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3) 煙消雲散 一、甲申之變(2)
紅頂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全傳) 作者:高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槍價是小事,隻要快。應春,你今天就去辦。”
古應春依他的要求,奔走了兩天,總算有了頭緒,急於想要報告胡雪岩,哪知尋來尋去,到處撲空,但到得深夜,古應春正要歸寢時,胡雪岩卻又不速而至,氣色顯得有點不大正常。
“老爺隻怕累壞了。”瑞香親自來照料,一麵端來一杯參湯,一麵問道:“餓不餓?”
“餓是餓,吃不下。”
“你去想想看,”古應春交代,“弄點開胃的東西來消夜。”
等瑞香一走,胡雪岩問:“七姐呢?睡了?”
“是的。她睡得早。”
“那就不驚動她了。”胡雪岩又問:“聽說你尋了我一天。”
“是啊!古應春很起勁地說:“我有好消息要告訴小爺叔,槍有著落了。”
“這好!”胡雪岩也很高興,“是哪裏弄來的?”
“日本。說起來很有意思,這批槍原來是要賣給法國人的。”
“那就更妙了,怎麽個來龍去脈?”
原來法國倉卒出兵增援,要就地在東方補充一批槍支,找到日本一個軍火商,有兩千支槍可以出售。古應春多方探查,得到這麽一個消息,托人打電報去問,願出高價買一千五百支。回電討價二十五兩銀子一支,另加水腳。
“那麽,敲定了沒有呢?”
“敲定了,照他的價錢,水腳歸我們自理,已經電匯了一萬銀子去了。”
古應春又說:“半個月去上海交貨。”
“二十五兩就二十五兩,總算了掉一樁心事。”
胡雪岩忽然問道:“應春,你有沒有聽說,老宓瞞住我私底下在做南北貨?”
古應春稍一沉吟後說:“聽是聽說了,不曉得詳細情形。”
“據說有一條船碰到法國人的水雷沉掉了,損失不輕。”
“損失不會大。”古應春答說:“總買了保險的。”
胡雪岩點點頭,臉上是安慰的神情,“應春,”他問,“你看我要不要當麵跟老宓說破?”
這一點關係很大,古應春不敢造次,過了好一會卻反問一句:“小爺叔看呢?”
“隻要風險不大,我覺得不說破比說破了好。俗話說的‘橫豎橫、拆牛棚’。一說破了,他索性放手大做,那一來,我就非換他不可!苦的是,找不到合適替手。”
接下來,胡雪岩談他的另一個煩惱,應還洋商借款的第二期本金,期限即在十月底,宓本常是十月初就不斷到上海道衙門去催問,所得的答複是:備省尚未匯到。及至胡雪岩一到上海,去拜訪上海道邵友濂,答複如舊,不過邵友濂多了一句話:“老兄請放心,我盡力去催,期限前後,總可以催齊。”
“隻能期前,不能期後。邵兄,你曉得的,洋人最講信用。”
“我曉得,不過錢不在我手裏,無可奈何。”邵友濂又說:“雪翁,五十萬銀子,在你算不了一回事,萬一期前催不齊,你先墊一墊,不過吃虧幾天利息。”
一句話將胡雪岩堵得開不出口,“他的話沒有說錯,我墊一墊當然無所謂,哪曉得偏偏就墊不出。”胡雪岩說:“不巧是巧,有苦難言。”
何為“不巧是巧”?古應春要多想一想才明白,不巧的事湊在一起,成為巧合,便是“不巧是巧”。細細想去,不巧的事實在很多,第一是市麵不景氣,銀根極緊。第二是屯絲屯繭這件事,明知早成困局,力求擺脫,但陰借陽差,他的收買新式繅絲廠,為存貨找出路的計劃,始終未能成功,目前天津、上海都有存絲,但削價求售,亦無買主。第三是左宗棠先為協賑借了二十萬銀子,如今又要撥付王德榜二十五萬兩,雖說是轉運局的官款,但總是少了一筆可調度的頭寸。第四是十一月初五的吉期在即,場麵大,開銷多,至少還要預備二十萬銀子。最後就是窗本常私下借客戶的名義,提取存款去做南北貨生意,照古應春的估計,大概是十萬銀子左右。
“今天十月二十五了。這個月小建,到十一月初五,十天都不到。”胡雪岩說:“這筆頭寸擺不平,怎能放心去辦喜事。”
“小爺叔亦不必著急,到底隻有五十萬銀子。再說,這又不是小爺叔私人的債務,總有辦法可想的。”
“要想就要早想。”
古應春沉吟了一下說:“如今隻有按部就班來,一麵催上海道,一麵自己來想法子調頭寸,如果這兩方麵都不如意,還有最後一著,請匯豐展期,大不了貼利息。”
“這一層我也想到過,就怕人家也同邵筱村一樣,來一句‘你先墊一墊好了’。我就沒有話好說了。”
“不會的。洋人公私分明,公家欠的債,你們不會叫私人來墊的。如果他們真的說這樣的話,小爺叔回他一句:‘我墊不如你墊,以前匯豐要放款給阜康,阜康不想用,還是用了,如今仍舊算阜康跟匯豐借好了。’看他怎麽說。”
“這話倒也是。”胡雪岩深深點頭。
“小爺叔願意這樣做,我就先同匯豐去說好了它。小爺叔不就可以放心了?”
“慢慢、慢慢!”胡雪岩連連搖手。
原來他有他的顧慮,因為請求展期,無異表示他連五十萬銀子都無法墊付。這話傳出去,砸他的金字招牌,不但左宗棠對他的實力與手腕,會生懷疑,十一月初五那一天,盈門的賀客少不得會談論這件事,喜事風光,亦將大為減色。
“我們先走第一步同第二步。”胡雪岩說:“第一步我來,第二步托你。”第一步就是到上海道衙門去催問,第二步“自己想法子來調度”。這一步無非督促宓本常去辦。古應春因為有過去的芥蒂,不肯作此吃力不討好,而且可能徒勞無功的事,因而麵有難色。
“怎麽樣?”
“我想跟小爺叔調一調,頭一步歸我,第二步小爺叔自己來。”古應春說:“小爺叔催老宓,名正言順,我來催老宓,他心裏不舒服,不會買帳的。”
“也好。”胡雪岩說:“事情要快了。”
“我明天一早就去,上海道衙門我有熟人。”古應春說:“小爺叔明天中午來吃飯,聽消息。”
“好。”胡雪岩說:“這幾天我們早晚都要碰頭。”
第二天中午,古應春帶來一個極好的消息,各省協助的“西餉”,已快收齊了,最早的一筆,在十月初便已匯到。
“有這樣的事!”胡雪岩大為困惑,“為啥邵筱村同我說一文錢都沒有收到?你的消息哪裏來的?”
“我有個同鄉晚輩,早年我照應過他,他現在是上海道衙門電報房的領班。
“那就不錯了!”胡雪岩既喜且怒,“邵筱村不曉得在打什麽鬼主意?我要好好問他一問。”
“小爺叔不必如此。我想最好的辦法是請左大人打個電報給邵筱村。”
原來古應春從他同鄉晚輩中,另獲有很機密的消息,說是李鴻章正在設法打擊左宗棠,因而想到,邵友濂對胡雪岩有意留難,是別有用心。但這個消息,未經證實,告訴了胡雪岩,反而會生出是非,隻有用左宗棠出麵,措詞嚴厲些,帶著警告的意味,讓邵友濂心生顧忌,在期限之前撥出這筆代收的款子,了卻胡雪岩的責任,最為上策。
但胡雪岩又何從去了解他的用心,他仍舊是抱著在左宗棠麵前要保持麵子的用心。在江寧時,左宗棠原曾問過他,有什麽事要他出麵,意思就是指上海道代收“西餉”這件事,當時如說請他寫封信催一催邵友濂,是很正常的回答,左宗棠不會想到別的地方去。已經回答沒有什麽事要他費心,而結果仍舊要他出麵,這等於作了墊不出五十萬銀子的表示是一樣的。
因此,他這樣答說:“不必勞動他老人家了,既然各省都快到齊了,我去催他。”
胡雪岩一向沉得住氣,這一次因為事多心煩,竟失去了耐性,氣衝衝地去看邵友濂,門上回答:“邵大人視察製造局去了。”吃了個閉門羹,心中越發不快,回到製造局命文案師爺寫信給邵友濂,措詞很不客氣,有點打官腔的味道,而且暗示,邵友濂如果不能如期付款,隻好請左宗棠自己來料理了。
這封信送到江海關,立即轉送邵友濂公館,他看了自然有些緊張,因為“不怕官,隻怕管”,自太平軍被平息後,督撫權柄之重,為清朝開國以來所未有,左宗棠是現任的兩江總督,如果指名嚴參,再有理也無法申訴,而況實際上確也收到了好幾省的“西餉”,靳而不予,也是件說不過去的事。因此,他很不情願地作了個決定,將已收到的“西餉”開單送交轉運局,為數約四十萬兩,胡雪岩隻需墊十萬銀子,便可保住他對洋人的信用。
但就在寫好複信,正待發出之際,來了一個人,使得他的決定整個兒被推翻。
這個人便是盛宣懷,由於籌辦電報局大功告成,不但成了李鴻章麵前有數的紅人,而且亦馬結上了醇親王的關係。此番是銜李鴻章之命,到上海跟邵友濂來商量,如何“救人”?
