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在學堂裏做夢的時候,李世民在兩儀殿也陷在夢境中。


    他在虛空中,看了漢武帝劉徹的一生。


    劉徹是西漢第七位皇帝,他七歲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業可載史冊。


    剛剛即位時,太皇太後竇猗房、皇太後王娡等外戚勢力在朝中有很大影響力,劉徹必須將國家政務向太後匯報。


    直到竇太後去世,劉徹才得以執掌朝政。


    漢朝經過前麵幾代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相當厚實,劉徹便一改漢初的防禦政策,開始征伐四方。


    他的主要目標便是“滅胡”,消除北邊匈奴對漢朝的威脅。


    因此,在近臣提議和親匈奴換取家國安定時,他並未讓步,並且果斷提拔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劉徹登基前的數十年間,漢軍對戰匈奴,屢戰屢敗,以致士氣蹉跎,國威淪喪。可以說是聞匈奴喪膽。


    漢武帝雄心勃勃,他決不允許這樣一群餓狼在漢土造次,壓在他頭上威脅國民。


    幸而衛青、霍去病等將領多次深入漠北,一次次大破匈奴,令匈奴遠遁,打下了“幕南無王庭”的局麵。


    匈奴潰散,最終向漢朝稱藩。


    他做到了攻守易形,讓匈奴,乃至四海五洲,記住了“漢”這個強大的民族。


    他讓一個民族找回了前所未有的尊嚴,並開啟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劉徹還溝通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將漢文明推向四海。不僅鞏固了漢朝的統治,維護了邊疆穩定,也帶來了豐厚的財富。


    武帝用兵數十年,擊潰匈奴、開拓西域、征服朝鮮、開拓閩越、開拓西南。與秦相比,漢帝國的領土大大地拓展了。


    但也造成民力疲敝,到他在位後期,關東流民超過二百萬人,出現了“城郭倉廩空虛,民多流亡”,“天下虛耗,人複相食”的局麵。


    他在晚年以帝王之尊,向天下公開“罪己詔”。


    李世民負手觀看了漢武帝的一生,微微一歎。


    他有點羨慕。


    劉徹接手的是文景之治後的漢朝,彼時家國安定,民生富足,府庫錢糧充裕。


    娶了個好老婆,給他帶來大漢的帝國雙璧。


    有錢有人,多好啊,不用休養生息,直接開打。


    不說別的,就是打垮匈奴這件事,足以彪炳千秋。


    中原的疆域,秦皇統一,漢武開拓,奠定了重要基礎。


    哪像李世民,江山自己打,打完外頭還得內鬥,等登基了,家國已是千瘡百孔。


    登基近一年,國庫也就充盈了那麽一點。


    還是小仙童幫了忙。


    他不是開國之君,勝似開國之君,為君之路艱難啊。


    聽說河東道許久不曾下雨,不知是否會有旱災。


    鬧心。


    這時,他旁邊多了個人,可不正是漢武帝劉徹。


    風華正茂的青年皇帝,同年逾古稀的暮年帝王對麵而立。


    劉徹捋捋胡須,心說這小子還年輕,殊不知他日後也是為人稱道的一代明君。


    不過還好他不知道,自己這個前輩還可以拿捏一下他。


    果然,李世民恭恭敬敬行了一個晚輩禮。


    他問出了一直想問的問題:“您這一生,可有後悔之事?”


    漢武帝抬頭看向虛空,麵色複雜。


    “朕最後悔的事……便是霍去病殺了李敢後,讓他去朔方。”


    那個他看著長大,縱著寵著,寄予厚望的驃騎大將軍就那樣病故了。


    以為他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走,還能繼續在戰場上肆意高歌,卻沒想到在那樣年少的年紀便隕落了。


    他的死,仿佛也帶走了半個劉徹。


    帶走了那個不能上戰場,卻也渴望縱馬疆場征服天地的自己。


    霍去病之後,他覆滅匈奴的未竟之業,再沒人替他完成。


    李世民也很惋惜,封狼居胥,便如同在敵人的國土上立漢碑,是家國民族自立自強的驕傲記憶。


    那樣璀璨的少年將軍,卻英年早逝了,任誰都得說一句天妒英才。


    “若是霍去病生在我大唐便好了,朕必定讓他活到九十九。東突厥、西突厥、吐蕃高昌任他打。”


    劉徹臉一黑,還未開口,李世民又說:“不過萬事可遇不可求。朕也已經有李靖、李積、尉遲敬德、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寶、張公瑾、薛萬徹……了。”


    可以打仗的將領簡直不要太多。


    劉徹:“……”


    真想集結百萬大軍去滅唐。


    李世民笑眯眯地說:“您繼續說,晚輩聽著。”


    劉徹沉思片刻,再次麵露憂傷:“還有一事,朕亦悔恨不已……”


