閣邁不過心裏這道坎兒,言辭難免有些執拗。
江連橫沒有表態,但也算是默許了。
報仇要趁早,以後的事,誰能說得清楚?
不說天災人禍,就連仇恨本身,也是有保質期的,取決於決心。
江連橫擺了擺手,不願深究,轉而卻說:“換個話題吧,我有點事兒要問你。”
溫廷閣一愣,忙問:“什麽事兒?”
“你跟雁聲常來常往,你知不知道……雁聲的老家在哪?我現在有點拿不定主意,到底應該怎麽安置他。”
麵對江連橫的詢問,溫廷閣略顯遲疑,尋思半晌兒,竟忽然有些懊悔。
“這……我倒是問過他,但他說自己是被大師爸拉扯大的,打從記事兒那天起,就走南闖北,居無定所。”
“那他大師爸也不知道?”
“也許知道,但從沒跟他講過。劉兄說他小時候總問,師父不說,後來慢慢地,就幹脆不問了。”
如此說來,劉雁聲不是被撿來的,就是被買來的,總歸不是尋常人家。
眾人聞言,不由得麵麵相覷。
江湖兒女,四海為家。
這八個字,總是沉甸甸的,隻有經曆過,才能體會個中滋味,風光背後,難免酸楚。
江連橫思忖許久,仍舊是沉默無話。
這件事,原本無需如此糾結,可他心中有愧,又涉及劉雁聲的白事,心裏便惴惴不安,免不了反複斟酌。
最後,他看了眼時間,見窗外天光大亮,接下來還有不少安排,便匆匆站起身,說:“我先過去看看。”
趙國硯和李正西見狀,也跟著站起來,朝溫廷閣叮囑幾句,勸他好好休養,便也跟著走了。
…………
離開醫院,江連橫又回到了老慶雲旅館。
簡單吃了頓便飯,不多時,賴春寶便來登門拜訪,準備帶幾人前往北郊義莊,探視劉雁聲的遺體。
江連橫把自家人全都叫上,或乘汽車,或乘電車,隨同粵幫眾人,一路朝著城區東北方向遠去。
途中難免閑話。
賴春寶主動打開話匣子,說:“江先生,程茂齡死後,我們已經調查過了,吃裏扒外的東西,的確該殺。”
江連橫搖了搖頭,卻道:“該不該殺,也殺了,大家都死了弟兄,現在還說這些,有啥用?”
“我的意思是,粵幫和江家之間,其實沒有那麽大的矛盾,都是誤會,要怪就怪張小林那個撲街吧!”
“撲街?什麽意思?”
同“癟三”一樣,“撲街”似乎也是個舶來詞。
據說,隻是據說,撲街即是poorguy——可憐蟲、小嘍囉、宵小之輩,總歸不是什麽好詞兒。
江連橫念叨了幾遍,忽然笑道:“在我家那邊,這種人就該叫小癟犢子,小卡拉米,還是沒你們洋氣啊!”
賴春寶也念叨了幾遍,誤以為他在玩笑,便說:“粵省開埠早,洋人見多了,難免學兩句,江先生見笑了。”
未曾想,江連橫卻忽然正色道:“沒什麽見笑的,藝多不壓身,學幾句洋文也挺好。”
賴春寶見他頗為嚴肅,便沒再搭茬兒。
滬上之行,究竟給江連橫帶來多少心境變化,又給他對子女的布局帶來多少影響,大約隻有他自己知道。
不到九點鍾,兩輛汽車便緩緩停了下來。
眾人陸續鑽出車廂,趙國硯、李正西和闖虎都已到齊。
餘下的江家響子,紛紛乘坐公共電車,到了市區邊緣再改步行,速度稍慢,等了一會兒,也都來了。
粵省同鄉會館的義莊挺氣派,舊式的院子,顯得肅穆莊嚴。
多少客死異鄉的老廣,都在同鄉會的援助、扶持下,得以落葉歸根,重回故土。
“走吧!”
