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娘子含笑點頭。
蘇正陽對梁俊不甚熟悉,但見他氣勢不凡,不是池中物,又對迎春好,便也越看越順眼。
蘇老將軍看兩小口的相處,暗暗點頭。同時感到一種自豪,長孫女不愧是他們將軍府的種,將大內第一高手收得服服帖帖的。
“鋤頭給你。”許娘子把鋤頭放到蘇正陽手中。
說到幹農活,蘇正陽立即來勁了。
他是地道的泥腿子出身。
雖則在京城裏生活了四個年頭,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悠哉日子,不過此番回家幹農活,心情十分激動。
連握著鋤頭的手都微微顫抖。
卿寶忙道:“卿寶也去。”
蘇暖冬狐疑道:“卿寶不去找小哥哥玩嗎?”
出乎大家的意料,卿寶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
她才剛露了餡,小哥哥正生氣呢,她哪裏敢往刀口上撞。
正好去地裏看看,能不能想出什麽辦法,來哄小哥哥開心。
眼看小孫孫也去田裏,蘇老將軍立馬再次自告奮勇:“老夫定要去體驗一番。”
蘇老夫人不甘落後:“我也去。”
於是除了蘇迎春夫婦,一行人跟逛街一樣,高高興興的出發去田裏。
“村長,一定要將他們趕出去!不能讓村裏有陌生的叫花子!萬一他們趁咱們不注意的時候,偷家裏的東西,把娃子擄走賣掉,可如何是好?”
“我讚成!都趕出去!他們不是咱們村子裏的人,有些壞人餓得慌了,殺人越貨都有,不可不防。”
“對!不能留!咱們青石河村隻是一個小山村,留他們在這,誰養他們?難道還能讓他們在咱們村,安家落戶不成?”
許娘子他們這次去的田裏,需要經過村口的那條大道,再拐個彎。結果在榕樹頭下,看到好一些村民在鬧得不可開交。
走到近處一看,原來村裏來了四個乞丐。
乞丐們有一個老爺爺,一男一女像是他的兒子和媳婦,還有一個約莫六七歲的小男孩。他們的衣裳破破爛爛,骨瘦嶙峋,破布穿在身上,就像掛在樹幹上一樣。
他們的神色顯而易見的疲憊又慌亂。
其中的老人家抱拳頭,不斷的對圍觀的眾人施禮,說道:“北方洪澇,實在活不下去。我們逃荒至此,已經好多天沒吃過飯了,求你們給我們一條生路吧,給個饅頭也好。”
說罷,老爺爺就跪地磕頭,他身後的家人也跟著一塊磕頭。
許娘子對蘇又夏道:“又夏,阿默,你們倆腳程快,回家拿早飯剩下的那些飯菜過來。”
蘇又夏和阿默應了一聲,掉頭往家裏跑。
蘇老爺子顯得憂心忡忡:“我們一路來到青石河村,碰到不少逃荒的難民,想必北方的狀況十分惡劣。老人家,你說說,你們一家是如何一路來到這兒?”
老人家想要擦擦眼淚,發現袖口沒有一塊好布,便放棄了。
他神色淒苦的說道:“北方一連下了數月的大雨,後來水庫決堤,洪水淹沒了我們的村莊。那時,我們村裏很多人逃到山上去,才撿回一條命。我們卻再也回不去了,隻好一路逃往南方。”
陶村長問:“你們沒有跟村裏的人一起逃荒?”
