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因果之力
靈異:從駕駛靈車開始崛起 作者:五花大腰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司仁頓了頓,繼續開口說道。
“我不信奉道教,對佛教也不了解。
所以最初因果這一說法在我心中的印象非常模糊。
可隨著我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我真真切切能感受到因果的存在。
如果你隻作為一個旁觀者,不去幹涉周圍任何的事物,那因果就不會因你而展開。
可如果一旦你插手,哪怕你隻說了一個字,因果循環便開始了。”
玄丘蹙著眉,表情難得的嚴肅。
“司仁,道家不講因果,講的是負承。
這點想必張琪師妹也有所了解。
雖然名字不一樣,但大致意思沒差多少。
太上感應篇全文1200多字,講述了天人感應和道教的負承思想。
普通人看到這篇內容隻會認為是勸大眾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
但在我們修道者眼中,這篇內容就是我們的修行之路。它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麽,不應該做什麽。
隻有這樣,才能得道成仙。
災禍和幸福不是命中注定的,都可以人為進行幹預。
善惡如影隨形,由你自己來決定為善還是為惡。
道教和佛教唯一的不同,恐怕也隻有來世了。
佛教認為有轉世一說,但道教卻認為,人是由氣組成的,一個人的氣散了,就證明這個人死了,不存在了。
氣會通過天地的生命通道與其他氣體再次結合,形成一個全新的氣體,即是一個全新的生命。
也就是說,即便這新生命中有你消散的氣體存在,那他也不是你了。所以,來世靠不住,隻能妄求長生,然後得道成仙。”
張琪在一旁點了點頭。
“我爹也跟我說過類似的話。
所以道家的修行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練氣。人是由氣組成,氣息越強,代表生命力越頑強,活的時間越久。
一種就是練感應,與天地進行溝通。
兩種修行方式各有所長,練到極致都能羽化成仙。
在古時候,與天地溝通是主流修煉方式。觀星、占卜吉凶,煉丹都在其列。修行進步雖快,但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從張三豐之後,道家便注重了自身的修養。有一副好身體,才能拿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參悟。
但因果一詞...我爹曾說過,因果並不是佛教專屬用詞。隻不過在唐朝時期佛教興起,這一詞匯便被當成了佛教的專屬。
道家愛惜羽毛,不原因為這點事搞的不愉快,以免惹來皇室的不快,引來殺身之禍。
但是我有一個問題至今不太明白。
就算我們能夠洞悉因果,那又如何呢?我們知道了它的存在,又能怎麽樣呢?
就好比我們與地府之間的關係。
地府攻擊人界,因果關係已經建立。可然後呢?無非就是他們把我們消滅,或者我們把他們消滅。
我們已經洞悉了因果,可對我們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啊。
既然這樣,那因果有什麽用?”
司仁的眼神中先是迷惑,似乎他被張琪的這番話問住了。可僅過了片刻,眼神就變得無比清澈。
“因果也是一種修行方式,或者說是一種神通。
掌握因果,就相當於掌控了全世界。
我把因果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可以利用因果知曉過去和未來。
第二階段,可以利用因果關係讓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爆發衝突,達到殺人於無形之中。
最後一個階段,可以熟練運用因果能力。第一階段可以知曉過去和未來,那是不是意味著可以通過因果關係把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因果全部斬斷?
這樣一來,就相當於這個人從來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消失的無影無蹤。”
玄丘似乎有些明白了,連忙追問道。
“司仁,你的意思是說。利用因果關係可以追溯本源,然後回到過去斬斷一切和目標人物有關聯的事情,從根本上解決這個人?”
司仁點了點頭,神情有些許的火熱。
“沒錯!比如目標人物還在娘胎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是最弱的時候,殺了他不費吹灰之力。
隻要過去的他死了,那麽現在和未來基本上就不會出現這麽個人了。”
“這也太瘋狂了...
這種力量是人可以擁有的嗎?”
眾人心底很清楚,隻要掌握了這個能力,就算麵對神明也不需要畏懼。
因果是可以弑神的。
這也為什麽很多人成神後要斬三屍,斬掉過去,現在和未來。就是擔心有人利用這因果能力回到過去把自己殺了!
司仁雖然剛剛觸摸到因果的一角,但也算接觸到法門了。隻要按部就班的鑽研,遲早會將因果之力融匯貫通。
到時候,隻要重返與姚雨相識的那段日子,不讓自己沾染上陰陽種,就不會留下司無悔這個孽了。
也許,未來就不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
現在他剛接觸因果,就連第一階段都沒有達到。
第三階段更是遙遙無期。
“哎~”
司仁想到這,宛如一盆涼水從頭頂澆下,來了一個透心涼。
前方引路的僧人停下腳步,轉身單手豎掌,開口說道。
“這位朋友,朱古那裏或許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你們的到來,也許正是定數使然。我們的相遇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司仁與玄丘等人的對話一字不落的傳入僧人的耳中,本來這幾個僧人都做好戰鬥的準備了。
但隨著聽到的東西越多,眾僧人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哪裏是漢家的難民,這分明就是活佛轉世啊。
為首的僧人雖然麵上保持著鎮定,但心中早就樂開了花。
轉世活佛已經好幾百年不曾出現了。沒想到如今竟然以這種方式相見。
“這位朋友,你與我佛有緣,而且頗具慧根,有沒有出家的打算?”
司仁連忙擺手。
“算了,我不是這塊料。心中放不下世俗的欲望,我這種人成不了佛。”
僧人沒有放棄的意思,開口繼續勸道。
“不要緊,我們藏傳佛教規矩雖然很嚴格,但對轉...額...
