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帳內
溫崇帶著一臉誠摯的笑容,開始詳細分析利弊,從戰略位置、兵力對比到外交局勢,一一闡述。他的話語中既有對現實的清醒認識,也有對未來的堅定信心。經過他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陸祖雲和李牧離的情緒逐漸平複下來,最終點頭答應了配合讓出泌陽三城的決定。
“右騎將軍言之有理,我們雖心有不甘,但也不能因小失大。”陸祖雲率先表態。
李牧離也附和道:“是啊,為了趙國的未來,我們願意暫時放下個人恩怨,以將軍馬首是瞻,絕不影響大局。”
言畢,二人行禮告退。溫崇見狀,心中稍感寬慰,拿起水壺準備喝上幾口,卻發現這一壺水,早就被自己喝幹了。
“溫上,狗崽子,快些拿溫水進來!想渴死咱溫家頂梁柱啊!”
……
齊國 太冶城
淩青在太冶城內,聞李穆歸來並細述了溫崇布局中的微妙變化,心中大喜過望,眼中閃過一縷光芒。
“這溫崇不簡單啊,心機深沉、眼界甚高。關鍵此人年不過不惑,日後必成我大齊心腹之患。”念及此處,淩青思索著:“這溫崇麾下尚有李牧離、陸祖雲兩員悍將,此事恐出變故,須得從長計議。”
“來人,傳各位將軍前來議事。”
“諾!”
……
議事廳內
淩青召集麾下眾將,分列左右共商大計。
淩青站在地圖前,手指輕劃過趙國邊境,最終停在泌陽城的位置,沉聲道:“諸位,時機已至,謀劃已成。十日後,便是我等用兵之時。郭都、淩子祖、長孫章三位將軍,你等將率精銳步騎兩萬,務必隱蔽行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取泌陽。記住,不僅要快,更要穩,確保精準無誤避開趙軍耳目,趁雨季趙軍疏於防備時,一舉破敵。”
然,不曾知曉大將軍暗中謀劃的長孫無憂等人紛紛問道:“大將軍,趙軍精銳且輕騎眾多,我軍步卒多而騎兵少,野戰於我不利。且那溫崇一時良將,恐多有防備。郭將軍等人偏師急進,若被趙軍發現,恐遭四麵合圍之風險。請大將軍三思。”
淩青撫須而笑:“嗯,大長孫之名,確有其實。但某安插在趙國的高等細作傳回密報,言說溫崇近日已被秘密傳召回了丹城議事,泌陽駐軍正與歸北城駐軍輪換。故此推算出那泌陽內最多隻有李牧離的數千兵馬罷了。”
長孫無憂聞言思索:“如此說來,趁雨季掩護,此事倒是可行。大將軍謀劃,末將佩服。”
淩青聞言輕輕一笑,見眾將再無異議,隨即示意郭都三將領命而去,各自回營準備,挑選精銳,整裝待發。
而在郭都三人離去之後,淩青便下令由夏侯宏、長孫無憂率兩萬兵馬作為後援,間隔三十裏行軍,確保萬無一失。
……
趙國南境 無名荒野
數日之後,齊軍悄無聲息地接近了趙國邊境,正如淩青所料,溫崇故意留下的破綻被郭都等人敏銳捕捉。
“進軍!一戰功成!”
隨著郭都一聲令下,齊軍如潮水般湧向邊境防線,正巧引軍在外巡視的趙軍大將李牧離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攻勢,大驚失色,隨即引麾下本部兵馬上前接敵。
亂軍中,李牧離一杆寒槍抵住郭都手中大刀,二人交戰一番,郭都架住李牧離手中寒槍,“行了!差不多得了!再不走,就打出真火了!”
