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書記,你幹得很不錯啊,我在縣城裏聽好多人說你書記幹得好,沒少替鄉親們說話。”梁偉笑著說。


    “這都是咱應該做的,在這個位置上不給老百姓幹事兒,那不讓人家戳咱脊梁骨嗎?”


    “何況,有孫鄉長這樣年少有為的領導給我們指引方向,我就聽吆喝就行了!”彭波拍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馬屁。


    孫立偉還是端著,也不笑,顯得十分冷淡。


    今天這個場,他本是不想來的,可彭波非得拉著他來,說梁家村是大村,梁紅兵這個麵子得給,才不情不願地來了。


    放完鞭炮,已經十一點多了,酒席正式開始。


    用的是傳統的“四道菜”。


    相傳是根據聖人周遊列國路經此處創立,深刻影響著整個漢東西部地區的飲食文化。


    酒席飯菜豐盛、上菜飲酒有序、極具傳統文化和儒家禮儀風格。


    彰顯了尊老敬賢、鄉親和睦的良好風尚。


    首先是座次。


    桌子是八仙桌,自然坐八個人,最尊貴的賓客坐上首,主要的陪客坐在上首對麵的下首,其他人以地位、輩分、年齡落座。


    首桌除了孫立偉、彭波、梁紅兵、梁江濤父子、熊魯寧,還有兩個村支書,一共八人。


    王英和梁江海、梁珊坐在別的桌,由其他村支委作陪。


    孫立偉是鄉裏的領導,又是客人,梁紅兵和眾人自然推他坐上首。


    他也不推辭,徑直坐了。


    在梁江濤看來,這就有些托大了。


    他父親梁偉是縣裏來的,是棉紡廠副廠長,享受副科待遇,年齡又大。


    孫立偉就算坐在上首,至少也得讓一下梁偉吧。


    謙讓的環節讓他直接省了。


    不過梁偉當然不會計較這些,讓他坐上首,反而讓他渾身難受。


    剛坐好,已經有伺候席的人端著臉盆過來了,裏麵是溫水,旁邊還有肥皂、毛巾,請客人先洗手。


    這符合《禮記·曲禮》中“共飯不澤手”的表述,意思是和人吃飯時手必須要幹淨。


    這些年輕人都是村裏的十八九歲的年輕人,每桌三人,專門伺候席麵,負責倒酒、端菜、點煙、迎來送往。


    他們是不落座的,沒事兒的時候就在一旁垂手而立。


    村支書家的宴席,再辛苦也值得。


    何況,他們也不是全無所得,最後吃剩下的飯菜,就歸他們享用。


    這是他們幾個月也吃不到一次的大餐。


    農村的席麵,是極盡豐盛的,整場酒席下來,幾十個菜可能動了三分之一都不到。


    和後世崇尚勤儉節約不同。


    那個時代的農村,如果菜弄少了是很丟麵子的一件事。


    都是盡可能地豐盛,盡可能地多弄,就算浪費了也在所不惜。


    年輕人看著碗裏的菜肴,聞著飯菜的香氣,都忍不住吞咽口水。


    這次時候農村還沒有完全實現溫飽,可能幾天才吃得上一頓肉,吃飯是頭等大事。


    宴席開始了。


    第一道菜,喝茶。


    先喝一壺濃濃釅釅的茶。


    當然,空腹喝茶不行,因此配以四個果碟,四個幹蝶。


    果碟是蜜三刀、花生蘸、杏脯、蘋果脯。


    幹碟是西瓜子、葵花籽、蠶豆、開心果。


    加起來是八個,取四平八穩之意。


    其實,整個宴席都是圍繞著“四”和“八”開展的,極為講究。


    這個環節,是供客人之間互相認識,聊聊家常用的。


    碟子裏的東西,一般沒人動。


    很快,這些都撤掉,上來四個壓桌的涼菜,涼拌肚絲、水晶豬手、醬牛肉以及蒜泥黃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力巔峰:從救下小女孩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權力巔峰:從救下小女孩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