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此子國士無雙
紅樓:李紈,餘乃謙謙君子 作者:木棉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禦書房內,檀香嫋嫋,元熙帝手持王睿的會試試卷,雙眸微凝,將話題轉向海禁製度,緩聲問道:“自先祖開國以來,沿海倭寇肆虐為患,商人暗中勾結,致使沿海百姓出海常陷險境,凶多吉少。
朝廷對私自出海的漁民,未嚴加懲處,可若未經朝廷允準出海,必遭重罰。而你在此卷中提出開放國門,與海外之人通商,對此,你有何高見,細細道來。”
王睿垂首沉思片刻,方才拱手,恭聲道:“陛下,海禁製度,實是利弊參半。朝廷初行此製,確有諸多深遠考量。
隻是如今,沿海沿江一帶,人口繁多。若能適當引導,將部分人口轉移至海外,既可感化教化那蠻夷之地,亦是吾輩之責、吾朝之義。”
元熙帝聞得此言,麵色沉靜如水,不自覺地挺直了身軀,語氣中添了幾分鄭重與威嚴,道:“海禁已施行了百餘年,當年高祖皇帝為保大周天下安寧,方推行此策。如今依你之見,又當如何處之?”
王睿神色鎮定,從容應道:“草民以為,海禁施行既久,如今或可循序漸進,逐步放開。不妨先於部分地方郡縣推行試點,與外商開展貿易。
我朝物產豐饒,商品向來以物美價廉聞名,必能深得外商歡心。如此一來,我朝既能廣進財源,又可向海外諸邦宣示天威,且能將外商之利器為我所用,實乃一舉多得之策。”
元熙帝聽著,麵色愈發凝重,緊逼問道:“然則,開放海禁,你就不懼外商對我朝土地懷有覬覦之心?再者,你所言將外商利器為我所用,究竟有何深意?。”
王睿心中一緊,卻仍強自鎮定,條理清晰地答道:“陛下,我朝物華天寶,富庶豐饒,海外諸國與那金國,無不對中原垂涎已久。
開放海禁,一則可借機洞悉海外諸國之圖謀與動向,二則取他山之石,師夷長技以製夷。如今海外之火器發展迅猛,絲毫不遜於我朝。
若能博采其長處,為我所用,日後與金國交鋒之時,必能增添幾分勝算,保我朝邊境安寧、百姓太平。”
元熙帝微微頷首,心中暗自思量。身為一國之君,自然對海外火器的發展狀況心知肚明。
師夷長技以製夷這一想法,深得其心,然而身為帝王,有些話卻不便明言。
同時元熙帝心中亦十分清楚,與外商通商貿易,所蘊含的利潤豐厚無比。
先帝在位之時,肆意揮霍,致使朝廷財政虧空,如今這爛攤子交到自己手中。
若無充足的錢財,諸多軍國大事皆難以順利開展,戶部的官員們,每日為此事急得焦頭爛額,涕淚橫流。
元熙帝輕撚胡須,微微點頭,說道:“你所言不無道理。此事關係重大,茲事體大,朕不久之後,當會依你所言,擇地試點。隻是,既然此策由你提出,往後諸事,你亦當躬身參與,不得推脫。”
王睿心知已然卷入這開放海禁的風雲之中,但事已至此,已無退路,隻得恭恭敬敬地施禮道:“草民謝陛下信任,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聖恩。”
元熙帝凝視著眼前尚顯稚嫩卻目光堅毅的王睿,心中不禁暗歎:此子見識卓絕,胸懷大誌,假以時日,必成國士無雙之棟梁。隻是如今他鋒芒太露,太過引人注目,難免招人嫉恨,還需小心嗬護,悉心栽培,方能成大器。
沉吟片刻,元熙帝開口問道:“王睿,你且說說,對於為官之事,你有何想法?翰林院抑或六部,任由你挑選。”
自古以來,狀元通常都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職,進入中央政府高層的起始之點,為日後晉升為高級官員築牢根基。
王睿心中卻另有盤算,進入翰林院修書,名銜聽起來光鮮亮麗,實則每日需與書卷筆墨為伴,消磨時光。
且聽聞有些進士進入翰林院後,數十年都難以脫身,蹉跎歲月。
在古代,一甲進士及第,皆可享受保送之待遇。
無需參加繁瑣考核,便可直接授官。狀元授從六品翰林院修撰之職,榜眼、探花則授正七品翰林院編修之職。
修撰之職責,乃是負責修纂實錄,詳實記載皇帝之言行舉止。
偶爾還需參加經筵,為皇帝進講經史典籍,並需草擬有關典禮儀式的文稿篇章。
編修之職,亦大多負責起草詔書、敕令之類的文書。
二者皆可視為皇帝之近臣,換而言之,猶如皇帝之秘書一般。
翰林院的諸多職能,恰似皇帝之秘書處與政策研究之所。
相較之下,一甲進士可直接保送任職,而二甲、三甲的進士,則需再次參加考試。成績優異者,可被選為庶吉士,同樣隸屬翰林官之列。
此後被分配至各部、中樞等部門,進行觀政、實習等事務。
三年期滿,還有一次散館考核。成績優良者,方可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職務。
元熙帝目光中帶著幾分好奇與期待,饒有興致地看著王睿,想要瞧瞧這位青年才俊對於自己的官途生涯,有著怎樣的規劃與籌謀。
王睿略作思索,而後緩緩說道:“陛下,不知朝中可有文武兼並之官職?”
