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涇縣變成了歡慶之地。


    楊一笑率領文武百官,按照帝王禮製進行祭祖,麾下大軍卻趁機放假,采用輪班製度紛紛回家探親。


    帝王禮製很繁瑣,大勝之後的祭祖長達一個月之久,不但要在老家楊家村祭祖,而且還要登上涇縣的高山祭天,並且祭天之後還得封賞鄉土,把每一座山每一條河都封賞一遍。


    按照古人的說法,這就叫回報鄉土,生我者山川河嶽,養我者腳下土地,所謂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當禮敬回饋天和地。


    如果是普通百姓之家,隻需要逢年過節表表心意便可,但是楊一笑現在是一國之主,他不但要祭祀還要進行封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甚至連涇縣的城隍,也需要他親口予以封賜。


    總之,很繁瑣,很耗時……


    但是古人最在意這個,尤其是涇縣百姓這兩年最盼的就是這個,所以楊一笑不得不滿足家鄉父老的心意,他用了足足一個月時間進行祭祀。


    直到一個月之後,此事才算完結,然而楊一笑並沒有即刻啟程回京,反而直接在涇縣開啟了一次朝會。


    由於這次朝會不在燕京,而是設在涇縣的山中之城,因此全縣百姓聞風而動,紛紛趕往楊家村那邊。


    一輩子沒見過朝會是什麽樣的家鄉父老,親眼目睹了皇帝怎麽封賞有功之臣。


    ……


    這一次,楊一笑確實在封賞有功之人,隻不過,他封的不僅僅隻是有功之臣。


    麾下有一些老卒,已經從軍七八年之久,雖然體力尚未出現衰退跡象,但是楊一笑已經不忍心再讓他們當兵。


    尤其是當初江淮的那些流民,個個都是隨他起家征戰不斷,這些人跟著他打了七八年,是時候讓老卒子們好好歇息了。


    現在大唐有四個道的國土,擁有州域數量接近八十個,雖然因為戰亂的緣故,人口暫時沒能突破一千萬,但即便是沒能突破千萬,卻已經不再缺乏兵源……


    該讓老卒回家了!


    時,大唐洪武二年,仲夏。


    涇縣山中之城,風和日麗之日。


    由於這座城池乃是楊一笑從無到有興建,再加上被雲朝老皇帝親自命名為小京,所以在整個大唐城池之中的地位超然,城中居民和百姓幾乎都是天子親軍的家眷,故而朝會不需要嚴防死守,直接進行了一次露天性質的大朝會。


    不但大唐文武百官全都參與,而且有無數的涇縣百姓圍觀,曾經江淮的那些流民,更是目光熱切的期待,他們已經從內部消息獲知,家裏的頂梁柱就要卸甲歸田了。


    用官麵上的話說,叫做卸甲歸田,但是按老百姓的說法,這是家中頂梁柱回家,自古從軍征戰,死傷乃是難免,所以能盼到親人回家是大事,意味著從此可以安安穩穩生活。


    咚咚咚!


    氣息厚重的鼓聲響起,預示著大朝會正式開啟。


    這一次的楊一笑,神情舉止非常肅然,不再和百姓們言笑,而是登上了一座臨時搭建的高台。隻不過上麵並沒有安放龍椅,楊一笑今天準備全程站著,


    雖然他不坐龍椅,但是文武百官的禮儀不能失,在宋老生和唐青雲的領銜下,所有官員齊齊向高台鄭重行禮,大唐不采用跪拜之禮,拱手彎腰三拜便是禮敬……


    四周百姓則是齊齊高呼,拚命扯著嗓子大喊萬歲。這是他們涇縣出身的皇帝,是每個涇縣之人最大的榮耀。


    高台之上,楊一笑麵色肅然,他聲音極為郎朗,被輕風傳蕩開來。


    “眾位愛卿,平身。”


    “家鄉百姓,朕謝你們前來觀睹,但請暫且罷聲不要高喊,今日咱們有很多事情要做。”