但對於漢人有很大的包容性。”
“我不信奉道教,對佛教也不了解。
所以最初因果這一說法在我心中的印象非常模糊。
可隨著我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我真真切切能感受到因果的存在。
如果你隻作為一個旁觀者,不去幹涉周圍任何的事物,那因果就不會因你而展開。
可如果一旦你插手,哪怕你隻說了一個字,因果循環便開始了。”
玄丘蹙著眉,表情難得的嚴肅。
“司仁,道家不講因果,講的是負承。
這點想必張琪師妹也有所了解。
雖然名字不一樣,但大致意思沒差多少。
太上感應篇全文1200多字,講述了天人感應和道教的負承思想。
普通人看到這篇內容隻會認為是勸大眾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
但在我們修道者眼中,這篇內容就是我們的修行之路。它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麽,不應該做什麽。
隻有這樣,才能得道成仙。
災禍和幸福不是命中注定的,都可以人為進行幹預。
善惡如影隨形,由你自己來決定為善還是為惡。
道教和佛教唯一的不同,恐怕也隻有來世了。
佛教認為有轉世一說,但道教卻認為,人是由氣組成的,一個人的氣散了,就證明這個人死了,不存在了。
氣會通過天地的生命通道與其他氣體再次結合,形成一個全新的氣體,即是一個全新的生命。
也就是說,即便這新生命中有你消散的氣體存在,那他也不是你了。所以,來世靠不住,隻能妄求長生,然後得道成仙。”
張琪在一旁點了點頭。
“我爹也跟我說過類似的話。
所以道家的修行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練氣。人是由氣組成,氣息越強,代表生命力越頑強,活的時間越久。
一種就是練感應,與天地進行溝通。
兩種修行方式各有所長,練到極致都能羽化成仙。
在古時候,與天地溝通是主流修煉方式。觀星、占卜吉凶,煉丹都在其列。修行進步雖快,但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從張三豐之後,道家便注重了自身的修養。有一副好身體,才能拿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參悟。
但因果一詞...我爹曾說過,因果並不是佛教專屬用詞。隻不過在唐朝時期佛教興起,這一詞匯便被當成了佛教的專屬。
道家愛惜羽毛,不原因為這點事搞的不愉快,以免惹來皇室的不快,引來殺身之禍。
但是我有一個問題至今不太明白。
就算我們能夠洞悉因果,那又如何呢?我們知道了它的存在,又能怎麽樣呢?
就好比我們與地府之間的關係。
地府攻擊人界,因果關係已經建立。可然後呢?無非就是他們把我們消滅,或者我們把他們消滅。
我們已經洞悉了因果,可對我們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啊。
既然這樣,那因果有什麽用?”
司仁的眼神中先是迷惑,似乎他被張琪的這番話問住了。可僅過了片刻,眼神就變得無比清澈。
“因果也是一種修行方式,或者說是一種神通。
掌握因果,就相當於掌控了全世界。
我把因果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可以利用因果知曉過去和未來。
第二階段,可以利用因果關係讓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爆發衝突,達到殺人於無形之中。
最後一個階段,可以熟練運用因果能力。第一階段可以知曉過去和未來,那是不是意味著可以通過因果關係把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因果全部斬斷?
這樣一來,就相當於這個人從來沒有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消失的無影無蹤。”
玄丘似乎有些明白了,連忙追問道。
“司仁,你的意思是說。利用因果關係可以追溯本源,然後回到過去斬斷一切和目標人物有關聯的事情,從根本上解決這個人?”
司仁點了點頭,神情有些許的火熱。
“沒錯!比如目標人物還在娘胎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是最弱的時候,殺了他不費吹灰之力。
隻要過去的他死了,那麽現在和未來基本上就不會出現這麽個人了。”
“這也太瘋狂了...
這種力量是人可以擁有的嗎?”
眾人心底很清楚,隻要掌握了這個能力,就算麵對神明也不需要畏懼。
因果是可以弑神的。
這也為什麽很多人成神後要斬三屍,斬掉過去,現在和未來。就是擔心有人利用這因果能力回到過去把自己殺了!
司仁雖然剛剛觸摸到因果的一角,但也算接觸到法門了。隻要按部就班的鑽研,遲早會將因果之力融匯貫通。
到時候,隻要重返與姚雨相識的那段日子,不讓自己沾染上陰陽種,就不會留下司無悔這個孽了。
也許,未來就不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
現在他剛接觸因果,就連第一階段都沒有達到。
第三階段更是遙遙無期。
“哎~”
司仁想到這,宛如一盆涼水從頭頂澆下,來了一個透心涼。
前方引路的僧人停下腳步,轉身單手豎掌,開口說道。
“這位朋友,朱古那裏或許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你們的到來,也許正是定數使然。我們的相遇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司仁與玄丘等人的對話一字不落的傳入僧人的耳中,本來這幾個僧人都做好戰鬥的準備了。
但隨著聽到的東西越多,眾僧人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哪裏是漢家的難民,這分明就是活佛轉世啊。
為首的僧人雖然麵上保持著鎮定,但心中早就樂開了花。
轉世活佛已經好幾百年不曾出現了。沒想到如今竟然以這種方式相見。
“這位朋友,你與我佛有緣,而且頗具慧根,有沒有出家的打算?”
司仁連忙擺手。
“算了,我不是這塊料。心中放不下世俗的欲望,我這種人成不了佛。”
僧人沒有放棄的意思,開口繼續勸道。
“不要緊,我們藏傳佛教規矩雖然很嚴格,但對轉...額...
但對於漢人有很大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