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老夫人這一陣子病情反複,於府忙得人仰馬翻。
若隻是請醫延藥還則罷了,親朋戚友們聽說了於老夫人病了這個大好的機會,豈能不趕緊抓住呢?於是你推薦一個神醫,我帶來一個秘方,他找到幾味靈藥,爭先恐後地往於府送,天天有人排著隊登門。治不好老夫人原也不要緊,趕緊跟於太守於夫人並幾位公子多說幾句話,留個好印象,以後也能得方便不是?
於是於太守每天都有見不完的客人,來的都沾點親戚世交的邊,於太守不好太趕客,隻好盡量讓管家接了人,以老套的話術——
“老夫人沉屙日重,大人和夫人忙著侍疾呢,失陪失陪,改明兒老夫人大安了,再請您來喝酒。”這就先把人打發了。
然而於太守今天卻見了客人。
老夫人深陷昏迷,一直說胡話,於太守卻不像平日那樣守在母親身邊,他坐在書房裏,麵色憔悴,卻泰然自若地見了四撥客人:
本家的從堂伯的兒媳婦的小舅子的連襟,給於太守送來了一個“昆侖仙方”,這方子的妙處在於它懂得用砒霜以毒攻毒;於太守幼年開蒙時的同窗——於太守甚至不記得他們一起念過書——這人給於太守帶來用雞鴨鵝膽各一百副醃製曬幹磨成的“鳳凰安神散”,據說泡水喝必能讓老夫人免於驚嚇;第三人是潯陽郡長史的女婿推薦來的“神醫”——
“世伯,這位賽半仙先生醫術高明得很!老夫人不是見不得外人嗎,這位半仙先生是發功大師,能隔著房門給病人傳功,百試百靈的!”
“哦?先生請坐,還請先生指點一二。”
於太守平日最恨怪力亂神,但他今天格外客氣地請這個“賽半仙”上坐,仔細聆聽了半仙的教導,收獲了一些關於發功運功傳功的胡說八道。於太守就像一個病急亂投醫的兒子一樣,言語倉皇,魂不守舍,帶著半仙到了老夫人的院子裏,讓他隔著房門一陣吱哇亂叫連滾帶跳地比劃,再恭恭敬敬地給了半仙紋銀二十兩。
“老爺,老夫人這病確實愁人……”,跟隨於家多年的老管家有些猶豫地開口,“不過,您也放寬心些的好,一時急了,遇到有些江湖騙子,騙了銀子事小,誤了老夫人玉體,那就是大事了。”
於太守很疲憊地笑了一下,就像有人扯著他的嘴角往上硬扯出來的一個笑。他沒有跟老管家說什麽,隻是淡淡地說:“我是做人的兒子的,到了這一步,什麽法子都要試一試的——不是還有第四家客人嗎?那是誰?請過來吧。”
老管家為難地皺起了眉頭:“老爺,第四家更不管事,是三爺的把兄弟,那威遠武館的孫師父帶來的駝背瞎眼老太太”,他說到這裏歎了口氣,“孫師父說那老太太是從蜀地來的,什麽嚐遍百草百毒不侵,聽病人的聲音就能知道用什麽草藥救命……不靠譜得很,偏三爺很信,老爺,三爺胡鬧,您——”
“快把老人家請過來”,於太守睜了眼,露出恰到好處的焦急,完全是昏了頭失了智的模樣,“都說高手在民間,萬一這老人家有神通呢?!快請!”
老管家歎息著去了,於太守踏著竹屐立在屋簷下,天又下起小雨了,密密的雨珠兒打在芭蕉葉上,發出細碎的聲響,窸窸窣窣的,莫名就會讓於太守想起很多年前——
阿嫻還是個小姑娘,紮兩個丫角,坐在院子裏那棵粗壯的老芭蕉下撫琴。她年紀太小,坐在琴凳上腳丫子晃呀晃的都蹬不著地,她雙手並用在七弦琴上一陣亂劃,舅舅跟父親從外麵回來,舅舅就把阿嫻舉得高高的,拿胡茬子紮她的小臉蛋:“爹爹的小阿嫻在彈什麽古今名曲兒呀?”
阿嫻小小年紀就是個刁鑽小姑娘,她一本正經地哄舅舅:“是新曲子!昨晚下雨的時候阿嫻跟芭蕉樹學噠!”
