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風雲小吃66
其實雲瀾也想過這個問題,雞爪可以做成鹵雞爪、泡椒鳳爪、麻辣雞爪等等,雞翅也可以做成雞翅堡、烤雞翅等等,就是幹柴的雞胸肉也是可以做成雞絲來涼拌。
鋪子剛開張,菜品太多容易亂,以後可以逐步推出,倒不用急於一時。
回到家中,雲瀾和方文林直接進了屋子,晚飯自有覃迎春等人準備。
雲瀾在歸攏給方文林做大氅的各種材料,這一兩日就得加緊開工,年節的新衣,小書房的各種墊子,要做的東西排著隊。
方文林則是去將炭盆燒著,又把雲瀾的圍巾帽子翻出來放在麵上,省得雲瀾出門之時忘記戴。
回來的時候就看見雲瀾正坐在床邊翻看今日楊先生給的書冊。
“不先歇一歇?”
雲瀾沒有抬頭,隻略微搖了下頭,還招手讓方文林過來一起看。
方文林走近,看見床上放著兩本,其中一冊是遊記,另一冊看著好像是雜記,雲瀾手裏的那本要看著要比床上的兩本薄,他坐在雲瀾沒有放書冊的左手邊。
“怎麽了?”
他比雲瀾高,坐著也要高上一頭,此時低頭就可將書冊上的內容看盡,原本隻是隨意一瞥,不料這一眼也將他給吸引住了。
這書冊裏記錄的不是什麽風土人情,也不是胡編的風俗小說,更不是什麽詩詞歌賦,而是一道道考題。
“這是……”
書冊隻有薄薄的幾頁,雲瀾很快便翻看完了,凝眉沉思,眼中藏著震驚和不解,看起來很是糾結,“這是各州府書院的先生給學生出的策論題。”
雖然書冊沒有覆蓋全國,但幾個主要的大州府都囊括其中,其中不乏一些有名的書院,比如曲陵學院,濟北郡的濟澤學府,洪南府的洪益書院,甚至京都的同德學府都有一道。
這可都是真題!其中隨便一道拿出去都能讓那些讀書人瘋狂,更別提一整個冊子,這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麽人就能搞到的。
“楊先生人不可貌相啊……”雲瀾撫摸著冊子上的軍政二字,不禁喃喃感歎。
而讓他不解的便是楊先生為什麽將這般重要的東西輕描淡寫的就扔給了他。
他是想通過這個冊子告訴自己些什麽?
方文林沒有出聲,他將冊子拿過來從頭細看,發現各個書院出的題目雜而多,但幾個大學府的題目就耐人尋味了,竟然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從這些書院走出來的學生,大多都進了廟堂,學院與廟堂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通過學院出的考題可以窺探到上頭的一部分意思以及政策的偏向。
而這些最新的題目都離不開軍政二字,從糧草補給,援兵助力,戰術布局應有盡有。
大曆邊關常年打仗,一直沒有分出個勝負,這是上頭要有什麽大動作嗎?
他與雲瀾沒有什麽家國抱負,亦沒有那麽大的能力,但軍政與民生是繞不開的關係,這讓他不得不跟著重視。
朝廷是否要征收徭役,還是要增加賦稅以添補軍餉?
雲瀾也是一樣的想法,並且通過同德學府那唯一的一道題目他還隱約咂摸出一點朝廷動蕩的味道。
他與方文林天高地遠,與貴人滿地走的京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要說唯一一點聯係便是謝弘深大人了。
他與方文林從未與人談及這層關係,楊先生應該是不知道的,但現下手裏這本冊子又該如何解釋?
楊先生在向他表達什麽?或者說是求助什麽?