“救火”是盛宣懷形容挽救眼前局勢的一個譬喻,這也是李鴻章的說法,他認為由越南危局引起的中法衝突,他有轉危為安的辦法,但主戰派的行動,卻如“縱火”,清流的高調,則是火上澆油。但如火勢已滅,雖有助燃的油料,終無所用。意思就是打消了主戰的行動,清流便不足畏。
那麽,誰是“縱火”者呢?在李鴻章看,第一個就是左宗棠,第二個是彭玉麟。至於西南方麵如雲貴總督岑毓英等,自有辦法可以控製,即使是彭玉麟,倘無左宗棠的支持,亦可設法讓他知難而退。換句話說,擒賊擒玉,隻要將左宗棠壓製住,李鴻章就能掌握到整個局勢,與法國交涉化幹戈為玉帛。
“筱村兄,你不要看什麽‘主戰自強’、‘大奮天威’、‘同仇敵愾’,這些慷慨激昂的論調,高唱人雲,這不過是聽得見的聲音,其實,聽不見的聲音,才是真正有力量的聲音,中堂如果不是有這些聽不見的聲音撐腰,他也犯不著跟湘陰作對一一湘陰老境頹唐,至多還有三、五年的富貴而已,何必容不得他?反過來說,如果容不得他,就一定有非去他不可的緣故在內。筱村兄,中堂的心事,你先要明白。”中堂是指李鴻章。
盛宣懷的詞令最妙,他將李鴻章對左宗棠的態度,說得忠厚平和,一片恕詞。但在邵友濂聽來,是非常明白的,李、左之間已成勢不兩立,非拚個你死我活不可了。
“是的。”邵友濂矍然警覺,“我明白。不過,我倒要請問,是哪些聽不見的聲音?”
“第一是當今大權獨攬的慈禧皇太後,她辛苦了大半輩子,前兩年又生了一場死去活來的大病,你想,五十歲的老太太,有幾個不盼望過幾年清閑日子的,她哪裏要打什麽仗?”
“既然大權獨攬,她說個‘和’字,哪個敢不奉懿旨?”
“苦就苦在她什麽話都好說,就是這個字說不出口。為啥呢?洪楊勘定大亂,從古以來,垂簾的太後,沒有她這樣的武功,哪裏好向廷臣示弱。再說,清流的論調,又是如此囂張,隻好表麵上也唱唱高調,實際上全不是這麽回事。”
“我懂了,這是說不出的苦。”邵友濂又問:“第二個呢?”
“第二個是當政的恭王,他一向主張跟洋人打交道,以和為貴,如今上了年紀,更談不上什麽雄心壯誌了。”
“英法聯軍內犯,恭王主和,讓親貴罵他是‘漢奸’、難怪他不敢開口。可是,醇王一向主戰,怎麽也不作聲呢?”
“這就是關鍵所在。如今的醇王,不是當年的醇王了,這幾年洋人的堅甲利兵,”盛宣懷停下來笑一笑說:“說起來倒是受了湘陰的教,西征軍事順手,全靠槍炮厲害,這一點湘陰在京的時候,跟醇王談得很詳細。醇王現在完全讚成中堂的主張,‘師夷之長以製夷’,正在籌劃一個辟旅順為軍港,大辦海軍的辦法。醇王對這件事,熱中得不得了,自然不願‘小不忍而亂大謀’。”
“嗯!嗯!有這三位,中堂足足可以擇善固執。”
“提到擇善固執,還有個人不能忽略。筱村,你是出過洋的,你倒說說看,當今之世,論洋務人才,哪個是此中翹楚?”
“那當然是玉池老人。連曾侯辦洋務都得向他請教。”
“玉池老人”是郭嵩燾自署的別號,“曾侯”指駐法欽差大臣曾紀澤。事實上不僅曾紀澤,連李鴻章辦洋務亦得向他請教,因為李鴻章雖看得多,卻不如郭嵩燾來得透徹,同時亦因為李鴻章雖然亦是翰林,而學問畢竟不如郭嵩燾,發一議,立一論,能夠貫通古今中外而無扞格,以李鴻章的口才,來解說郭嵩燾的理論,便越覺得動聽了。
“現在彭雪琴要請款招兵,王閬青已經在湖南招足了四千人,這就是湘陰派出去‘縱火’的人,一旦禍發,立刻就成燎原之勢。中堂為此,著急得很,不說別的,隻說法國軍艦就在吳淞口外好了,人家已經親口告訴中堂了,隨時可以攻製造局,這是北洋的命脈之一,你想,中堂著急不著急。”
聽得這話,邵友濂大吃一驚,他總以為中法如有衝突,不在廣西,便在雲南,如果進攻高昌廟的製造局,便是在上海作戰,他是上海道,守土有責,豈不是要親自上陣跟法國軍隊對壘。
轉念到此心膽俱裂,結結巴巴地說:“上海也有這樣的話,我總以為是謠言,哪知道人家親口告訴了中堂,是真有這回事!”
“你也不要著急。”盛宣懷安慰他說:“人家也不是亂來的,隻要你不動手,就不會亂挑釁,你要動手了,人家就會先發製人。”
這話說得再明白不過,邵友濂立即答說:“無論如何不可讓湘陰把這把火燒起來。放火要有放火的材料,沒有美孚牌煤油、沒有一劃就來的火柴,火就放不起來。杏蓀兄,你說是不是?”
“一點不錯,這就叫釜底抽薪。”
“要釜底抽薪,隻有一個辦法。”邵友濂說:“煤油、火柴都在胡雪岩手裏,沒有胡雪岩,湘陰想放火也放下成。江寧官場都不大買湘陰的帳,他說出話去,多多少少要打折扣,隻有一個人,他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就是胡雪岩,譬如”
譬如山東火災助賑,江寧藩座無法支應,左宗棠向胡雪岩借銀二十萬,如響斯應,這一回王德榜募兵援越不但四千杆洋槍由胡雪岩籌劃供給,補助路費亦雪岩負責等等,邵友濂舉了好些實例。結論是要使得左宗棠“縱火”不成,非除去胡雪岩不可。
“本常,”胡雪岩指著邵友濂複他的信說:“你看了這封信就曉得了,人家說得很明白,各省的款子收齊了,馬上送過來,限期以前,一定辦妥當,誤了期限,一切責任由他來負。他到底是上海道,說話算話,不要緊的。”
宓本常看完了信問:“洋人的限期是哪一天?”
“放寬十天,隻要十一月初十以前付款,就不算違限。”
“呃,”宓本常說,“大先生預備啥辰光回杭州?”
這句話問得胡雪岩大為不悅,“十一月初五的好日子。”他說:“今天是十月二十九,你說我應該啥辰光動身回杭州?”
由水路回杭州,用小火輪拖帶,至少也要三天,喜期以前,有許多繁文縟節,即便不必由他來料理主持,但必須由他出麵來擺個樣子,所以無論如何,第二天——十月底一定要動身。
宓本常碰了個釘子,不敢再多說一句,心裏卻七上八下,意亂如麻。但胡雪岩不知道他的心事,隻看重在洋債的限期上。
“這件事我當然要預備好。”他說:“限期是十一月初十,我們現在亦不必催邵筱村,到了初五、六,你去一趟,看有多少銀子先領了回來,照我估計,沒有九成,也有八成,自己最多墊個十萬兩銀子,事情就可以擺平了。”
“是的。”
“現在現款還有多少?”
