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彼得格勒的增員後,瓦西裏率領的第12集團軍也得到增強,現在瓦西裏可以調動的部隊共計8個師又一個旅,總兵力13萬人。
這些部隊分別是6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和一個炮兵旅。
除此之外,瓦西裏還可以調動11個羅馬尼亞師配合作戰,這些羅馬尼亞師全部都是步兵師。
喬治給瓦西裏的任務是翻越喀爾巴阡山,攻入奧匈帝國腹地,占領特蘭西瓦尼亞,從側翼威脅匈牙利王國首都布達佩斯。
特蘭西瓦尼亞大部分位於奧匈帝國境內,主要居民是羅馬尼亞人。
這一地區也是羅馬尼亞人的發源地,斐迪南對於收複這一地區的熱情很高,這和喬治的計劃不謀而合。
這個任務其實並不難,匈牙利王國實力虛弱,人們耽於享樂,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羅馬尼亞人飽受奧匈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的雙重壓迫,他們會以無比的熱情配合聯軍的進攻。
空降兵部隊接到作戰命令的時候,瓦西裏已經向奧匈帝國發動進攻。
巴爾幹戰爭中,喬治已經有了成功使用轟炸機的範例,瓦西裏也不會忽視轟炸機的作用。
在發動進攻之前,瓦西裏組織炮兵部隊和空軍,對奧匈帝國的防線進行轟炸。
在經過4個小時的炮擊和轟炸之後,瓦西裏下令向奧軍防線發起試探性攻擊。
這一決定遭到羅馬尼亞總參謀長康斯坦丁·克裏斯特斯庫的反對。
克裏斯特斯庫認為,4個小時的炮擊和轟炸,並不足以摧毀奧軍堡壘,參考時下各國的習慣,大規模戰役發起前的火力準備,至少要在3天以上。
這是現在的標準。
索姆河戰役之後,這個標準提高到一個星期到半個月。
這就能解釋各國炮彈的消耗量為什麽這麽大了。
阿穆爾雖然有強大的工業實力,瓦西裏的戰術指導思想卻是能省則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由於在戰爭爆發前進行了長時間的準備,第12集團軍的火炮,平均備彈量為1500發,和德軍的水平差不多。
第12集團軍的火炮技術先進,發射速度很快,炮彈消耗量自然就很大。
1500發看上去很多,如果每一次作戰前都要進行至少3天的火力準備,一次戰役就能全部打光。
所以瓦西裏的戰術是,炮兵打擊和步兵攻擊相結合,這樣可以更合理的減少消耗。
克裏斯特庫斯反對的原因是,瓦西裏派出的攻擊部隊是羅馬尼亞人。
作為仆從軍,克裏斯特庫斯有犧牲的心理準備。
但是如此草率的火力準備,讓克裏斯特庫斯有種犧牲不被重視的感覺。
犧牲可以,但是要犧牲的有價值。
“你的戰術思想過時了,炮擊的目的並不是摧毀敵軍防線,而是掩護步兵進攻。”
瓦西裏進入戰鬥狀態,這種消耗對他來說司空見慣。
日俄戰爭中,瓦西裏戰功顯赫,俄羅斯報紙吹捧瓦西裏的時候,從來沒有關注過仆從軍的傷亡數據。
高麗部隊先不說。
以日裔為主組建的薩哈林師,在日俄戰爭中至少兩次被打到幾乎要取消番號的程度,卻都在隻經過短時間的補充修整後,再次回到戰場。
薩哈林師作為第一批抵達巴爾幹的東亞部隊,目前隸屬於布魯西諾夫率領的第11集團軍,駐紮在保加利亞。
相對於高日軍團來說,瓦西裏更願意用羅馬尼亞軍隊消耗奧軍。
以俄軍為主也不是不行。
可那樣的話,特蘭西瓦尼亞打下來算誰的?