李牧離心中不忿,但也不敢耽誤家國大事,隻好嗬斥一聲,引馬撤離。趙軍兵少,齊軍勢大,趙軍雖奮力抵抗,但終因兵力懸殊,不得不做出戰略撤退的決定。齊軍則故意放緩追擊步伐,迫使趙軍接連後退。
就在李牧離引趙軍為擺脫追擊而倉皇逃竄之後,郭都麾下一部齊軍利用李牧離不在,趙軍主力換防未歸的空檔,一舉奪下了泌陽城。城內百姓猝不及防,紛紛投降,至於守軍早就從北門跑了個幹淨,泌陽城幾乎未遇抵抗便易手。
……
當消息傳回趙國歸北城時,從丹城折返的右騎將軍溫崇心中雖然知曉此事李牧離演的不錯,但為了欺騙漢軍耳目,隻得表現出一副聞訊大怒的模樣。
溫崇以此戰關乎國家顏麵為由。當即,他下令斬殺了數名涉嫌與齊國勾結、泄露軍情的‘將領’,以儆效尤,同時緊急調集各路兵馬,誓要奪回泌陽及周邊失地,重振趙國軍威。
溫崇親自披掛上陣,整軍備戰,其麾下將士亦被主將的憤怒與決心所感染,士氣高昂,誓死一戰。
然,天公不作美,雨季接連不斷,道路泥濘,百姓受災,趙軍隻得分派軍力救助百姓,興兵報仇一事暫且作罷。
……
漢國 安都城
安民宮內
漢帝劉彌正與大將軍沐君封、驃騎將軍句付、車騎將軍昭蘇,尚書令劉幽,戶部尚書張嘉貞,兵部尚書崔題等人商議軍政。
此時,暗衛都指揮使劉聞農入內稟報,將淩青出兵借雨季掩護、趙軍不備,擊破泌陽的軍報呈上。
漢帝劉彌端坐於龍椅之上,輕敲龍案,沉聲道:“淩青此戰雖捷,卻也透露出齊國在戰略上的微妙變化。齊國此舉,或許意在試探趙軍邊境防禦,又或許是為後續更大動作鋪路。朕以為,不可不防。”
大將軍沐君封聞言,拱手道:“陛下所言極是。齊國近年來連敗於我國,其心不甘,但此次借雨季突襲趙國邊境,亦有樹立軍心,穩固士氣之意。然,淩青此人素來狡猾,臣建議,應即刻傳書楊濟道、劉淵等人加強邊境巡邏,以備不時之需。”
句付與昭蘇亦點頭附和,表示讚同沐君封的看法。句付補充道:“此外,還需劉指揮使派出精銳,密切關注齊國與周邊各國的外交動向,尤其是趙國,兩國若真有合謀,對我漢國崛起將是極大的威脅。”
當眾人猜想許久未能確定淩青此舉深意之時,尚書令劉幽,沉吟片刻後道:“陛下,且不說別的,若戰事再起,糧草輜重乃是重中之重。臣已命戶部加緊籌備,確保軍需無虞。但有一事,老臣認為蹊蹺。”
溫崇帶著一臉誠摯的笑容,開始詳細分析利弊,從戰略位置、兵力對比到外交局勢,一一闡述。他的話語中既有對現實的清醒認識,也有對未來的堅定信心。經過他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陸祖雲和李牧離的情緒逐漸平複下來,最終點頭答應了配合讓出泌陽三城的決定。
“右騎將軍言之有理,我們雖心有不甘,但也不能因小失大。”陸祖雲率先表態。
李牧離也附和道:“是啊,為了趙國的未來,我們願意暫時放下個人恩怨,以將軍馬首是瞻,絕不影響大局。”
言畢,二人行禮告退。溫崇見狀,心中稍感寬慰,拿起水壺準備喝上幾口,卻發現這一壺水,早就被自己喝幹了。
“溫上,狗崽子,快些拿溫水進來!想渴死咱溫家頂梁柱啊!”
……
齊國 太冶城
淩青在太冶城內,聞李穆歸來並細述了溫崇布局中的微妙變化,心中大喜過望,眼中閃過一縷光芒。
“這溫崇不簡單啊,心機深沉、眼界甚高。關鍵此人年不過不惑,日後必成我大齊心腹之患。”念及此處,淩青思索著:“這溫崇麾下尚有李牧離、陸祖雲兩員悍將,此事恐出變故,須得從長計議。”
“來人,傳各位將軍前來議事。”
“諾!”
