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巨大讓步


    俄羅斯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喬治要盡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


    尤蘇波娃很聰明,聯合安妮成立一家投資公司,對俄羅斯鐵路進行投資。


    公司的名字取“尤裏耶夫”和“尤蘇波夫”法語首字母,寫作yy,讀作uu,旗下暫時隻投資鐵路,接下來還會涉及交通、運輸、物流、港口建設、礦產資源開發於加工、對外貿易等等等等。


    喬治知道尤蘇波娃的野心大,沒想到居然這麽大。


    在喬治的計劃中,上述領域必須由俄羅斯進行國家投資,私人可以參與,但不能處於主導地位。


    安妮有著和小菲利克斯同樣的擔心,如果由俄羅斯主導,那麽將不可避免的滋生腐敗。


    這就是喬治同意將鐵路經營權授予尤蘇波夫家族的原因。


    尤蘇波夫家族的鐵路經營權隻有20年,如果這20年中發生什麽問題,到時候也可以進行調整,政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修鐵路所需要的資金太多了,當年俄羅斯帝國傾國之力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尚且用了整整13年,現在也不會輕鬆多少。


    技術好說,原材料也好說,甚至工人也不缺。


    關鍵是沒錢。


    現在的財政狀況很艱難,到處都要花錢,連啟動資金都拿不出,維特這幾個月頭發變白的速度肉眼可見,不得不寅吃卯糧。


    阿穆爾的財政狀況一直都挺好,喬治幾乎忘記了,帝國很早之前就靠借債度日,當年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啟動資金就是從法國借來的。


    喬治並不擔心財政問題,困難隻是暫時的,俄羅斯有人有資源,那點外債對於俄羅斯來說根本不是事兒。


    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都要開啟重建,原材料的需求將快速提升。


    俄羅斯是資源大國,各種重建所需的資源應有盡有,戰爭結束後,喬治準備把俄軍都扔進工廠當工人,這樣即解決了隱患,又節省了安置費用。


    按照帝國規定,俄軍在退役的時候,將獲得一大筆退伍金。


    喬治讓官兵們自行選擇,拿錢回家,還是要工作。


    拿錢回家好辦,安置費雖然多,盧布是俄羅斯自己印的,那還不是想印多少印多少。


    想要工作的話,俄羅斯現在到處都是百廢待興,工人的數量越多越好。


    戰爭爆發前,聖彼得堡有50萬工人,要麽應征入伍,要麽被臨時政府裹挾去莫斯科,十不存一。


    戰爭期間,由於汽車和飛機的大量使用,接下來即將進入油氣時代,這是俄羅斯的黃金時期。


    現在波斯半島的石油,還沒有被發現呢。


    隻有俄羅斯和羅馬尼亞能為歐洲提供石油和天然氣。


    喬治已經跟斐迪南商量好,要聯合起來一致對歐。


    價格嘛,隻比美國石油企業低一點就行。


    實在不行,幹脆聯合美國石油企業,也成立一個俄佩克之類的組織,大家一起開開心心敲歐洲的竹杠。


    安妮一頭霧水,這和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有什麽關係呢?


    喬治就好奇,皿煮難道就不會滋生腐敗?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出自英國阿克頓勳爵1887年所著的《自由與權力》。


    這句話看上去就有點太絕對。


    結合當時的大背景,喬治有理由認為,阿克頓勳爵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單純,王婆賣瓜的同時,順便攻擊歐洲帝製國家。


    英國是君主立憲嘛,看上去確實是比俄羅斯、德意誌這種帝國要皿煮一些。


    但是英國就沒有腐敗嗎?


    阿克頓為什麽不寫本關於皇家海軍的書呢。


    大概是怕寫了之後被驅逐艦撞死。


    喬治提醒安妮,水至清則無魚,該糊塗的時候就要糊塗。


    尤蘇波夫家族投資鐵路肯定是要賺錢的,隻要該繳的稅一分不少,賺多少錢都是尤蘇波夫家族的本事。


    尤蘇波夫家族不僅為俄羅斯提供稅收,而且提供無數工作崗位,為所有俄羅斯人提供便捷的交通,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利潤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對安妮,喬治有耐心,可以慢慢解釋。


    對於其他人,喬治多看一眼都是浪費感情。


    尤蘇波夫家族將負責鐵路重建的消息傳出,再起激起社會熱議。


    埃德爾又在報紙上大放厥詞,稱維特此舉是倒行逆施。


    亞三時代,帝國開始把鐵路係統收歸國有,這個工作一直到尼古拉繼位才完成。


    埃德爾沒敢把矛頭直接對準喬治,而對準好說話的維特,這是吃準了維特不會因言獲罪。


    埃德爾還是不了解維特。


    維特在聖彼得堡擔任財政大臣的時候,尼古拉都是出了名的好脾氣,維特又能怎麽樣呢。


    泥人尚有三分火性,更何況到了維特這種身份地位。


    維特就算做錯事,也不是埃德爾能說三道四的。


    這事兒還不是維特的決定。


    所以文章見報當晚,埃德爾被逮捕。


    當警察攜帶逮捕令上門的時候,埃德爾大驚失色:“憑什麽抓我?”