問到這話,宓本常心裏又是一跳。胡雪岩已經查過帳了,現款還有多少,他心裏應該有數,如今提出來,不是明知故問?
這樣想著,便忘了回答,胡雪岩便再催問一句:“多少?”
“呃!”宓本常說:“大先生不是看過帳了,總在四十萬上下。”
全上海的存銀不過一百萬兩,阜康獨家就有四十萬,豈能算少?不過胡雪岩也知道他挪用了一部分,心想,四十萬雖不足,三十萬應該是有的,墊上十萬兩銀子還不足為憂。
話雖如此,也不妨再問一句:“如果調度不過來,你有什麽打算?”
這話就問得怪了!宓本常心想,現銀不足,自然是向“聯號”調動,無所謂“打算”。他問這話,是否有言外之意?
一時不暇細想,隻有先大包大攬敷衍了眼前再說,“不會調度不過來的。上海、漢口、杭州三十三處的收支情形,我都很清楚,墊十萬銀子,不算回事。”他又加了一句,“寧波兩個號子,經常有十幾萬銀子在那裏。”
這是為了掩飾他利用客戶的名義,挪用存款。“光棍一點就透”,胡雪岩認為他是在暗示,承認他挪用了十幾萬銀子,必要時他會想法子補足。這樣就更放心了。
但他不知道,市麵上的謠言已很盛了;說胡雪岩搖搖欲墜,一說他跟洋人在絲繭上鬥法,已經落了下風,上海雖無動靜,但存在天津堆棧裏的絲,賤價出售,尚無買主。
又一說便是應付洋債,到期無法清償。這個傳說,又分兩種,一種是說,胡雪岩雖好麵子,但周轉不靈,無法如期交付,已請求洋人展限,尚在交涉之中;又一種說法是,上海道衙門已陸陸續續將各省協餉交付阜康,卻為阜康的檔手宓本常私下彌補了自己的虧空。
謠言必須有佐證才能取信於人,這佐證是個疑問:胡雪岩十一月初五嫁女兒,而他本人卻一直逗留在上海,為什麽?
為的是他的“頭寸”擺不平。否則以胡雪岩的作風,老早就該回杭州去辦喜事了。
這個說法,非常有力,因為人人都能看出這是件大出情理之外的事。但胡雪岩是“財神”,遠近皆知,所以大家疑憂雖深,總還有一種想法,既名“財神”,自有他莫測的高深,且等著看一看再說。
看到什麽時候呢?十月底,看胡雪岩過得了關,過不了關。
這些消息——一半假、一半真,似謠言非謠言的傳言,大半是盛宣懷與邵友濂通過匯豐銀行傳出來的。因此眾所矚目的十月三十那天,有許多人到匯豐銀行去打聽消息,但更多的人是到阜康錢莊去察看動靜。
“胡大先生在不在?”有個衣冠楚楚的中年人踉阜康的夥計說,“我來看胡大先生。”
“胡大先生回杭州了。”
“回杭州了?”
“是啊!胡府上十一月初辦喜事,胡大先生當然要趕回去。”
“幄,既然如此,應該早就動身了啊!為啥”
為啥?這一問誰也無法回答。那衣冠楚楚的中年人,便是盛宣懷所遣派的散播謠言的使者,他問別人說:胡雪岩看看事情不了,遁回杭州了。
於是當天下午就有人持著阜康的銀票來兌現,第一個來的“憑票付銀”五百兩,說是要行聘禮,不但要現銀,而且最好是剛出爐的“官寶”。阜康的夥計,一向對顧客很巴結,特為到庫房裏去要了十個簇新的大元寶,其中有幾個還貼著紅紙剪成的雙喜,正就是喜事人家的存款。
第二個來兌現八百兩,沒有說理由,夥計也不能問理由,這也是常有的事,無足為奇,但第三個就不對了。
這個人是帶了一輛板車、兩個腳夫來的,交到櫃上一共七張銀票,總數兩萬一千四百兩。象這樣大筆兌現銀,除非軍營發惱,但都是事先有關照的。
夥計看苗頭不對,賠著笑臉說:“請裏麵坐,吃杯茶,歇一歇。”
“好,好,費你的心。”說完,那人徐步走到客座,接受款待。
這時宓本常已接到報告,覺得事有蹊蹺,便趕出來親自接待,很客氣地請教:“貴姓?”
“敝姓朱。請教!”
“我姓亦,寶蓋下麵一個必字。”宓本常說:“聽說朱先生要兌現銀?”
“是的。”
“兩萬多現銀,就是一千兩百多斤,大元寶四百多個,搬起來很不方便。”
宓本常又說:“阜康做生意,一向要為主顧打算妥當,不曉得朱先生要這筆現銀啥用場,看看能不能匯到那裏,或者照朱先生指定的數目,分開來換票,豈不是省事得多。”
“多謝關照。”姓朱的說:“這筆款子,有個無可奈何的用場,我不便奉告。總而言之,人家指定要現銀,我就不能不照辦。我也知道搬起來很笨重,所以帶了車子帶了人來的。”
話說到這樣,至矣盡矣,宓本常如果再饒一句舌,就等於自己在金字招牌砍了一刀,所以喏喏連聲,馬上關照開庫付銀。
銀子的式樣很多,而兩萬多不是個小數目,也無法全付五十兩一個的大元寶,大小拚湊,還要算成色,頗為費事。
銀子是裝了木箱的,開一箱,驗一箱,算一箱,搬一箱,於是聚集了許多看熱鬧的人,議論紛紛,到最後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疑問:莫非阜康的票子都靠不住,所以人家才要提現?
等姓朱的一走,阜康則到了打烊的時候,上了排門吃夜飯。宓本常神情詛喪,食不下咽,勉強吃了半碗飯,站起身來,向幾個重要的夥計招招手,到後麵樓上他臥室中去密談。
“我看要出鬼!”他問:“現銀還有多少?”
“一萬八千多,”管庫的說。
“隻有一萬八千多?”宓本常又問,“應收應解的一共多少?”
於是拿總帳跟流水帳來看,應收的是外國銀行的存款及各錢莊的票據,總共十五萬六千多兩,應付的隻能算各聯號通知的匯款,一共六萬兩左右,開出的銀票,就無法計算了。
“這樣子,今天要連夜去接頭。都是大先生的事業,急難相扶。他們有多少現銀,開個數目給我,要緊要慢的時候,請他們撐一撐腰。”
所謂“他們”,是指胡雪岩在上海所設的典當、絲行、繭行。阜康四個重要的夥計,奔走半夜情況大致都清楚了,能夠集中的現銀,不過十二萬兩。
宓本常將應收應付的帳目,重新仔細核算了一下,能夠動用的現銀,總數是二十三萬兩左右。
“應該是夠了。”宓本常說:“隻要不出鬼,就不要緊。”他突然想起大聲喊道:“阿章,阿章!”
阿章是學徒中的頭腦,快要出師了,一向經管阜康的雜務,已經上床了,複又被喊了起來說話。
“你‘大仙’供了沒有?”
“供大仙是初二、十六,今天是月底。”
“提前供,提前供!現在就供。”
所謂“大仙”就是狐仙,初二、十六上供,一碗燒酒,十個白的蛋,酒是現成,蛋要上街去買。時已午夜,敲排門去買了蛋來,煮好上供,阿章上床已經兩點鍾了。
第二天在床上被人叫醒,來叫他的是他的師兄弟小毛,“阿章,阿章!”他氣急敗壞地說:“真的出鬼了!”
“你說啥?”
“你聽!”
阿章側耳靜聽了一下,除了市聲以外,別無他異,不由得詫異地問:“你叫我聽啥?”
“你聽人聲!”
說破了,果然,人聲似乎比往日要嘈雜,但“人聲”與“鬼”又何幹?
