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臉色齊齊一滯,皇帝雖然是在征求他們的意見,但若是說的不好肯定會被批的。


    等了好一會兒,群臣依舊默不作聲,崇禎心中冷笑一聲,這些人心裏想什麽他太清楚了。


    “諸位若是不出聲,那朕就認為你們是讓朕乾綱獨斷了,到時候別說不合廷議。”


    崇禎強勢的一句話,群臣臉色再次一變。


    孫傳庭立刻道:“陛下,臣以為四種途徑,武舉占四成,基層選拔占三成、世襲占兩成、蒙蔭占一成。”


    “不可!”


    武將中一人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為武舉、基層、世襲各占三成,蒙蔭占一成”


    “不妥,臣以為四種途徑各占兩成半的好!”


    ……


    群臣爭吵著,都在為自己的利益集團爭取利益,文官想要將蒙蔭提高,因為這他們後代唯一能成為武將的一條捷徑。


    勳貴們則是想要世襲的比例高一些,而部分武將則是想要基層提拔高一些。


    但無論是哪一種,大家都很默契沒有的動武舉的份額。


    皇帝擺明了是讓武舉有更好的去處,這會兒動武舉份額不是想不好過嗎?


    對於這種爭論,崇禎是喜聞樂見的。


    過了好一會兒,王承恩在崇禎的示下開口了,群臣慢慢的停止了爭論。


    “就按孫傳庭所說,武舉四成、基層選拔三成,世襲兩成、蒙蔭一成。”


    不待群臣回應,崇禎看著文臣:“自太祖起,截止到今年,文科考了八十餘次,錄取進士大約是兩萬兩千人左右,這算下來一場是兩百七十人左右,


    而武科從成化開始,至今三十六場,一共才錄取了三千兩百餘人,則算每場八十八人,你們還要搶武舉的位置嗎?”


    崇禎說完,又看向勳貴:“你們都是世襲公侯伯爵位,都是勳貴名門,名額都給你們了,百姓們還要不要出頭了,大明是你們的,還是百姓的?”


    “諸位,其實不管是蒙蔭也好,世襲也罷,朕都不反對,


    但朕想問問,他們懂兵法嗎?懂怎麽練兵嗎?懂怎麽行軍打仗嗎?朕將幾千人交給一個什麽都不懂的人,這是帶兵還是送死?”


    “以後凡部推武將,除基層選拔,其它三種都必須去最前線的軍中曆練半年以上,由兵部、軍紀監察部和所在軍中聯合評估,達到標準再由兵部調配。”


    群臣臉色微變,最前線,那就代表著最危險,文官的子孫可不一定會武,去了軍中基本都是九死一生。


    群臣對崇禎的說法沒有爭辯,軍人不懂帶兵打仗,上陣殺敵,還算是軍人嗎?


    這一刻,群臣忽然鬆了口氣。


    以前的蒙蔭、世襲是一種榮譽、捷徑,現在基本就是送死了,這種封賞不要也罷。


    看著沉默的群臣,崇禎忽然有些遺憾,他是多麽想有人站出來反對,他的大刀已經饑餓難耐了。


    “既然諸位沒有意見,那這事就這麽定了,吏部和兵部做好計劃呈給朕。”


    “臣等領旨!”


    等群臣回應後,崇禎看著孫傳庭,眼中滿是讚許。


    “孫愛卿,既然你提出了五條建議,那最後一條的「武舉改革,推用質量,賢進庸退」,你可以想法?”


    崇禎就這麽隨口一問,哪知孫傳庭卻是立刻出班了。


    “陛下,您可聽說過「將材武科」?”


    “將材武科?”


    崇禎輕聲重複了一句,隨後搖了搖頭。


    群臣眉頭輕皺,麵帶思索之色,部分似乎想起了什麽,眼中滿是驚訝之色。


    看著群臣的表情,崇禎就猜到這個「將材武科」可能在曆史上出現過,而且很有名,但他的確沒有絲毫的印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斬盡奸臣後,大明盛世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