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晨重又看了一遍各省的接收簡章,發現提交個人簡曆的時間,基本都集中在畢業前一年的九、十月份。那這也意味著,大四後兩個學期的成績,在應征者投遞簡曆時還沒有出來。
“為了等到大四上下兩個學期的成績,部隊會在學生報到後再核算查驗成績嗎?不,應該不可能!部隊肯定是在篩選簡曆時查驗的。那這麽說,‘學習成績平均良好以上’,指的就是大學前三年六個學期的平均成績。”
想到這裏,陸海晨心中掠過一絲不安。
目前大一大二的成績已成定局,他唯一能改變的,隻剩大三。他摁著計算器,計算著大三整個學年他需要達到的目標。
“臥槽了!”
計算器得出的結果讓他如墮冰窖——大三的兩個學期,每個學期他的平均成績都得達到九十多分。
九十多分,意味著他得達到年級前幾的水平,意味著他幾乎門門課都要達到優秀,意味著他要從現在班裏的中遊水平,一躍成為班級前幾,甚至第一。
陸海晨深知這是一種怎樣的挑戰。
但是,有目標總比沒目標強。
困難無論有多大,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如果一個人一旦沒有了希望,那他離毀滅也就不遠了。
他的鬥誌一下子被點燃了:“許三多可以從一名熊兵,變成能做三百多個腹部繞杠的兵王,我也可以!”
他振臂高呼道:“因為我也是鋼七連戰士!”
第二天他就開始猛上自習。
學了幾天以後,他發現在大學裏複習功課,和在高中有很大不同。高中時,他可以一門心思地坐在教室裏做卷子,在家有父母給打理一切,在學校有老師指導功課,不斷指明自己在學習中的錯誤。
但大學不同,身邊不僅沒有了老師和家長的支持,複習進程還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所打斷,而這些事情的解決全部要靠自己。
比如前幾天查詢無果的心理測試,不僅占用了他大量的學習時間,還擾亂了他正常上自習時的心思。心理測試始終是橫亙在他心中的一道坎。麵對自己從未接觸過的東西,他心裏一點兒底也沒有。
自從確立了瘋狂的學習目標後,為了保證每天上自習的時間,陸海晨隻能擠時間上網查,但查到的對他有用的消息,卻寥寥無幾。
這天,他坐在自習室裏,像往常一樣,預習《機械設計基礎》課本。
還沒看完一頁書,他這心裏就煩躁得不行。
“不行!上網查東西耗費的時間太長,現在我的學習任務又空前沉重,這樣的性價比太低!”
他扔下筆,走出教室,站在樓道裏看著窗外發呆。
此時正值秋涼,校園裏一改夏日熱鬧的景象,變得有些冷清。
忽然,一個念頭閃過他的腦海:“嗯,肯定在那裏!明天下午去探個究竟!”
第二天中午吃完飯,他坐著公交,直奔濱江市內的解放軍391醫院。
原來,當年交高考誌願表時的一幕場景啟發了他。
那天,他在老師的辦公室碰到外班一個交表的學生,那名學生報的是威名赫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
當時,這名學生正和他們班的班主任嘮嗑。陸海晨從他們的閑聊中得知,平州市所有報考軍校提前批的高考生,都得去位於市區的解放軍393醫院進行軍檢。
於是他推斷,整個濱江高考生的軍檢,肯定也在濱江的軍隊醫院進行,像這樣三位數字的大軍區中心醫院,他在濱江隻知道一個,那就是391醫院。
“既然軍檢在391醫院進行,那我直接去問問不就行了?”
乳白色的門診大樓氣勢恢宏,樓頂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九一醫院”十三個大紅字巍然挺立。陸海晨看著門診大廳裏出出進進的軍人,心裏羨慕無比,期待著自己有一天也能身著軍裝,出入於這樣的醫院。
掛號窗口裏,模樣俊俏的掛號接待員冷冰冰地問他掛哪個科。他抬頭看了看牆上掛著的科室分布圖,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心理科。
裏麵的老妹兒有點不耐煩了:“別瞅了,你哪兒不舒服啊?”
陸海晨撓了撓頭,心想:“我也沒不舒服啊?”一時竟無以應答。
老妹斜著眼瞪著他,心想:“怎麽碰上這麽一個傻叉,挺大個人,連自己哪兒不舒服都不知道,腦子有病!”
她不耐煩道:“你先到旁邊想去,想好了再過來掛號,後麵的人還等著呢!”
陸海晨想,隻能矬子裏麵拔高個兒了——心理測試測的是大腦,大腦屬於神經係統,那隻能掛神經精神科。
於是他笑著對掛號老妹道:“給我掛個神經精神科,嘻嘻!”
老妹先是一愣,緊接著收了他的掛號費後,趕緊把病曆本和掛號小票扔給他,小聲嘟噥了一句:“我去!還真是腦子有病!”
陸海晨按照牆上的指示,來到了位於三樓的神經精神科。
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主治大夫那超牛逼的個人簡曆:“劉曉婷,主任醫師,第二軍醫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碩士研究生畢業。從事精神疾病臨床與研究二十餘年,參與國家科技部的“863”計劃課題一項,主持及參與沈陽軍區科技創新課題2項,參與著書一部,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針對抽動症、癲癇、遺尿症、自閉症、智力低下以及失眠症、抑鬱症、焦慮症、精神症、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症、神經衰弱、癔症、強迫症、恐懼症、幻想症等各類精神疾病進行治療,效果顯著...”