元熙帝聞得此言,不禁微微一怔,麵露幾分疑惑之色,問道:“嗯?此語何意,你且詳細道來。”
原本一心想要為王睿挑選一個理想的官位,輔佐自己治理天下,卻未料到王睿會說出這般話語。
王睿麵色莊重,神情嚴肅,鄭重其事地說道:“陛下,草民以為,武可安邦定國,文能興邦濟世。此二者,皆為草民所追求之目標。故而,草民更期望能於兵部謀得一職,為朝廷效力,為陛下分憂。”
理論上來說,進士的確有機會被授予兵部官職。
實際情形卻是,進士進入兵部任職之事,相對較為稀少。
隻因兵部作為掌管軍事之要害部門,其所屬官職,往往需要任職者具備紮實的軍事知識與豐富的實戰經驗。
而進士出身的官員,大多以文官為主,於軍事領域,多有生疏與不足。
元熙帝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說道:“既然如此,朕派你前往邊關,與那金人交戰,你意下如何?”
王睿毫無懼色,昂首挺胸,毅然答道:“陛下心懷邊關之安定,心係百姓之安寧。若他日陛下下令,派草民與金人交鋒,草民定當萬死不辭,肝腦塗地,絕無半句怨言。”
元熙帝目光閃爍,沉思片刻,而後說道:“如此甚好。不過,眼下嘛,依舊按例,狀元授予從六品翰林院修撰之職。
朕賜予你一枚出宮令牌,準你自由出宮。你可在京城曆練一年半載,待時機成熟,再做其他安排。”
迎著元熙帝滿含期許與深意的目光,王睿心領神會,知曉陛下的一番苦心與長遠謀劃,當即跪地謝恩道:“草民謝陛下隆恩,定當銘記於心,不敢有負陛下厚望。”
朝廷對私自出海的漁民,未嚴加懲處,可若未經朝廷允準出海,必遭重罰。而你在此卷中提出開放國門,與海外之人通商,對此,你有何高見,細細道來。”
王睿垂首沉思片刻,方才拱手,恭聲道:“陛下,海禁製度,實是利弊參半。朝廷初行此製,確有諸多深遠考量。
隻是如今,沿海沿江一帶,人口繁多。若能適當引導,將部分人口轉移至海外,既可感化教化那蠻夷之地,亦是吾輩之責、吾朝之義。”
元熙帝聞得此言,麵色沉靜如水,不自覺地挺直了身軀,語氣中添了幾分鄭重與威嚴,道:“海禁已施行了百餘年,當年高祖皇帝為保大周天下安寧,方推行此策。如今依你之見,又當如何處之?”