瓦西裏不想學曆代沙皇,辛辛苦苦打下巴爾幹,白白為他人做嫁衣裳,培養了一堆白眼狼。
“羅馬尼亞王國從未進行過步炮協同方麵的訓練,他們無法承擔這種難度的作戰任務。”
克裏斯特庫斯希望瓦西裏從羅馬尼亞王國的角度出發,派高日軍團作戰。
羅馬尼亞軍隊也是以斯拉夫人為主。
“那就讓他們在戰鬥中訓練。”
瓦西裏冷漠,落後就要挨打。
聽克裏斯特庫斯的意思,沒有接受過這方麵的訓練還有理了唄!
羅馬尼亞軍隊作為聯軍的一部分,想在戰爭中充分發揮作用,就要努力適應俄軍的作戰方式,而不是反過來讓俄軍適應羅軍。
和高日軍團相比,剛剛動員起來的羅馬尼亞軍隊嚴重缺乏訓練,戰鬥力遠不如高日軍團。
瓦西裏不可能派精銳部隊作為消耗品,等待羅馬尼亞軍隊的成長。
這也是喬治的作風。
巴爾幹國家的君主都來自歐洲,野心其實並不大,人家隻想舒舒服服當國王,沒多少雄心壯誌。
有雄心壯誌的,也沒機會去巴爾幹當國王。
真正有野心的,是巴爾幹的這些個將軍們,他們做夢都想恢複曆史最大疆域,於是就有了國均一個的各種“大”,以至於原本安分守己的國王,在這種狂熱的氣氛下,逐漸化身為野心家。
和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一樣,羅馬尼亞也想建立“大羅馬尼亞”。
夢想是用鮮血和犧牲鑄就的,不勞而獲叫施舍。
瓦西裏來到羅馬尼亞王國後,被授予羅馬尼亞元帥。
瓦西裏是羅馬尼亞王國的唯一元帥。
克裏斯特庫斯拗不過瓦西裏,於是去找斐迪南告狀。
“你希望尤裏耶夫大公和蘇沃洛夫公爵怎麽做?用哥薩克打下特蘭西瓦尼亞,然後把特蘭西瓦尼亞送給我們?這不可能!”
斐迪南很了解喬治和瓦西裏,參考羅馬尼亞標準,這倆都是標準皇沙。
“我並不畏懼犧牲,隻是希望進行更長時間的火力準備,讓我們的犧牲能更有價值。”
克裏斯特庫斯一聲長歎,既要又要計劃落空。
“和尤裏耶夫大公的軍團相比,我們的裝備落後,訓練不足,但至少我們有頑強的意誌,無懼犧牲。”
斐迪南堅定,羅馬尼亞王國現在已經無路可退,隻能跟俄羅斯帝國一條路走到黑。
4個小時的火力準備,確實是不足以摧毀奧軍防線,攻擊部隊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短短20分鍾,羅馬尼亞第二集團軍損失了一個團。
這還是因為受限於地形,無法投入太多攻擊部隊,否則損失會更大。
第二集團軍進攻的時候,瓦西裏派出飛機進行偵查,尋找奧軍炮兵陣地。
對於攻擊部隊來說,炮兵的威脅遠比步兵更大。
幹掉奧軍的炮兵,等同於掰掉奧軍最鋒利的獠牙。
奧地利人也很聰明,炮兵並沒有集中部署,而是分散安置在堅固的堡壘內。
這就沒辦法了,隻能慢慢磨,戰鬥進行的異常焦灼。
9月2號,在克裏米亞無所事事的空降兵部隊,終於接到喬治的戰鬥命令。
這一次的作戰計劃被喬治命名為“黃豆”。
空降兵的任務是空降到奧軍的防線後方,從背後威脅奧軍防線的同時,切斷奧軍補給路線。
這是空降兵部隊自組建以來,第一次接到作戰任務,指揮官康斯坦丁上校興奮的同時,也壓力巨大。
巴爾幹戰爭中,喬治一度準備使用空降兵,最終出動的還是陸戰隊。
這一次任務更危險,因為缺少了艦炮掩護。
空降兵部隊的總兵力隻有4000人,這已經是極限,因為缺少足夠的運輸機。