陸海晨看著簡介上主治大夫那和藹可親的笑臉,心想:“不知道她能不能把曆年軍檢的心理測試真題和答案賣給我。”
此時神經精神科診室的門敞開著,裏麵有兩名女醫生正興高采烈地嘮嗑。
其中一名年輕的女醫生雙臂環抱胸前,半個屁股坐在桌沿上,正和另一名坐著的女醫生說話。
“為了等到大四上下兩個學期的成績,部隊會在學生報到後再核算查驗成績嗎?不,應該不可能!部隊肯定是在篩選簡曆時查驗的。那這麽說,‘學習成績平均良好以上’,指的就是大學前三年六個學期的平均成績。”
想到這裏,陸海晨心中掠過一絲不安。
目前大一大二的成績已成定局,他唯一能改變的,隻剩大三。他摁著計算器,計算著大三整個學年他需要達到的目標。
“臥槽了!”
計算器得出的結果讓他如墮冰窖——大三的兩個學期,每個學期他的平均成績都得達到九十多分。
九十多分,意味著他得達到年級前幾的水平,意味著他幾乎門門課都要達到優秀,意味著他要從現在班裏的中遊水平,一躍成為班級前幾,甚至第一。
陸海晨深知這是一種怎樣的挑戰。
但是,有目標總比沒目標強。
困難無論有多大,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如果一個人一旦沒有了希望,那他離毀滅也就不遠了。
他的鬥誌一下子被點燃了:“許三多可以從一名熊兵,變成能做三百多個腹部繞杠的兵王,我也可以!”
他振臂高呼道:“因為我也是鋼七連戰士!”
第二天他就開始猛上自習。
學了幾天以後,他發現在大學裏複習功課,和在高中有很大不同。高中時,他可以一門心思地坐在教室裏做卷子,在家有父母給打理一切,在學校有老師指導功課,不斷指明自己在學習中的錯誤。
但大學不同,身邊不僅沒有了老師和家長的支持,複習進程還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所打斷,而這些事情的解決全部要靠自己。
比如前幾天查詢無果的心理測試,不僅占用了他大量的學習時間,還擾亂了他正常上自習時的心思。心理測試始終是橫亙在他心中的一道坎。麵對自己從未接觸過的東西,他心裏一點兒底也沒有。
自從確立了瘋狂的學習目標後,為了保證每天上自習的時間,陸海晨隻能擠時間上網查,但查到的對他有用的消息,卻寥寥無幾。
這天,他坐在自習室裏,像往常一樣,預習《機械設計基礎》課本。
還沒看完一頁書,他這心裏就煩躁得不行。
“不行!上網查東西耗費的時間太長,現在我的學習任務又空前沉重,這樣的性價比太低!”
他扔下筆,走出教室,站在樓道裏看著窗外發呆。
此時正值秋涼,校園裏一改夏日熱鬧的景象,變得有些冷清。
忽然,一個念頭閃過他的腦海:“嗯,肯定在那裏!明天下午去探個究竟!”
第二天中午吃完飯,他坐著公交,直奔濱江市內的解放軍391醫院。
原來,當年交高考誌願表時的一幕場景啟發了他。
那天,他在老師的辦公室碰到外班一個交表的學生,那名學生報的是威名赫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
當時,這名學生正和他們班的班主任嘮嗑。陸海晨從他們的閑聊中得知,平州市所有報考軍校提前批的高考生,都得去位於市區的解放軍393醫院進行軍檢。
於是他推斷,整個濱江高考生的軍檢,肯定也在濱江的軍隊醫院進行,像這樣三位數字的大軍區中心醫院,他在濱江隻知道一個,那就是391醫院。
“既然軍檢在391醫院進行,那我直接去問問不就行了?”
乳白色的門診大樓氣勢恢宏,樓頂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九一醫院”十三個大紅字巍然挺立。陸海晨看著門診大廳裏出出進進的軍人,心裏羨慕無比,期待著自己有一天也能身著軍裝,出入於這樣的醫院。
掛號窗口裏,模樣俊俏的掛號接待員冷冰冰地問他掛哪個科。他抬頭看了看牆上掛著的科室分布圖,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心理科。
裏麵的老妹兒有點不耐煩了:“別瞅了,你哪兒不舒服啊?”
陸海晨撓了撓頭,心想:“我也沒不舒服啊?”一時竟無以應答。
老妹斜著眼瞪著他,心想:“怎麽碰上這麽一個傻叉,挺大個人,連自己哪兒不舒服都不知道,腦子有病!”
她不耐煩道:“你先到旁邊想去,想好了再過來掛號,後麵的人還等著呢!”
陸海晨想,隻能矬子裏麵拔高個兒了——心理測試測的是大腦,大腦屬於神經係統,那隻能掛神經精神科。
於是他笑著對掛號老妹道:“給我掛個神經精神科,嘻嘻!”
老妹先是一愣,緊接著收了他的掛號費後,趕緊把病曆本和掛號小票扔給他,小聲嘟噥了一句:“我去!還真是腦子有病!”
陸海晨按照牆上的指示,來到了位於三樓的神經精神科。
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主治大夫那超牛逼的個人簡曆:“劉曉婷,主任醫師,第二軍醫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碩士研究生畢業。從事精神疾病臨床與研究二十餘年,參與國家科技部的“863”計劃課題一項,主持及參與沈陽軍區科技創新課題2項,參與著書一部,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針對抽動症、癲癇、遺尿症、自閉症、智力低下以及失眠症、抑鬱症、焦慮症、精神症、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症、神經衰弱、癔症、強迫症、恐懼症、幻想症等各類精神疾病進行治療,效果顯著...”
陸海晨看著簡介上主治大夫那和藹可親的笑臉,心想:“不知道她能不能把曆年軍檢的心理測試真題和答案賣給我。”
此時神經精神科診室的門敞開著,裏麵有兩名女醫生正興高采烈地嘮嗑。
其中一名年輕的女醫生雙臂環抱胸前,半個屁股坐在桌沿上,正和另一名坐著的女醫生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