賴春寶領著眾人穿過院門,在角落裏推開一間小屋的房門,看得出來,應該是得到了特殊照應。
江家的身份得到了護軍使署的認可,劉雁聲的遺體,自然也被更加妥善照顧起來。
入冬時節,滬上潮濕陰冷。
停棺的房間不大,陰森森的,隻有一口棺材,略顯孤單。
棺材前麵,支著一張簡易的供桌,擺放的貢品都是新的,不禁使人有種錯覺,仿佛雁聲才走沒多久。
李正西最先走到屋裏,繞過供桌,轉頭問道:“能看看不?”
“能,但我勸你還是別看了。”賴春寶解釋道,“已經快有一個月了,這時節滬上又潮濕,不如留個好念想。”
李正西有些遲疑,抬頭望向江連橫,又看了看趙國硯和闖虎,似是在征求意見,問:“還是看看吧?”
趙國硯點點頭,也說:“嗯,道別了,應該看看。”
不看,總歸是有些不放心。
賴春寶見狀,便吩咐義莊裏的人,將棺材蓋推開尺長的縫隙。
李正西爭先恐後,近乎無禮般地推開眾人,探頭衝棺材裏張望。
然而,隻看了一眼,他便觸電似地直起身子,轉過頭,望向房間的角落,胡亂抹擦了一把臉,罵了一句。
趙國硯緊隨其後,神情凝重地低下頭。
他倒是沒有立馬躲開,但眉心卻是越來越皺,脖子更是粗了一圈兒,沉默了許久,忽地抬手猛扇了自己一嘴巴,便又悻悻地離開了。
接下來,又是闖虎走過去,怯生生的,先瞄了兩眼,看不大清楚,便用兩隻手把住棺材,踮起腳尖兒。
巴巴地看了一眼,臉色“唰”就白了,神情惶恐地連連後退,腦袋裏空空蕩蕩,愣是說不出話來。
隨後,其餘江家鄉子,也都陸續繞著棺材走了一圈兒,看看劉雁聲,算是道別。
所有人都看過了,隻有江連橫還遠遠的站在門口,猶疑不決。
“哥,你不看看老劉麽?”李正西有些訝異。
江連橫沉吟半晌兒,終於搖了搖頭,說:“算了,我還是別看了。”
“不看了?”
“不看了。”
江連橫的語氣很堅決,似是無情無義,實則是無顏麵對。
賴春寶見狀,便說:“江先生,死者為大,如果你真不看的話,那還是趕緊蓋棺吧,免得犯忌諱。”
這時候,因為開棺的緣故,屋子裏已經彌漫著一股難聞的臭味兒。
眾人嘴上不說,但卻不禁紛紛筋起了鼻子。
江連橫應了一聲,讓義莊的人重新將棺材蓋好。
旋即,眾人便開始焚香、燒紙,總歸是白事上常見的那套流程。
隻不過,各地風俗不同,其間的細節,略微有些差別而已。
可江連橫卻對此很看重,無論義莊的人說什麽,他都悉數照辦,從來就沒這麽聽人勸過。
待到禮畢,四下裏終於漸漸消停下來。
弟兄們陸續離開房間,在院子裏各自閑話。
賴春寶則把江連橫幾人留在屋子裏,問:“江先生,劉生的遺體,已經快一個多月了,不能總這樣放著,他是你的人,你看看,到底是就地安葬,還是送回粵省老家,還是跟你回奉天?如果不打算就地安葬,我提議還是盡快火化了比較好。”
江連橫皺著眉頭,猶疑了片刻,正要開口時,卻被闖虎搶了先。
“當然是運回奉天去啊!”
他的語氣格外堅定,仿佛是劉雁聲給他托過夢似的,眾人便有些好奇,問他為什麽這麽肯定。
闖虎反倒一愣,卻說:“這是劉公雁聲親自跟我說的呀!”
“啥?”李正西瞪大了眼睛,“你啥意思,合著老劉知道自己會遭難?”