王睿神色鎮定,從容應道:“草民以為,海禁施行既久,如今或可循序漸進,逐步放開。不妨先於部分地方郡縣推行試點,與外商開展貿易。
我朝物產豐饒,商品向來以物美價廉聞名,必能深得外商歡心。如此一來,我朝既能廣進財源,又可向海外諸邦宣示天威,且能將外商之利器為我所用,實乃一舉多得之策。”
元熙帝聽著,麵色愈發凝重,緊逼問道:“然則,開放海禁,你就不懼外商對我朝土地懷有覬覦之心?再者,你所言將外商利器為我所用,究竟有何深意?。”
王睿心中一緊,卻仍強自鎮定,條理清晰地答道:“陛下,我朝物華天寶,富庶豐饒,海外諸國與那金國,無不對中原垂涎已久。
開放海禁,一則可借機洞悉海外諸國之圖謀與動向,二則取他山之石,師夷長技以製夷。如今海外之火器發展迅猛,絲毫不遜於我朝。
若能博采其長處,為我所用,日後與金國交鋒之時,必能增添幾分勝算,保我朝邊境安寧、百姓太平。”
元熙帝微微頷首,心中暗自思量。身為一國之君,自然對海外火器的發展狀況心知肚明。
師夷長技以製夷這一想法,深得其心,然而身為帝王,有些話卻不便明言。
同時元熙帝心中亦十分清楚,與外商通商貿易,所蘊含的利潤豐厚無比。
先帝在位之時,肆意揮霍,致使朝廷財政虧空,如今這爛攤子交到自己手中。
若無充足的錢財,諸多軍國大事皆難以順利開展,戶部的官員們,每日為此事急得焦頭爛額,涕淚橫流。
元熙帝輕撚胡須,微微點頭,說道:“你所言不無道理。此事關係重大,茲事體大,朕不久之後,當會依你所言,擇地試點。隻是,既然此策由你提出,往後諸事,你亦當躬身參與,不得推脫。”
王睿心知已然卷入這開放海禁的風雲之中,但事已至此,已無退路,隻得恭恭敬敬地施禮道:“草民謝陛下信任,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聖恩。”
元熙帝凝視著眼前尚顯稚嫩卻目光堅毅的王睿,心中不禁暗歎:此子見識卓絕,胸懷大誌,假以時日,必成國士無雙之棟梁。隻是如今他鋒芒太露,太過引人注目,難免招人嫉恨,還需小心嗬護,悉心栽培,方能成大器。
沉吟片刻,元熙帝開口問道:“王睿,你且說說,對於為官之事,你有何想法?翰林院抑或六部,任由你挑選。”
自古以來,狀元通常都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職,進入中央政府高層的起始之點,為日後晉升為高級官員築牢根基。
王睿心中卻另有盤算,進入翰林院修書,名銜聽起來光鮮亮麗,實則每日需與書卷筆墨為伴,消磨時光。
且聽聞有些進士進入翰林院後,數十年都難以脫身,蹉跎歲月。
在古代,一甲進士及第,皆可享受保送之待遇。
無需參加繁瑣考核,便可直接授官。狀元授從六品翰林院修撰之職,榜眼、探花則授正七品翰林院編修之職。
修撰之職責,乃是負責修纂實錄,詳實記載皇帝之言行舉止。
偶爾還需參加經筵,為皇帝進講經史典籍,並需草擬有關典禮儀式的文稿篇章。
編修之職,亦大多負責起草詔書、敕令之類的文書。
二者皆可視為皇帝之近臣,換而言之,猶如皇帝之秘書一般。
翰林院的諸多職能,恰似皇帝之秘書處與政策研究之所。
相較之下,一甲進士可直接保送任職,而二甲、三甲的進士,則需再次參加考試。成績優異者,可被選為庶吉士,同樣隸屬翰林官之列。
此後被分配至各部、中樞等部門,進行觀政、實習等事務。
三年期滿,還有一次散館考核。成績優良者,方可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職務。
元熙帝目光中帶著幾分好奇與期待,饒有興致地看著王睿,想要瞧瞧這位青年才俊對於自己的官途生涯,有著怎樣的規劃與籌謀。
王睿略作思索,而後緩緩說道:“陛下,不知朝中可有文武兼並之官職?”
元熙帝聞得此言,不禁微微一怔,麵露幾分疑惑之色,問道:“嗯?此語何意,你且詳細道來。”
原本一心想要為王睿挑選一個理想的官位,輔佐自己治理天下,卻未料到王睿會說出這般話語。
王睿麵色莊重,神情嚴肅,鄭重其事地說道:“陛下,草民以為,武可安邦定國,文能興邦濟世。此二者,皆為草民所追求之目標。故而,草民更期望能於兵部謀得一職,為朝廷效力,為陛下分憂。”
理論上來說,進士的確有機會被授予兵部官職。
實際情形卻是,進士進入兵部任職之事,相對較為稀少。
隻因兵部作為掌管軍事之要害部門,其所屬官職,往往需要任職者具備紮實的軍事知識與豐富的實戰經驗。
而進士出身的官員,大多以文官為主,於軍事領域,多有生疏與不足。
元熙帝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說道:“既然如此,朕派你前往邊關,與那金人交戰,你意下如何?”
王睿毫無懼色,昂首挺胸,毅然答道:“陛下心懷邊關之安定,心係百姓之安寧。若他日陛下下令,派草民與金人交鋒,草民定當萬死不辭,肝腦塗地,絕無半句怨言。”
元熙帝目光閃爍,沉思片刻,而後說道:“如此甚好。不過,眼下嘛,依舊按例,狀元授予從六品翰林院修撰之職。
朕賜予你一枚出宮令牌,準你自由出宮。你可在京城曆練一年半載,待時機成熟,再做其他安排。”
迎著元熙帝滿含期許與深意的目光,王睿心領神會,知曉陛下的一番苦心與長遠謀劃,當即跪地謝恩道:“草民謝陛下隆恩,定當銘記於心,不敢有負陛下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