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頭茬韭菜
全家穿:扛著鍵盤去逃荒 作者:青魚頭尾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圓圓還是咬著牙跟家人一起完成了第一天的翻地工作。
隻不過人第二天就躺在炕上起不來了。
沈清遠他們也沒空管她,收拾收拾東西就又去地裏了。
昨天他們一共犁了八畝地,這速度在村裏已經屬於“遙遙領先”那個檔次了。
不過他們今年開春晚,這幾日的天卻熱的很快,所以大家都很著急搶農時把地種下去。
荒地第一年最好是種黃豆,這樣第二年的土壤會更有肥力。
不過黃豆這東西不好當飯吃,所以他們商量之後還是決定分批播種。
黃豆的成長期隻需要三四個月,所以是唯一在東北可以生長兩季的作物。
沈清遠和沈奶奶商量之後決定先種玉米小麥,秋收之後再種一茬黃豆,養養地。
別家不敢第一年就在荒地上下這麽多糧食種子,他家敢。
畢竟沈清遠那幾池子的農家肥不是白漚的。
這片土地本身肥力就是夠的,隻是不夠疏鬆和濕潤,隻要鬆土做到位,後續的澆灌跟上,長出糧食不成問題。
“媳婦兒,今兒你就別跟著去了,你先留在家裏把玉米苗育出來。
我們這兩天翻好地之後先把小麥種子撒完,然後就要開始移栽玉米了。”
沈清遠對夏芸娘說道。
為了提高種子的成活率減少玉米生長周期,沈清遠決定玉米采用移栽秧苗的種植方法。
高粱種子對土地的溫度需求比較高,所以放在最後播種。
哦,對了,還有沈圓圓急頭白臉要來的一畝地,還得給她種一畝地的甜菜。
“那行,正好今天把韭菜都割了,剩下的我移栽到後院去,空出來地方育苗。”
夏芸娘過年前種下的韭菜現在正好長成了,一小片綠油油的看著就喜人。
沈奶奶不舍得吃,想拿到鎮上去賣。
沈圓圓和沈清遠不同意,倆人非要吃韭菜盒子,不讓沈奶奶拿去給李天霸帶到鎮上賣。
後來雙方展開激烈討論,以沈清遠被沈奶奶用掃炕笤帚打了兩下後背和沈圓圓承諾再想兩張新的吃食方子為代價,保住了家裏的頭茬韭菜。
秉承著吃就要吃好的宗旨,沈圓圓還把農場冰櫃裏凍得大蝦仁拿出來了一袋。
藏在沈清遠的炕櫃裏緩凍。
等夏芸娘那邊在偷渡一些和好雞蛋的韭菜餡和麵皮,他們一家三口就可以在晚上的時候去空間裏包韭菜蝦仁雞蛋餡的餃子了!
怕孩子們韭菜餡吃多了燒心,夏芸娘還準備了小白菜蘑菇餡的。
蘑菇是集市上買的凍蘑,拿冷水泡上半天,剁碎了跟小白菜和在一起,那鮮亮勁兒就算不加肉也格外好吃!
這餃子你就吃去吧,一吃一個不吱聲!