“那倒沒有——”
話說到一半,闖虎忽又皺起眉頭,“嘶——誒,不對,他還真有可能知道!”
江連橫見他滿嘴胡言亂語,立馬出言訓斥道:“虎子,別他媽拿這事兒開玩笑,雁聲到底跟你說啥了?”
趙國硯也有些不滿,隻覺得這小子平時不太著調,便說:“你別胡說八道啊!”
闖虎不敢信口開河,自然老老實實地將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
…………
東家,真要論起來,這事兒還得從咱做局耍三大亨的時候說呢!
那時候,我主要負責寫稿子,“黃山翁敲山鎮雙煞,過江龍翻江擒三妖”麽。
交稿的時間太緊,我又憋不出來,你就讓我去找劉公雁聲嘮嘮,從他那找找靈感。
說來慚愧,那天晚上,我去隔壁找他,他正在寫新聞稿。
我跟他說,聽說你會算卦,能不能幫我算算姻緣。
他就請我進屋,給我算了一卦,結果保密啊,這事兒涉及到個人隱私。
算完以後,我好奇問他,你有沒有給自己算過?
他說沒有,也不想算,覺得自己現在過得就不錯。
我就跟他磨嘰了一會兒,說著說著,他也有點兒活心,就給自己也算了一卦。
一開始,我以為他也是在算姻緣,但不知道為啥,他算完了一卦,臉色不太好,就又另算了一卦。
我覺得好奇,就問他為啥非得算兩卦?
他的臉色怪怪的,眼神都飄了,很不自然,有種……有種做賊心虛的感覺,莫名其妙。
我連問了他好幾遍,他也不解釋,隻說這些都是一說一樂的東西,是謀生的手段,不能當真。
然後他就開始打岔,跟我扯些有的沒的,問我書賣得怎麽樣,這事兒我愛嘮,就跟他聊了很長很長時間。
快到後半夜的時候,我有點兒不好意思,總不能光嘮我吧?
所以,我就問他,怎麽來的奉天,怎麽認識的東家,以前在哪,想不想家之類的話。
他說了一大堆,大部分都是關於他大師爸的事兒,嘮到鼠疫的時候,話就密了,越說越多。
東家,他跟我說,他一直都很感謝你,說要是沒有你,鼠疫那年,還有張大帥上位那年,他可能就死了。
哇啦哇啦說一大堆,會算命的是真能白話呀!
給我整得還挺唏噓,挺感動。
我勸他,說你現在熬出頭了,已經不是以前那小卡拉米了,有錢,不想著回家麽?
老話說的好啊,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嘛!
他尋思了一會兒,搖搖頭說,他現在的身價是跟江家得來的,是在奉天得來的,所以留在奉天就挺好。
闖關東麽,魯省、直隸、豫省的人都能闖,粵省咋就不能,不就是道遠了點兒麽!
我問他在關外習慣麽?
他說除了吃的差點兒,沒什麽不習慣的,他今年也就三十來歲,在關外待了十三年,也該算是關外人了。
我又問他,那你真就不打算回去了?永遠都不回去了?
