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中各篇訪談的被訪者,都居住於北京城的郊區,也就是北京城的城牆之外,所以我以《城牆之外》為本卷口述命名。


    不過,我這裏要特別強調的是,這裏說的京城郊區,指的並不完全是北京市郊現轄的行政區劃。如果約略言之,在北京的城牆未被拆毀以前,城牆之外就是城郊;在城牆被拆毀之後,郊區一度曾指二環路以外。事到如今,城裏城外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模糊,三環之外有四環,四環之外有五環,五環之外有六環,環環相扣,也許不再有止境,通州、房山不是都已經與海澱、朝陽一樣稱“區”了麽。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人們還常常掛在嘴邊的“進城”“出城”等詞匯,不知不覺間就已不再使用了。總之,清朝滅亡已近百年,北京城郊的界限一直處在變化和擴大之中,但詳敘這一沿革,並不是這本口述史的事。所以,我這裏所謂的城郊,可以簡而又簡地一言蔽之,就是與城牆以內的這座城市關係特別密切的“城外”。當然,即使這樣,這個“城外”的範圍也過於廣闊,我其實隻是在這些地方選擇了幾個零星的點,或者說,就是選擇了幾個人。而這些人,並不像人們想當然地以為的那樣,是“農民”“鄉下人”,從他們自己甚至再上溯到他們祖上,往往都不是農民,盡管他們中的一部分,在1949年之後曾被劃入農民戶口。


    本來,對於一部講述北京人的口述史來說,僅僅城牆之內的百姓生涯,已經足夠完整,足夠獨立成篇,而我之所以還要冒畫蛇添足的危險,在城郊選擇幾個點和一些人,而且專列成編,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北京的城郊雖然也以耕地農田為主,卻不是一般人們想象的農村,而有著與城市息息相關的特性,尤其在城市與真正意義上的農村之間的、圍繞城市的地段,那是城市的延伸,是城市的邊緣,也就是說,是城市這個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個地段內,生活著大量與城市生活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人口,對這些人和他們與城市的聯係,我會在下麵的部分一一展示出來。再者,城內與城郊的邊界,本來就不是固定和絕對的,城郊的外來人口,有一天會成為城裏人,城裏人也會因貧窮或其他各種原因遷居城外,這是一個川流不息、生生不已的過程。


    不了解城郊,對城市的了解就不可能是全麵的,多年來對於京城郊區的研究,雖然也受到少數學者的注意, 注2但從整體上說,還幾乎是完全的空白,這也曾影響到我對北京城郊的認識。在這裏,我選擇的雖然隻是區區幾個點,但這些被訪者給我講述的故事,已經使我對北京城郊的了解,有了與以往很大的不同。


    我選擇的這幾個點,以位於京城西北郊的居多,這有客觀與主觀的原因。從客觀上說,由於清代皇帝活動的另一個中心——圓明園就位於京城西北的海澱,這一帶確實較其他地帶與城內的關係更緊密、更引人注目。從主觀上說,我從小在這裏長大,對這裏更熟悉、更有人脈,也更覺親近。而對京郊其他地區,有很多我至今仍很陌生。總之,北京的城郊,是個太大的題目,對於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來說,這隻不過是個連正式的開始都算不上的嚐試。


    <h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城牆之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定宜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定宜莊並收藏城牆之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