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未雨綢繆
穿越大唐,沙雕幼崽她又坑人了 作者:圓小圓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太極宮,甘露殿。
李世民才下朝,便接到太子那邊的急報。
他微微蹙眉,按照車隊的行程,不該是這個時候傳來奏報。
必然是出了急事,才會這樣星夜兼程、快馬加鞭送消息回來。
侍拆開太子的信件,裏麵細細說了驛站裏發生的事。
李世民麵色微沉,朝廷現在想盡一切辦法增加全國人口戶數,千方百計讓百姓活下來。
可有些人卻要為了逃避責任,眼睜睜看著百姓去死。
他捏著信件陷入沉思。
“永壽縣,隸屬豳州……”
稍晚些,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征都奉詔入兩儀殿議事。
李世民也沒有廢話,將太子的信交給他們傳閱。
房玄齡:“如今他們還等在永壽縣,封鎖了消息。朝廷需盡快派人前去處理。”
長孫無忌:“太子等人隨行禁軍可以控製住縣府,但很難防住州府。萬一此事乃是州府主導,恐他們狗急跳牆。”
魏征:“杜尚書還得從兵部著手查一查,全國驛站歸兵部掌管,也不一定是地方官員所為。”
杜如晦麵色凝重。
李世民強壓著怒火:“這說明了什麽?朕登基近一年,朕所了解的國情,所了解的民生,竟是地方官員想讓朕了解的。”
“這整日裏從地方發上來的奏疏,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朕這皇帝,難道隻是表麵皇帝?”
他攥住禦案上的鎮紙,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殿內的輿圖前。
剛要抬手砸上去,張阿難又傳來急報。
“陛下——吳國公發來急報!!!”
李世民把鎮紙扔到地上,意興闌珊地擺擺手:“拿給中書令,給大家念念吧。”
房玄齡接過信,一點不耽擱,直接拆開。
但看到信上內容,房玄齡麵色倏地變得有些古怪。
魏征皺眉提醒他:“房相公,快念吧,此事十萬火急,須盡快定下策略。”
房玄齡看了李世民一眼,清了清嗓子。
“陛下:
臣夜半醒來,思及過往,心痛難當。
臣無比擔心陛下的身體,望陛下勤練武藝,保重自身。
當然,臣的義兄也非常擔心陛下。
古往今來,多少明君英年早逝,臣不希望陛下也變成其中之一,請陛下萬萬要保持警惕,莫叫賊人鑽了空子。
當然,臣的義兄也希望陛下能保持警惕。
至於糧草一事,陛下莫要憂心,臣與幾位結義兄弟在關內囤了不少糧,臣已經去信給秦兄說明情況,秦兄必定第一時間安排糧食調度,幾日內便可解關內危急。
當然,臣的義兄也是同意的,我等當初籌建糧倉,便是希望在朝廷顧之不及的時候,可以施以援手,並不求回報。
但若是陛下想要回報,臣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便用陛下的康健來回報臣幾人吧!
茲際炎暑,希自珍衛。
尉遲敬德書,丁亥五月初九。”
話音落下,殿內一片沉默。
李世民感動了片刻,又眉心打結:“朕與吳國公有何過往,能讓他思及便心痛難當?”
長孫無忌:“……莫不是當初討伐薛舉,陛下重病?”
那可真的是一場重病,以至於唐軍不勝而回。等李世民病好時,已經過了數月,薛舉又突然死了,他們便一舉攻下其子薛仁杲。
房玄齡:“可那會兒敬德並未歸唐,還在劉武周麾下當偏將呢。”
眾人又陷入沉思。
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敬德數次提及讓朕保重身體,難道朕……朕的身體出了問題,爾等夥同太醫令瞞著朕?”
如今給李世民診脈的人,表麵上是太醫令,其實早就換成了袁大郎。
而尉遲敬德與袁家交好,保不齊知道些什麽內幕。
李世民麵色有些不好。
見幾位重臣麵色迷茫,幾乎已經開始相互猜忌。
李世民身後的張阿難出言提醒:“陛下,吳國公不是有那等心眼的人。”
“且袁家與陛下關係更近。”
李世民想起對他很是親近的小娃子,點了點頭。
魏征也讚同:“吳國公率直衝動,憋不住話,真有事他瞞不住。”
杜如晦:“應是有些懷念當年一起打仗的日子了。吳國公令人五百裏加急送來這封信,想必寫信之時,心中都是對陛下的忠心與關切,陛下莫要辜負他的一片真心。”
李世民微微一歎,有些動容。
他回到禦案後坐好,想了想,問幾人:“你們說,朕與吳國公,那小兒更親近誰?”
