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他在睢口整治過水災,以此為功,妄冀成神。刑部將這首詩奏上,仁宗批道:“少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亦有些文不對題。這是龔定庵口沒遮攔,曾經不客氣地批評過仁宗、和都不通。
但對英和,他是深為佩服的。原來仁宗有恩報恩,與有怨報怨有連帶關係,他心目中以和為惟一怨家,所以幾與和不和的人,他都視為仁人君子,至於為了保護他而與和反對的人,更以恩人看待,像董誥就是。
原來一做了皇帝,父子之間亦會猜忌。清朝的家法,更有“大義滅親”的傳統,太祖殺長子褚英;太宗殺過胞兄;聖祖幽廢太子;世宗殺皇三子弘時;因此以高宗的英騖,加以和在一旁操縱,仁宗受禪後,亦仍惴惴不安,一步不敢亂走。
嘉慶二年,仁宗在上書房讀書時的師傅,兩廣總督朱內召為尚書。總督起居入座。權威赫赫,但在京的地位不及尚書,所以內召常被視作升遷。仁宗獲知這個消息後,想寫一首詩賀他的老師,詩還沒有作好,和已經暗中抄錄了他的稿子,送給太上皇帝去看了。
不但如此,而且當麵中傷仁宗,他說:“嗣皇帝莫非要施恩於師傅?”
太上皇帝動容了,其時正當召見軍機大臣時,便向東閣大學士董誥說道:“你在軍機的日子不少,又久任刑部尚書,你看這件事照大清律看,應該怎麽辦?”
太上皇帝左右聽得這話,無不震栗失色,太上皇竟要“法辦”嗣皇帝,這件事會搞得無法收場。哪知董誥神色自若地磕一個頭,平靜地答說:“聖主勿過言。”
聽得董誥公然指太上皇帝失言,大家可為他捏一把汗,可是高宗畢竟是英主,沉默了一會說道:“你是大臣!為我以禮輔導嗣皇帝。”
當時如果不是董誥犯顏直諫,嗣皇帝可能會被廢掉,所以仁宗親政後,有恩報恩,將喪母回籍守製的董誥起複後,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此外許多與和不和的人,亦都被恩遇;英和有當初拒婚這件事,亦由編修超擢為侍讀學士,從此扶搖直上,早在嘉慶十九年便當到吏部尚書,久在軍機,曆任要差,在位時拔擢賢能,不遺餘力。這才是龔定庵真正佩服他的原因。
不過龔定庵對主考官雖有信心,卻擔心遇見不通的房考官——應考好比生子,房考官看中了,隻是“有喜”;將考卷薦到主司那裏,取中了才算誕生;薦而不取是“小產”;亦有取中以後,填榜時發覺出了不可彌補的錯誤,譬如本朝曆代皇帝的禦名,應該避諱,文章中不慎誤書,便應撤卷,這等於嬰兒的“夭折”。倘或房考官看不中而擯斥了,那根本就是“不孕”,一切都無從談起了。
“大少爺,”對會試的種種規製已很熟悉的阿興說,“頭一場、第二場,出場以後回會館睡覺,來去太費工夫。我看這一回,臨時借一間房,情願多花幾兩銀子,大少爺一出場就好蒙頭大睡,這樣養精蓄銳,文章一定作得好。”
“文章作得好也沒用,要看運氣。”龔定庵說,“不過到貢院附近去借間房子住,我也讚成。房錢貴一點不要緊,總要舒服。”
“我知道。”
於是阿興要了二十兩銀子到貢院附近去物色。貢院在崇文門內東邊,南臨泡子河,紅荷綠柳,頗饒野趣,是消夏勝地,西北東三麵的胡同,每到鄉會試的年份,家家出賃考寓,稱為“狀元吉寓”,有的人家甚至將妻子兒女,送回嶽家,騰出屋子來出租。如今試期在即,要找考寓,已很困難,不道機緣湊巧,居然在貢院北麵的總布胡同,發現一張剛貼上去的梅紅箋,大書“狀元吉寓出賃”。
阿興大喜,先將梅紅箋揭了下來,進門大聲說道:“狀元來了!”
