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假如秦王政遇到李世民(三)
穿越大唐,沙雕幼崽她又坑人了 作者:圓小圓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把弓遞會給侍人,對李牧說:“寡人既是默許將軍殺國相,再將邯鄲托付給將軍,定然是相信大將軍的。”
“大將軍自然也可相信寡人。”
“寡人年紀小,大將軍可以考我兵法,考我排兵布陣。”
“但是結果必須是讓我盡快點兵出征。”
“秦國蠢蠢欲動,留給趙國的時間不多了。”
“寡人已經寫好詔書,封大將軍為武安君,節製趙國全境兵馬。”
李牧深吸一口氣,緩了好一會兒,再次鄭重地行了一個大禮。
“臣李牧,定不負大王所托。”
好大王與好大臣對視一眼,又回殿內商議軍事了。
第二天,李牧去軍營幫李世民點精兵,李世民在趙王宮召來幾個文臣開小會。
這種連年打仗,急需改善民生,蓄積民力的局麵,李世民上輩子都玩了一輪了。
畢竟隋末戰亂,天下之人死了十之七八,那種局麵都被他盤活了。
現在這種情形,處理起來更是目標明確,思路清晰。
他在趙國現有國策的基礎上,製定了幾條恢複民生的新政,並改進了舊政。
又拿出自己以《唐律》為參照修改的《趙國律》。
“商鞅變法時,所有人都在反對。”
“可你們看看,秦國從偏居一隅到如今有了滅六國的實力,商鞅的變法居功甚偉,可以說扭轉了秦的命運。”
“所以對趙國來說,變革,迫在眉睫。”
“這些政令是針對我趙國的國情所定,爾等若是好好執行便罷了,但凡有人敷衍寡人,我必誅之。”
李牧的心腹站在李世民身後,握住了劍柄。
大臣們經曆了郭開集團被頃刻粉碎,倡後勢力被拘禁,還有誰敢不把大王的話放在心上?
短短一夜,大王直接下令,甚至不曾訊問,該殺的殺,該囚禁的囚禁,毫不含糊。
這說明了什麽?
說明這個少年新王對每個大臣背後的勢力,都了如指掌。
所有人自以為隱秘的交易、勾結、算計,都在這個少年的眼皮子底下!
大臣們紛紛開始表忠心。
李世民很滿意:“張貼榜文,將新政廣而告之。”
“當年商鞅的變法如何雷厲風行,不留情麵,層層執行,你們便效仿之。”
“咱們就要用別人成功的例子,來使自己國力強盛。”
“寡人會同秦孝公支持商鞅一般,鼎力支持各位。”
6
李世民讓郭開的心腹戴罪立功,羅列他的罪名,昭告全國。
沒想到三頁紙的榜文都沒能寫完郭開的大罪。
他便借此機會,肅清了朝廷。
同李牧定好以軍事力量監督文治,安排好分工,李世民就火速去軍營了。
他在軍營待了一個月,同他的五千精兵培養默契,熟悉他的指令以及帶兵打仗的風格。
他與將士們同吃同住,一起操練,沒日沒夜布陣演習。
這期間,還讓匠人將騎兵的兵器改成了橫刀,配合長矛作戰。
同時打造了李世民熟悉的唐時期馬鞍,能使騎兵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裝備出來以後,李牧對於這個少年大王是徹底信服了。
一個月後,在五千精騎全部配備了新裝備,並對李世民的指令已經無比熟悉時,大軍出征了。
一支軍隊最重要的軍魂,就是對主帥的信念感。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對戰演習,將士們對李世民的指令沒有絲毫的猶疑。
這個時候出征,將他們在外人眼裏的原本不高的勝算,又拔高了幾分。
雖然沒了上輩子的那些打仗搭子,但李世民也培養了幾個有能力的心腹小將。
總之是沒在怕的。
7
李世民離開以後,李牧也沒有閑著。
他借鑒了李世民的法子,繼續以千人為單位,繼續練兵。
這期間,倡後的勢力試圖反撲,發動了兩回政變,都被李牧強勢鎮壓。
而李世民那邊,魏國處於“天下之樞”,具有優越的戰略形勢,但因為戰爭頻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實力。
多年來,他們在強秦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不斷割地求和,魏國大河以北領土被吞食殆盡。
雖說還有兵力二十萬眾,但其實是一盤散沙。
李世民對於魏國的地形可是太清楚了。
上輩子他在這裏大破王世充,僅以五百精騎幹翻了王世充一萬大軍,使他龜縮在洛陽城內不敢出。
想到這裏……
嗬。
五千人帶多了。
三個月後,李牧在接到大王破了魏都,令他派兵南下接管魏國的王令時,整個人都不好了。
這比他們事前商量好的時間,還要提前了一個月。
他馬上令早已準備好的五萬大軍,護送趙國大臣南下。
這消息,很快便傳遍六國。
經過長平之戰後元氣大傷的趙國,竟南下滅了魏國!