雲瀾隻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這些大事情光是想一想就覺得腦袋疼,一對兒好看的眉毛都要擰成麻花了。
方文林則是想得簡單多,“也許楊先生並無什麽想法,隻是想與你分享一下心中苦悶吧。”
楊先生的身世和經曆雲瀾知之甚少,僅有的記憶是他沒考上秀才隱居於此,看似整日逍遙萬事不憂心的模樣,但鋪子裏總有最新的書冊。
也許楊先生並不似表麵看上去那般風淡雲輕。
楊先生既然沒有明說,雲瀾便也不去過多揣測,隻當這是一本長見識的普通書籍,其中暗藏的鋒芒與利刃隻作不知,過好自己的安穩日子。
放下真題冊,雲瀾又拿起另一本書,正是方文林以為的雜記。
“你猜猜這裏麵寫的什麽?”放下真題冊,就好似放下了什麽千斤石,心裏頭一下子就鬆快了,這會兒雲瀾才有心情與方文林說笑。
方文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
“不不不,”雲瀾故作神秘的伸出一根食指搖晃否定,接著將書冊打開給方文林看,“確實是本雜記,不過寫下這些的人是個商賈,實際上是一本經商之道的書籍。”
故而三本書,一本是真題冊,一本是金融學,最後一本才是閑暇解悶的遊記。
“這個楊先生也是有趣。”方文林不知如何評價,便道了這麽一句。
雲瀾也是這樣認為,他準備把這本經商的書反複研讀,遊記可以穿插在其中當作放鬆,至於真題冊嘛,後邊直接還給楊先生。
正好這個時候晚飯做好了,他的二哥雲燁過來叫兩人去前院吃飯。
“在看書?”雲燁手裏抓了一隻小巧的白瓷碗,裏麵裝了小半的鹽酥花生,邊走邊吃。
“咦,你這書有些意思,借給哥哥看看。”說著便將那本“金融學”給拿走了。
雲瀾眼睜睜地看著他動作麻利的將書揣進了懷裏,根本沒給自己拒絕的機會,眸子都睜大了,他哥怎麽還明搶呢?!
雲燁也知道自己這麽做不太厚道,遂將手裏的白瓷碗塞進了雲瀾的掌心,“哥這兩天看完就還你,乖啊。”
哄小孩兒似的,但雲瀾就吃這一套,沒了脾氣。
……
風雲小吃正式營業的三天後,雲家兩兄弟收拾包袱準備回長溪村的自己家了。
雲瀾撅著個嘴巴,不太舍得。
鄭悅笑話他離不得大人,譚蕾則是勸慰他兩個村子隔得不遠,想見坐騾車就過去了。
“這是給你鉤的兩副手套,可以換著戴。”譚蕾打開包裹的絹布,裏麵是一黑一紅兩雙手套,表麵繡了臘梅和紅梅,裏麵縫了兔毛。
雲瀾接過戴在手上,大小正合適,不鬆不緊,軟和又保暖,“謝謝嫂嫂。”
另一邊的騾車旁,方文林正和喬勝幾個一籮筐一籮筐地往車上搬肉。
“夠了夠了,我們哪裏吃得了這麽多,你們自己也留些吃。”雲燁忙拉著方文林不讓再往車上堆肉了。
“今年做的多,我們夠吃,”方文林仗著自己有一身的蠻力,又甩了一筐上去,“這一兩個月多虧了兄長嫂嫂們幫襯,一點肉而已,收著吧。吃不完就拿去送人做人情。”
雲燁被剛剛方文林甩膀子那一下撞得一趔趄,看著堆成小山的籮筐哭笑不得,“真的夠了,再多騾車也裝不下了,裝下了也拉不動啊。”
他本意是勸方文林收手,沒想到方文林卻做恍然之狀,“是我考慮不周,姚睿,去把小紅牽來,”說完看向雲燁,“兩輛騾車,能裝得下。”
雲燁:“……”這人怎麽瞧著不太靈光。
他眼神向自家大哥求助,結果他大哥卻是朝他搖了搖頭。
得,看來這弟夫的熱情是沒法拒絕了。
“這書是瀾哥兒的,一會兒我走之後你替我還給他。”
雲瀾就在不遠處,方文林看著書冊沒拿,“怎麽不自己給他?”
