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小半年連升三級


    《師說》!


    看著名字,令狐德棻就覺得眼前一亮,隻看這文章名就知道主題圍繞教育來寫。


    令狐德棻最欣賞陳青兕的地方就是他對教育的重視,不管是青溪縣的縣學,還是《三字經》,以及對國子監的整改,無不圍繞教育,也是如此,他才放心放權。


    令狐德棻帶著鑒賞的態度看來,手中之文。


    可看到第一段,令狐德棻原本老邁渾濁半張的眼睛瞪得老大,嘴唇微抖,連帶稀疏的胡子都在顫抖。


    陳青兕能夠理解令狐德棻此刻的心情。


    華夏文化的傳承千年,先秦散文功居第一。


    不過古來散文有一特點,主要是以史書、經典、典籍等形式出現,如《左傳》、《國語》、《戰國策》、《論語》等,以敘事為主,注重曆史事件的真實客觀。


    隨著發展,到了漢代,散文有了獨立性,如《漢文帝集》、《世說新語》等,開始注重文學藝術性,以文字的力量反映社會風貌與生活。


    這種記體文題材範圍比較狹窄,主要側重於記事,記錄曆史上的事件,以警示後人,甚至可以將之視為史書看待。


    “替朕擬一道旨意,《師說》朕很喜歡,達者為師,說的很好。連孔聖人都能不恥下問,何況我輩俗人?此文可表於天下,讓天下讀書人都知道,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當然李治身為皇帝,他可以壓下陳青兕推動的勢,但這並非李治的意願。


    許敬宗如實道:“更勝昔年洛陽紙貴,也就是陛下賢德,百姓安樂,長安才沒有出現商販哄抬物價的情況。”


    他繼位之初,便知自己有兩個難纏的對手: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關西勳貴,以關東五姓為首的士族大家。


    隻是陳青兕發展的速度竟超乎他的預料,先是科舉的變革,現在又是《師說》奠定自己大儒的地位。


    相對詩詞而言,散文的地位顯然更高。


    《師說》一文,在反響最熱烈的時候,傳到了宮中。


    作為一代英主,李治想要如自己的父皇一樣,成為一大偉大的君王。


    這種說理文最是難寫,需要有雄渾的筆力,不但能夠令人信服,還得言簡意賅,深入淺出,且讓人有讀下去的欲望。


    而陳青兕也沒有選擇低調行事,主動號召天下學子求學,不問士庶。


    陳青兕這位庶族出身的才子,在士林中的聲望越高,對於他的計劃越有利。


    原本沉寂下來的陳青兕,再次衝向了風口浪尖之上。


    如果說《三字經》是蒙學中的王炸,那麽《師說》就是整個士林的王炸。


    陳青兕忙道:“不敢!”


    “那反響如何?”


    “另外……”


    韓愈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譽為“文章巨公”、“百代文宗”,就個人古文水平和古文成就來說,縱觀整個曆史,也無出其右者。


    李治也讀懂了《師說》,知此文絕妙,但卻不如許敬宗這樣的名士理解的透徹。


    這一次更高,力度更大。


    陳青兕之所以選擇《師說》,也是一次回擊。


    這《師說》一出,許敬宗也驚愕半天,慶幸自己並沒有輕視陳青兕這位少年郎。


    麵對機遇,哪有退縮的道理。


    現今長孫無忌已經是甕中之鱉,生死就在他的點頭之中。


    《師說》卻是完全不同的散文風格以說理為主。


    很多時候並不是人決定事情,而是到了一定地步,勢會推著人走,由不得不做變化。


    李治頷首道:“好,真好。”


    “宣!”


    尤其是《師說》這樣的有文學價值,更兼具思想價值的說理文。


    李治目視許敬宗矯健的身影,有些欣羨,一個六十五高壽的人都能如此健朗,自己春秋鼎盛,卻受不得太極宮的濕熱。


    李治語氣中透著一絲喜悅。


    鑒賞?


    也不知看了幾遍,令狐德棻方才歎道:“陳先生這《師說》一出,誰敢說你不配為人師表?”


    就算誇陳青兕,他也不忘拍個馬屁。


    陳青兕並不說話,隻是在一旁看著。


    李治最初的打算等一等,等到明年,看看科舉的情況,再做決定。


    接下來李治準備將重心放在關東士族身上。


    “坐!”


    許敬宗道:“妙不可言,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陳監正此文論述師道,無論貴賤長幼都可為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此文甚至可比荀子之《勸學》。”


    對於國子監的改革得到了李治的支持,亦得到了令狐德棻的支持,但也有不少老頑固予以反對,指責他年紀輕輕卻好為人師。


    陳青兕是如此,劉仁軌的危機,讓他不得不主動出擊。


    現在的李治也是如此,便被這個勢推著跟著動。


    不然你說了一大通,別人聽不明白,又或者枯燥乏味,卻是白搭。


    許敬宗多次替李治擬旨,行文也深得李治之心,毫不猶豫應諾下來。


    沒有說話,令狐德棻正襟危坐,甚至整理了衣冠,雙手捧著文章,再次拜讀。


    李治逐字逐句的讀著手中的《師說》,眼中閃著異彩。


    <divss="contentadv">“陛下,許相公求見。”


    令狐德棻卻是正容道:“此雄文一出,天下讀書人誰敢不稱先生?”


    一篇《師說》,直接讓令狐德棻改了稱呼。


    李治指著一旁的席子,待許敬宗坐下以後,方才說道:“許愛卿乃父皇昔年十八學士之一,又是文儒領袖,這篇《師說》,你覺得如何?”


    有令狐德棻這位當世最著名的大儒推薦,《師說》一文,在京畿上空炸響了一記驚雷。


    令狐德棻這位老學究自覺羞愧,如此雄文自己竟用鑒賞的態度閱讀,羞煞我也……


    《師說》是韓愈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李治想了想,說道:“另加國子監監正、吏部員外郎、弘文館直學士陳青兕為承議郎。”


    承議郎並沒有實權,屬於文散官,但品級卻比國子監監正高上一階,也算是晉升。


    不過小半年,陳青兕先從下縣縣令,升為國子監監正、弘文館直學士,又升為吏部員外郎負責科舉,現在再次加封承議郎,成功實現三級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砥礪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言不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言不信並收藏初唐:砥礪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