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杜少傑說完之後,大家議論紛紛,但每個人的神情也放鬆了下來,不再是一副緊張兮兮的模樣。


    “還有第三件事,我打算將咱們的小吃部延伸出去。不過這事需要局裏點頭,暫時就不做詳細討論了。散會!”


    杜少傑快人快語,三言兩句說完了正事,就讓大家去各忙各的。


    隨後他鑽進了辦公室,開始給王麗雯等人寫回信。


    寫好之後,他就直接將信件寄了出去,然後才去了局機關找陳濟舟。


    “陳局長,這會兒有時間吧?”


    “嘿嘿,你倒是會挑時間!有啥事說吧,別耽誤我吃午飯。”


    這會兒離中午下班還有半個小時,陳濟舟的確不忙。


    “陳局長,我考慮小吃部是不是可以開一家分店?畢竟像早餐、小吃和快餐的地域性很強,不延伸出去,企業的發展就會受到製約。”


    杜少傑作出這個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他在很多時候還需要集體企業這張皮,如果不擴張,小吃部就很難負擔日益增長的工資獎金支出。說實話,現在大家都是熟練工了,小吃部的人員有很大程度的冗餘。


    還有就是,擴張之後還可以再接納一些待業青年,對局裏也好交待。


    “你這個想法很好,不過,新開一家店承包費肯定要上調,要不然交代不過去。”


    陳濟舟想了想,覺得對方提出的建議不錯。


    他個人不反對,但還需要經過討論,最後形成決議才能實施。當然,他也提前給杜少傑打了預防針,承包費要上調。


    “那我等局裏的研究決定,陳局長,你們可不能獅子大開口啊,要是承包費超出了我的負擔能力,我寧可維持現狀。”


    杜少傑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免得局裏有人把自己當做冤大頭。


    陳濟舟笑了笑,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兩人隨後閑聊了幾句,便一起走出了辦公室。陳濟舟回家吃飯,杜少傑直接去了私房菜館。


    “杜經理,剛才稅務局的同誌來過,他們來宣傳照章納稅的事情,還留下了一些宣傳單。”


    剛一進門,張雨霏就笑著迎了過來。


    她手裏拿著一摞宣傳單,說是稅務局來人留下來的。


    這兩年,新的稅收製度剛剛起步,很多人都沒有納稅意識。稅務局的同誌需要針對每個市場、每個商戶進行宣傳,收稅也得上門收取。


    讓大家主動去報稅?那是不能的,上門都不見得能收到錢,還讓人家主動去送錢,門都沒有。


    “以後稅務局的同誌來收稅,客氣一點,該交多少就交多少。如果覺得定的稅不合理,我找時間去和他們溝通。”


    作為穿越者,杜少傑的納稅意識還是很強的。


    不過現在稅收沒那麽嚴謹,“利改稅”也是剛起步,個體戶基本上采用定稅製。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給各個商戶製定的稅額也許偏少也許偏多,這就需要當事人去和他們溝通。


    “好的,我明白了。”


    張雨霏點點頭,反正經理說怎麽辦就怎麽辦。


    中午還是4桌客人,杜少傑親自上陣搞定了一桌,然後就去了【大盤雞】專賣店。


    這會兒早已過了飯點,店裏很冷清。他把羅剛叫到了一邊,說道:“過段時間小吃部可能要開分店,我打算讓你到新店負責小炒,你有什麽想法?”


    羅剛的廚藝進步很快,雖然隻是“一級廚工”,但已經具備了三級廚師的實力。


    杜少傑準備抽空帶一帶他,讓他今年去參加“三級廚師”等級考試,通過的概率很大。


    “我沒什麽想法,一切聽從杜經理的安排。”


    羅剛憨憨的一笑,態度很端正。


    實際上這才是聰明人,不像有些人翅膀還沒硬就想飛,不碰的頭破血流才怪。


    “嗯,好好幹!”


    杜少傑沒有多說什麽,拍了拍對方的肩膀,就去查看賬目去了。


    陳濟舟下午召集有關人員開了個會,專門研究討論杜少傑提出來的建議。


    大家對於小吃部擴張都沒什麽意見,反正局裏不掏錢,一切問題包括租門麵、裝修改造、購買相應的設備等等,由小吃部自己解決。


    就是關於承包費的爭議比較大,有說再加一萬元的,有說加兩萬元的,甚至還有個別人說加三萬的。


    “增加三萬的承包費根本不可能,人家又不是傻子,不會算賬的嗎?不合理人家就不會擴張,說再多也是廢話。


    另外,還有個問題大家要考慮。新開一家店,其中的大部分投入都會算作集體企業的積累,並不屬於承包人。一個蘿卜不切兩頭,你們說呢?”