想到此處,於太守闔了眼輕輕笑了一下。他那時也還小,阿爹也把他抱起來,跟舅舅一起,兩個大男人嘻嘻哈哈的,把他和阿嫻駝在肩膀上,帶他們摘果子,然後被舅母和阿娘一頓好罵……
那是舅舅最後一次帶著家小回豫章祭祖。
於太守伸手撫摸著芭蕉葉子,此後阿嫻還跟舅母和表哥回來過,但舅舅再也沒有離開遼西,他長久地守著那片風雪滿山的土地,久到人們都忘了,淳侯其實生於文章錦繡之鄉。
他幾乎化作遼西一座雄關,直到自己人從內部一塊磚一塊磚拆掉了堡壘。
再聽阿嫻撫琴已是去洛陽趕考的時候了,玉大娘子奉了教坊司之命,端坐高台之上,為新科舉子彈奏一曲。於太守記得她平靜無波,似有若無地掃了自己一眼,指尖輪轉間,琴聲明快頓挫,於太守知道那支曲子,叫——
《蕉林喜雨》。
蕉林喜雨,蕉林喜雨?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風收卻雨即休……
“大哥好風雅,吟得好詞。”
於太守轉過身去,於諺攙著個身穿褐色粗布麻衫,拄著青色竹杖的駝背瞎眼老太太慢慢走過來了,一頭灰白頭發蓬亂地蓋在她臉上,幾乎看不清她的麵容。老太太身邊是個皮膚黧黃,頭發紮成個揪揪的童子,祖孫倆看起來都極不起眼。壯得像堵牆的孫師父跟在他們身後,一如既往笑得像樽彌勒佛:
“大人,這就是咱跟三哥說過的老人家。您別瞧這老太太眼瞎了,光聽聲兒老人家就能把病給聽出來咧!”
江湖人說瞎話時總是麵不改色一本正經,認真得你都不好意思不信他。於諺看著於太守微一點頭,於太守撚著胡須笑了笑,扶著老太太往屋裏走,於諺卻隻是把小童攬在身前,跟孫師父一起並排站在書房外,看起來就像書房的又一道門。
“阿嫻”,房門一關,於太守都來不及讓人坐下,明明屋裏再無旁人,卻還是把聲音低低地壓在嗓子眼裏,“十萬火急的要緊事兒,蜀地那邊已有傳言,說金陵那邊,已知安王有一幼子尚在人世……”
“待月樓今天也已有人在說這個消息”,玉樓春撩開了臉上蓬亂的白發,聲音也是輕如飄絮,語速極快,“前夜待月樓來了生客,阿夜說了,很特殊的生客。我聽著像是丞相督公和鎮南王三家一起派出的人——”
“他們來了。”
玉樓春畫了老人妝,滿臉奇異的皺紋,使她一向秀美的容顏顯得有些扭曲怪異,她的聲音很輕很輕,輕得像沒有人開口,每個字卻偏又重重地壓在於太守耳朵裏。
“得把孩子送走。”於太守心跳如擂鼓,握著玉樓春的肩膀,聲音很堅定,“趕在他們之前……”
玉樓春眼底清明,沒有一句多餘的話:“送去哪裏?八年前你說過,你這裏已是最後的退路。”
“仁人誌士總是有的”,於太守跟玉樓春麵對麵站著,注視著彼此的眼睛,兩個人的呼吸都很輕,“隻是無聲無息而已。劍南領略使秦將軍,他父親秦老將軍畢竟在武關以身殉國……”
玉樓春闔了闔眼,輕輕搖頭:“我與秦小將軍並不相熟,你也已經,多時不與他聯係了……萬一……”
萬一秦小將軍不肖其父呢?那可真就是自己往陷阱裏跳了。於太守咬了一下自己的舌尖:“此刻千鈞一發,已不容猶豫,便有一線生機,也隻能殊死一搏。”
“消息是最先從蜀地出來的,蜀地此刻難保安全”,玉樓春睜開眼,她雙手十指交叉,指尖在靈活地躍動,她沒看於太守,聲音輕得像自言自語,“阿諺的船剛回來,沒有現在走的道理……”
於太守看著玉樓春,玉樓春隻是輕輕點頭,他知道玉樓春明白他的意思了,一時就鬆了一口氣:“孩子已經打點好了,馬上就能跟你走。”
“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玉樓春睫毛都不眨一下,“半個月,在我那裏,最多半個月,遲則生變……”
她冷靜得像位指點千萬兵馬的將軍,於太守完全放下心來,像扶老太太一樣扶著她:“那麽,先跟我去母親那裏……”
若隻是請醫延藥還則罷了,親朋戚友們聽說了於老夫人病了這個大好的機會,豈能不趕緊抓住呢?於是你推薦一個神醫,我帶來一個秘方,他找到幾味靈藥,爭先恐後地往於府送,天天有人排著隊登門。治不好老夫人原也不要緊,趕緊跟於太守於夫人並幾位公子多說幾句話,留個好印象,以後也能得方便不是?