夥食好,那是因為活幹的多。
其他人繼續下田翻地,夏芸娘把家裏買回來的玉米種子,一袋子一袋子的倒出來,先放到五十度左右的溫水裏浸泡。
瞅著家裏沒人,夏芸娘把讓沈圓圓提前拿出來的高錳酸鉀濃縮片拿出來扔到水裏。
等玉米種子泡好之後,夏芸娘又拆了兩包白色粉末狀的磷酸鈣拌進去。
加磷酸鈣主要是為了幫助玉米種子發根的。
主屋這邊的側間現在是老沈家的種植房。
這個房間現在隻有夏芸娘和沈清遠有出入的鑰匙,其他人平時都進不來,所以夏芸娘並不怕那泡成芭比粉色的種子被人看見察覺到異常。
把種子按照一定密度埋到之前種菜的腐殖土裏,澆完水就可以靜待它們發芽。
三天之後,玉米種子破土而出,等下完小麥種子正好就可以移栽玉米了。
沈清遠家的荒地現在開出來了三十畝,種小麥和玉米是夠夠的。
老沈家打算今年先種二十畝地的玉米,十畝小麥還有六畝地的高粱。
剩下的四畝位置更偏一些的荒地和邊角料的地方,是沈清遠留給家裏準備了好久的木薯紅薯和沈圓圓的甜菜的。
北方人喜歡吃麵食,所以在這邊除了好打理產量高的玉米和各種豆子,種植比較多的就是小麥。
小麥下種之前,地先要撒一遍基肥。
別人家還在吭哧吭哧開地起壟的時候,沈清遠家已經開始撒肥了。
隨著漚肥池的蓋子打開,沈圓圓被裏麵刺鼻的氣味熏的差點仰倒。
倒是沈清遠和夏芸娘挺高興,這味兒說明--“肥成了!”
沈清遠開心的宣布道。
一桶桶的肥料被牛車拉到地頭,等沈家人開始撒肥的時候,其他村民都震驚了。
係統:收獲“好奇”、“驚訝”值,45點。
不僅是沈樂平,靠山屯的坐地戶也有不少圍上來問的。
“沈兄弟,你上鎮上去收肥了?”
除了往這方麵去猜,村民們實在想不出,沈清遠家是怎麽短短時間就搞到這麽多肥的。
就算是去鎮上收夜香和泔水,那也不是那麽容易就能搞到手的。
沒點門路和人脈一般人都買不到。
不過他們也知道沈清遠家在鎮上有買賣,而且生意好像還挺好,要說他家有能耐買到鎮上的泔水,他們還是信的。
沈清遠輕笑,“不是,是我們家自己漚的。”
“啥?你家自己整的?”
“咋可能,你家不是年前才來,就這麽幾天,就拉了這麽多?”
“哈哈哈...”
人群中發出一陣哄笑。
沈清遠也不惱,也跟著笑。
看大家絲毫沒有散去的跡象,大有不知道他家肥哪來的就不回去的架勢,隻好如實相告。
“我家是用草根爛葉子啥的自己漚的肥,肥力不比你們常年自家攢的,隻是先對付著用。
要是你們想知道咋漚的也可以直接去我家問,要是怕有問題,也可以等我家秋收之後看看效果再說。
反正咱都一個村兒的,有事直接找我們就行。”
聽沈清遠這麽說,村裏幾個大爺都露出滿意的笑容。
這後生不錯,心眼實,不藏私。
等他家秋收的時候自家也過來幫把手,正好看看他們種的莊稼咋樣。
要是真能收到糧食,那等明年自家也這麽整!