    他頓了頓,卻沒有再繼續說。


    但李世民知道,應是同巫蠱案有關。


    大漢的衛皇後同太子劉據均死在那場禍事裏。


    尤其是衛皇後一臉平靜地赴死,她陪伴劉徹近五十年,當了三十八年皇後,看著雄才大略的帝王慢慢變得薄情寡義。


    衛氏家族覆滅,自己至親之人全部死於非命,她心中的寄托,太子劉據也沒了,絕了她全部生機。


    白衣出身,德行卻不負母儀天下,一代賢後,最終悲傷落幕。


    李世民現在看到別人的皇後,總是忍不住代入自己的長孫皇後。


    他不知道很多年後自己會不會變得麵目全非,但在任何境地,他都會給觀音婢留有一國之母的體麵。


    絕不會讓她落到那樣的下場。


    等他回去就找皇後親親抱抱壓壓驚。


    兩代帝王均是負手而立,各自沉思。


    李世民心說沒人比他更了解漢武帝的生平了,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上界派他來指點自己什麽。


    難道就是提醒他替功臣保命???要珍愛皇後???


    劉徹正在怎麽思考跟這位小老弟說,晚年別追求長生,別沉迷享樂,別放縱自己。


    主要一說,就得揭他自己的短。他晚年也有些昏聵。


    思前想後,他委婉地說:“若是晚節不保,便同朕一樣下罪己詔吧。百姓會原諒你的。”


    李世民:“……”


    他也委婉地問:“朕晚年有多不保?比巫蠱之禍誅殺數十萬人還不保?”


    劉徹:“……”


    他拔出了腰間的劍。


    李世民退後一步,咳嗽一聲:“朕武藝超群。”


    劉徹把劍插回劍鞘。


    他就不該在這小子剛登基的時候過來,跟這種狂妄小兒沒話說。


    他一揮袖,離開了。


    李世民摸摸鼻子,遇到個皇帝,就不自覺想要攀比一下。


    罪過罪過。


    皇帝陛下出了夢境。


    一睜眼就看到歪著頭看他的小娃子,兩隻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他,仿佛在說“原來二郎伯父也會睡覺啊”。


    不遠處站著麵無表情的虞世南,還有一臉笑意的太子。


    皇帝陛下瞪了一眼張阿難,怎麽能在他休息時將人放進來呢。


    張阿難看了眼袁圓,一臉無奈,這小娃子誰能攔得住。


    還沒等他開口,這小家夥就自己在地上翻滾著進來了。


    李世民把小崽兒攏到身前,問虞世南:“虞卿過來所為何事?”


    虞世南語氣平靜:“原本是想讓陛下約束一下太子殿下,現在怕陛下帶壞太子殿下。”


    李世民忽略了老人話裏的大不敬,挑眉道:“太子犯了何事?”


    他乖巧聽話的好大兒,上一次有人讓他這個阿耶約束他,還是在他三歲時呢。


    能不稀奇麽?


    袁圓連忙大聲說:“太子阿兄都睡著啦,圓圓都沒有睡覺。”


    係統戳了她一下:“為什麽睡覺你不知道麽,怎麽還落井下石呢?”


    袁圓得意洋洋,搖頭晃腦,一臉壞笑。


    太子有些頭疼,再次辯解道:“兒不知為何,之前從未在課堂上發困。許是昨夜看刑部卷宗晚了些,後半夜腦子裏一直都是案子。”


    李世民又看了一眼虞世南,笑著說:“是有這麽回事,朕讓太子多看些卷宗,好參與議定新律令。”


    虞世南“哼”了一聲,又開始語重心長地同大唐身份最尊貴的父子倆說“克己複禮”的重要性。


    嚴於律己,方可成為表率,大唐的將來才會有希望。


    而一旦放縱自己,將會一發不可收拾。


    他又看向憨憨的小女娃:“別如同逃課告假,課上睡覺,發生一次,便會發生越來越多次,因為心中有了放縱的欲念。”


    袁圓撓撓下巴,轉過身抱住李世民,給虞世南留了個決絕的背影。


    還不服氣地撅了撅小屁股。


    虞世南:“……”


    他又逮著太子說,給他將前朝反麵例子,太子無德對國家的危害,以及振興唐室的重要責任。


    正說到興起,外麵通傳魏征來了。


    李世民頓時頭疼,這兩人遇著了,就是雙人份的博古通今、引經據典。


    來個人救救他吧。


    關鍵是納諫的政策是他自己義正言辭提出來的,還得做出虛心受教的姿態,耐心傾聽,不然就是打自己的臉。


    當皇帝不容易啊。


    袁圓在地上爬爬爬,她要離開這個地方。


    上課已經很辛苦了,小朋友都下學了就不該再聽學士念課文了。


    她還是個一天隻能上半天課的小寶寶呐!


    小家夥爬著爬著,一隻手抓住了她的小jiojio。


    太子給她使眼色,低聲說:“把我也帶走。”


    袁圓縮縮脖子,蹬了蹬小腿腿掙開他的手。


    爸爸都說啦,大難臨頭各自飛,太子阿兄還是自己吃一吃聽課的苦吧!!!


    兩個人都走掉會被發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唐,沙雕幼崽她又坑人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圓小圓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圓小圓呀並收藏穿越大唐,沙雕幼崽她又坑人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