雲燁笑得有點不好意思,摸著後腦勺說:“怪不好意思的,你就當幫哥一個忙。”
兄長相托,方文林不再推辭,便將書冊揣進了懷裏。
忙忙碌碌一早上,在眾人依依不舍的道別聲中,兩輛騾車載著雲家兄嫂和侄兒下了山。
雲瀾站在山腰的平台上一直目送再看不見一點影子之後才轉身回屋裏。
這時候方文林將懷裏的書冊拿出來給雲瀾,“二哥還給你的。”
嘟囔著他怎麽不自己給我,雲瀾順手接了過來,剛一入手,他便覺得書冊不太對勁,待進了屋子坐下細看,他才發現這本書定然是被他二哥反複翻看過的。
書冊保存的很好,不難看出讀書之人很是珍惜,書皮書頁變得更加柔軟了,頁角頁邊有著明顯的翻看折痕。
他二哥在很認真的學習裏麵的為商之道。
“等下次還書的時候,我再問楊先生借幾本類似的書給二哥。”雲瀾撫平書頁上的折痕,將書冊輕輕合上。
其實一切都有跡可循,爭著跟在方文林身邊跑去曲陵,從早到晚都泡在鋪子裏,前鋪後院的活計都認真學習和參與,往返的路上還會和他討論些鋪子的生意。
方文林也在一旁說到:“二哥和我到曲陵的時候,對於行商很感興趣。”
行商……
這可不是什麽清閑安全的活計。
“那……你能不能幫忙搭搭線?”要說家裏誰對這類事情最了解,當屬做過行商護衛的方文林了,雲瀾摸著書皮上粗糙的紋路,抿著唇看向方文林,眼睛濕漉漉的。
伸手撫上雲瀾的臉頰,方文林用拇指抹著雲瀾下巴處的皮膚,將雲瀾的下唇從貝齒下解救出來,“與我這般客氣做什麽,二哥若真是對這一道有興趣,我自會幫忙引薦。”
嘴唇被抿得泛紅,雲瀾墊著方文林的掌心露出一個燦爛的笑。
……
十二月中旬,方文林的大氅做好了。
“穿上看看,合不合身?”
雲瀾將大氅抖落開,比著披在方文林身上,站在漢子的身前給人係領口處的帶子。
應方文林的要求,大氅沒有做兜帽,隻在領子處圍了一圈和雲瀾那件大氅一樣的毛領。
本來也是同一塊狐狸皮上的料子。
大氅內裏同樣是兔毛的,雲瀾找布頭李要的好料子,都是純白色沒有雜毛的,他縫的針線密實,就好似一整塊完整的料子做的。
外頭是緞麵的,用的自己做的靛泥反複染色的,是漂亮的深藍色,因為天氣冷,染布晾曬時布匹被凍成了硬板子,每次收布之前,他都得拿擀麵杖輕輕將布匹上的冰屑敲掉。
雖然經過多次浸染,但也因為這個原因而造成布匹染色不太均勻。
卻也陰差陽錯地染出了深淺不一的白藍色暗紋,不論是遠觀還是近看都挺好看的,尤其是雲瀾在布匹正中心繡了一隻威風凜凜的白虎,配上細碎的暗紋,白虎好似破冰而出,栩栩如生。
大氅尾擺處,雲瀾則是用金線勾了細長的虎紋,與豆染技藝織染的白色虎紋交錯地圍了一個邊兒。
為了趕製這件大氅,這段時日雲瀾算是完全將自己關在了屋子裏,早上起床吃過早飯就開始拿著針線在布料上遊走,一做就是一天。
其他都不難,就是這隻白虎繡起來頗為費時費力,好在最後的成品完美,不枉雲瀾費了這麽多天的眼睛。
方文林心疼雲瀾,勸著說自己不急,但他家瀾兒有著自己的固執,不論他怎麽勸都還是盡心盡力地去做,他勸不住,便每晚都用花草精油給雲瀾按摩被銀針抵壓磨紅的手指。
給方文林穿好大氅,雲瀾又把自己的那件從櫃子裏拿出來披上,方文林也學著雲瀾的樣子給雲瀾係帶子,並把兜帽給雲瀾戴上。
兩人穿著大氅,並肩站於銅鏡前,一高大英俊,一秀外慧中,真真是一對兒璧人。
方文林愛慘了這般與雲瀾穿著相似衣服並肩站立的模樣,忍不住伸手握住了雲瀾的手,“明兒我就去買塊大的鏡子,能把我們兩個人全身都照進去的那種。”
他不知道什麽叫做情侶衫,也不知道什麽是全身鏡,他隻知道自己這會兒心髒跳的急促,想做些什麽想說些什麽,卻又不知道他具體想要什麽,便隻能遵循本能去牽住了夫郎的手。
也是奇怪,明明捉住了他此時滿心滿腦的人兒,但心髒的跳動不僅沒有回歸正常,反而還愈來愈快,人果然是貪心的,哪裏有什麽淺嚐輒止,揪著一點甜頭便由貪念想要更多。
其實雲瀾也想過這個問題,雞爪可以做成鹵雞爪、泡椒鳳爪、麻辣雞爪等等,雞翅也可以做成雞翅堡、烤雞翅等等,就是幹柴的雞胸肉也是可以做成雞絲來涼拌。
鋪子剛開張,菜品太多容易亂,以後可以逐步推出,倒不用急於一時。
回到家中,雲瀾和方文林直接進了屋子,晚飯自有覃迎春等人準備。
雲瀾在歸攏給方文林做大氅的各種材料,這一兩日就得加緊開工,年節的新衣,小書房的各種墊子,要做的東西排著隊。
方文林則是去將炭盆燒著,又把雲瀾的圍巾帽子翻出來放在麵上,省得雲瀾出門之時忘記戴。
回來的時候就看見雲瀾正坐在床邊翻看今日楊先生給的書冊。
“不先歇一歇?”