    楊一笑先是用兩句和緩的開場白,讓整個場麵從喧嘩變的寂靜下來,然後他微微上前兩步,身體靠近高台的邊緣,讓所有人都能看清他,也讓更多人能聽清他接下來要說的話。


    “朕,大唐皇帝楊一笑,號洪武,開國基。”


    “基業草創之初,有各方才俊輔佐,又有忠誠赤血士卒,披肝瀝膽為朕征戰,一步一步,披荊斬棘,終於今日有四道之地,國土可養千萬黎民百姓……”


    “此等大功,乃開疆拓土之功,自古有言,功勳當賞,因此朕今日便幕天席地,在涇縣鄉親的目睹和見證之下,於我大唐文武百官封賞,於我大唐百戰士卒封賞……”


    “此舉既是為了酬謝有功之人,同時也是承接朕即將推行的一項國策,故而,乃我大唐未來三年的重中之重。”


    “朕希望,爾等能在新的職務上繼續建功,為我大唐的黎民百姓安穩度日,為所有人的家鄉父老幸福安詳,鞠躬盡瘁,一心為民。”


    “今日的事情很多,朕就不做囉嗦了,咱們長話短說,現在開始封賞之事。”


    楊一笑說著,微微抬起手,身邊侍立的老太監黃裳立馬上前,將一份金燦燦的帛書恭敬遞上。


    隨即,在悠悠輕風的吹拂下,楊一笑的聲音再次響起。


    “大唐封賜之賞,國戰功勳如下……”


    “首功,濟王趙栩,出動全部兵馬,一戰攻下十四州,並且傳書通告天下,獻河北路納入大唐版圖。”


    “朕在此前已然宣示中原各方,封賜濟王為我大唐一等親王,賜建王府,開府儀同三司,再封山西道行軍大總管,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為朕分憂,鎮守一地。”


    “雖如此,濟王貢獻一道外加十四州的功勞仍舊不足以酬謝,故而朕再加以封賞,其子嗣皆受滔天功勳之蔭蒙。”


    “濟王嫡長子,封大唐國侯,官封三品,享勳爵之俸祿。入朝堂禮部,賜其佩戴銀魚袋。”


    “次子,三子,四子,封大唐縣伯,官封五品,享勳爵之俸祿。經由中書省考核之後,視情況進入六部為官。”


    “嫡女,趙明月,雖嫁入宮中,然則仍可享受父親滔天功勞之責備,但又因其封號已是貴妃,位格無法更進一步封賞,故而賞賜絲帛金銀,並添宮女內侍二十人,由皇後操辦,朕於此宣讀。”


    這個首功的封賞雖然很大,但卻沒有出乎文武百官的預料。


    畢竟濟王的功勞太大了,直接把整個河北路貢獻給了大唐,而且還在戰爭之中再次立功,足足打下了十四個州域的地盤。


    自古開疆拓土之功,乃是天下第一功,因此濟王的首功誰都不敢搶,滿朝文武全都心悅誠服。


    ……


    楊一笑的聲音再次響起,這一次封賞的是朝臣之功。


    “中書省宰相,宋老生!”


    “尚書省宰相,唐青雲!”


    “禮部尚書,劉伯瘟!”


    “戶部尚書,李穎達!”


    “兵部尚書,顧老大!”


    “南雲武清風……”


    “以上六人,運籌帷幄,或是為戰爭之勝利苦心謀劃,或是為大軍源源不斷籌措糧草,或是統帥全軍排兵布陣,或是統籌聯合中原各方盟友,功勞極大,不可不賞。”


    “除南雲武清風之外,五人皆乃大唐重臣,朕在開國之初已經封賜國公,今日加封國公之位可以世襲三代,另,各賜興建府邸一座,家中之嫡長子,封為縣男爵位。”


    對於這五大重臣的封賞,依舊不出文武百官預料,隻不過,百官都沒想到楊一笑竟然在這種場合竟然會提及武清風。


    南雲武先生,誰不知道乃是趙構的老師,不但擔任南雲的太傅,而且還苦心籌建背嵬軍,大唐這邊的核心臣子都知道,這老頭一向對大唐存有警惕和敵意。


    然而,陛下竟然專門提了這個老頭的名字,啥意思,莫非也要給予封賞嗎?