……
議事廳內
淩青召集麾下眾將,分列左右共商大計。
淩青站在地圖前,手指輕劃過趙國邊境,最終停在泌陽城的位置,沉聲道:“諸位,時機已至,謀劃已成。十日後,便是我等用兵之時。郭都、淩子祖、長孫章三位將軍,你等將率精銳步騎兩萬,務必隱蔽行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取泌陽。記住,不僅要快,更要穩,確保精準無誤避開趙軍耳目,趁雨季趙軍疏於防備時,一舉破敵。”
然,不曾知曉大將軍暗中謀劃的長孫無憂等人紛紛問道:“大將軍,趙軍精銳且輕騎眾多,我軍步卒多而騎兵少,野戰於我不利。且那溫崇一時良將,恐多有防備。郭將軍等人偏師急進,若被趙軍發現,恐遭四麵合圍之風險。請大將軍三思。”
淩青撫須而笑:“嗯,大長孫之名,確有其實。但某安插在趙國的高等細作傳回密報,言說溫崇近日已被秘密傳召回了丹城議事,泌陽駐軍正與歸北城駐軍輪換。故此推算出那泌陽內最多隻有李牧離的數千兵馬罷了。”
長孫無憂聞言思索:“如此說來,趁雨季掩護,此事倒是可行。大將軍謀劃,末將佩服。”
淩青聞言輕輕一笑,見眾將再無異議,隨即示意郭都三將領命而去,各自回營準備,挑選精銳,整裝待發。
而在郭都三人離去之後,淩青便下令由夏侯宏、長孫無憂率兩萬兵馬作為後援,間隔三十裏行軍,確保萬無一失。
……
趙國南境 無名荒野
數日之後,齊軍悄無聲息地接近了趙國邊境,正如淩青所料,溫崇故意留下的破綻被郭都等人敏銳捕捉。
“進軍!一戰功成!”
隨著郭都一聲令下,齊軍如潮水般湧向邊境防線,正巧引軍在外巡視的趙軍大將李牧離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攻勢,大驚失色,隨即引麾下本部兵馬上前接敵。
亂軍中,李牧離一杆寒槍抵住郭都手中大刀,二人交戰一番,郭都架住李牧離手中寒槍,“行了!差不多得了!再不走,就打出真火了!”
李牧離心中不忿,但也不敢耽誤家國大事,隻好嗬斥一聲,引馬撤離。趙軍兵少,齊軍勢大,趙軍雖奮力抵抗,但終因兵力懸殊,不得不做出戰略撤退的決定。齊軍則故意放緩追擊步伐,迫使趙軍接連後退。
就在李牧離引趙軍為擺脫追擊而倉皇逃竄之後,郭都麾下一部齊軍利用李牧離不在,趙軍主力換防未歸的空檔,一舉奪下了泌陽城。城內百姓猝不及防,紛紛投降,至於守軍早就從北門跑了個幹淨,泌陽城幾乎未遇抵抗便易手。
……
當消息傳回趙國歸北城時,從丹城折返的右騎將軍溫崇心中雖然知曉此事李牧離演的不錯,但為了欺騙漢軍耳目,隻得表現出一副聞訊大怒的模樣。
溫崇以此戰關乎國家顏麵為由。當即,他下令斬殺了數名涉嫌與齊國勾結、泄露軍情的‘將領’,以儆效尤,同時緊急調集各路兵馬,誓要奪回泌陽及周邊失地,重振趙國軍威。
溫崇親自披掛上陣,整軍備戰,其麾下將士亦被主將的憤怒與決心所感染,士氣高昂,誓死一戰。
然,天公不作美,雨季接連不斷,道路泥濘,百姓受災,趙軍隻得分派軍力救助百姓,興兵報仇一事暫且作罷。
……
漢國 安都城
安民宮內
漢帝劉彌正與大將軍沐君封、驃騎將軍句付、車騎將軍昭蘇,尚書令劉幽,戶部尚書張嘉貞,兵部尚書崔題等人商議軍政。
此時,暗衛都指揮使劉聞農入內稟報,將淩青出兵借雨季掩護、趙軍不備,擊破泌陽的軍報呈上。
漢帝劉彌端坐於龍椅之上,輕敲龍案,沉聲道:“淩青此戰雖捷,卻也透露出齊國在戰略上的微妙變化。齊國此舉,或許意在試探趙軍邊境防禦,又或許是為後續更大動作鋪路。朕以為,不可不防。”
大將軍沐君封聞言,拱手道:“陛下所言極是。齊國近年來連敗於我國,其心不甘,但此次借雨季突襲趙國邊境,亦有樹立軍心,穩固士氣之意。然,淩青此人素來狡猾,臣建議,應即刻傳書楊濟道、劉淵等人加強邊境巡邏,以備不時之需。”
句付與昭蘇亦點頭附和,表示讚同沐君封的看法。句付補充道:“此外,還需劉指揮使派出精銳,密切關注齊國與周邊各國的外交動向,尤其是趙國,兩國若真有合謀,對我漢國崛起將是極大的威脅。”
當眾人猜想許久未能確定淩青此舉深意之時,尚書令劉幽,沉吟片刻後道:“陛下,且不說別的,若戰事再起,糧草輜重乃是重中之重。臣已命戶部加緊籌備,確保軍需無虞。但有一事,老臣認為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