這4000人還要分兩次,才能全部投送到指定地點。
受限於投送條件,空降兵部隊的重火力是迫擊炮。
好在90毫米迫擊炮的射程雖然不夠遠,威力還是可以的。
德軍在攻克比利時烈日要塞的過程中,使用了口徑高達420毫米的榴彈炮。
過分強調口徑其實沒多大意義,彼得格勒的博物館裏還有口徑1米的火炮呢。
除了90毫米迫擊炮之外,空降兵還裝備了重機槍和榴彈發射器。
這些重機槍也不再是傳統的水冷式重機槍,而是風冷,對環境的依賴大大降低。
此時俄羅聯軍的攻擊已經進行到第四天,奧匈帝國的防線在空軍和地麵部隊的輪番攻擊下搖搖欲墜,隻剩最後一口氣。
早晨6點,整裝待發的空降兵們在布加勒斯特輪番登機,康斯坦丁上校也在第一梯隊。
布加勒斯特距離目標地點非常近,運輸機隻需要飛行一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目標投放地。
為避免成為奧軍射手的目標,康斯坦丁上校和普通士兵一樣戴鋼盔,一身野戰服裝,將指揮刀換成步槍,這是阿穆爾軍區的要求。
正在進行的加利西亞戰役中,奧軍軍官因為亮閃閃的腰帶和金色指揮刀,經常會成為俄軍精確射手的目標,多次上演爆頭慘劇。
7點15分,運輸機抵達預定地點,康斯坦丁上校和其他人一樣躍出機艙。
整個空降過程進行的無比順利,除一架運輸機在飛行過程中因自身故障被迫返航,絕大部分空降兵都安全落地。
由於此前空降兵從未在戰場上出現,奧軍對此毫無防備,空降地點是奧軍防線背後大約30公裏的交通樞紐維多利亞小鎮,這個小鎮隻有大約一個排的奧軍駐守,他們在空降兵落地之後就一哄而散,抵抗意誌甚至不如小鎮居民和火車站工作人員。
這些部隊分別是6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和一個炮兵旅。
除此之外,瓦西裏還可以調動11個羅馬尼亞師配合作戰,這些羅馬尼亞師全部都是步兵師。
喬治給瓦西裏的任務是翻越喀爾巴阡山,攻入奧匈帝國腹地,占領特蘭西瓦尼亞,從側翼威脅匈牙利王國首都布達佩斯。
特蘭西瓦尼亞大部分位於奧匈帝國境內,主要居民是羅馬尼亞人。
這一地區也是羅馬尼亞人的發源地,斐迪南對於收複這一地區的熱情很高,這和喬治的計劃不謀而合。
這個任務其實並不難,匈牙利王國實力虛弱,人們耽於享樂,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羅馬尼亞人飽受奧匈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的雙重壓迫,他們會以無比的熱情配合聯軍的進攻。
空降兵部隊接到作戰命令的時候,瓦西裏已經向奧匈帝國發動進攻。
巴爾幹戰爭中,喬治已經有了成功使用轟炸機的範例,瓦西裏也不會忽視轟炸機的作用。
在發動進攻之前,瓦西裏組織炮兵部隊和空軍,對奧匈帝國的防線進行轟炸。
在經過4個小時的炮擊和轟炸之後,瓦西裏下令向奧軍防線發起試探性攻擊。
這一決定遭到羅馬尼亞總參謀長康斯坦丁·克裏斯特斯庫的反對。
克裏斯特斯庫認為,4個小時的炮擊和轟炸,並不足以摧毀奧軍堡壘,參考時下各國的習慣,大規模戰役發起前的火力準備,至少要在3天以上。
這是現在的標準。