此時的鹹陽,秦王政也正在同大臣們商議此事。
王翦:“那趙王才是個十來歲的毛頭小子,絕不可能以幾千人滅魏。”
“若說是李牧,倒尚且有幾分可信。”
秦軍沒有趁趙國國喪大舉進犯,便是沒想到新上任的趙王遷,竟然第一時間把李牧給召回來了。
李牧鎮守北疆,令匈奴不敢南犯,當真是一員猛將。
任何人若是輕視李牧,都不會有好結果。
李斯:“趙國讓李牧掌全境兵馬,並讓他駐守邯鄲,那趙王遷身後,一定有高人指點。”
上首的青年沒有說話,他一身威儀仿佛與生俱來,透著讓人想要臣服的霸氣。
嬴政沉思片刻,看向桓齮:“依上將軍看,該如何排兵布陣?”
打趙國,麵對強將李牧。
攻魏國,麵對的是尚且沒有摸清底細的趙王遷。
桓齮:“臣率二十萬大軍,分西南兩路攻趙,陷趙軍於腹背受敵的困境,再一舉攻破邯鄲。”
“王將軍率軍十萬,去會會那趙王小兒,順勢奪取魏國。”
嬴政輕輕一笑:“趙王小兒?”
“寡人便親自去會會那小兒,看看到底是何人在他背後出謀劃策,竟能以少克多,一舉攻入魏都。”
8
桓齮大軍壓境,他突然發現,鎮守趙國西境的兵馬換了。
全部換成了李牧在北邊雁門郡的兵馬。
這些人馬長時間在草原與匈奴作戰,有勇武,有毅力,也有耐心。
上將軍大驚,趙國撤了北邊的兵馬,難道就不怕匈奴南下嗎???
桓齮每次入侵,烽火傳來警報,趙軍立即收攏人馬退入城內全力固守,並不出戰。
時間一長,趙軍沒什麽損失,秦軍卻也沒什麽進展。
桓齮簡直煩得要死,每天詛咒李牧吃飯必噎到,睡覺必落枕,最後死在他的刀下!
“大將軍自然也可相信寡人。”
“寡人年紀小,大將軍可以考我兵法,考我排兵布陣。”
“但是結果必須是讓我盡快點兵出征。”
“秦國蠢蠢欲動,留給趙國的時間不多了。”
“寡人已經寫好詔書,封大將軍為武安君,節製趙國全境兵馬。”
李牧深吸一口氣,緩了好一會兒,再次鄭重地行了一個大禮。
“臣李牧,定不負大王所托。”
好大王與好大臣對視一眼,又回殿內商議軍事了。
第二天,李牧去軍營幫李世民點精兵,李世民在趙王宮召來幾個文臣開小會。
這種連年打仗,急需改善民生,蓄積民力的局麵,李世民上輩子都玩了一輪了。
畢竟隋末戰亂,天下之人死了十之七八,那種局麵都被他盤活了。
現在這種情形,處理起來更是目標明確,思路清晰。
他在趙國現有國策的基礎上,製定了幾條恢複民生的新政,並改進了舊政。
又拿出自己以《唐律》為參照修改的《趙國律》。
“商鞅變法時,所有人都在反對。”
“可你們看看,秦國從偏居一隅到如今有了滅六國的實力,商鞅的變法居功甚偉,可以說扭轉了秦的命運。”
“所以對趙國來說,變革,迫在眉睫。”
“這些政令是針對我趙國的國情所定,爾等若是好好執行便罷了,但凡有人敷衍寡人,我必誅之。”
李牧的心腹站在李世民身後,握住了劍柄。
大臣們經曆了郭開集團被頃刻粉碎,倡後勢力被拘禁,還有誰敢不把大王的話放在心上?
短短一夜,大王直接下令,甚至不曾訊問,該殺的殺,該囚禁的囚禁,毫不含糊。
這說明了什麽?
說明這個少年新王對每個大臣背後的勢力,都了如指掌。
所有人自以為隱秘的交易、勾結、算計,都在這個少年的眼皮子底下!