他說當然,此心安處是吾鄉。
…………
闖虎的話說完了,眾人便有些潸然……
(本章完)
溫廷閣已經可以靠在床頭坐著了,雙腿也能勉強活動,但還不能下地,離行走自如更是遙不可及。
即便痊愈,也無法完好如初。
翻高頭、開天窗的行當,鐵定是難以為繼了。
一身能耐,砰砰兩槍,便廢去了十之八九,總歸是有些可惜。
“這倒沒什麽,自打跟了東家以後,我也有好多年不指望這行吃飯了。”溫廷閣說,“身手沒了,經驗還在。”
眾人見他豁達,看得開,便都稍稍鬆了口氣。
溫廷閣又道:“要說可惜,隻可惜那天去醫院找我的是萬遊遠,如果是張小林,我就一槍把他斃了。”
李正西自覺愧疚,喃喃著說:“咱倆應該換換,那晚要是有你在,沒準張小林就死了。”
眾人都擺了擺手,勸他別說這種話。
緊接著,江連橫就把大講茶的經過,從頭到尾細說了一遍。
溫廷閣默默聽著,兩腮漸漸隆起一道青筋,得知講和是上頭的意思,不得忤逆,心裏終究有些不甘。
他沉默半晌兒,忽然抬起頭,眼裏迸出光來,說:“東家,讓我留在滬上吧。”
“嗯,我也是這個意思。家裏要在滬上開個鋪麵,你在這安心養傷,正好也能幫忙維持維持,不過——”
江連橫在床邊的椅子上坐下來,神情忽然變得很嚴肅。
“我知道你跟雁聲走得近,關係好,所以我得提醒你,別擅自做主。這次講茶,畢竟是護軍使的意思。”
“我明白,我可以等。滬上不可能永遠都姓何,總會有機會的,哪怕我身手不夠用了,我也會找別人去幹。”
溫廷閣邁不過心裏這道坎兒,言辭難免有些執拗。
江連橫沒有表態,但也算是默許了。
報仇要趁早,以後的事,誰能說得清楚?
不說天災人禍,就連仇恨本身,也是有保質期的,取決於決心。
江連橫擺了擺手,不願深究,轉而卻說:“換個話題吧,我有點事兒要問你。”
溫廷閣一愣,忙問:“什麽事兒?”
“你跟雁聲常來常往,你知不知道……雁聲的老家在哪?我現在有點拿不定主意,到底應該怎麽安置他。”
麵對江連橫的詢問,溫廷閣略顯遲疑,尋思半晌兒,竟忽然有些懊悔。
“這……我倒是問過他,但他說自己是被大師爸拉扯大的,打從記事兒那天起,就走南闖北,居無定所。”
“那他大師爸也不知道?”
“也許知道,但從沒跟他講過。劉兄說他小時候總問,師父不說,後來慢慢地,就幹脆不問了。”
如此說來,劉雁聲不是被撿來的,就是被買來的,總歸不是尋常人家。
眾人聞言,不由得麵麵相覷。
江湖兒女,四海為家。
這八個字,總是沉甸甸的,隻有經曆過,才能體會個中滋味,風光背後,難免酸楚。
江連橫思忖許久,仍舊是沉默無話。
這件事,原本無需如此糾結,可他心中有愧,又涉及劉雁聲的白事,心裏便惴惴不安,免不了反複斟酌。
最後,他看了眼時間,見窗外天光大亮,接下來還有不少安排,便匆匆站起身,說:“我先過去看看。”
趙國硯和李正西見狀,也跟著站起來,朝溫廷閣叮囑幾句,勸他好好休養,便也跟著走了。
…………
離開醫院,江連橫又回到了老慶雲旅館。
簡單吃了頓便飯,不多時,賴春寶便來登門拜訪,準備帶幾人前往北郊義莊,探視劉雁聲的遺體。
江連橫把自家人全都叫上,或乘汽車,或乘電車,隨同粵幫眾人,一路朝著城區東北方向遠去。
途中難免閑話。
賴春寶主動打開話匣子,說:“江先生,程茂齡死後,我們已經調查過了,吃裏扒外的東西,的確該殺。”
江連橫搖了搖頭,卻道:“該不該殺,也殺了,大家都死了弟兄,現在還說這些,有啥用?”
“我的意思是,粵幫和江家之間,其實沒有那麽大的矛盾,都是誤會,要怪就怪張小林那個撲街吧!”
“撲街?什麽意思?”
同“癟三”一樣,“撲街”似乎也是個舶來詞。
據說,隻是據說,撲街即是poorguy——可憐蟲、小嘍囉、宵小之輩,總歸不是什麽好詞兒。
江連橫念叨了幾遍,忽然笑道:“在我家那邊,這種人就該叫小癟犢子,小卡拉米,還是沒你們洋氣啊!”