索姆河戰役之後,這個標準提高到一個星期到半個月。
這就能解釋各國炮彈的消耗量為什麽這麽大了。
阿穆爾雖然有強大的工業實力,瓦西裏的戰術指導思想卻是能省則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由於在戰爭爆發前進行了長時間的準備,第12集團軍的火炮,平均備彈量為1500發,和德軍的水平差不多。
第12集團軍的火炮技術先進,發射速度很快,炮彈消耗量自然就很大。
1500發看上去很多,如果每一次作戰前都要進行至少3天的火力準備,一次戰役就能全部打光。
所以瓦西裏的戰術是,炮兵打擊和步兵攻擊相結合,這樣可以更合理的減少消耗。
克裏斯特庫斯反對的原因是,瓦西裏派出的攻擊部隊是羅馬尼亞人。
作為仆從軍,克裏斯特庫斯有犧牲的心理準備。
但是如此草率的火力準備,讓克裏斯特庫斯有種犧牲不被重視的感覺。
犧牲可以,但是要犧牲的有價值。
“你的戰術思想過時了,炮擊的目的並不是摧毀敵軍防線,而是掩護步兵進攻。”
瓦西裏進入戰鬥狀態,這種消耗對他來說司空見慣。
日俄戰爭中,瓦西裏戰功顯赫,俄羅斯報紙吹捧瓦西裏的時候,從來沒有關注過仆從軍的傷亡數據。
高麗部隊先不說。
以日裔為主組建的薩哈林師,在日俄戰爭中至少兩次被打到幾乎要取消番號的程度,卻都在隻經過短時間的補充修整後,再次回到戰場。
薩哈林師作為第一批抵達巴爾幹的東亞部隊,目前隸屬於布魯西諾夫率領的第11集團軍,駐紮在保加利亞。
相對於高日軍團來說,瓦西裏更願意用羅馬尼亞軍隊消耗奧軍。
以俄軍為主也不是不行。
可那樣的話,特蘭西瓦尼亞打下來算誰的?
瓦西裏不想學曆代沙皇,辛辛苦苦打下巴爾幹,白白為他人做嫁衣裳,培養了一堆白眼狼。
“羅馬尼亞王國從未進行過步炮協同方麵的訓練,他們無法承擔這種難度的作戰任務。”
克裏斯特庫斯希望瓦西裏從羅馬尼亞王國的角度出發,派高日軍團作戰。
羅馬尼亞軍隊也是以斯拉夫人為主。
“那就讓他們在戰鬥中訓練。”
瓦西裏冷漠,落後就要挨打。
聽克裏斯特庫斯的意思,沒有接受過這方麵的訓練還有理了唄!
羅馬尼亞軍隊作為聯軍的一部分,想在戰爭中充分發揮作用,就要努力適應俄軍的作戰方式,而不是反過來讓俄軍適應羅軍。
和高日軍團相比,剛剛動員起來的羅馬尼亞軍隊嚴重缺乏訓練,戰鬥力遠不如高日軍團。
瓦西裏不可能派精銳部隊作為消耗品,等待羅馬尼亞軍隊的成長。
這也是喬治的作風。
巴爾幹國家的君主都來自歐洲,野心其實並不大,人家隻想舒舒服服當國王,沒多少雄心壯誌。
有雄心壯誌的,也沒機會去巴爾幹當國王。
真正有野心的,是巴爾幹的這些個將軍們,他們做夢都想恢複曆史最大疆域,於是就有了國均一個的各種“大”,以至於原本安分守己的國王,在這種狂熱的氣氛下,逐漸化身為野心家。
和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一樣,羅馬尼亞也想建立“大羅馬尼亞”。
夢想是用鮮血和犧牲鑄就的,不勞而獲叫施舍。
瓦西裏來到羅馬尼亞王國後,被授予羅馬尼亞元帥。
瓦西裏是羅馬尼亞王國的唯一元帥。
克裏斯特庫斯拗不過瓦西裏,於是去找斐迪南告狀。
“你希望尤裏耶夫大公和蘇沃洛夫公爵怎麽做?用哥薩克打下特蘭西瓦尼亞,然後把特蘭西瓦尼亞送給我們?這不可能!”