    帶隊警官麵無表情,經典回答:“你自己犯了什麽事,你自己不知道?”


    埃德爾真不知道。聖彼得堡時期,埃德爾他們這些所謂“評論家”,對帝國政策或官員指手畫腳都已經習以為常,火氣上來連沙皇和皇後都敢一起罵,財政大臣算個嘚。


    維特的情況還比較特殊,他二婚夫人是希伯來人。


    日俄戰爭之後,俄羅斯帝國為轉移社會矛盾,加大排油力度,希伯來人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維特因為他夫人也遭池魚之殃,被評論家們罵成吸血鬼和蛀蟲。


    財政大臣和希伯來人,真是絕配!


    埃德爾堅持認為他沒有犯罪,不應該被逮捕。


    負責審訊埃德爾的警官亞曆山大曾在第11集團軍服役,貝爾格萊德戰役中被炮彈炸斷3根手指,退役後被分配到君士坦丁堡警察局工作。


    如果不選擇工作,亞曆山大也可以選擇拿一筆錢退休回家。


    “你在報紙上辱罵一位伯爵,這還不是犯罪?”


    亞曆山大角度刁鑽。


    “帝國已經無了,爵位製度早已廢除,哪裏還有什麽伯爵?”


    埃德爾理直氣壯。


    “好吧,即便貴族製度已經廢除,難道你就可以在報紙上公開辱罵某個普通人?”


    亞曆山大在普通人上加重語氣。


    埃德爾語塞,他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隻是辱罵和汙蔑,並不能讓埃德爾喜提死刑,隻是三到六個月刑期而已。


    埃德爾的律師試圖為埃德爾爭取緩刑。


    審判此案的法官是古德裏安的學生,方正不阿,嫉惡如仇,並沒有因為埃德爾的身份,對埃德爾另眼相看——


    也不對,口無遮攔的埃德爾,曾在報紙上罵過古德裏安。


    換成其他人,最多也就三個月。


    埃德爾喜提六個月,頂格處理。


    除了埃德爾,《君士坦丁堡日報》的編輯也被追責。


    連這點新聞敏感度都沒有,怎麽能負責如此重要的工作呢。


    輿論宣傳在喬治這裏是很重要的環節。


    喬治整治輿論環境的同時,西線還在激烈交火中。


    從8月28號到9月26號,英軍損失高達18萬人。


    美軍有2.6萬人陣亡,9.5萬人負傷。


    德軍的損失大概在30萬人左右,其中接近一半是被俘。


    這點傷亡對於英軍和美軍來說都不至於傷筋動骨,還能撐得住。


    德軍已處於崩潰邊緣。


    10月3號,德國首相赫特裏辭職,傑出保皇自由派中堅人士巴登親王馬科斯接替赫特裏擔任首相。


    馬科斯上台後的第一件事是給威爾遜發電報,同意在“十四點”的基礎上停火。


    威爾遜給馬科斯回電,敦促德軍立即從占領領土退出。


    10月12號,一艘德國潛艇擊沉了定期往返於英格蘭和愛爾蘭之間的一艘客輪,造成470人死亡,其中135名婦女和兒童。


    威爾遜再次照會德國,必須立即停止無限製潛艇戰。


    10月17日,德國戰爭委員會在柏林召開會議,威廉二世主持,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都有參加。


    在這場會議召開之前,德軍防線再次被美軍突破,美軍指揮官叫麥克阿瑟。


    魯登道夫在會議上要求部隊堅持作戰,否則他將辭職。


    魯登道夫不知道的是,就在這場會議召開之前,馬科斯親王接到北方集團軍指揮官,巴伐利亞王儲普雷西特的來信。


    普雷西特提醒馬科斯,如果再不停戰,敵人將侵入德國。


    這個消息有點滯後,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突襲呂根島,已經成功踏上德國領土。


    這封信的意義在於,普雷西特作為北方集團軍指揮官,應該向德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匯報,不應該越級給馬科斯寫信。


    這代表著魯登道夫正在失去對軍隊的控製。


    魯登道夫並不這麽認為,他依然堅持德軍有獲勝的可能。


    如果英國和法國被感冒擊倒。


    會議開到一半,信任公海艦隊指揮官弗蘭茨·馮·希佩爾接到電報,一個小時前,俄軍入侵日德蘭半島。


    “陛下,我們必須盡快作出決定,沒有時間了——”


    馬科斯親王提醒威廉二世,情況正在不斷惡化。


    “給喬治發電報,如果他退兵,我願廢除《布列斯特條約》——”


    威廉二世的巨大讓步,讓馬科斯瞪大雙眼。


    這都什麽時候了,您還惦記著這回事兒呢!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西伯利亞打地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鯰魚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鯰魚頭並收藏我在西伯利亞打地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