“你們去看看,排門還沒有卸,主顧已經在排長龍了。”
阿章一聽,殘餘的睡意都嚇得無影無蹤了,急忙起來,匆匆洗把臉趕到店堂裏,隻見宓本常仰臉看著高懸在壁的自鳴鍾。
鍾上指著八點五十分,再有十分鍾就要卸排門了,就這時隻聽宓本常頓一頓足說:“遲開不如早開,開!”
於是剛剛起床的阿章,即時參加工作,排門剛卸下一扇,人群如潮水般湧來,將他擠倒在地,阿章在叫:“要出人命了!要出人命了!”
幸而巡捕已經趕到,頭裹紅布的“印度阿三”,上海人雖說司空見慣,但警棍一場,還是有相當的彈壓作用,數百顧客,總算仍舊排好長龍。巡捕中的小頭目,上海人稱之為“三道頭”,進入阜康,操著山東腔的中國話問道:“誰是掌櫃?”
“是我!”宓本常挺身而出。
“你開錢莊?”
“錢莊不是阿拉開的,不過歸阿拉管。”
“隻要是你管就好。快把銀子搬出來,打發人家走路,免得把市麵弄壞。”
“銀子有的是。三道頭,拜托你維持維持秩序,一個一個來。”
三道頭點點頭,朝櫃台外麵大聲說道:“銀子有的是,統通有,一個一個來!”
這一聲喊,顧客又安靜了些。夥計們都是預先受過叮囑的,動作盡量放慢,有的拿存折來提存,需要結算利息,那一來就更慢了,站櫃台的六個人,一個鍾頭隻料理了四五十個客戶,被提走的銀子,不到一萬,看樣子局麵可以穩住了。
到了近午時分,來了一個瘦小老者,打開手巾包,將一扣存折遞進櫃台,口中說道:“提十萬。”
聲音雖不高,但宓本常聽來,恰如焦雷轟頂,急心親自趕上來應付,先看折子戶名,上寫“馥記”二字,暗暗叫一聲“不妙!”
“請問貴姓?”
“敝姓毛。”
“毛先生跟兆馥先生怎麽稱呼?”
“朋友。”
“幄。毛先生請裏麵坐。”
“也好。”
姓毛的徐步踏入客座,小徒弟茶煙伺候,等坐定了,宓本常問道:“毛先生是代兆馥先生來提十萬銀子?”
“是的。”
“不曉得在什麽地方用,請毛先生吩咐下來,好打票子。”
“在本地用。”
“票子打幾張?
姓毛的抬眼看了一下,慢吞吞地問道:“你是打哪裏的票子?”
宓本常一慢,心想自然是打阜康的銀票,他這樣明知故問,必有緣故在內,因而便探問他說:“毛先生要打哪裏的票子?”
“匯豐。”
宓本常心裏又是一跳,匯豐的存款隻有六萬多,開十萬的支票,要用別家的莊票去補足,按規定當天不能抵用,雖可情商通融,但苦於無法抽空,而且當此要緊關頭,去向匯豐討情麵,風聲一傳,有損信用。
轉念到此,心想與其向匯豐情商,何不舍遠就近向姓毛的情商,“毛先生,”他說:“可不可以分開來開?”
“怎樣分法?”
“一半匯豐、一半開本號的票子?”
姓毛的微微一笑,“不必了。”他說:“請你把存折還給我。”
宓本常心想,果不其然,是張兆馥耍花樣,原來“馥記”便是張兆馥,此人做紗花生意,跟胡雪岩是朋友,宓本常也認識,有一回吃花酒,彼此都有了酒意,為一個姑娘轉局,席麵上鬧得不大愉快。第二天宓本常酒醒以後,想起來大為不安,特意登門去賠不是,哪知張兆馥淡淡地答了一句:“我是你們東家的朋友,不必如此。”意思是不認他作朋友。如今派人上門來提存,自是不懷好意,不過何以要提又不提了,其中是何蹊蹺,費人猜疑。
等將存折接到手,姓毛的說道:“你害我輸了東道!”
“輸了東道?”宓本常問道:“毛先生你同哪位賭東道?賭點啥?”
“自然是同張兆馥”
姓毛的說,這天上午他與張兆馥在城隍廟西園吃茶,聽說阜康擠兌,張兆馥說情勢可危,姓毛的認為阜康是金字招牌,可保無虞。張兆馥便說阜康在匯豐銀行的存款,隻怕不足十萬,不信的話,可以去試一試,如果阜康能開出匯豐銀行十萬兩的支票,他在長三堂子輸一桌花酒,否則便是姓毛的作東。
糟糕到極點了!宓本常心想,晚上這一桌花酒吃下來,明天十裏夷場上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傳說:阜康在匯豐銀行的存款,隻得五萬銀子。
果然出現這樣的情況,後果不堪設想,非力挽狂瀾不可。宓本常左思右想,反複盤算,終於想到了一條路子,將上海道衙門應繳的協餉先去提了來,存在匯豐,作為阜康的頭寸,明天有人來兌現提存,一律開匯豐的支票。
宓本常每回到上海道衙門去催款或打聽消息,都找他的一個姓朱的同鄉。這次一見麵,姓朱的便問:“你怎麽有工夫到這裏來?”
宓本常愕然:“為什麽我沒有工夫?”他反問一句。
“聽說阜康擠兌。”姓朱的說:“你不應該在店裏照料嗎?”
宓本常一驚,擠兌的消息已傳到上海道衙門,催款的話就難說,但他的機變很快,心想正好用這件事來作借口,“擠兌是說得過分了,不過提存的人比平常多,是真的,這都是十月二十一的一道上諭,沿江戒嚴,大家要逃難的緣故。阜康的頭寸充足,盡管來提,不要緊。”他緊接著又說:“不過,胡大先生臨走交代,要預備一筆款子,墊還洋款,如今這筆款子沒有辦法如數預備了,要請你老兄同邵大人說一說,收到多少先撥過來,看差多少,我好籌劃。”
“好!”姓朱的毫不遲疑地說:“你來得巧,我們東家剛到,我先替你
去說。”
宓本常滿心歡喜,而且不免得意,自覺想出來的這一招很高明,哪知姓朱的很快地就回來了,臉上卻有狐疑的神氣。
“你請放心回去好了,這筆洋款初十到期,由這裏直接撥付,阜康一文錢都不必墊。”
宓本常一聽變色,雖隻是一瞬間的事,姓朱的已看在眼裏,越加重了他的疑心,“老宓,我倒問你句話,我們東家怪我,怎麽不想一想,阜康現在擠兌,官款撥了過去,替你們填餡子,將來怎麽交公帳。”他問,“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打算?”
宓本常哪裏肯承認!連連搖手:“沒有這話,沒有這話!”
“真的?”
“當然真的,’我怎麽會騙你。”
“我想想你也不會騙我,不然,你等於叫我來‘掮木梢’,就不象朋友了。”
這話在宓本常是刺心的,惟有賠著笑道謝,告辭出來,腳步都軟了,仿佛阜康是油鍋火山等著他去跳似的。
回到阜康,他是從“灶披間”的後麵進去的,大門外人聲鼎沸,聞之心驚,進門未幾,有個姓杜的夥計攔住他說:“宓先生,你不要到前麵去!”
“為啥?”
“剛才來了兩個大戶,一個要提二十五萬、一個要提十八萬,我說上海的頭寸,這年把沒有鬆過,我們檔手調頭寸去了,他說明天再來,你一露麵,我這話就不靈了。”
山窮水盡的窗本常真有柳暗花明之樂,心想說老實話也是個搪塞法子,這姓社的人很能幹,站櫃台的夥計,以他為首,千斤重擔他挑得動,不如就讓他來挑一挑。
於是他想了一下說:“不錯!你就用這話來應付,你說請他們放心,我們光是絲就值幾百萬銀子,大家犯不著來擠兌。”
“我懂。”杜夥計說:“不過今天過去了,明天要有交代。”
“那兩個大戶明天再來,你說我親自到寧波去提現款,要五天工夫。”宓本常又說:“我真的要到寧波去一趟,現在就動身。”
“要吃中飯了,吃了飯再走。”
“哪裏還吃得下飯。”宓本常拍拍他的肩,“這裏重重托你。等這個風潮過去了,我要在大先生麵前好好保薦你。”
哪知道午後上門的客戶更多了,大戶也不比上午的兩個好說話,人潮洶湧,群情憤慨,眼看要出事故,巡捕房派來的那個“三道頭”追問宓本常何在?姓杜的隻好說實話:“到寧波去了。”
古應春依他的要求,奔走了兩天,總算有了頭緒,急於想要報告胡雪岩,哪知尋來尋去,到處撲空,但到得深夜,古應春正要歸寢時,胡雪岩卻又不速而至,氣色顯得有點不大正常。
“老爺隻怕累壞了。”瑞香親自來照料,一麵端來一杯參湯,一麵問道:“餓不餓?”