斐迪南很了解喬治和瓦西裏,參考羅馬尼亞標準,這倆都是標準皇沙。
“我並不畏懼犧牲,隻是希望進行更長時間的火力準備,讓我們的犧牲能更有價值。”
克裏斯特庫斯一聲長歎,既要又要計劃落空。
“和尤裏耶夫大公的軍團相比,我們的裝備落後,訓練不足,但至少我們有頑強的意誌,無懼犧牲。”
斐迪南堅定,羅馬尼亞王國現在已經無路可退,隻能跟俄羅斯帝國一條路走到黑。
4個小時的火力準備,確實是不足以摧毀奧軍防線,攻擊部隊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短短20分鍾,羅馬尼亞第二集團軍損失了一個團。
這還是因為受限於地形,無法投入太多攻擊部隊,否則損失會更大。
第二集團軍進攻的時候,瓦西裏派出飛機進行偵查,尋找奧軍炮兵陣地。
對於攻擊部隊來說,炮兵的威脅遠比步兵更大。
幹掉奧軍的炮兵,等同於掰掉奧軍最鋒利的獠牙。
奧地利人也很聰明,炮兵並沒有集中部署,而是分散安置在堅固的堡壘內。
這就沒辦法了,隻能慢慢磨,戰鬥進行的異常焦灼。
9月2號,在克裏米亞無所事事的空降兵部隊,終於接到喬治的戰鬥命令。
這一次的作戰計劃被喬治命名為“黃豆”。
空降兵的任務是空降到奧軍的防線後方,從背後威脅奧軍防線的同時,切斷奧軍補給路線。
這是空降兵部隊自組建以來,第一次接到作戰任務,指揮官康斯坦丁上校興奮的同時,也壓力巨大。
巴爾幹戰爭中,喬治一度準備使用空降兵,最終出動的還是陸戰隊。
這一次任務更危險,因為缺少了艦炮掩護。
空降兵部隊的總兵力隻有4000人,這已經是極限,因為缺少足夠的運輸機。
這4000人還要分兩次,才能全部投送到指定地點。
受限於投送條件,空降兵部隊的重火力是迫擊炮。
好在90毫米迫擊炮的射程雖然不夠遠,威力還是可以的。
德軍在攻克比利時烈日要塞的過程中,使用了口徑高達420毫米的榴彈炮。
過分強調口徑其實沒多大意義,彼得格勒的博物館裏還有口徑1米的火炮呢。
除了90毫米迫擊炮之外,空降兵還裝備了重機槍和榴彈發射器。
這些重機槍也不再是傳統的水冷式重機槍,而是風冷,對環境的依賴大大降低。
此時俄羅聯軍的攻擊已經進行到第四天,奧匈帝國的防線在空軍和地麵部隊的輪番攻擊下搖搖欲墜,隻剩最後一口氣。
早晨6點,整裝待發的空降兵們在布加勒斯特輪番登機,康斯坦丁上校也在第一梯隊。
布加勒斯特距離目標地點非常近,運輸機隻需要飛行一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目標投放地。
為避免成為奧軍射手的目標,康斯坦丁上校和普通士兵一樣戴鋼盔,一身野戰服裝,將指揮刀換成步槍,這是阿穆爾軍區的要求。
正在進行的加利西亞戰役中,奧軍軍官因為亮閃閃的腰帶和金色指揮刀,經常會成為俄軍精確射手的目標,多次上演爆頭慘劇。
7點15分,運輸機抵達預定地點,康斯坦丁上校和其他人一樣躍出機艙。
整個空降過程進行的無比順利,除一架運輸機在飛行過程中因自身故障被迫返航,絕大部分空降兵都安全落地。
由於此前空降兵從未在戰場上出現,奧軍對此毫無防備,空降地點是奧軍防線背後大約30公裏的交通樞紐維多利亞小鎮,這個小鎮隻有大約一個排的奧軍駐守,他們在空降兵落地之後就一哄而散,抵抗意誌甚至不如小鎮居民和火車站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