雲瀾沒有抬頭,隻略微搖了下頭,還招手讓方文林過來一起看。
方文林走近,看見床上放著兩本,其中一冊是遊記,另一冊看著好像是雜記,雲瀾手裏的那本要看著要比床上的兩本薄,他坐在雲瀾沒有放書冊的左手邊。
“怎麽了?”
他比雲瀾高,坐著也要高上一頭,此時低頭就可將書冊上的內容看盡,原本隻是隨意一瞥,不料這一眼也將他給吸引住了。
這書冊裏記錄的不是什麽風土人情,也不是胡編的風俗小說,更不是什麽詩詞歌賦,而是一道道考題。
“這是……”
書冊隻有薄薄的幾頁,雲瀾很快便翻看完了,凝眉沉思,眼中藏著震驚和不解,看起來很是糾結,“這是各州府書院的先生給學生出的策論題。”
雖然書冊沒有覆蓋全國,但幾個主要的大州府都囊括其中,其中不乏一些有名的書院,比如曲陵學院,濟北郡的濟澤學府,洪南府的洪益書院,甚至京都的同德學府都有一道。
這可都是真題!其中隨便一道拿出去都能讓那些讀書人瘋狂,更別提一整個冊子,這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麽人就能搞到的。
“楊先生人不可貌相啊……”雲瀾撫摸著冊子上的軍政二字,不禁喃喃感歎。
而讓他不解的便是楊先生為什麽將這般重要的東西輕描淡寫的就扔給了他。
他是想通過這個冊子告訴自己些什麽?
方文林沒有出聲,他將冊子拿過來從頭細看,發現各個書院出的題目雜而多,但幾個大學府的題目就耐人尋味了,竟然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從這些書院走出來的學生,大多都進了廟堂,學院與廟堂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通過學院出的考題可以窺探到上頭的一部分意思以及政策的偏向。
而這些最新的題目都離不開軍政二字,從糧草補給,援兵助力,戰術布局應有盡有。
大曆邊關常年打仗,一直沒有分出個勝負,這是上頭要有什麽大動作嗎?
他與雲瀾沒有什麽家國抱負,亦沒有那麽大的能力,但軍政與民生是繞不開的關係,這讓他不得不跟著重視。
朝廷是否要征收徭役,還是要增加賦稅以添補軍餉?
雲瀾也是一樣的想法,並且通過同德學府那唯一的一道題目他還隱約咂摸出一點朝廷動蕩的味道。
他與方文林天高地遠,與貴人滿地走的京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要說唯一一點聯係便是謝弘深大人了。
他與方文林從未與人談及這層關係,楊先生應該是不知道的,但現下手裏這本冊子又該如何解釋?
楊先生在向他表達什麽?或者說是求助什麽?