賴春寶也念叨了幾遍,誤以為他在玩笑,便說:“粵省開埠早,洋人見多了,難免學兩句,江先生見笑了。”
未曾想,江連橫卻忽然正色道:“沒什麽見笑的,藝多不壓身,學幾句洋文也挺好。”
賴春寶見他頗為嚴肅,便沒再搭茬兒。
滬上之行,究竟給江連橫帶來多少心境變化,又給他對子女的布局帶來多少影響,大約隻有他自己知道。
不到九點鍾,兩輛汽車便緩緩停了下來。
眾人陸續鑽出車廂,趙國硯、李正西和闖虎都已到齊。
餘下的江家響子,紛紛乘坐公共電車,到了市區邊緣再改步行,速度稍慢,等了一會兒,也都來了。
粵省同鄉會館的義莊挺氣派,舊式的院子,顯得肅穆莊嚴。
多少客死異鄉的老廣,都在同鄉會的援助、扶持下,得以落葉歸根,重回故土。
“走吧!”
賴春寶領著眾人穿過院門,在角落裏推開一間小屋的房門,看得出來,應該是得到了特殊照應。
江家的身份得到了護軍使署的認可,劉雁聲的遺體,自然也被更加妥善照顧起來。
入冬時節,滬上潮濕陰冷。
停棺的房間不大,陰森森的,隻有一口棺材,略顯孤單。
棺材前麵,支著一張簡易的供桌,擺放的貢品都是新的,不禁使人有種錯覺,仿佛雁聲才走沒多久。
李正西最先走到屋裏,繞過供桌,轉頭問道:“能看看不?”
“能,但我勸你還是別看了。”賴春寶解釋道,“已經快有一個月了,這時節滬上又潮濕,不如留個好念想。”
李正西有些遲疑,抬頭望向江連橫,又看了看趙國硯和闖虎,似是在征求意見,問:“還是看看吧?”
趙國硯點點頭,也說:“嗯,道別了,應該看看。”
不看,總歸是有些不放心。
賴春寶見狀,便吩咐義莊裏的人,將棺材蓋推開尺長的縫隙。
李正西爭先恐後,近乎無禮般地推開眾人,探頭衝棺材裏張望。
然而,隻看了一眼,他便觸電似地直起身子,轉過頭,望向房間的角落,胡亂抹擦了一把臉,罵了一句。
趙國硯緊隨其後,神情凝重地低下頭。
他倒是沒有立馬躲開,但眉心卻是越來越皺,脖子更是粗了一圈兒,沉默了許久,忽地抬手猛扇了自己一嘴巴,便又悻悻地離開了。
接下來,又是闖虎走過去,怯生生的,先瞄了兩眼,看不大清楚,便用兩隻手把住棺材,踮起腳尖兒。
巴巴地看了一眼,臉色“唰”就白了,神情惶恐地連連後退,腦袋裏空空蕩蕩,愣是說不出話來。
隨後,其餘江家鄉子,也都陸續繞著棺材走了一圈兒,看看劉雁聲,算是道別。
所有人都看過了,隻有江連橫還遠遠的站在門口,猶疑不決。
“哥,你不看看老劉麽?”李正西有些訝異。
江連橫沉吟半晌兒,終於搖了搖頭,說:“算了,我還是別看了。”
“不看了?”
“不看了。”
江連橫的語氣很堅決,似是無情無義,實則是無顏麵對。
賴春寶見狀,便說:“江先生,死者為大,如果你真不看的話,那還是趕緊蓋棺吧,免得犯忌諱。”
這時候,因為開棺的緣故,屋子裏已經彌漫著一股難聞的臭味兒。
眾人嘴上不說,但卻不禁紛紛筋起了鼻子。
江連橫應了一聲,讓義莊的人重新將棺材蓋好。
旋即,眾人便開始焚香、燒紙,總歸是白事上常見的那套流程。
隻不過,各地風俗不同,其間的細節,略微有些差別而已。
可江連橫卻對此很看重,無論義莊的人說什麽,他都悉數照辦,從來就沒這麽聽人勸過。
待到禮畢,四下裏終於漸漸消停下來。
弟兄們陸續離開房間,在院子裏各自閑話。
賴春寶則把江連橫幾人留在屋子裏,問:“江先生,劉生的遺體,已經快一個多月了,不能總這樣放著,他是你的人,你看看,到底是就地安葬,還是送回粵省老家,還是跟你回奉天?如果不打算就地安葬,我提議還是盡快火化了比較好。”
江連橫皺著眉頭,猶疑了片刻,正要開口時,卻被闖虎搶了先。
“當然是運回奉天去啊!”