肥料對土地的作用不是一般二般的重要。
沈清遠願意把製作肥料的方子免費給大夥兒用,大家心裏都挺高興的。
一時間對後來戶沈秀才家都多了不少好感。
沈清遠麵帶微笑的聽著係統一條條的好感值播報。
漚肥的方法和曲轅犁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又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所以沈清遠打一開始就沒想著把這些東西藏起來隻留給自家使。
隻是他剛到這地方就貿貿然跟大家說他有改善土地耕種的好辦法,別人也不一定會信他的。
隻有真真切切的收上一茬糧食,讓大家看到土地最真實的反饋,才會有人相信他說的話。
到時不用他挨家挨戶的去勸說,大家自然會過來打聽。
不僅可以把漚肥和曲轅犁的法子說給大家聽,還可以號召一下大家跟他一起弄水車挖溝渠。
他不是沒種過地的小年輕,知道種地辛苦,憑人力澆灌那更是累死個人。
所以他早就惦記著解放勞動力把水車和灌溉渠搬到古代來了。
隻不過現在還沒到火候,飯要一口一口吃,事兒要一件一件做。
在村裏沒點威信就想讓大家直接幫他出力幹這事,那不是異想天開麽。
水到渠成,你也得先有水不是。
隻不過人第二天就躺在炕上起不來了。
沈清遠他們也沒空管她,收拾收拾東西就又去地裏了。
昨天他們一共犁了八畝地,這速度在村裏已經屬於“遙遙領先”那個檔次了。
不過他們今年開春晚,這幾日的天卻熱的很快,所以大家都很著急搶農時把地種下去。
荒地第一年最好是種黃豆,這樣第二年的土壤會更有肥力。
不過黃豆這東西不好當飯吃,所以他們商量之後還是決定分批播種。
黃豆的成長期隻需要三四個月,所以是唯一在東北可以生長兩季的作物。
沈清遠和沈奶奶商量之後決定先種玉米小麥,秋收之後再種一茬黃豆,養養地。
別家不敢第一年就在荒地上下這麽多糧食種子,他家敢。
畢竟沈清遠那幾池子的農家肥不是白漚的。
這片土地本身肥力就是夠的,隻是不夠疏鬆和濕潤,隻要鬆土做到位,後續的澆灌跟上,長出糧食不成問題。
“媳婦兒,今兒你就別跟著去了,你先留在家裏把玉米苗育出來。
我們這兩天翻好地之後先把小麥種子撒完,然後就要開始移栽玉米了。”
沈清遠對夏芸娘說道。
為了提高種子的成活率減少玉米生長周期,沈清遠決定玉米采用移栽秧苗的種植方法。
高粱種子對土地的溫度需求比較高,所以放在最後播種。
哦,對了,還有沈圓圓急頭白臉要來的一畝地,還得給她種一畝地的甜菜。
“那行,正好今天把韭菜都割了,剩下的我移栽到後院去,空出來地方育苗。”
夏芸娘過年前種下的韭菜現在正好長成了,一小片綠油油的看著就喜人。
沈奶奶不舍得吃,想拿到鎮上去賣。
沈圓圓和沈清遠不同意,倆人非要吃韭菜盒子,不讓沈奶奶拿去給李天霸帶到鎮上賣。
後來雙方展開激烈討論,以沈清遠被沈奶奶用掃炕笤帚打了兩下後背和沈圓圓承諾再想兩張新的吃食方子為代價,保住了家裏的頭茬韭菜。
秉承著吃就要吃好的宗旨,沈圓圓還把農場冰櫃裏凍得大蝦仁拿出來了一袋。
藏在沈清遠的炕櫃裏緩凍。
等夏芸娘那邊在偷渡一些和好雞蛋的韭菜餡和麵皮,他們一家三口就可以在晚上的時候去空間裏包韭菜蝦仁雞蛋餡的餃子了!
怕孩子們韭菜餡吃多了燒心,夏芸娘還準備了小白菜蘑菇餡的。
蘑菇是集市上買的凍蘑,拿冷水泡上半天,剁碎了跟小白菜和在一起,那鮮亮勁兒就算不加肉也格外好吃!
這餃子你就吃去吧,一吃一個不吱聲!