雲瀾隻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這些大事情光是想一想就覺得腦袋疼,一對兒好看的眉毛都要擰成麻花了。
方文林則是想得簡單多,“也許楊先生並無什麽想法,隻是想與你分享一下心中苦悶吧。”
楊先生的身世和經曆雲瀾知之甚少,僅有的記憶是他沒考上秀才隱居於此,看似整日逍遙萬事不憂心的模樣,但鋪子裏總有最新的書冊。
也許楊先生並不似表麵看上去那般風淡雲輕。
楊先生既然沒有明說,雲瀾便也不去過多揣測,隻當這是一本長見識的普通書籍,其中暗藏的鋒芒與利刃隻作不知,過好自己的安穩日子。
放下真題冊,雲瀾又拿起另一本書,正是方文林以為的雜記。
“你猜猜這裏麵寫的什麽?”放下真題冊,就好似放下了什麽千斤石,心裏頭一下子就鬆快了,這會兒雲瀾才有心情與方文林說笑。
方文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
“不不不,”雲瀾故作神秘的伸出一根食指搖晃否定,接著將書冊打開給方文林看,“確實是本雜記,不過寫下這些的人是個商賈,實際上是一本經商之道的書籍。”
故而三本書,一本是真題冊,一本是金融學,最後一本才是閑暇解悶的遊記。
“這個楊先生也是有趣。”方文林不知如何評價,便道了這麽一句。
雲瀾也是這樣認為,他準備把這本經商的書反複研讀,遊記可以穿插在其中當作放鬆,至於真題冊嘛,後邊直接還給楊先生。
正好這個時候晚飯做好了,他的二哥雲燁過來叫兩人去前院吃飯。
“在看書?”雲燁手裏抓了一隻小巧的白瓷碗,裏麵裝了小半的鹽酥花生,邊走邊吃。
“咦,你這書有些意思,借給哥哥看看。”說著便將那本“金融學”給拿走了。
雲瀾眼睜睜地看著他動作麻利的將書揣進了懷裏,根本沒給自己拒絕的機會,眸子都睜大了,他哥怎麽還明搶呢?!
雲燁也知道自己這麽做不太厚道,遂將手裏的白瓷碗塞進了雲瀾的掌心,“哥這兩天看完就還你,乖啊。”
哄小孩兒似的,但雲瀾就吃這一套,沒了脾氣。
……
風雲小吃正式營業的三天後,雲家兩兄弟收拾包袱準備回長溪村的自己家了。
雲瀾撅著個嘴巴,不太舍得。
鄭悅笑話他離不得大人,譚蕾則是勸慰他兩個村子隔得不遠,想見坐騾車就過去了。
“這是給你鉤的兩副手套,可以換著戴。”譚蕾打開包裹的絹布,裏麵是一黑一紅兩雙手套,表麵繡了臘梅和紅梅,裏麵縫了兔毛。
雲瀾接過戴在手上,大小正合適,不鬆不緊,軟和又保暖,“謝謝嫂嫂。”
另一邊的騾車旁,方文林正和喬勝幾個一籮筐一籮筐地往車上搬肉。
“夠了夠了,我們哪裏吃得了這麽多,你們自己也留些吃。”雲燁忙拉著方文林不讓再往車上堆肉了。
“今年做的多,我們夠吃,”方文林仗著自己有一身的蠻力,又甩了一筐上去,“這一兩個月多虧了兄長嫂嫂們幫襯,一點肉而已,收著吧。吃不完就拿去送人做人情。”
雲燁被剛剛方文林甩膀子那一下撞得一趔趄,看著堆成小山的籮筐哭笑不得,“真的夠了,再多騾車也裝不下了,裝下了也拉不動啊。”
他本意是勸方文林收手,沒想到方文林卻做恍然之狀,“是我考慮不周,姚睿,去把小紅牽來,”說完看向雲燁,“兩輛騾車,能裝得下。”
雲燁:“……”這人怎麽瞧著不太靈光。
他眼神向自家大哥求助,結果他大哥卻是朝他搖了搖頭。
得,看來這弟夫的熱情是沒法拒絕了。
“這書是瀾哥兒的,一會兒我走之後你替我還給他。”
雲瀾就在不遠處,方文林看著書冊沒拿,“怎麽不自己給他?”