一個村子的人,不僅僅隻有一戶人家,不怪陶村長這麽問。
“我們家從一開始就是跟著全村人一起逃荒,隻是到了後麵,大家的錢財漸漸散盡。我們實在餓到不行了,便一路乞討過來。我的老伴在路上撐不住,病故了。兒媳婦……兒媳婦本來有孕在身,在路上碰到被別的災民搶奪糧食,遭受一頓暴打,一屍兩命……便去了。我唯一的兒子,為保護兒媳婦和糧食,受傷嚴重。因為沒錢看大夫,沒多久也跟著去了。全家人隻剩下我一個嗚嗚……”
老人家雙手捂臉,嗚嗚哭泣,淚水從布滿幹枯皺紋的指縫間滑出來,很是令人動容。
“那他們是你的什麽人?”蘇正陽問老人家身後的另外三人。
年輕的男子忙上前道:“我們是在路上碰到餓暈的老人家,便給他喝了點稀粥,然後老人家就和我們一起逃到這裏。”
老人家平靜了稍許,繼續說道:“同村人見我成了累贅,都不願意搭理我,我也心生死誌。後來我餓暈在路旁,是阿烏他們好啊!我這麽老的一個人了,走都走不動。身邊經過許多人,都從我身邊走過,唯獨他們肯出手相救。”
年輕男子阿烏道:“後來老人家就隨我們一同南下,途中我兒子吃了不幹淨的東西,腹瀉不止。大夫都說他命不久矣,幸得老人家的偏方,救了我的兒子。老人家是我們一家的恩人,以後我們也會給他養老送終。”
眾人聽得很是感動,所謂患難見真情,不外如是。
阿烏又道:“哦,對了。我們一家是要去尋親的,隻是途經此地。我娘子奔波數月,身子不適,可否暫且在你們村逗留數日?屆時我們,當然包括老人家,會一起離開。”
他還作了一個揖,頗有點讀書人的做派。
陶村長看了看他身後的娘子,髒兮兮的,抱著小男孩不撒手。
這時,蘇又夏直接捧了一個平時煮湯的鐵鍋過來,阿默端著碗筷出來。
還沒有走近,逃荒的四人都眼睛放光,是真正的發光,像燈泡一樣,唰地一下亮起來。
他們直瞪瞪地盯著蘇又夏手中的鐵鍋,下意識的舔舔幹枯的唇瓣。
小男孩第一時間就想跑過去搶吃,被他娘死死抱住。
蘇又夏和阿默一來到,立即舀飯和菜,給每人舀一碗。
飯倒是沒有剩多少,菜挺多的。原想著好好招待蘇老將軍他們,但是二老吃的不算多,剩了好一些。
盡管一個個都餓到前胸貼後背,阿烏接到第一碗飯菜時,沒有先吃,也沒有先給自己的家人,而是先給老人家。
“劉伯,你先吃吧。”
麵對阿烏的舉動,老人家沒有拒絕。因為他知道自己拒絕不了,路上,他們都是這般照顧他這個,與他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老人。
蘇正陽對梁俊不甚熟悉,但見他氣勢不凡,不是池中物,又對迎春好,便也越看越順眼。
蘇老將軍看兩小口的相處,暗暗點頭。同時感到一種自豪,長孫女不愧是他們將軍府的種,將大內第一高手收得服服帖帖的。
“鋤頭給你。”許娘子把鋤頭放到蘇正陽手中。
說到幹農活,蘇正陽立即來勁了。
他是地道的泥腿子出身。
雖則在京城裏生活了四個年頭,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悠哉日子,不過此番回家幹農活,心情十分激動。
連握著鋤頭的手都微微顫抖。
卿寶忙道:“卿寶也去。”
蘇暖冬狐疑道:“卿寶不去找小哥哥玩嗎?”
出乎大家的意料,卿寶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
她才剛露了餡,小哥哥正生氣呢,她哪裏敢往刀口上撞。
正好去地裏看看,能不能想出什麽辦法,來哄小哥哥開心。
眼看小孫孫也去田裏,蘇老將軍立馬再次自告奮勇:“老夫定要去體驗一番。”
蘇老夫人不甘落後:“我也去。”
於是除了蘇迎春夫婦,一行人跟逛街一樣,高高興興的出發去田裏。
“村長,一定要將他們趕出去!不能讓村裏有陌生的叫花子!萬一他們趁咱們不注意的時候,偷家裏的東西,把娃子擄走賣掉,可如何是好?”
“我讚成!都趕出去!他們不是咱們村子裏的人,有些壞人餓得慌了,殺人越貨都有,不可不防。”
“對!不能留!咱們青石河村隻是一個小山村,留他們在這,誰養他們?難道還能讓他們在咱們村,安家落戶不成?”