於是於太守每天都有見不完的客人,來的都沾點親戚世交的邊,於太守不好太趕客,隻好盡量讓管家接了人,以老套的話術——
“老夫人沉屙日重,大人和夫人忙著侍疾呢,失陪失陪,改明兒老夫人大安了,再請您來喝酒。”這就先把人打發了。
然而於太守今天卻見了客人。
老夫人深陷昏迷,一直說胡話,於太守卻不像平日那樣守在母親身邊,他坐在書房裏,麵色憔悴,卻泰然自若地見了四撥客人:
本家的從堂伯的兒媳婦的小舅子的連襟,給於太守送來了一個“昆侖仙方”,這方子的妙處在於它懂得用砒霜以毒攻毒;於太守幼年開蒙時的同窗——於太守甚至不記得他們一起念過書——這人給於太守帶來用雞鴨鵝膽各一百副醃製曬幹磨成的“鳳凰安神散”,據說泡水喝必能讓老夫人免於驚嚇;第三人是潯陽郡長史的女婿推薦來的“神醫”——
“世伯,這位賽半仙先生醫術高明得很!老夫人不是見不得外人嗎,這位半仙先生是發功大師,能隔著房門給病人傳功,百試百靈的!”
“哦?先生請坐,還請先生指點一二。”
於太守平日最恨怪力亂神,但他今天格外客氣地請這個“賽半仙”上坐,仔細聆聽了半仙的教導,收獲了一些關於發功運功傳功的胡說八道。於太守就像一個病急亂投醫的兒子一樣,言語倉皇,魂不守舍,帶著半仙到了老夫人的院子裏,讓他隔著房門一陣吱哇亂叫連滾帶跳地比劃,再恭恭敬敬地給了半仙紋銀二十兩。
“老爺,老夫人這病確實愁人……”,跟隨於家多年的老管家有些猶豫地開口,“不過,您也放寬心些的好,一時急了,遇到有些江湖騙子,騙了銀子事小,誤了老夫人玉體,那就是大事了。”
於太守很疲憊地笑了一下,就像有人扯著他的嘴角往上硬扯出來的一個笑。他沒有跟老管家說什麽,隻是淡淡地說:“我是做人的兒子的,到了這一步,什麽法子都要試一試的——不是還有第四家客人嗎?那是誰?請過來吧。”
老管家為難地皺起了眉頭:“老爺,第四家更不管事,是三爺的把兄弟,那威遠武館的孫師父帶來的駝背瞎眼老太太”,他說到這裏歎了口氣,“孫師父說那老太太是從蜀地來的,什麽嚐遍百草百毒不侵,聽病人的聲音就能知道用什麽草藥救命……不靠譜得很,偏三爺很信,老爺,三爺胡鬧,您——”
“快把老人家請過來”,於太守睜了眼,露出恰到好處的焦急,完全是昏了頭失了智的模樣,“都說高手在民間,萬一這老人家有神通呢?!快請!”
老管家歎息著去了,於太守踏著竹屐立在屋簷下,天又下起小雨了,密密的雨珠兒打在芭蕉葉上,發出細碎的聲響,窸窸窣窣的,莫名就會讓於太守想起很多年前——
阿嫻還是個小姑娘,紮兩個丫角,坐在院子裏那棵粗壯的老芭蕉下撫琴。她年紀太小,坐在琴凳上腳丫子晃呀晃的都蹬不著地,她雙手並用在七弦琴上一陣亂劃,舅舅跟父親從外麵回來,舅舅就把阿嫻舉得高高的,拿胡茬子紮她的小臉蛋:“爹爹的小阿嫻在彈什麽古今名曲兒呀?”
阿嫻小小年紀就是個刁鑽小姑娘,她一本正經地哄舅舅:“是新曲子!昨晚下雨的時候阿嫻跟芭蕉樹學噠!”