大臣們紛紛開始表忠心。
李世民很滿意:“張貼榜文,將新政廣而告之。”
“當年商鞅的變法如何雷厲風行,不留情麵,層層執行,你們便效仿之。”
“咱們就要用別人成功的例子,來使自己國力強盛。”
“寡人會同秦孝公支持商鞅一般,鼎力支持各位。”
6
李世民讓郭開的心腹戴罪立功,羅列他的罪名,昭告全國。
沒想到三頁紙的榜文都沒能寫完郭開的大罪。
他便借此機會,肅清了朝廷。
同李牧定好以軍事力量監督文治,安排好分工,李世民就火速去軍營了。
他在軍營待了一個月,同他的五千精兵培養默契,熟悉他的指令以及帶兵打仗的風格。
他與將士們同吃同住,一起操練,沒日沒夜布陣演習。
這期間,還讓匠人將騎兵的兵器改成了橫刀,配合長矛作戰。
同時打造了李世民熟悉的唐時期馬鞍,能使騎兵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裝備出來以後,李牧對於這個少年大王是徹底信服了。
一個月後,在五千精騎全部配備了新裝備,並對李世民的指令已經無比熟悉時,大軍出征了。
一支軍隊最重要的軍魂,就是對主帥的信念感。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對戰演習,將士們對李世民的指令沒有絲毫的猶疑。
這個時候出征,將他們在外人眼裏的原本不高的勝算,又拔高了幾分。
雖然沒了上輩子的那些打仗搭子,但李世民也培養了幾個有能力的心腹小將。
總之是沒在怕的。
7
李世民離開以後,李牧也沒有閑著。
他借鑒了李世民的法子,繼續以千人為單位,繼續練兵。
這期間,倡後的勢力試圖反撲,發動了兩回政變,都被李牧強勢鎮壓。
而李世民那邊,魏國處於“天下之樞”,具有優越的戰略形勢,但因為戰爭頻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實力。
多年來,他們在強秦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不斷割地求和,魏國大河以北領土被吞食殆盡。
雖說還有兵力二十萬眾,但其實是一盤散沙。
李世民對於魏國的地形可是太清楚了。
上輩子他在這裏大破王世充,僅以五百精騎幹翻了王世充一萬大軍,使他龜縮在洛陽城內不敢出。
想到這裏……
嗬。
五千人帶多了。
三個月後,李牧在接到大王破了魏都,令他派兵南下接管魏國的王令時,整個人都不好了。
這比他們事前商量好的時間,還要提前了一個月。
他馬上令早已準備好的五萬大軍,護送趙國大臣南下。
這消息,很快便傳遍六國。
經過長平之戰後元氣大傷的趙國,竟南下滅了魏國!
此時的鹹陽,秦王政也正在同大臣們商議此事。
王翦:“那趙王才是個十來歲的毛頭小子,絕不可能以幾千人滅魏。”
“若說是李牧,倒尚且有幾分可信。”
秦軍沒有趁趙國國喪大舉進犯,便是沒想到新上任的趙王遷,竟然第一時間把李牧給召回來了。
李牧鎮守北疆,令匈奴不敢南犯,當真是一員猛將。
任何人若是輕視李牧,都不會有好結果。
李斯:“趙國讓李牧掌全境兵馬,並讓他駐守邯鄲,那趙王遷身後,一定有高人指點。”
上首的青年沒有說話,他一身威儀仿佛與生俱來,透著讓人想要臣服的霸氣。
嬴政沉思片刻,看向桓齮:“依上將軍看,該如何排兵布陣?”
打趙國,麵對強將李牧。
攻魏國,麵對的是尚且沒有摸清底細的趙王遷。
桓齮:“臣率二十萬大軍,分西南兩路攻趙,陷趙軍於腹背受敵的困境,再一舉攻破邯鄲。”
“王將軍率軍十萬,去會會那趙王小兒,順勢奪取魏國。”
嬴政輕輕一笑:“趙王小兒?”
“寡人便親自去會會那小兒,看看到底是何人在他背後出謀劃策,竟能以少克多,一舉攻入魏都。”
8
桓齮大軍壓境,他突然發現,鎮守趙國西境的兵馬換了。
全部換成了李牧在北邊雁門郡的兵馬。
這些人馬長時間在草原與匈奴作戰,有勇武,有毅力,也有耐心。
上將軍大驚,趙國撤了北邊的兵馬,難道就不怕匈奴南下嗎???
桓齮每次入侵,烽火傳來警報,趙軍立即收攏人馬退入城內全力固守,並不出戰。
時間一長,趙軍沒什麽損失,秦軍卻也沒什麽進展。
桓齮簡直煩得要死,每天詛咒李牧吃飯必噎到,睡覺必落枕,最後死在他的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