夥食好,那是因為活幹的多。
其他人繼續下田翻地,夏芸娘把家裏買回來的玉米種子,一袋子一袋子的倒出來,先放到五十度左右的溫水裏浸泡。
瞅著家裏沒人,夏芸娘把讓沈圓圓提前拿出來的高錳酸鉀濃縮片拿出來扔到水裏。
等玉米種子泡好之後,夏芸娘又拆了兩包白色粉末狀的磷酸鈣拌進去。
加磷酸鈣主要是為了幫助玉米種子發根的。
主屋這邊的側間現在是老沈家的種植房。
這個房間現在隻有夏芸娘和沈清遠有出入的鑰匙,其他人平時都進不來,所以夏芸娘並不怕那泡成芭比粉色的種子被人看見察覺到異常。
把種子按照一定密度埋到之前種菜的腐殖土裏,澆完水就可以靜待它們發芽。
三天之後,玉米種子破土而出,等下完小麥種子正好就可以移栽玉米了。
沈清遠家的荒地現在開出來了三十畝,種小麥和玉米是夠夠的。
老沈家打算今年先種二十畝地的玉米,十畝小麥還有六畝地的高粱。
剩下的四畝位置更偏一些的荒地和邊角料的地方,是沈清遠留給家裏準備了好久的木薯紅薯和沈圓圓的甜菜的。
北方人喜歡吃麵食,所以在這邊除了好打理產量高的玉米和各種豆子,種植比較多的就是小麥。
小麥下種之前,地先要撒一遍基肥。
別人家還在吭哧吭哧開地起壟的時候,沈清遠家已經開始撒肥了。
隨著漚肥池的蓋子打開,沈圓圓被裏麵刺鼻的氣味熏的差點仰倒。
倒是沈清遠和夏芸娘挺高興,這味兒說明--“肥成了!”
沈清遠開心的宣布道。
一桶桶的肥料被牛車拉到地頭,等沈家人開始撒肥的時候,其他村民都震驚了。
係統:收獲“好奇”、“驚訝”值,45點。
不僅是沈樂平,靠山屯的坐地戶也有不少圍上來問的。
“沈兄弟,你上鎮上去收肥了?”
除了往這方麵去猜,村民們實在想不出,沈清遠家是怎麽短短時間就搞到這麽多肥的。
就算是去鎮上收夜香和泔水,那也不是那麽容易就能搞到手的。
沒點門路和人脈一般人都買不到。
不過他們也知道沈清遠家在鎮上有買賣,而且生意好像還挺好,要說他家有能耐買到鎮上的泔水,他們還是信的。
沈清遠輕笑,“不是,是我們家自己漚的。”
“啥?你家自己整的?”
“咋可能,你家不是年前才來,就這麽幾天,就拉了這麽多?”
“哈哈哈...”
人群中發出一陣哄笑。
沈清遠也不惱,也跟著笑。
看大家絲毫沒有散去的跡象,大有不知道他家肥哪來的就不回去的架勢,隻好如實相告。
“我家是用草根爛葉子啥的自己漚的肥,肥力不比你們常年自家攢的,隻是先對付著用。
要是你們想知道咋漚的也可以直接去我家問,要是怕有問題,也可以等我家秋收之後看看效果再說。
反正咱都一個村兒的,有事直接找我們就行。”
聽沈清遠這麽說,村裏幾個大爺都露出滿意的笑容。
這後生不錯,心眼實,不藏私。
等他家秋收的時候自家也過來幫把手,正好看看他們種的莊稼咋樣。
要是真能收到糧食,那等明年自家也這麽整!
肥料對土地的作用不是一般二般的重要。
沈清遠願意把製作肥料的方子免費給大夥兒用,大家心裏都挺高興的。
一時間對後來戶沈秀才家都多了不少好感。
沈清遠麵帶微笑的聽著係統一條條的好感值播報。
漚肥的方法和曲轅犁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又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所以沈清遠打一開始就沒想著把這些東西藏起來隻留給自家使。
隻是他剛到這地方就貿貿然跟大家說他有改善土地耕種的好辦法,別人也不一定會信他的。
隻有真真切切的收上一茬糧食,讓大家看到土地最真實的反饋,才會有人相信他說的話。
到時不用他挨家挨戶的去勸說,大家自然會過來打聽。
不僅可以把漚肥和曲轅犁的法子說給大家聽,還可以號召一下大家跟他一起弄水車挖溝渠。
他不是沒種過地的小年輕,知道種地辛苦,憑人力澆灌那更是累死個人。
所以他早就惦記著解放勞動力把水車和灌溉渠搬到古代來了。
隻不過現在還沒到火候,飯要一口一口吃,事兒要一件一件做。
在村裏沒點威信就想讓大家直接幫他出力幹這事,那不是異想天開麽。
水到渠成,你也得先有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