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重生零二年,從小鎮走向人生巔峰 作者:佚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領導可不傻,你遮掩了領導一定能看出來。
孫穎當初也是在部委工作,上頭每年下地方檢查次數很多,甚至有許多暗訪的,也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幹部,一些遮掩手段對方一眼就能看穿。
那樣不但不會給部裏領導留下好印象,反而還會很反感。
說不定部裏就已經提前派人到蒼遠縣暗訪過,所以該什麽樣就是什麽樣,稍微做的認真一些就行了。
張恪清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沒跟鍾開路明說,以縣裏檢查的名義讓各鄉鎮、各村重視起來。
年後縣裏到鄉鎮檢查工作,這點誰也不會覺得有問題。
下午的時候,忽然杜厚傑跑了進來:“領導,剛接到下關鄉的通知,有幾輛掛著省裏牌子的車來了,沒見到市裏的車。”
張恪清站起身:“走,我們去下關鄉。”
他跟鍾開路到了下關鄉的時候,正看到幾個人在地頭跟農戶聊天。
“老鄉,你們種植這個荸薺賺錢多嗎?比種水稻掙得多?”
那個農戶看著攝像機,緊張的把手在身上擦了幾下,這才握住李部長伸過來的手:“掙得是多一些,而且也省事兒一些。”
“水稻種植、收割都比較麻煩,這個荸薺也就是收割的時候麻煩一些,其他都還挺省事兒的。”
“縣裏有企業專門過來收,簽訂了保底收購價,怎麽都不會虧。”
李部長追問道:“那萬一遇上天災怎麽辦,雨水太大,你們這個可是要減收吧?”
“沒遇到過,而且縣裏領導說了,遇上了也不用怕,有政府呢。”
李部長微微皺眉,什麽意思,政府指導農民種植荸薺,還給兜底?萬一真賠了,政府兜得住嗎?
他轉過身,看到走過來的張恪清跟鍾開路,這兩個就是縣裏的主要領導幹部?
“李部長,這位是蒼遠縣縣委書記張恪清,那個是縣長鍾開路,這個一村一品農業工程就是張恪清同誌提出來的。”孫穎在旁邊介紹道。
李部長盯著張恪清,這個更年輕的是縣委書記?
“你讓農戶種植荸薺,還承諾賠了政府兜底是嗎?”李部長的語氣聽起來不太高興。
張恪清解釋道:“李部長誤會了,不是政府兜底,是保險兜底。”
“我們江城是全省農業險種推廣最快的地區,蒼遠縣當然也不例外。”
“在省農業廳和市裏的支持下,我們幾乎所有的基本農田都購買了農業險,隻有一些特別小,不足一畝的地方,不夠補貼標準,否則也能上保險。”
“我們今年準備縣裏自己補貼,一樣給他們集中上保險,增強農民的抗風險能力。”
保險兜底?
李部長微微點頭,原來是這樣,這麽看來江城做的還不錯。
孫穎在旁邊補充道:“李部長,當初我們省內在全國率先推廣禽畜養殖保險,這個方案就是張恪清同誌提出來的,得到了農業廳的支持。”
“還有免息扶貧貸款方案,也是他與農業廳一起想到的。”
李部長驚訝的看著張恪清,這兩個現在部裏正大力推廣的政策,都是這個年輕人想到的?
難怪看著如此年輕,就能被提拔為縣委書記,能力確實強。
“我看你在農業方麵很有見解,家裏是農民出身?”
張恪清搖搖頭:“不算吧,我父母都是中學老師,爺爺是工人,老爺是個手工匠人。”
“我就是站在農民的角度上,想著怎麽解決他們所擔心的事情,再結合一些國內外的先進經驗,有了一些想法。”
孫穎當初也是在部委工作,上頭每年下地方檢查次數很多,甚至有許多暗訪的,也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幹部,一些遮掩手段對方一眼就能看穿。
那樣不但不會給部裏領導留下好印象,反而還會很反感。
說不定部裏就已經提前派人到蒼遠縣暗訪過,所以該什麽樣就是什麽樣,稍微做的認真一些就行了。
張恪清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沒跟鍾開路明說,以縣裏檢查的名義讓各鄉鎮、各村重視起來。
年後縣裏到鄉鎮檢查工作,這點誰也不會覺得有問題。
下午的時候,忽然杜厚傑跑了進來:“領導,剛接到下關鄉的通知,有幾輛掛著省裏牌子的車來了,沒見到市裏的車。”
張恪清站起身:“走,我們去下關鄉。”
他跟鍾開路到了下關鄉的時候,正看到幾個人在地頭跟農戶聊天。
“老鄉,你們種植這個荸薺賺錢多嗎?比種水稻掙得多?”
那個農戶看著攝像機,緊張的把手在身上擦了幾下,這才握住李部長伸過來的手:“掙得是多一些,而且也省事兒一些。”
“水稻種植、收割都比較麻煩,這個荸薺也就是收割的時候麻煩一些,其他都還挺省事兒的。”
“縣裏有企業專門過來收,簽訂了保底收購價,怎麽都不會虧。”
李部長追問道:“那萬一遇上天災怎麽辦,雨水太大,你們這個可是要減收吧?”
“沒遇到過,而且縣裏領導說了,遇上了也不用怕,有政府呢。”
李部長微微皺眉,什麽意思,政府指導農民種植荸薺,還給兜底?萬一真賠了,政府兜得住嗎?
他轉過身,看到走過來的張恪清跟鍾開路,這兩個就是縣裏的主要領導幹部?
“李部長,這位是蒼遠縣縣委書記張恪清,那個是縣長鍾開路,這個一村一品農業工程就是張恪清同誌提出來的。”孫穎在旁邊介紹道。
李部長盯著張恪清,這個更年輕的是縣委書記?
“你讓農戶種植荸薺,還承諾賠了政府兜底是嗎?”李部長的語氣聽起來不太高興。
張恪清解釋道:“李部長誤會了,不是政府兜底,是保險兜底。”
“我們江城是全省農業險種推廣最快的地區,蒼遠縣當然也不例外。”
“在省農業廳和市裏的支持下,我們幾乎所有的基本農田都購買了農業險,隻有一些特別小,不足一畝的地方,不夠補貼標準,否則也能上保險。”
“我們今年準備縣裏自己補貼,一樣給他們集中上保險,增強農民的抗風險能力。”
保險兜底?
李部長微微點頭,原來是這樣,這麽看來江城做的還不錯。
孫穎在旁邊補充道:“李部長,當初我們省內在全國率先推廣禽畜養殖保險,這個方案就是張恪清同誌提出來的,得到了農業廳的支持。”
“還有免息扶貧貸款方案,也是他與農業廳一起想到的。”
李部長驚訝的看著張恪清,這兩個現在部裏正大力推廣的政策,都是這個年輕人想到的?
難怪看著如此年輕,就能被提拔為縣委書記,能力確實強。
“我看你在農業方麵很有見解,家裏是農民出身?”
張恪清搖搖頭:“不算吧,我父母都是中學老師,爺爺是工人,老爺是個手工匠人。”
“我就是站在農民的角度上,想著怎麽解決他們所擔心的事情,再結合一些國內外的先進經驗,有了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