四合院的東廂出來一個清臒的老者,身穿短衣,手持旱煙筒,出來打量著阿興問道,“你是今科的狀元?看你的眼色,不像嘛!”
阿興的眼色不像舉子,他笑笑說道:“我是狀元的跟班。請問老太爺,好不好先看看房子。”
“喏,西屋。你來得很巧,原來住的一位江蘇的舉人,因為他家長輩放了總裁,應該回避,把房子退了。”那老者問道:“你家主人尊姓?”
“姓龔。”
“聽你口音是杭州人,你家主人當然也是。”那老者又問,“內閣中書有位姓龔的,大家說他是杭州的大名士,莫非就是你家主人?”
“一點不錯。”阿興一麵回答,一麵從窗外打量西廂,軒敞潔淨,不必細看便中意了,“問老太爺,你貴姓?這間房租價多少?”
“我姓達。既然是龔中書要住,租價就不必談了。”
考寓的行情,阿興也知道,每間屋自三五兩至十兩不等,像達家的這間西廂房,應該說是最好的,值得頂高的那一等租價,不過,那是從二月中到京,一直住到發榜,總在兩個月左右,而龔定庵隻是臨時借住,又當別論。
他考慮了一下說道:“我家大少爺在京裏有寓所,這一回會試住在仁錢會館魁星閣,現在是為了進場、出場圖個方便,省點精神。達老太爺,你府上的房子很不錯,不過,我家大少爺隻住幾天,想送你老人家八兩銀子。”
“太多了,太多了。”房東略一沉吟,“這樣吧,龔中書住在我這裏,亦可以說是蓬蓽生輝,住進來以後,飯食由我供應。我親手做幾樣菜來請請他。”
“多謝,多謝!那是再好沒有。”
當下阿興取出十兩一錠的銀錁交了給房東,言明進場以後的食物,亦請代辦,不敷之數到退房時找補。
於是當天傍晚,龔定庵就移居到達家。房東行五,龔定庵稱他“達五哥”,一見頗為投機。達五自言本是漢軍旗,乾隆年間雖已“開戶”成為漢人,但跟旗下的淵源很深,早年一直跟那彥成當“文巡捕”,那彥成是乾隆朝名臣阿桂的長子,兩榜出身,當過兩廣、陝甘、兩江總督,所以達五到過的地方也很不少,見聞既廣,且又健談,這天晚上治肴請龔定庵小酌,一直談到二更,興猶未闌。
使得達五印象特深的一件事是,龔定庵始終不談科場,這跟他以前所見別的舉子不同,忍不住問道:“龔大爺,這回入闈很有把握吧?”
“毫無把握。”
“龔大爺,你太謙虛了。以你的大才,怎麽說毫無把握!”
“文字一道,什麽都有把握,隻有八股是例外。”龔定庵答說,“因為我不喜歡說廢話,也不會說廢話。”
不道這句話搔著了達五的癢處,“嗨!”他驀地裏一拍大腿,“今天總算遇到知音了!我一直說八股都是廢話,沒有人肯信,後來我也不說了。住在我這裏的,都巴望在八股上求功名,我說八股是廢話,那在人家聽起來,才真是廢話。沒有想到龔大爺也是這麽想。我要請龔大爺看樣東西。”
達五是要請龔定庵看畫,畫是一個手卷,題名《八瞽圖》。八個瞎子附庸風雅,琴棋書畫,一應俱全,但鼓琴的手足無措;下棋的黑白顛倒;作書的滿紙塗鴉;看畫的諷刺意味最深,聚精會神在欣賞的一幅畫,隻是懸在牆上的一張白紙。
後麵還有好些題跋,有一個題的是:“說猶未說,通而不通。”有一個是擬作八股中的兩股,前一股是:“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心實中懷之在抱,久矣夫千百年非一日矣,溯往事以追維,曷勿考記載而誦詩書之典要?”後一股亦複是疊床架屋,連篇濫調:“元後即帝王之天子,蒼生乃百姓之黎元,庶矣哉億兆民中已非一人矣,思入時而用世,曷弗瞻黻座而登廊廟之朝廷。”