雲燁笑得有點不好意思,摸著後腦勺說:“怪不好意思的,你就當幫哥一個忙。”
兄長相托,方文林不再推辭,便將書冊揣進了懷裏。
忙忙碌碌一早上,在眾人依依不舍的道別聲中,兩輛騾車載著雲家兄嫂和侄兒下了山。
雲瀾站在山腰的平台上一直目送再看不見一點影子之後才轉身回屋裏。
這時候方文林將懷裏的書冊拿出來給雲瀾,“二哥還給你的。”
嘟囔著他怎麽不自己給我,雲瀾順手接了過來,剛一入手,他便覺得書冊不太對勁,待進了屋子坐下細看,他才發現這本書定然是被他二哥反複翻看過的。
書冊保存的很好,不難看出讀書之人很是珍惜,書皮書頁變得更加柔軟了,頁角頁邊有著明顯的翻看折痕。
他二哥在很認真的學習裏麵的為商之道。
“等下次還書的時候,我再問楊先生借幾本類似的書給二哥。”雲瀾撫平書頁上的折痕,將書冊輕輕合上。
其實一切都有跡可循,爭著跟在方文林身邊跑去曲陵,從早到晚都泡在鋪子裏,前鋪後院的活計都認真學習和參與,往返的路上還會和他討論些鋪子的生意。
方文林也在一旁說到:“二哥和我到曲陵的時候,對於行商很感興趣。”
行商……
這可不是什麽清閑安全的活計。
“那……你能不能幫忙搭搭線?”要說家裏誰對這類事情最了解,當屬做過行商護衛的方文林了,雲瀾摸著書皮上粗糙的紋路,抿著唇看向方文林,眼睛濕漉漉的。
伸手撫上雲瀾的臉頰,方文林用拇指抹著雲瀾下巴處的皮膚,將雲瀾的下唇從貝齒下解救出來,“與我這般客氣做什麽,二哥若真是對這一道有興趣,我自會幫忙引薦。”
嘴唇被抿得泛紅,雲瀾墊著方文林的掌心露出一個燦爛的笑。
……
十二月中旬,方文林的大氅做好了。
“穿上看看,合不合身?”
雲瀾將大氅抖落開,比著披在方文林身上,站在漢子的身前給人係領口處的帶子。
應方文林的要求,大氅沒有做兜帽,隻在領子處圍了一圈和雲瀾那件大氅一樣的毛領。
本來也是同一塊狐狸皮上的料子。
大氅內裏同樣是兔毛的,雲瀾找布頭李要的好料子,都是純白色沒有雜毛的,他縫的針線密實,就好似一整塊完整的料子做的。
外頭是緞麵的,用的自己做的靛泥反複染色的,是漂亮的深藍色,因為天氣冷,染布晾曬時布匹被凍成了硬板子,每次收布之前,他都得拿擀麵杖輕輕將布匹上的冰屑敲掉。
雖然經過多次浸染,但也因為這個原因而造成布匹染色不太均勻。
卻也陰差陽錯地染出了深淺不一的白藍色暗紋,不論是遠觀還是近看都挺好看的,尤其是雲瀾在布匹正中心繡了一隻威風凜凜的白虎,配上細碎的暗紋,白虎好似破冰而出,栩栩如生。
大氅尾擺處,雲瀾則是用金線勾了細長的虎紋,與豆染技藝織染的白色虎紋交錯地圍了一個邊兒。
為了趕製這件大氅,這段時日雲瀾算是完全將自己關在了屋子裏,早上起床吃過早飯就開始拿著針線在布料上遊走,一做就是一天。
其他都不難,就是這隻白虎繡起來頗為費時費力,好在最後的成品完美,不枉雲瀾費了這麽多天的眼睛。
方文林心疼雲瀾,勸著說自己不急,但他家瀾兒有著自己的固執,不論他怎麽勸都還是盡心盡力地去做,他勸不住,便每晚都用花草精油給雲瀾按摩被銀針抵壓磨紅的手指。
給方文林穿好大氅,雲瀾又把自己的那件從櫃子裏拿出來披上,方文林也學著雲瀾的樣子給雲瀾係帶子,並把兜帽給雲瀾戴上。
兩人穿著大氅,並肩站於銅鏡前,一高大英俊,一秀外慧中,真真是一對兒璧人。
方文林愛慘了這般與雲瀾穿著相似衣服並肩站立的模樣,忍不住伸手握住了雲瀾的手,“明兒我就去買塊大的鏡子,能把我們兩個人全身都照進去的那種。”
他不知道什麽叫做情侶衫,也不知道什麽是全身鏡,他隻知道自己這會兒心髒跳的急促,想做些什麽想說些什麽,卻又不知道他具體想要什麽,便隻能遵循本能去牽住了夫郎的手。
也是奇怪,明明捉住了他此時滿心滿腦的人兒,但心髒的跳動不僅沒有回歸正常,反而還愈來愈快,人果然是貪心的,哪裏有什麽淺嚐輒止,揪著一點甜頭便由貪念想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