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種儀式化的動作轉化為舞蹈,恐怕也隻有這位舞神能夠如此巧妙地實現吧!


    王朗曾在網絡上見過一款頗為相似的銅像,那是一款名為“銅鎏金舞王濕婆承接恒河降凡像”,源自九世紀阿三南部泰米爾納德的朱羅王朝。


    在2015年的佳士得-私人珍藏拍賣會上,那款銅像曾以285萬美元的高價成交。


    然而,與眼前這款銅像相比,那款則稍顯遜色。不僅尺寸上矮了近十公分,更重要的是,眼前這款銅像在品相和保存狀態上都更為出色。顯然,它曾長時間受到人們的虔誠供奉和精心嗬護,才得以如此完好地呈現在世人麵前。


    王朗不禁納悶,這樣一尊被人供奉的銅像,怎會流落到古董販子的手中呢?


    除了尺寸上的差異,眼前這款銅像與那款幾乎別無二致。王朗心中暗自盤算,如果這尊銅像確為真品,那麽將其帶回拍賣,定能輕鬆超越那尊濕婆銅像的成交價格。


    尤其是這種自己不願意收藏卻偏偏價值極高的國外古董,無疑是一個難得的賺錢機會。


    於是,王朗故作懵懂地向攤主詢問:“老板,你這裏的佛像怎麽賣啊?我家裏有位長輩很喜歡佛教,想請一尊回去供奉。”


    攤主聞言頓時喜形於色,眼前這個年輕人一看就是個“菜鳥”,正是他最喜歡的那種顧客——人傻錢多,不宰你宰誰啊?


    “這位小兄弟,你可真有眼光!我這裏的佛像都是貨真價實的真品。你看這尊石佛,是從敦煌莫高窟請來的;還有這尊,是從龍門石窟請來的......”攤主滔滔不絕地介紹著,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這販子的口才真是了得!他滔滔不絕、舌燦蓮花,一連講了整整三分鍾,才將他攤子上六七尊佛像的來曆一一介紹完畢。


    令人捧腹的是,他竟將那尊濕婆像硬說成是從佛教聖地普陀山請來的菩薩,這口才,不服不行!


    終於,販子指著那尊所謂的“敦煌莫高窟”佛像,對王朗說:“小兄弟,我看你是個虔誠之人,佛祖定會眷顧你。這尊佛像,我強烈推薦你請回去。”


    王朗心中暗想:“既然已經裝成了菜鳥,那就一裝到底吧。”於是,他笑著詢問:“這尊佛像多少錢?”


    販子眉頭一皺,正色道:“小兄弟,請佛像時可不能問價錢,這可是犯忌諱的。你應該說,你想為佛祖供奉五百香火錢……”


    王朗翻了個白眼,心中暗自後悔自己的菜鳥偽裝。這販子竟然獅子大開口,一張嘴就是五百,還美其名曰“給佛祖供奉的香火錢”!難道你丫真把自己當成伺候佛祖的小沙彌了?


    王朗苦笑著搖搖頭,似笑非笑地看著老板,卻也不說話。


    販子見狀,連忙賠笑道:“小兄弟,請佛祖講究的是心誠則靈,你可不能在香火錢上太過計較啊!”


    王朗心中暗罵:“我靠,老子不跟你計較,你還蹬鼻子上臉了?”


    看到王朗依然沉默不語,攤主繼續他的忽悠:“小兄弟,這尊佛像可是不遠萬裏從敦煌請來的,你若想請它回家,沒有足夠的香火錢,佛祖怎麽會願意跟你走呢?”


    王朗被攤主的話逗笑了,“老板,你真能確定這是從敦煌莫高窟請來的?”


    “那當然,我這兒從來不賣假貨!”攤主信誓旦旦地說。


    “老板,你就別把我當菜鳥了。你看這尊佛像,新鮮的還冒著熱氣呢。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房山和門頭溝那邊的石材廠就出產這種佛像。你開口就要五百,這未免太離譜了吧。”王朗不客氣地揭穿了攤主的謊言。


    攤主的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他終於無話可說了。


    王朗指著其他幾尊佛像繼續說道:“這些佛像應該和你的‘敦煌莫高窟佛像’是同一批貨吧?還有那尊銅像,估計也不是什麽好東西。在我們國家的神話傳說中,孫猴子、二郎神都是三頭六臂,蚩尤是八臂九指,還有千臂觀音,可從來沒聽說過哪個神仙是四條胳膊的。這銅像莫非是哪個傻瓜憑空臆想出來的?老板,你進貨也得進點靠譜的啊,你看看你進的這些是什麽玩意兒!”


    “老板,你也別給我眨眼,我這人直腸子,有什麽說什麽。你進的這些東西,沒一件能經得起考究的,你還敢要五百,真把我當冤大頭了?”王朗毫不客氣地說道。


    攤主被王朗說得臉色發青,“大哥!大爺!您是我親大爺行不行?求求您別說了好不好?您想給多少錢都成……”


    最終,王朗僅以八十元的價格購得了那尊濕婆銅像,主要還是因其是一尊銅像。


    通過此次交易,王朗也更清楚了這個時代古董價格低廉的原因。


    一方麵,民眾的經濟實力有限;另一方麵,由於信息閉塞,許多古董賣家對自身所持有的古董曆史背景知之甚少,自然無法合理定價。


    以這尊濕婆銅像為例,倘若它在印度或是遇到識貨的買家,別說八十元了,即便是八萬元也未必能輕易購得。


    這尊銅像可是正兒八經的國寶,雖然是阿三的國寶,但也是國寶不是?


    至於這尊銅像如何流落至小販手中,其實也不難猜測。印度曾遭受長達190年的殖民統治,其間盜竊案件層出不窮,博物館失竊也屢見不鮮。更離譜的是,連總理官邸都曾被偷賣過。


    這尊銅像很可能是印度某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或是某個高貴家族的傳世珍品,不幸被盜後輾轉流落至華夏。


    由於華夏的小販們對印度國寶缺乏了解,幾經轉手後,這尊珍貴的佛像竟以廢銅的價格落入了這名小販之手。而小販同樣不識貨,最終讓王朗撿了個大便宜。


    事實上,在八九十年代,許多後世眼中的國寶級藏品,當時的價格都低得驚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和賣家缺乏專業知識所造成的。


    早些年,時常聽聞有人在潘家園以三百元淘得乾隆粉彩盤子,或在琉璃廠以二百元購得魯迅手稿,甚至在報國寺以四百元買下唐伯虎的真跡。這些都是因為賣家並不清楚自己手中藏品的真正價值。


    在那個年代,沒有網絡和智能手機,信息獲取遠不如後世便捷。因此,在後世想要撿漏已變得越來越難,而在當時,雖然不能說撿漏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但相較於後世無疑要容易得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梭兩個時代:從1979年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舊的拖拉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舊的拖拉機並收藏穿梭兩個時代:從1979年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