“餓是餓,吃不下。”
“你去想想看,”古應春交代,“弄點開胃的東西來消夜。”
等瑞香一走,胡雪岩問:“七姐呢?睡了?”
“是的。她睡得早。”
“那就不驚動她了。”胡雪岩又問:“聽說你尋了我一天。”
“是啊!古應春很起勁地說:“我有好消息要告訴小爺叔,槍有著落了。”
“這好!”胡雪岩也很高興,“是哪裏弄來的?”
“日本。說起來很有意思,這批槍原來是要賣給法國人的。”
“那就更妙了,怎麽個來龍去脈?”
原來法國倉卒出兵增援,要就地在東方補充一批槍支,找到日本一個軍火商,有兩千支槍可以出售。古應春多方探查,得到這麽一個消息,托人打電報去問,願出高價買一千五百支。回電討價二十五兩銀子一支,另加水腳。
“那麽,敲定了沒有呢?”
“敲定了,照他的價錢,水腳歸我們自理,已經電匯了一萬銀子去了。”
古應春又說:“半個月去上海交貨。”
“二十五兩就二十五兩,總算了掉一樁心事。”
胡雪岩忽然問道:“應春,你有沒有聽說,老宓瞞住我私底下在做南北貨?”
古應春稍一沉吟後說:“聽是聽說了,不曉得詳細情形。”
“據說有一條船碰到法國人的水雷沉掉了,損失不輕。”
“損失不會大。”古應春答說:“總買了保險的。”
胡雪岩點點頭,臉上是安慰的神情,“應春,”他問,“你看我要不要當麵跟老宓說破?”
這一點關係很大,古應春不敢造次,過了好一會卻反問一句:“小爺叔看呢?”
“隻要風險不大,我覺得不說破比說破了好。俗話說的‘橫豎橫、拆牛棚’。一說破了,他索性放手大做,那一來,我就非換他不可!苦的是,找不到合適替手。”
接下來,胡雪岩談他的另一個煩惱,應還洋商借款的第二期本金,期限即在十月底,宓本常是十月初就不斷到上海道衙門去催問,所得的答複是:備省尚未匯到。及至胡雪岩一到上海,去拜訪上海道邵友濂,答複如舊,不過邵友濂多了一句話:“老兄請放心,我盡力去催,期限前後,總可以催齊。”
“隻能期前,不能期後。邵兄,你曉得的,洋人最講信用。”
“我曉得,不過錢不在我手裏,無可奈何。”邵友濂又說:“雪翁,五十萬銀子,在你算不了一回事,萬一期前催不齊,你先墊一墊,不過吃虧幾天利息。”
一句話將胡雪岩堵得開不出口,“他的話沒有說錯,我墊一墊當然無所謂,哪曉得偏偏就墊不出。”胡雪岩說:“不巧是巧,有苦難言。”
何為“不巧是巧”?古應春要多想一想才明白,不巧的事湊在一起,成為巧合,便是“不巧是巧”。細細想去,不巧的事實在很多,第一是市麵不景氣,銀根極緊。第二是屯絲屯繭這件事,明知早成困局,力求擺脫,但陰借陽差,他的收買新式繅絲廠,為存貨找出路的計劃,始終未能成功,目前天津、上海都有存絲,但削價求售,亦無買主。第三是左宗棠先為協賑借了二十萬銀子,如今又要撥付王德榜二十五萬兩,雖說是轉運局的官款,但總是少了一筆可調度的頭寸。第四是十一月初五的吉期在即,場麵大,開銷多,至少還要預備二十萬銀子。最後就是窗本常私下借客戶的名義,提取存款去做南北貨生意,照古應春的估計,大概是十萬銀子左右。
“今天十月二十五了。這個月小建,到十一月初五,十天都不到。”胡雪岩說:“這筆頭寸擺不平,怎能放心去辦喜事。”
“小爺叔亦不必著急,到底隻有五十萬銀子。再說,這又不是小爺叔私人的債務,總有辦法可想的。”
“要想就要早想。”
古應春沉吟了一下說:“如今隻有按部就班來,一麵催上海道,一麵自己來想法子調頭寸,如果這兩方麵都不如意,還有最後一著,請匯豐展期,大不了貼利息。”
“這一層我也想到過,就怕人家也同邵筱村一樣,來一句‘你先墊一墊好了’。我就沒有話好說了。”
“不會的。洋人公私分明,公家欠的債,你們不會叫私人來墊的。如果他們真的說這樣的話,小爺叔回他一句:‘我墊不如你墊,以前匯豐要放款給阜康,阜康不想用,還是用了,如今仍舊算阜康跟匯豐借好了。’看他怎麽說。”
“這話倒也是。”胡雪岩深深點頭。
“小爺叔願意這樣做,我就先同匯豐去說好了它。小爺叔不就可以放心了?”
“慢慢、慢慢!”胡雪岩連連搖手。
原來他有他的顧慮,因為請求展期,無異表示他連五十萬銀子都無法墊付。這話傳出去,砸他的金字招牌,不但左宗棠對他的實力與手腕,會生懷疑,十一月初五那一天,盈門的賀客少不得會談論這件事,喜事風光,亦將大為減色。
“我們先走第一步同第二步。”胡雪岩說:“第一步我來,第二步托你。”第一步就是到上海道衙門去催問,第二步“自己想法子來調度”。這一步無非督促宓本常去辦。古應春因為有過去的芥蒂,不肯作此吃力不討好,而且可能徒勞無功的事,因而麵有難色。
“怎麽樣?”
“我想跟小爺叔調一調,頭一步歸我,第二步小爺叔自己來。”古應春說:“小爺叔催老宓,名正言順,我來催老宓,他心裏不舒服,不會買帳的。”
“也好。”胡雪岩說:“事情要快了。”
“我明天一早就去,上海道衙門我有熟人。”古應春說:“小爺叔明天中午來吃飯,聽消息。”
“好。”胡雪岩說:“這幾天我們早晚都要碰頭。”
第二天中午,古應春帶來一個極好的消息,各省協助的“西餉”,已快收齊了,最早的一筆,在十月初便已匯到。
“有這樣的事!”胡雪岩大為困惑,“為啥邵筱村同我說一文錢都沒有收到?你的消息哪裏來的?”
“我有個同鄉晚輩,早年我照應過他,他現在是上海道衙門電報房的領班。
“那就不錯了!”胡雪岩既喜且怒,“邵筱村不曉得在打什麽鬼主意?我要好好問他一問。”
“小爺叔不必如此。我想最好的辦法是請左大人打個電報給邵筱村。”
原來古應春從他同鄉晚輩中,另獲有很機密的消息,說是李鴻章正在設法打擊左宗棠,因而想到,邵友濂對胡雪岩有意留難,是別有用心。但這個消息,未經證實,告訴了胡雪岩,反而會生出是非,隻有用左宗棠出麵,措詞嚴厲些,帶著警告的意味,讓邵友濂心生顧忌,在期限之前撥出這筆代收的款子,了卻胡雪岩的責任,最為上策。
但胡雪岩又何從去了解他的用心,他仍舊是抱著在左宗棠麵前要保持麵子的用心。在江寧時,左宗棠原曾問過他,有什麽事要他出麵,意思就是指上海道代收“西餉”這件事,當時如說請他寫封信催一催邵友濂,是很正常的回答,左宗棠不會想到別的地方去。已經回答沒有什麽事要他費心,而結果仍舊要他出麵,這等於作了墊不出五十萬銀子的表示是一樣的。
因此,他這樣答說:“不必勞動他老人家了,既然各省都快到齊了,我去催他。”
胡雪岩一向沉得住氣,這一次因為事多心煩,竟失去了耐性,氣衝衝地去看邵友濂,門上回答:“邵大人視察製造局去了。”吃了個閉門羹,心中越發不快,回到製造局命文案師爺寫信給邵友濂,措詞很不客氣,有點打官腔的味道,而且暗示,邵友濂如果不能如期付款,隻好請左宗棠自己來料理了。
這封信送到江海關,立即轉送邵友濂公館,他看了自然有些緊張,因為“不怕官,隻怕管”,自太平軍被平息後,督撫權柄之重,為清朝開國以來所未有,左宗棠是現任的兩江總督,如果指名嚴參,再有理也無法申訴,而況實際上確也收到了好幾省的“西餉”,靳而不予,也是件說不過去的事。因此,他很不情願地作了個決定,將已收到的“西餉”開單送交轉運局,為數約四十萬兩,胡雪岩隻需墊十萬銀子,便可保住他對洋人的信用。
但就在寫好複信,正待發出之際,來了一個人,使得他的決定整個兒被推翻。
這個人便是盛宣懷,由於籌辦電報局大功告成,不但成了李鴻章麵前有數的紅人,而且亦馬結上了醇親王的關係。此番是銜李鴻章之命,到上海跟邵友濂來商量,如何“救人”?