想到此處,於太守闔了眼輕輕笑了一下。他那時也還小,阿爹也把他抱起來,跟舅舅一起,兩個大男人嘻嘻哈哈的,把他和阿嫻駝在肩膀上,帶他們摘果子,然後被舅母和阿娘一頓好罵……
那是舅舅最後一次帶著家小回豫章祭祖。
於太守伸手撫摸著芭蕉葉子,此後阿嫻還跟舅母和表哥回來過,但舅舅再也沒有離開遼西,他長久地守著那片風雪滿山的土地,久到人們都忘了,淳侯其實生於文章錦繡之鄉。
他幾乎化作遼西一座雄關,直到自己人從內部一塊磚一塊磚拆掉了堡壘。
再聽阿嫻撫琴已是去洛陽趕考的時候了,玉大娘子奉了教坊司之命,端坐高台之上,為新科舉子彈奏一曲。於太守記得她平靜無波,似有若無地掃了自己一眼,指尖輪轉間,琴聲明快頓挫,於太守知道那支曲子,叫——
《蕉林喜雨》。
蕉林喜雨,蕉林喜雨?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風收卻雨即休……
“大哥好風雅,吟得好詞。”
於太守轉過身去,於諺攙著個身穿褐色粗布麻衫,拄著青色竹杖的駝背瞎眼老太太慢慢走過來了,一頭灰白頭發蓬亂地蓋在她臉上,幾乎看不清她的麵容。老太太身邊是個皮膚黧黃,頭發紮成個揪揪的童子,祖孫倆看起來都極不起眼。壯得像堵牆的孫師父跟在他們身後,一如既往笑得像樽彌勒佛:
“大人,這就是咱跟三哥說過的老人家。您別瞧這老太太眼瞎了,光聽聲兒老人家就能把病給聽出來咧!”
江湖人說瞎話時總是麵不改色一本正經,認真得你都不好意思不信他。於諺看著於太守微一點頭,於太守撚著胡須笑了笑,扶著老太太往屋裏走,於諺卻隻是把小童攬在身前,跟孫師父一起並排站在書房外,看起來就像書房的又一道門。
“阿嫻”,房門一關,於太守都來不及讓人坐下,明明屋裏再無旁人,卻還是把聲音低低地壓在嗓子眼裏,“十萬火急的要緊事兒,蜀地那邊已有傳言,說金陵那邊,已知安王有一幼子尚在人世……”
“待月樓今天也已有人在說這個消息”,玉樓春撩開了臉上蓬亂的白發,聲音也是輕如飄絮,語速極快,“前夜待月樓來了生客,阿夜說了,很特殊的生客。我聽著像是丞相督公和鎮南王三家一起派出的人——”
“他們來了。”
玉樓春畫了老人妝,滿臉奇異的皺紋,使她一向秀美的容顏顯得有些扭曲怪異,她的聲音很輕很輕,輕得像沒有人開口,每個字卻偏又重重地壓在於太守耳朵裏。
“得把孩子送走。”於太守心跳如擂鼓,握著玉樓春的肩膀,聲音很堅定,“趕在他們之前……”
玉樓春眼底清明,沒有一句多餘的話:“送去哪裏?八年前你說過,你這裏已是最後的退路。”
“仁人誌士總是有的”,於太守跟玉樓春麵對麵站著,注視著彼此的眼睛,兩個人的呼吸都很輕,“隻是無聲無息而已。劍南領略使秦將軍,他父親秦老將軍畢竟在武關以身殉國……”
玉樓春闔了闔眼,輕輕搖頭:“我與秦小將軍並不相熟,你也已經,多時不與他聯係了……萬一……”
萬一秦小將軍不肖其父呢?那可真就是自己往陷阱裏跳了。於太守咬了一下自己的舌尖:“此刻千鈞一發,已不容猶豫,便有一線生機,也隻能殊死一搏。”
“消息是最先從蜀地出來的,蜀地此刻難保安全”,玉樓春睜開眼,她雙手十指交叉,指尖在靈活地躍動,她沒看於太守,聲音輕得像自言自語,“阿諺的船剛回來,沒有現在走的道理……”
於太守看著玉樓春,玉樓春隻是輕輕點頭,他知道玉樓春明白他的意思了,一時就鬆了一口氣:“孩子已經打點好了,馬上就能跟你走。”
“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玉樓春睫毛都不眨一下,“半個月,在我那裏,最多半個月,遲則生變……”
她冷靜得像位指點千萬兵馬的將軍,於太守完全放下心來,像扶老太太一樣扶著她:“那麽,先跟我去母親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