下麵幾人麵麵相覷,長孫無忌捋捋胡須,麵不改色地說:“自然是親近陛下了。吳國公都已年過不惑,與那稚童能有什麽話說,無非是飯搭子罷了。”
其他幾人沒有反駁。
李世民若有其事地點點頭,開始說正事。
“魏征,朕令你一個月之內,沿各個驛道巡查重要州縣,朕要知道各地吏治和民生的真實情況。如有瞞報實情者,嚴重可先斬後奏。”
“杜如晦,嚴查、整頓全國驛站,該合並的合並,該增設便增設。同時,協同工部一起修建長安到北部都護府的驛道,按實情增設驛站。”
“長孫無忌,你先去同秦叔寶商議調度糧食安排,然後快馬加鞭趕去永壽縣,全權處理此間事宜。”
“先不要打草驚蛇,從永壽縣令著手展開調查。等太子等人按原計劃去了涇州,再大刀闊斧整治。便以關內為例,讓天下人知道朝廷對民生的重視。”
“中書令便在長安,隨朕一道處理並省全國官員事宜。”
眾人行禮:“臣遵旨。”
此時的秦叔寶也收到了尉遲敬德的信,他想了想,連忙把程咬金叫過來商議。
二人麵上雖說都很鎮定,但其實心中很是不平靜。
一開始囤糧真的隻是為了逗孩子開心,因為他們知道朝廷的糧倉其實有糧。
前朝富庶,楊廣又不是個愛民的皇帝,百姓都要餓死了,朝廷糧倉裏的糧寧可放著發黴都不開倉救濟百姓。
隋朝滅亡後,那些糧倉都歸了李唐。
但隨著他們開始在各地囤糧,才發現,各地的百姓其實都是勒著褲腰帶過日子。
而朝廷糧倉那點糧,必須用在刀刃上。
若是挪了河東的糧救關內,到時河東若是出了問題,就沒法自救了。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今年河東確實許久不曾降雨了。
誰也不知道,下一次,輪到哪裏發生天災。
他們囤糧因是與朝廷合作,中間牽扯不少官員,許多人背地裏笑他們整日與小兒為伍,說他們多此一舉。
如今,多此一舉可不就變成了未雨綢繆了麽。
李世民才下朝,便接到太子那邊的急報。
他微微蹙眉,按照車隊的行程,不該是這個時候傳來奏報。
必然是出了急事,才會這樣星夜兼程、快馬加鞭送消息回來。
侍拆開太子的信件,裏麵細細說了驛站裏發生的事。
李世民麵色微沉,朝廷現在想盡一切辦法增加全國人口戶數,千方百計讓百姓活下來。
可有些人卻要為了逃避責任,眼睜睜看著百姓去死。
他捏著信件陷入沉思。
“永壽縣,隸屬豳州……”
稍晚些,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征都奉詔入兩儀殿議事。
李世民也沒有廢話,將太子的信交給他們傳閱。
房玄齡:“如今他們還等在永壽縣,封鎖了消息。朝廷需盡快派人前去處理。”
長孫無忌:“太子等人隨行禁軍可以控製住縣府,但很難防住州府。萬一此事乃是州府主導,恐他們狗急跳牆。”
魏征:“杜尚書還得從兵部著手查一查,全國驛站歸兵部掌管,也不一定是地方官員所為。”
杜如晦麵色凝重。
李世民強壓著怒火:“這說明了什麽?朕登基近一年,朕所了解的國情,所了解的民生,竟是地方官員想讓朕了解的。”
“這整日裏從地方發上來的奏疏,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朕這皇帝,難道隻是表麵皇帝?”
他攥住禦案上的鎮紙,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殿內的輿圖前。
剛要抬手砸上去,張阿難又傳來急報。
“陛下——吳國公發來急報!!!”