“救火”是盛宣懷形容挽救眼前局勢的一個譬喻,這也是李鴻章的說法,他認為由越南危局引起的中法衝突,他有轉危為安的辦法,但主戰派的行動,卻如“縱火”,清流的高調,則是火上澆油。但如火勢已滅,雖有助燃的油料,終無所用。意思就是打消了主戰的行動,清流便不足畏。
那麽,誰是“縱火”者呢?在李鴻章看,第一個就是左宗棠,第二個是彭玉麟。至於西南方麵如雲貴總督岑毓英等,自有辦法可以控製,即使是彭玉麟,倘無左宗棠的支持,亦可設法讓他知難而退。換句話說,擒賊擒玉,隻要將左宗棠壓製住,李鴻章就能掌握到整個局勢,與法國交涉化幹戈為玉帛。
“筱村兄,你不要看什麽‘主戰自強’、‘大奮天威’、‘同仇敵愾’,這些慷慨激昂的論調,高唱人雲,這不過是聽得見的聲音,其實,聽不見的聲音,才是真正有力量的聲音,中堂如果不是有這些聽不見的聲音撐腰,他也犯不著跟湘陰作對一一湘陰老境頹唐,至多還有三、五年的富貴而已,何必容不得他?反過來說,如果容不得他,就一定有非去他不可的緣故在內。筱村兄,中堂的心事,你先要明白。”中堂是指李鴻章。
盛宣懷的詞令最妙,他將李鴻章對左宗棠的態度,說得忠厚平和,一片恕詞。但在邵友濂聽來,是非常明白的,李、左之間已成勢不兩立,非拚個你死我活不可了。
“是的。”邵友濂矍然警覺,“我明白。不過,我倒要請問,是哪些聽不見的聲音?”
“第一是當今大權獨攬的慈禧皇太後,她辛苦了大半輩子,前兩年又生了一場死去活來的大病,你想,五十歲的老太太,有幾個不盼望過幾年清閑日子的,她哪裏要打什麽仗?”
“既然大權獨攬,她說個‘和’字,哪個敢不奉懿旨?”
“苦就苦在她什麽話都好說,就是這個字說不出口。為啥呢?洪楊勘定大亂,從古以來,垂簾的太後,沒有她這樣的武功,哪裏好向廷臣示弱。再說,清流的論調,又是如此囂張,隻好表麵上也唱唱高調,實際上全不是這麽回事。”
“我懂了,這是說不出的苦。”邵友濂又問:“第二個呢?”
“第二個是當政的恭王,他一向主張跟洋人打交道,以和為貴,如今上了年紀,更談不上什麽雄心壯誌了。”
“英法聯軍內犯,恭王主和,讓親貴罵他是‘漢奸’、難怪他不敢開口。可是,醇王一向主戰,怎麽也不作聲呢?”
“這就是關鍵所在。如今的醇王,不是當年的醇王了,這幾年洋人的堅甲利兵,”盛宣懷停下來笑一笑說:“說起來倒是受了湘陰的教,西征軍事順手,全靠槍炮厲害,這一點湘陰在京的時候,跟醇王談得很詳細。醇王現在完全讚成中堂的主張,‘師夷之長以製夷’,正在籌劃一個辟旅順為軍港,大辦海軍的辦法。醇王對這件事,熱中得不得了,自然不願‘小不忍而亂大謀’。”
“嗯!嗯!有這三位,中堂足足可以擇善固執。”
“提到擇善固執,還有個人不能忽略。筱村,你是出過洋的,你倒說說看,當今之世,論洋務人才,哪個是此中翹楚?”
“那當然是玉池老人。連曾侯辦洋務都得向他請教。”
“玉池老人”是郭嵩燾自署的別號,“曾侯”指駐法欽差大臣曾紀澤。事實上不僅曾紀澤,連李鴻章辦洋務亦得向他請教,因為李鴻章雖看得多,卻不如郭嵩燾來得透徹,同時亦因為李鴻章雖然亦是翰林,而學問畢竟不如郭嵩燾,發一議,立一論,能夠貫通古今中外而無扞格,以李鴻章的口才,來解說郭嵩燾的理論,便越覺得動聽了。
“現在彭雪琴要請款招兵,王閬青已經在湖南招足了四千人,這就是湘陰派出去‘縱火’的人,一旦禍發,立刻就成燎原之勢。中堂為此,著急得很,不說別的,隻說法國軍艦就在吳淞口外好了,人家已經親口告訴中堂了,隨時可以攻製造局,這是北洋的命脈之一,你想,中堂著急不著急。”
聽得這話,邵友濂大吃一驚,他總以為中法如有衝突,不在廣西,便在雲南,如果進攻高昌廟的製造局,便是在上海作戰,他是上海道,守土有責,豈不是要親自上陣跟法國軍隊對壘。
轉念到此心膽俱裂,結結巴巴地說:“上海也有這樣的話,我總以為是謠言,哪知道人家親口告訴了中堂,是真有這回事!”
“你也不要著急。”盛宣懷安慰他說:“人家也不是亂來的,隻要你不動手,就不會亂挑釁,你要動手了,人家就會先發製人。”
這話說得再明白不過,邵友濂立即答說:“無論如何不可讓湘陰把這把火燒起來。放火要有放火的材料,沒有美孚牌煤油、沒有一劃就來的火柴,火就放不起來。杏蓀兄,你說是不是?”
“一點不錯,這就叫釜底抽薪。”
“要釜底抽薪,隻有一個辦法。”邵友濂說:“煤油、火柴都在胡雪岩手裏,沒有胡雪岩,湘陰想放火也放下成。江寧官場都不大買湘陰的帳,他說出話去,多多少少要打折扣,隻有一個人,他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就是胡雪岩,譬如”
譬如山東火災助賑,江寧藩座無法支應,左宗棠向胡雪岩借銀二十萬,如響斯應,這一回王德榜募兵援越不但四千杆洋槍由胡雪岩籌劃供給,補助路費亦雪岩負責等等,邵友濂舉了好些實例。結論是要使得左宗棠“縱火”不成,非除去胡雪岩不可。
“本常,”胡雪岩指著邵友濂複他的信說:“你看了這封信就曉得了,人家說得很明白,各省的款子收齊了,馬上送過來,限期以前,一定辦妥當,誤了期限,一切責任由他來負。他到底是上海道,說話算話,不要緊的。”
宓本常看完了信問:“洋人的限期是哪一天?”
“放寬十天,隻要十一月初十以前付款,就不算違限。”
“呃,”宓本常說,“大先生預備啥辰光回杭州?”
這句話問得胡雪岩大為不悅,“十一月初五的好日子。”他說:“今天是十月二十九,你說我應該啥辰光動身回杭州?”
由水路回杭州,用小火輪拖帶,至少也要三天,喜期以前,有許多繁文縟節,即便不必由他來料理主持,但必須由他出麵來擺個樣子,所以無論如何,第二天——十月底一定要動身。
宓本常碰了個釘子,不敢再多說一句,心裏卻七上八下,意亂如麻。但胡雪岩不知道他的心事,隻看重在洋債的限期上。
“這件事我當然要預備好。”他說:“限期是十一月初十,我們現在亦不必催邵筱村,到了初五、六,你去一趟,看有多少銀子先領了回來,照我估計,沒有九成,也有八成,自己最多墊個十萬兩銀子,事情就可以擺平了。”
“是的。”
“現在現款還有多少?”