他的語氣格外堅定,仿佛是劉雁聲給他托過夢似的,眾人便有些好奇,問他為什麽這麽肯定。
闖虎反倒一愣,卻說:“這是劉公雁聲親自跟我說的呀!”
“啥?”李正西瞪大了眼睛,“你啥意思,合著老劉知道自己會遭難?”
“那倒沒有——”
話說到一半,闖虎忽又皺起眉頭,“嘶——誒,不對,他還真有可能知道!”
江連橫見他滿嘴胡言亂語,立馬出言訓斥道:“虎子,別他媽拿這事兒開玩笑,雁聲到底跟你說啥了?”
趙國硯也有些不滿,隻覺得這小子平時不太著調,便說:“你別胡說八道啊!”
闖虎不敢信口開河,自然老老實實地將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
…………
東家,真要論起來,這事兒還得從咱做局耍三大亨的時候說呢!
那時候,我主要負責寫稿子,“黃山翁敲山鎮雙煞,過江龍翻江擒三妖”麽。
交稿的時間太緊,我又憋不出來,你就讓我去找劉公雁聲嘮嘮,從他那找找靈感。
說來慚愧,那天晚上,我去隔壁找他,他正在寫新聞稿。
我跟他說,聽說你會算卦,能不能幫我算算姻緣。
他就請我進屋,給我算了一卦,結果保密啊,這事兒涉及到個人隱私。
算完以後,我好奇問他,你有沒有給自己算過?
他說沒有,也不想算,覺得自己現在過得就不錯。
我就跟他磨嘰了一會兒,說著說著,他也有點兒活心,就給自己也算了一卦。
一開始,我以為他也是在算姻緣,但不知道為啥,他算完了一卦,臉色不太好,就又另算了一卦。
我覺得好奇,就問他為啥非得算兩卦?
他的臉色怪怪的,眼神都飄了,很不自然,有種……有種做賊心虛的感覺,莫名其妙。
我連問了他好幾遍,他也不解釋,隻說這些都是一說一樂的東西,是謀生的手段,不能當真。
然後他就開始打岔,跟我扯些有的沒的,問我書賣得怎麽樣,這事兒我愛嘮,就跟他聊了很長很長時間。
快到後半夜的時候,我有點兒不好意思,總不能光嘮我吧?
所以,我就問他,怎麽來的奉天,怎麽認識的東家,以前在哪,想不想家之類的話。
他說了一大堆,大部分都是關於他大師爸的事兒,嘮到鼠疫的時候,話就密了,越說越多。
東家,他跟我說,他一直都很感謝你,說要是沒有你,鼠疫那年,還有張大帥上位那年,他可能就死了。
哇啦哇啦說一大堆,會算命的是真能白話呀!
給我整得還挺唏噓,挺感動。
我勸他,說你現在熬出頭了,已經不是以前那小卡拉米了,有錢,不想著回家麽?
老話說的好啊,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嘛!
他尋思了一會兒,搖搖頭說,他現在的身價是跟江家得來的,是在奉天得來的,所以留在奉天就挺好。
闖關東麽,魯省、直隸、豫省的人都能闖,粵省咋就不能,不就是道遠了點兒麽!
我問他在關外習慣麽?
他說除了吃的差點兒,沒什麽不習慣的,他今年也就三十來歲,在關外待了十三年,也該算是關外人了。
我又問他,那你真就不打算回去了?永遠都不回去了?
他說當然,此心安處是吾鄉。
…………
闖虎的話說完了,眾人便有些潸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