李世民把鎮紙扔到地上,意興闌珊地擺擺手:“拿給中書令,給大家念念吧。”
房玄齡接過信,一點不耽擱,直接拆開。
但看到信上內容,房玄齡麵色倏地變得有些古怪。
魏征皺眉提醒他:“房相公,快念吧,此事十萬火急,須盡快定下策略。”
房玄齡看了李世民一眼,清了清嗓子。
“陛下:
臣夜半醒來,思及過往,心痛難當。
臣無比擔心陛下的身體,望陛下勤練武藝,保重自身。
當然,臣的義兄也非常擔心陛下。
古往今來,多少明君英年早逝,臣不希望陛下也變成其中之一,請陛下萬萬要保持警惕,莫叫賊人鑽了空子。
當然,臣的義兄也希望陛下能保持警惕。
至於糧草一事,陛下莫要憂心,臣與幾位結義兄弟在關內囤了不少糧,臣已經去信給秦兄說明情況,秦兄必定第一時間安排糧食調度,幾日內便可解關內危急。
當然,臣的義兄也是同意的,我等當初籌建糧倉,便是希望在朝廷顧之不及的時候,可以施以援手,並不求回報。
但若是陛下想要回報,臣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便用陛下的康健來回報臣幾人吧!
茲際炎暑,希自珍衛。
尉遲敬德書,丁亥五月初九。”
話音落下,殿內一片沉默。
李世民感動了片刻,又眉心打結:“朕與吳國公有何過往,能讓他思及便心痛難當?”
長孫無忌:“……莫不是當初討伐薛舉,陛下重病?”
那可真的是一場重病,以至於唐軍不勝而回。等李世民病好時,已經過了數月,薛舉又突然死了,他們便一舉攻下其子薛仁杲。
房玄齡:“可那會兒敬德並未歸唐,還在劉武周麾下當偏將呢。”
眾人又陷入沉思。
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敬德數次提及讓朕保重身體,難道朕……朕的身體出了問題,爾等夥同太醫令瞞著朕?”
如今給李世民診脈的人,表麵上是太醫令,其實早就換成了袁大郎。
而尉遲敬德與袁家交好,保不齊知道些什麽內幕。
李世民麵色有些不好。
見幾位重臣麵色迷茫,幾乎已經開始相互猜忌。
李世民身後的張阿難出言提醒:“陛下,吳國公不是有那等心眼的人。”
“且袁家與陛下關係更近。”
李世民想起對他很是親近的小娃子,點了點頭。
魏征也讚同:“吳國公率直衝動,憋不住話,真有事他瞞不住。”
杜如晦:“應是有些懷念當年一起打仗的日子了。吳國公令人五百裏加急送來這封信,想必寫信之時,心中都是對陛下的忠心與關切,陛下莫要辜負他的一片真心。”
李世民微微一歎,有些動容。
他回到禦案後坐好,想了想,問幾人:“你們說,朕與吳國公,那小兒更親近誰?”
下麵幾人麵麵相覷,長孫無忌捋捋胡須,麵不改色地說:“自然是親近陛下了。吳國公都已年過不惑,與那稚童能有什麽話說,無非是飯搭子罷了。”
其他幾人沒有反駁。
李世民若有其事地點點頭,開始說正事。
“魏征,朕令你一個月之內,沿各個驛道巡查重要州縣,朕要知道各地吏治和民生的真實情況。如有瞞報實情者,嚴重可先斬後奏。”
“杜如晦,嚴查、整頓全國驛站,該合並的合並,該增設便增設。同時,協同工部一起修建長安到北部都護府的驛道,按實情增設驛站。”
“長孫無忌,你先去同秦叔寶商議調度糧食安排,然後快馬加鞭趕去永壽縣,全權處理此間事宜。”
“先不要打草驚蛇,從永壽縣令著手展開調查。等太子等人按原計劃去了涇州,再大刀闊斧整治。便以關內為例,讓天下人知道朝廷對民生的重視。”
“中書令便在長安,隨朕一道處理並省全國官員事宜。”
眾人行禮:“臣遵旨。”
此時的秦叔寶也收到了尉遲敬德的信,他想了想,連忙把程咬金叫過來商議。
二人麵上雖說都很鎮定,但其實心中很是不平靜。
一開始囤糧真的隻是為了逗孩子開心,因為他們知道朝廷的糧倉其實有糧。
前朝富庶,楊廣又不是個愛民的皇帝,百姓都要餓死了,朝廷糧倉裏的糧寧可放著發黴都不開倉救濟百姓。
隋朝滅亡後,那些糧倉都歸了李唐。
但隨著他們開始在各地囤糧,才發現,各地的百姓其實都是勒著褲腰帶過日子。
而朝廷糧倉那點糧,必須用在刀刃上。
若是挪了河東的糧救關內,到時河東若是出了問題,就沒法自救了。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今年河東確實許久不曾降雨了。
誰也不知道,下一次,輪到哪裏發生天災。
他們囤糧因是與朝廷合作,中間牽扯不少官員,許多人背地裏笑他們整日與小兒為伍,說他們多此一舉。
如今,多此一舉可不就變成了未雨綢繆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