但對英和,他是深為佩服的。原來仁宗有恩報恩,與有怨報怨有連帶關係,他心目中以和為惟一怨家,所以幾與和不和的人,他都視為仁人君子,至於為了保護他而與和反對的人,更以恩人看待,像董誥就是。
原來一做了皇帝,父子之間亦會猜忌。清朝的家法,更有“大義滅親”的傳統,太祖殺長子褚英;太宗殺過胞兄;聖祖幽廢太子;世宗殺皇三子弘時;因此以高宗的英騖,加以和在一旁操縱,仁宗受禪後,亦仍惴惴不安,一步不敢亂走。
嘉慶二年,仁宗在上書房讀書時的師傅,兩廣總督朱內召為尚書。總督起居入座。權威赫赫,但在京的地位不及尚書,所以內召常被視作升遷。仁宗獲知這個消息後,想寫一首詩賀他的老師,詩還沒有作好,和已經暗中抄錄了他的稿子,送給太上皇帝去看了。
不但如此,而且當麵中傷仁宗,他說:“嗣皇帝莫非要施恩於師傅?”
太上皇帝動容了,其時正當召見軍機大臣時,便向東閣大學士董誥說道:“你在軍機的日子不少,又久任刑部尚書,你看這件事照大清律看,應該怎麽辦?”
太上皇帝左右聽得這話,無不震栗失色,太上皇竟要“法辦”嗣皇帝,這件事會搞得無法收場。哪知董誥神色自若地磕一個頭,平靜地答說:“聖主勿過言。”
聽得董誥公然指太上皇帝失言,大家可為他捏一把汗,可是高宗畢竟是英主,沉默了一會說道:“你是大臣!為我以禮輔導嗣皇帝。”
當時如果不是董誥犯顏直諫,嗣皇帝可能會被廢掉,所以仁宗親政後,有恩報恩,將喪母回籍守製的董誥起複後,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此外許多與和不和的人,亦都被恩遇;英和有當初拒婚這件事,亦由編修超擢為侍讀學士,從此扶搖直上,早在嘉慶十九年便當到吏部尚書,久在軍機,曆任要差,在位時拔擢賢能,不遺餘力。這才是龔定庵真正佩服他的原因。
不過龔定庵對主考官雖有信心,卻擔心遇見不通的房考官——應考好比生子,房考官看中了,隻是“有喜”;將考卷薦到主司那裏,取中了才算誕生;薦而不取是“小產”;亦有取中以後,填榜時發覺出了不可彌補的錯誤,譬如本朝曆代皇帝的禦名,應該避諱,文章中不慎誤書,便應撤卷,這等於嬰兒的“夭折”。倘或房考官看不中而擯斥了,那根本就是“不孕”,一切都無從談起了。
“大少爺,”對會試的種種規製已很熟悉的阿興說,“頭一場、第二場,出場以後回會館睡覺,來去太費工夫。我看這一回,臨時借一間房,情願多花幾兩銀子,大少爺一出場就好蒙頭大睡,這樣養精蓄銳,文章一定作得好。”
“文章作得好也沒用,要看運氣。”龔定庵說,“不過到貢院附近去借間房子住,我也讚成。房錢貴一點不要緊,總要舒服。”
“我知道。”
於是阿興要了二十兩銀子到貢院附近去物色。貢院在崇文門內東邊,南臨泡子河,紅荷綠柳,頗饒野趣,是消夏勝地,西北東三麵的胡同,每到鄉會試的年份,家家出賃考寓,稱為“狀元吉寓”,有的人家甚至將妻子兒女,送回嶽家,騰出屋子來出租。如今試期在即,要找考寓,已很困難,不道機緣湊巧,居然在貢院北麵的總布胡同,發現一張剛貼上去的梅紅箋,大書“狀元吉寓出賃”。
阿興大喜,先將梅紅箋揭了下來,進門大聲說道:“狀元來了!”