    陳濟舟做了總結發言,說的很中肯。


    大家一想,也的確是這麽回事,最終決定承包費再增加一萬元。


    然後形成了決議,文件沒有急於下發,陳濟舟先和杜少傑溝通了一下,直到對方點頭答應,這件事才算塵埃落定。


    “董哥,開新店的事情就交給你了,你先去找門麵,我覺得春風巷街口的位置就不錯。等新店開起來,我會把羅剛抽調過來負責,你就全天呆在【大盤雞】專賣店怎麽樣?”


    杜少傑和董軍談了一下,想讓對方負責新店的籌備工作。


    對方不是想多掙點錢嗎?那就呆在【大盤雞】專賣店,按效益發獎金。


    “行啊,你指哪兒我打哪兒,沒問題。”


    董軍做事很靠譜,深得杜少傑的信任,然後他就開始忙活了起來。


    到處找門麵,觀察當地的人流量和消費狀況,最終租下了距離衛校食堂很近的一間門麵房。


    這間門麵房在正街和巷道的交匯處,是個拐角房,麵積不算大,但有個挺大的後院。後院完全可以改造出來一個合適的後廚。


    租金不便宜,一個月要450塊錢。


    “杜經理,前廳不需要做很大的改動,重新粉刷就可以營業。主要是後廚改造比較麻煩,現在天氣冷,不適合動工,怎麽辦?”


    董軍在租下門麵之前和杜少傑商量了半天,他主要是心疼幾個月的租金。


    “先把前廳收拾出來賣早餐,暫時可以借用衛校食堂的廚房,總共也沒幾步路。中午的快餐先不上,但可以賣【椒麻雞】.”


    這種情況,杜少傑已經想好了應對的辦法。


    衛校食堂距離新店不超過三十米,後廚很寬敞,僅僅是用來製作【德州扒雞】其實是有點浪費的。臨時借用一下,根本沒問題。


    董軍的眼睛一亮,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臨時方案。


    接下來,局裏出證明重新辦理了兩家店的手續。原先的小吃部更名為“光源小吃店(一分店)”,新店叫做“光源小吃店(二分店)”。


    企業性質為集體企業,和勞動服務社平級。


    杜少傑一直都沒有從小吃部抽離資金,結果為了開新店又投入了一些錢。這筆錢不算多,不超過原先小吃部一個月的利潤。


    他從早餐班、黃婷婷班組和於建新班組一共抽調了20人,另外將羅剛調過來擔任“二分店”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小炒班組的班組長。


    董軍功成身退,直接去了【大盤雞】專賣店。


    二分店開業,暫時隻賣早餐和【椒麻雞】,小炒快餐得等開春以後了。


    新店的早餐依然主打【豆腐腦】和【骨頭湯】,另外有烙餅、花卷、包子、油條、小菜等等,再就是【椒麻雞】。


    二分店的生意出乎意料的好,這一片雖然也有早餐店,但說實話都很一般。


    最高興的是杜小雅,每天早上順路就可以吃到早餐,再也不用繞路去一分店那邊。


    蘇大鵬、王玉秀等人早上也在二分店吃飯,以後都不用他們自己做了。當然,該給的錢還是要給的,畢竟各自都是單獨核算,要不然就亂了套。


    等杜少傑把手頭上的事情忙完,也就到了放寒假的時間。


    小梅準備和同學一起訂火車票回家,但學校出麵幫她開了證明並訂好了返家的機票。原來是杜少傑不放心她的腿傷,堅持讓她乘坐飛機回來。


    這就是蔡菁所說的有人暗中關照,平時看不出來,真有事就很方便。


    杜小梅節省了起碼五天的時間,早早到家。


    王玉秀拉著大女兒嘮叨了好久,杜少傑詳細問了問,覺得小梅的腿傷應該是痊愈了。


    “哥,燕子姐姐說要晚一點回來,要去看望她小姨。”


    小梅一直和齊燕有通信聯係,吃晚飯的時候不經意間提了一句。


    杜少傑點點頭,他知道這件事,齊燕寫信和他說了。


    “還有,哥,你是不是認識我們係領導?”


    “不認識,吃你的飯吧,你的問題可真多。”


    杜少傑自然不認識小梅的係領導,也不打算告訴妹妹羅主任的事情。


    小梅嘿嘿嘿的笑了起來,她又不傻,大致也能猜出來一點。


    吃過飯,小梅說要去看梁美琴,於是她和小雅就去了梁美琴家。


    “小傑,現在生意開始難做了,咱們的【德州扒雞】店附近多了不少類似的店,味道不如咱家,但價格要便宜一些,多少還是有些影響的。”


    兩個女兒不在家,王玉秀和兒子說起了生意上的事情。


    其實改開的頭幾年變化很快,有些人能快速的發現商機,倒也不算稀奇。(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從大食堂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山棄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山棄徒.並收藏重生:從大食堂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