    果然……


    隻聽楊一笑的聲音悠悠,目光像是刻意看了武先生一下,麵色肅然道:“凡是有功之臣,朕皆要予以封賞,但因武清風屬於南雲,朕不合適封其官位,因此,朕思之再三,決議頒發丹書鐵券,可免除三大死之罪,九次。”


    何謂三大死之罪?


    謀反第一大罪!


    殺父母第二大罪!


    殺人放火第三大罪!


    武先生已經白發蒼蒼,肯定沒有父母在世,所以,殺父母這項罪名肯定不會犯。


    這位頂尖謀士的胸懷之中有著蒼生,因此也不會做出殺人放火的事,故而,這項罪名同樣不會犯。


    那麽,楊一笑賜下丹書鐵卷的意思就很明白了!


    武先生如果造反,可以免其死罪,並且,次數高達九次。


    眾目睽睽之下,武先生的臉色卻毫無喜色,反而仰頭看向高台,拱手行禮然後冷聲詢問:“敢問大唐皇帝陛下,何時放老夫回南雲?”


    楊一笑當即假裝沒有聽見。


    劉伯瘟恰好站在武先生身邊,直接伸手把武老頭拽了一拽,低聲道:“老頭子,省省吧,想回南雲,下輩子吧。陛下頒發丹書鐵券給你,讓你擁有九次的免死恩賜,這還不夠滿足嗎,這意味著陛下會容忍你老小子可以坑大唐九次。”


    然而武先生卻冷笑道:“這無非是效仿諸葛亮七擒孟獲的辦法,他楊一笑是想收服老夫向他效忠而已,老夫也跟你明說了,想讓老夫效忠等下輩子吧。”


    劉伯瘟嘿嘿直笑:“也許,等會你就不這麽想了,當你聽到陛下對大唐老卒的封賞,你或許會認為大唐才是你應該效忠的地方。”


    武先生微微一怔,頗為愕然道:“自古戰功封賞,乃是國朝慣例,老夫為何會因為這個事情改變心思,難道楊一笑對大唐的老卒封賞不一般嗎?”


    劉伯瘟大有深意看他一眼,微笑道:“確實不一般,堪稱石破天驚,等到陛下這份封賞發出之後,恐怕整個天下都是掀起風雲……”


    “因為,陛下他要更改古製,自古所謂皇權不下鄉,最多隻能治理到縣級,然而陛下籌謀良久之後,決議趁此機會改變製度。”


    “陛下他,要建五千個鎮,而那些退役的老卒,則是五千大鎮的鎮守。”


    “怎麽樣,武老頭,你是胸懷蒼生之人,能看出陛下這番改製的好處嗎?這片天下傳承幾千年的規矩,皇權難以下鄉治理百姓的弊病,在陛下這裏開始做出更改,終有一天要變成史書上的傳說。”


    嘶!


    武先生倒抽一口冷氣。


    像他這樣的頂級謀士,豈能看不透這件事的未來,一旦楊一笑的改製成功,意味著皇權可以垂直治理到最基層,五千個大鎮,每個鎮守都是忠心耿耿的卸甲老卒,這等於是楊一笑直接執掌天下,再也不用擔心被各級官員所蒙蔽……


    如果這個製度能夠推行並且一直傳承,那麽大唐很難出現像雲朝那樣的官場糜爛,因為老卒赤誠效忠,垂直向皇帝負責,這樣一來,大唐百姓最起碼五六代人不需要擔心受到貪官汙吏盤剝。


    五六代人,接近三百年!


    這意味著,大唐的國運至少能強盛三百年。


    而對於百姓而言,這是盛世之象啊!


    武先生深深吸了一口氣。


    他心懷蒼生,確實心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南山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南山水並收藏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