四合院的東廂出來一個清臒的老者,身穿短衣,手持旱煙筒,出來打量著阿興問道,“你是今科的狀元?看你的眼色,不像嘛!”
阿興的眼色不像舉子,他笑笑說道:“我是狀元的跟班。請問老太爺,好不好先看看房子。”
“喏,西屋。你來得很巧,原來住的一位江蘇的舉人,因為他家長輩放了總裁,應該回避,把房子退了。”那老者問道:“你家主人尊姓?”
“姓龔。”
“聽你口音是杭州人,你家主人當然也是。”那老者又問,“內閣中書有位姓龔的,大家說他是杭州的大名士,莫非就是你家主人?”
“一點不錯。”阿興一麵回答,一麵從窗外打量西廂,軒敞潔淨,不必細看便中意了,“問老太爺,你貴姓?這間房租價多少?”
“我姓達。既然是龔中書要住,租價就不必談了。”
考寓的行情,阿興也知道,每間屋自三五兩至十兩不等,像達家的這間西廂房,應該說是最好的,值得頂高的那一等租價,不過,那是從二月中到京,一直住到發榜,總在兩個月左右,而龔定庵隻是臨時借住,又當別論。
他考慮了一下說道:“我家大少爺在京裏有寓所,這一回會試住在仁錢會館魁星閣,現在是為了進場、出場圖個方便,省點精神。達老太爺,你府上的房子很不錯,不過,我家大少爺隻住幾天,想送你老人家八兩銀子。”
“太多了,太多了。”房東略一沉吟,“這樣吧,龔中書住在我這裏,亦可以說是蓬蓽生輝,住進來以後,飯食由我供應。我親手做幾樣菜來請請他。”
“多謝,多謝!那是再好沒有。”
當下阿興取出十兩一錠的銀錁交了給房東,言明進場以後的食物,亦請代辦,不敷之數到退房時找補。
於是當天傍晚,龔定庵就移居到達家。房東行五,龔定庵稱他“達五哥”,一見頗為投機。達五自言本是漢軍旗,乾隆年間雖已“開戶”成為漢人,但跟旗下的淵源很深,早年一直跟那彥成當“文巡捕”,那彥成是乾隆朝名臣阿桂的長子,兩榜出身,當過兩廣、陝甘、兩江總督,所以達五到過的地方也很不少,見聞既廣,且又健談,這天晚上治肴請龔定庵小酌,一直談到二更,興猶未闌。
使得達五印象特深的一件事是,龔定庵始終不談科場,這跟他以前所見別的舉子不同,忍不住問道:“龔大爺,這回入闈很有把握吧?”
“毫無把握。”
“龔大爺,你太謙虛了。以你的大才,怎麽說毫無把握!”
“文字一道,什麽都有把握,隻有八股是例外。”龔定庵答說,“因為我不喜歡說廢話,也不會說廢話。”
不道這句話搔著了達五的癢處,“嗨!”他驀地裏一拍大腿,“今天總算遇到知音了!我一直說八股都是廢話,沒有人肯信,後來我也不說了。住在我這裏的,都巴望在八股上求功名,我說八股是廢話,那在人家聽起來,才真是廢話。沒有想到龔大爺也是這麽想。我要請龔大爺看樣東西。”
達五是要請龔定庵看畫,畫是一個手卷,題名《八瞽圖》。八個瞎子附庸風雅,琴棋書畫,一應俱全,但鼓琴的手足無措;下棋的黑白顛倒;作書的滿紙塗鴉;看畫的諷刺意味最深,聚精會神在欣賞的一幅畫,隻是懸在牆上的一張白紙。
後麵還有好些題跋,有一個題的是:“說猶未說,通而不通。”有一個是擬作八股中的兩股,前一股是:“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心實中懷之在抱,久矣夫千百年非一日矣,溯往事以追維,曷勿考記載而誦詩書之典要?”後一股亦複是疊床架屋,連篇濫調:“元後即帝王之天子,蒼生乃百姓之黎元,庶矣哉億兆民中已非一人矣,思入時而用世,曷弗瞻黻座而登廊廟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