許娘子他們這次去的田裏,需要經過村口的那條大道,再拐個彎。結果在榕樹頭下,看到好一些村民在鬧得不可開交。
走到近處一看,原來村裏來了四個乞丐。
乞丐們有一個老爺爺,一男一女像是他的兒子和媳婦,還有一個約莫六七歲的小男孩。他們的衣裳破破爛爛,骨瘦嶙峋,破布穿在身上,就像掛在樹幹上一樣。
他們的神色顯而易見的疲憊又慌亂。
其中的老人家抱拳頭,不斷的對圍觀的眾人施禮,說道:“北方洪澇,實在活不下去。我們逃荒至此,已經好多天沒吃過飯了,求你們給我們一條生路吧,給個饅頭也好。”
說罷,老爺爺就跪地磕頭,他身後的家人也跟著一塊磕頭。
許娘子對蘇又夏道:“又夏,阿默,你們倆腳程快,回家拿早飯剩下的那些飯菜過來。”
蘇又夏和阿默應了一聲,掉頭往家裏跑。
蘇老爺子顯得憂心忡忡:“我們一路來到青石河村,碰到不少逃荒的難民,想必北方的狀況十分惡劣。老人家,你說說,你們一家是如何一路來到這兒?”
老人家想要擦擦眼淚,發現袖口沒有一塊好布,便放棄了。
他神色淒苦的說道:“北方一連下了數月的大雨,後來水庫決堤,洪水淹沒了我們的村莊。那時,我們村裏很多人逃到山上去,才撿回一條命。我們卻再也回不去了,隻好一路逃往南方。”
陶村長問:“你們沒有跟村裏的人一起逃荒?”
一個村子的人,不僅僅隻有一戶人家,不怪陶村長這麽問。
“我們家從一開始就是跟著全村人一起逃荒,隻是到了後麵,大家的錢財漸漸散盡。我們實在餓到不行了,便一路乞討過來。我的老伴在路上撐不住,病故了。兒媳婦……兒媳婦本來有孕在身,在路上碰到被別的災民搶奪糧食,遭受一頓暴打,一屍兩命……便去了。我唯一的兒子,為保護兒媳婦和糧食,受傷嚴重。因為沒錢看大夫,沒多久也跟著去了。全家人隻剩下我一個嗚嗚……”
老人家雙手捂臉,嗚嗚哭泣,淚水從布滿幹枯皺紋的指縫間滑出來,很是令人動容。
“那他們是你的什麽人?”蘇正陽問老人家身後的另外三人。
年輕的男子忙上前道:“我們是在路上碰到餓暈的老人家,便給他喝了點稀粥,然後老人家就和我們一起逃到這裏。”
老人家平靜了稍許,繼續說道:“同村人見我成了累贅,都不願意搭理我,我也心生死誌。後來我餓暈在路旁,是阿烏他們好啊!我這麽老的一個人了,走都走不動。身邊經過許多人,都從我身邊走過,唯獨他們肯出手相救。”
年輕男子阿烏道:“後來老人家就隨我們一同南下,途中我兒子吃了不幹淨的東西,腹瀉不止。大夫都說他命不久矣,幸得老人家的偏方,救了我的兒子。老人家是我們一家的恩人,以後我們也會給他養老送終。”
眾人聽得很是感動,所謂患難見真情,不外如是。
阿烏又道:“哦,對了。我們一家是要去尋親的,隻是途經此地。我娘子奔波數月,身子不適,可否暫且在你們村逗留數日?屆時我們,當然包括老人家,會一起離開。”
他還作了一個揖,頗有點讀書人的做派。
陶村長看了看他身後的娘子,髒兮兮的,抱著小男孩不撒手。
這時,蘇又夏直接捧了一個平時煮湯的鐵鍋過來,阿默端著碗筷出來。
還沒有走近,逃荒的四人都眼睛放光,是真正的發光,像燈泡一樣,唰地一下亮起來。
他們直瞪瞪地盯著蘇又夏手中的鐵鍋,下意識的舔舔幹枯的唇瓣。
小男孩第一時間就想跑過去搶吃,被他娘死死抱住。
蘇又夏和阿默一來到,立即舀飯和菜,給每人舀一碗。
飯倒是沒有剩多少,菜挺多的。原想著好好招待蘇老將軍他們,但是二老吃的不算多,剩了好一些。
盡管一個個都餓到前胸貼後背,阿烏接到第一碗飯菜時,沒有先吃,也沒有先給自己的家人,而是先給老人家。
“劉伯,你先吃吧。”
麵對阿烏的舉動,老人家沒有拒絕。因為他知道自己拒絕不了,路上,他們都是這般照顧他這個,與他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老人。