問到這話,宓本常心裏又是一跳。胡雪岩已經查過帳了,現款還有多少,他心裏應該有數,如今提出來,不是明知故問?
這樣想著,便忘了回答,胡雪岩便再催問一句:“多少?”
“呃!”宓本常說:“大先生不是看過帳了,總在四十萬上下。”
全上海的存銀不過一百萬兩,阜康獨家就有四十萬,豈能算少?不過胡雪岩也知道他挪用了一部分,心想,四十萬雖不足,三十萬應該是有的,墊上十萬兩銀子還不足為憂。
話雖如此,也不妨再問一句:“如果調度不過來,你有什麽打算?”
這話就問得怪了!宓本常心想,現銀不足,自然是向“聯號”調動,無所謂“打算”。他問這話,是否有言外之意?
一時不暇細想,隻有先大包大攬敷衍了眼前再說,“不會調度不過來的。上海、漢口、杭州三十三處的收支情形,我都很清楚,墊十萬銀子,不算回事。”他又加了一句,“寧波兩個號子,經常有十幾萬銀子在那裏。”
這是為了掩飾他利用客戶的名義,挪用存款。“光棍一點就透”,胡雪岩認為他是在暗示,承認他挪用了十幾萬銀子,必要時他會想法子補足。這樣就更放心了。
但他不知道,市麵上的謠言已很盛了;說胡雪岩搖搖欲墜,一說他跟洋人在絲繭上鬥法,已經落了下風,上海雖無動靜,但存在天津堆棧裏的絲,賤價出售,尚無買主。
又一說便是應付洋債,到期無法清償。這個傳說,又分兩種,一種是說,胡雪岩雖好麵子,但周轉不靈,無法如期交付,已請求洋人展限,尚在交涉之中;又一種說法是,上海道衙門已陸陸續續將各省協餉交付阜康,卻為阜康的檔手宓本常私下彌補了自己的虧空。
謠言必須有佐證才能取信於人,這佐證是個疑問:胡雪岩十一月初五嫁女兒,而他本人卻一直逗留在上海,為什麽?
為的是他的“頭寸”擺不平。否則以胡雪岩的作風,老早就該回杭州去辦喜事了。
這個說法,非常有力,因為人人都能看出這是件大出情理之外的事。但胡雪岩是“財神”,遠近皆知,所以大家疑憂雖深,總還有一種想法,既名“財神”,自有他莫測的高深,且等著看一看再說。
看到什麽時候呢?十月底,看胡雪岩過得了關,過不了關。
這些消息——一半假、一半真,似謠言非謠言的傳言,大半是盛宣懷與邵友濂通過匯豐銀行傳出來的。因此眾所矚目的十月三十那天,有許多人到匯豐銀行去打聽消息,但更多的人是到阜康錢莊去察看動靜。
“胡大先生在不在?”有個衣冠楚楚的中年人踉阜康的夥計說,“我來看胡大先生。”
“胡大先生回杭州了。”
“回杭州了?”
“是啊!胡府上十一月初辦喜事,胡大先生當然要趕回去。”
“幄,既然如此,應該早就動身了啊!為啥”
為啥?這一問誰也無法回答。那衣冠楚楚的中年人,便是盛宣懷所遣派的散播謠言的使者,他問別人說:胡雪岩看看事情不了,遁回杭州了。
於是當天下午就有人持著阜康的銀票來兌現,第一個來的“憑票付銀”五百兩,說是要行聘禮,不但要現銀,而且最好是剛出爐的“官寶”。阜康的夥計,一向對顧客很巴結,特為到庫房裏去要了十個簇新的大元寶,其中有幾個還貼著紅紙剪成的雙喜,正就是喜事人家的存款。
第二個來兌現八百兩,沒有說理由,夥計也不能問理由,這也是常有的事,無足為奇,但第三個就不對了。
這個人是帶了一輛板車、兩個腳夫來的,交到櫃上一共七張銀票,總數兩萬一千四百兩。象這樣大筆兌現銀,除非軍營發惱,但都是事先有關照的。
夥計看苗頭不對,賠著笑臉說:“請裏麵坐,吃杯茶,歇一歇。”
“好,好,費你的心。”說完,那人徐步走到客座,接受款待。
這時宓本常已接到報告,覺得事有蹊蹺,便趕出來親自接待,很客氣地請教:“貴姓?”
“敝姓朱。請教!”
“我姓亦,寶蓋下麵一個必字。”宓本常說:“聽說朱先生要兌現銀?”
“是的。”
“兩萬多現銀,就是一千兩百多斤,大元寶四百多個,搬起來很不方便。”
宓本常又說:“阜康做生意,一向要為主顧打算妥當,不曉得朱先生要這筆現銀啥用場,看看能不能匯到那裏,或者照朱先生指定的數目,分開來換票,豈不是省事得多。”
“多謝關照。”姓朱的說:“這筆款子,有個無可奈何的用場,我不便奉告。總而言之,人家指定要現銀,我就不能不照辦。我也知道搬起來很笨重,所以帶了車子帶了人來的。”
話說到這樣,至矣盡矣,宓本常如果再饒一句舌,就等於自己在金字招牌砍了一刀,所以喏喏連聲,馬上關照開庫付銀。
銀子的式樣很多,而兩萬多不是個小數目,也無法全付五十兩一個的大元寶,大小拚湊,還要算成色,頗為費事。
銀子是裝了木箱的,開一箱,驗一箱,算一箱,搬一箱,於是聚集了許多看熱鬧的人,議論紛紛,到最後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疑問:莫非阜康的票子都靠不住,所以人家才要提現?
等姓朱的一走,阜康則到了打烊的時候,上了排門吃夜飯。宓本常神情詛喪,食不下咽,勉強吃了半碗飯,站起身來,向幾個重要的夥計招招手,到後麵樓上他臥室中去密談。
“我看要出鬼!”他問:“現銀還有多少?”
“一萬八千多,”管庫的說。
“隻有一萬八千多?”宓本常又問,“應收應解的一共多少?”
於是拿總帳跟流水帳來看,應收的是外國銀行的存款及各錢莊的票據,總共十五萬六千多兩,應付的隻能算各聯號通知的匯款,一共六萬兩左右,開出的銀票,就無法計算了。
“這樣子,今天要連夜去接頭。都是大先生的事業,急難相扶。他們有多少現銀,開個數目給我,要緊要慢的時候,請他們撐一撐腰。”
所謂“他們”,是指胡雪岩在上海所設的典當、絲行、繭行。阜康四個重要的夥計,奔走半夜情況大致都清楚了,能夠集中的現銀,不過十二萬兩。
宓本常將應收應付的帳目,重新仔細核算了一下,能夠動用的現銀,總數是二十三萬兩左右。
“應該是夠了。”宓本常說:“隻要不出鬼,就不要緊。”他突然想起大聲喊道:“阿章,阿章!”
阿章是學徒中的頭腦,快要出師了,一向經管阜康的雜務,已經上床了,複又被喊了起來說話。
“你‘大仙’供了沒有?”
“供大仙是初二、十六,今天是月底。”
“提前供,提前供!現在就供。”
所謂“大仙”就是狐仙,初二、十六上供,一碗燒酒,十個白的蛋,酒是現成,蛋要上街去買。時已午夜,敲排門去買了蛋來,煮好上供,阿章上床已經兩點鍾了。
第二天在床上被人叫醒,來叫他的是他的師兄弟小毛,“阿章,阿章!”他氣急敗壞地說:“真的出鬼了!”
“你說啥?”
“你聽!”
阿章側耳靜聽了一下,除了市聲以外,別無他異,不由得詫異地問:“你叫我聽啥?”
“你聽人聲!”
說破了,果然,人聲似乎比往日要嘈雜,但“人聲”與“鬼”又何幹?
“你們去看看,排門還沒有卸,主顧已經在排長龍了。”
阿章一聽,殘餘的睡意都嚇得無影無蹤了,急忙起來,匆匆洗把臉趕到店堂裏,隻見宓本常仰臉看著高懸在壁的自鳴鍾。
鍾上指著八點五十分,再有十分鍾就要卸排門了,就這時隻聽宓本常頓一頓足說:“遲開不如早開,開!”
於是剛剛起床的阿章,即時參加工作,排門剛卸下一扇,人群如潮水般湧來,將他擠倒在地,阿章在叫:“要出人命了!要出人命了!”
幸而巡捕已經趕到,頭裹紅布的“印度阿三”,上海人雖說司空見慣,但警棍一場,還是有相當的彈壓作用,數百顧客,總算仍舊排好長龍。巡捕中的小頭目,上海人稱之為“三道頭”,進入阜康,操著山東腔的中國話問道:“誰是掌櫃?”
“是我!”宓本常挺身而出。
“你開錢莊?”
“錢莊不是阿拉開的,不過歸阿拉管。”
“隻要是你管就好。快把銀子搬出來,打發人家走路,免得把市麵弄壞。”
“銀子有的是。三道頭,拜托你維持維持秩序,一個一個來。”
三道頭點點頭,朝櫃台外麵大聲說道:“銀子有的是,統通有,一個一個來!”
這一聲喊,顧客又安靜了些。夥計們都是預先受過叮囑的,動作盡量放慢,有的拿存折來提存,需要結算利息,那一來就更慢了,站櫃台的六個人,一個鍾頭隻料理了四五十個客戶,被提走的銀子,不到一萬,看樣子局麵可以穩住了。
到了近午時分,來了一個瘦小老者,打開手巾包,將一扣存折遞進櫃台,口中說道:“提十萬。”
聲音雖不高,但宓本常聽來,恰如焦雷轟頂,急心親自趕上來應付,先看折子戶名,上寫“馥記”二字,暗暗叫一聲“不妙!”
“請問貴姓?”
“敝姓毛。”
“毛先生跟兆馥先生怎麽稱呼?”
“朋友。”
“幄。毛先生請裏麵坐。”
“也好。”
姓毛的徐步踏入客座,小徒弟茶煙伺候,等坐定了,宓本常問道:“毛先生是代兆馥先生來提十萬銀子?”
“是的。”
“不曉得在什麽地方用,請毛先生吩咐下來,好打票子。”
“在本地用。”
“票子打幾張?
姓毛的抬眼看了一下,慢吞吞地問道:“你是打哪裏的票子?”
宓本常一慢,心想自然是打阜康的銀票,他這樣明知故問,必有緣故在內,因而便探問他說:“毛先生要打哪裏的票子?”
“匯豐。”
宓本常心裏又是一跳,匯豐的存款隻有六萬多,開十萬的支票,要用別家的莊票去補足,按規定當天不能抵用,雖可情商通融,但苦於無法抽空,而且當此要緊關頭,去向匯豐討情麵,風聲一傳,有損信用。
轉念到此,心想與其向匯豐情商,何不舍遠就近向姓毛的情商,“毛先生,”他說:“可不可以分開來開?”
“怎樣分法?”
“一半匯豐、一半開本號的票子?”
姓毛的微微一笑,“不必了。”他說:“請你把存折還給我。”
宓本常心想,果不其然,是張兆馥耍花樣,原來“馥記”便是張兆馥,此人做紗花生意,跟胡雪岩是朋友,宓本常也認識,有一回吃花酒,彼此都有了酒意,為一個姑娘轉局,席麵上鬧得不大愉快。第二天宓本常酒醒以後,想起來大為不安,特意登門去賠不是,哪知張兆馥淡淡地答了一句:“我是你們東家的朋友,不必如此。”意思是不認他作朋友。如今派人上門來提存,自是不懷好意,不過何以要提又不提了,其中是何蹊蹺,費人猜疑。
等將存折接到手,姓毛的說道:“你害我輸了東道!”
“輸了東道?”宓本常問道:“毛先生你同哪位賭東道?賭點啥?”
“自然是同張兆馥”
姓毛的說,這天上午他與張兆馥在城隍廟西園吃茶,聽說阜康擠兌,張兆馥說情勢可危,姓毛的認為阜康是金字招牌,可保無虞。張兆馥便說阜康在匯豐銀行的存款,隻怕不足十萬,不信的話,可以去試一試,如果阜康能開出匯豐銀行十萬兩的支票,他在長三堂子輸一桌花酒,否則便是姓毛的作東。
糟糕到極點了!宓本常心想,晚上這一桌花酒吃下來,明天十裏夷場上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傳說:阜康在匯豐銀行的存款,隻得五萬銀子。
果然出現這樣的情況,後果不堪設想,非力挽狂瀾不可。宓本常左思右想,反複盤算,終於想到了一條路子,將上海道衙門應繳的協餉先去提了來,存在匯豐,作為阜康的頭寸,明天有人來兌現提存,一律開匯豐的支票。
宓本常每回到上海道衙門去催款或打聽消息,都找他的一個姓朱的同鄉。這次一見麵,姓朱的便問:“你怎麽有工夫到這裏來?”
宓本常愕然:“為什麽我沒有工夫?”他反問一句。
“聽說阜康擠兌。”姓朱的說:“你不應該在店裏照料嗎?”
宓本常一驚,擠兌的消息已傳到上海道衙門,催款的話就難說,但他的機變很快,心想正好用這件事來作借口,“擠兌是說得過分了,不過提存的人比平常多,是真的,這都是十月二十一的一道上諭,沿江戒嚴,大家要逃難的緣故。阜康的頭寸充足,盡管來提,不要緊。”他緊接著又說:“不過,胡大先生臨走交代,要預備一筆款子,墊還洋款,如今這筆款子沒有辦法如數預備了,要請你老兄同邵大人說一說,收到多少先撥過來,看差多少,我好籌劃。”
“好!”姓朱的毫不遲疑地說:“你來得巧,我們東家剛到,我先替你
去說。”
宓本常滿心歡喜,而且不免得意,自覺想出來的這一招很高明,哪知姓朱的很快地就回來了,臉上卻有狐疑的神氣。
“你請放心回去好了,這筆洋款初十到期,由這裏直接撥付,阜康一文錢都不必墊。”
宓本常一聽變色,雖隻是一瞬間的事,姓朱的已看在眼裏,越加重了他的疑心,“老宓,我倒問你句話,我們東家怪我,怎麽不想一想,阜康現在擠兌,官款撥了過去,替你們填餡子,將來怎麽交公帳。”他問,“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打算?”
宓本常哪裏肯承認!連連搖手:“沒有這話,沒有這話!”
“真的?”
“當然真的,’我怎麽會騙你。”
“我想想你也不會騙我,不然,你等於叫我來‘掮木梢’,就不象朋友了。”
這話在宓本常是刺心的,惟有賠著笑道謝,告辭出來,腳步都軟了,仿佛阜康是油鍋火山等著他去跳似的。
回到阜康,他是從“灶披間”的後麵進去的,大門外人聲鼎沸,聞之心驚,進門未幾,有個姓杜的夥計攔住他說:“宓先生,你不要到前麵去!”
“為啥?”
“剛才來了兩個大戶,一個要提二十五萬、一個要提十八萬,我說上海的頭寸,這年把沒有鬆過,我們檔手調頭寸去了,他說明天再來,你一露麵,我這話就不靈了。”
山窮水盡的窗本常真有柳暗花明之樂,心想說老實話也是個搪塞法子,這姓社的人很能幹,站櫃台的夥計,以他為首,千斤重擔他挑得動,不如就讓他來挑一挑。
於是他想了一下說:“不錯!你就用這話來應付,你說請他們放心,我們光是絲就值幾百萬銀子,大家犯不著來擠兌。”
“我懂。”杜夥計說:“不過今天過去了,明天要有交代。”
“那兩個大戶明天再來,你說我親自到寧波去提現款,要五天工夫。”宓本常又說:“我真的要到寧波去一趟,現在就動身。”
“要吃中飯了,吃了飯再走。”
“哪裏還吃得下飯。”宓本常拍拍他的肩,“這裏重重托你。等這個風潮過去了,我要在大先生麵前好好保薦你。”
哪知道午後上門的客戶更多了,大戶也不比上午的兩個好說話,人潮洶湧,群情憤慨,眼看要出事故,巡捕房派來的那個“三道頭”追問宓本常何在?姓杜的隻好說實話:“到寧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